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标题: 将乐县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实践与思考 [打印本页]

作者: 不得不说    时间: 2009-5-10 11:03
标题: 将乐县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实践与思考
返回上页

将乐县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实践与思考

林传衍

  近年来,将乐县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初步形成了农村经济持续稳步发展的格局,实现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2001年,全县农业总产值达56499万元(1990年不变价),比“九五”期初的1996年增长18.9%,农民人均收入3332元(现价),比1996年增加881元,增长35.9%。

  将乐县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之所以取得显著成效,关键是坚持立足县情,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农业结构调整为主线,围绕“兴科技、建基地、抓龙头、强服务、拓市场、增效益”的思路,科学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一是大力调整种养业结构。田里重点在调优上做文章,推广种植烟叶、优质稻、早芋、台湾姜、薤头、淮山、珍稀食用菌、大豆等;山上重点在调强上做文章,着力做强林、竹、果业,开展速生丰产商品用材林、笋竹两用林和优质精品果园建设;养殖业重点在调特上做文章,加快虹鳟鱼、三纹鱼、三角鲂等优质鱼类养殖基地建设。先后荣获了“全国食用菌生产先进县”、“中国毛竹之乡”等称号。二是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发展壮大腾荣达制浆公司、烟草公司、食用菌发展公司、鸿源竹业公司、黄潭蔬菜加工厂五个龙头企业,推广“公司+基地+农户”、“订单农业”等形式,拉长“林、烟、菌、竹、菜”五条产业链,培育“果、莲花茶、优质米、畜禽、豆腐皮”五个成长型产业。充分发挥乡镇企业支农、哺农的优势,发展农副产品加工、储藏、保鲜和运销业等,推进农产品的精深加工和系列开发,形成贸、工、农一体化发展格局。三是强化农业项目建设。在“立足资源优势找项目、用足政策争项目、扩大招商引项目、培育农业龙头上项目、结合小城镇建设抓项目”等方面下功夫,重点抓好省级商品粮基地、标准化农田、农村小水电系列开发、冷水性鱼类养殖扩建、国家级农村水电电气化县、万亩节水灌溉工程、省水利化续建项目、农业生态家园工程、万亩果园改低、国家级西田小流域综合治理等10个农业建设项目,增强农业发展后劲。四是全面实施科教兴农战略。认真实施“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让农民掌握农业实用技术,提高农民素质;与中国水稻研究所等10余家农业高校和科研单位建立合作关系,积极引良种,推良法,促进农业增产增效;大力开展农科教示范区、农业155服务网络建设和“村会协作”活动,通过科技人员“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助农民赚”,促进农业增收。五是积极调整农村就业结构。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各类企业向小城镇工业小区集中,加快小城镇生产要素集聚,充分发挥小城镇吸纳劳动就业功能,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同时,鼓励农民到深圳、上海等大中城市和沿海地区经商、办厂、打工,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使将乐农村经济在新的形势下保持了持续稳定的发展势头,产生了较好的增产增收效果。在调整农业经济结构的实践中,我们认识到要使结构调整见成效,首先要更新观念,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势,改变陈旧的生产习惯,面对农产品相对过剩、市场约束增强的新形势和中国入世对农业带来的新冲击,做到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把握市场、适应市场,科学调整、积极应对,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做到四个“着眼于”:

  第一,着眼于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决定生产,生产服从市场,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只有通过市场机制来组织和调配生产要素,才能得以持续健康的发展。农民种什么、养什么,不是政府所能确定的,也不是农民可以随心所欲的,而是由国内外市场供求状况来决定的。因此,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必须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正确处理好生产与市场的关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我们坚持围绕市场需求调整优化结构,既注重产业的选择,更注重适应市场需求的原有产业的优化升级;既注重抓特色,更注重因地制宜,使农民乐于接受,宜于掌握;既注重高产、优质,更注重高效益、高回报,使农民得到更多收入。如我县在发展食用菌生产中,压缩市场相对饱和、耗材多、效益低的传统品种香菇、木耳,重点发展市场紧俏的竹荪、杏鲍菇、阿魏蘑等珍稀品种,使老产业焕发出新的生机。在山地经营中,针对国际市场上笋、竹产品需求较大的状况,充分发挥竹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竹业经济,通过建立毛竹示范基地,推广深翻施肥、垦复扩鞭、科学留竹等毛竹丰产措施,亩均产值提高200元。同时积极发展笋、竹加工企业,全县目前形成了一批以鸿源竹业公司、隆昌竹业公司为代表的竹制品加工企业,带动了农民增收。

  第二,着眼于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当前,人们对农产品的需求已由追求数量转向注重多样化、优质化,农业生产受市场需求的制约越来越明显。因此,农产品质量的优劣成为决定市场的竞争力的主要因素,有质量就有市场,有质量就有效益。在新一轮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中,我们坚持以质取胜的战略,跳出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圈子,适应消费多元化、优质化、层次化的需求,加快产业和产品结构的换代升级,着力培育农产品的竞争力。如我县2001年与莆田华港米业有限公司和中国水稻研究所等单位合作,充分利用我县良好的自然条件,引进水稻新品种订单种植,全县推广种植优质稻4.5万亩,优质米全部外销,获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第三,着眼于培育农村经济新增长点。实践证明,加快小城镇建设不仅可以形成一定区域的人流、物流、信息流交换的中心,启动城乡市场,增强市场活力,而且可以带动其他行业的发展,对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我县把推进农村城镇建设与调整农业结构、发展乡镇企业、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紧密结合起来。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规模适度、注重实效”的原则,重点建设县城和黄潭、万安、高唐、白莲等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的建制镇,大力推进城镇建设和发展,培植其产业支撑体系,加快农贸市场建设,引导乡镇企业合理集聚,扩大对农业服务领域,形成一批工业主导型、商贸流通型、旅游开发型和交通依托型,各具特色的小城镇,充分发挥它们的辐射功能,带动了农村经济发展。

  第四,着眼于保护农民的根本利益。增加农民收入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目的。农民收入是否增加,是衡量调整成败的关键。我们在结构调整中切实保护农民的利益,始终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结构调整的首要任务,要求各级干部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转变工作思路、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为农民当好“四种人”,构筑“民心工程”。一是为农民当好“经纪人”,积极为农民提供及时准确的市场供求信息抓好市场体系建设,把结构调整导入市场轨道。二是为农民当好“规划人”,从各乡村实际出发,深入调研,加强分类指导,发挥各自优势,帮助农民因地制宜地搞好结构调整规划;三是为农民当好“服务人”,帮助农民解决实际问题,通过抓试点、搞示范,广开农民就业和增收的新途径、新领域;四是为农民当好“保护人”,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并积极引导公司与农户建立“产权明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共同体,维护农民的利益,使农民在结构调整中得到更多的实惠。

  (作者为将乐县人民政府县长) 

  (责任编辑:黄元庚)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caiyes.c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