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鑫—
当前,农业农村工作千头万绪,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农业生产正面临着加入WTO后的考验、《村民组织法》和《乡镇工作纲要试行》正全面实施,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认真加以探索和研究。
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任务更加紧迫
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是农业产业发展的一个永恒的话题,事实上,自80年代以来,全国各地从来就没有停顿过,但是,以往的历次调整,都带有明显的计划经济特征,政府的行政手段可以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同时,那个时段的调整大多是在短缺经济条件下进行的,市场空间大、调整的余地比较多、成功率也较高。而目前所进行的调整是在宏观背景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的调整,所探讨的应该不再是简单的少种什么或多养什么的具体方法问题了,而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产品相对过剩、农业增效不快、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尤其面对“入世”挑战的情况而进行的一次战略性调整。可以这样说:在新世纪,要使农业和农村工作上新的水平,要做的事情很多,其中大力调整农业结构,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是重中之重工作,是新阶段农村经济工作的中心任务。
1、从农产品供求变化上来看,只有加速农业结构调整的步伐,才能使农产品生产适应市场向优质化、高品质和多样化方向发展的趋势,满足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需求。农村改革20多年来,虽然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很大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经过多次调整,农、林、牧、渔全面发展,高产优质农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但农业产品结构与市场需求之间的矛盾很不平衡,许多农产品出现阶段性供大于求,产销不对路,价格大幅度波动和下跌的状况。如果不及时对结构作战略性调整,使农业生产从过去主要追求产量转变到主要追求质量和效益的轨道上来,就很难满足市场对农产品新的需求。
2、从确保农民收入的有效增长来看,必须通过大力调整农业结构,促进农业增效,实现农民增收。近几年来,大部分农产品价格持续偏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而且增幅明显下降。传统的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所显露出来对市场供求的不适应性,是不少地区农产品价格下跌,效益下降,农民收入受影响的重要原因。因此,要尽快解决农民增收问题,缩小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必须加快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步伐。
3、从适应“入世”挑战的需要来看,迫切需要我们通过调整农业结构,尽快提高农产品的优质率和市场竞争力。面向21世纪,特别是加入WTO后,我国和国际市场情况的变化,将对我国农业发展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把我市农业放在全国、全世界农业大背景下看,既有优势,也有劣势,挑战与机遇并存。关键是如何抓住有利机遇,充分发挥我市优势,比如: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及其加工品进入国内、国际市场有较强竞争力的优势,特殊资源条件下的农副土特产品丰富优势等,通过结构调整,可以增加花色品种,提高产品质量,有效地提高我市农产品在价格、品质和服务等方面的市场竞争力。
二、当前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中的几个突出问题
11月以来,我以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为主要内容到梅列、三元、明溪、宁化、大田等几个县(区)进行调研,总得来看,这几年,我市各地认真贯彻省、市委的部署,面向市场,依靠科技,积极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结构调整出现了许多好的苗头,取得了一些好的成效。但也存在着几个突出问题。
1、农业结构调整的方式、方法较落后,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一些地方在农业结构调整时,仍然停留在传统的种养结构调整上,更多的是考虑面积和数量的比例变动,较少考虑产品的品种结构和质量问题,农产品结构性过剩问题仍得不到有效解决。一是农产品单调,优质产品相对不足,难以满足市场需要;二是粮经结构不合理,耕地潜力未充分发挥,直接影响农业增效;三是区域经济趋同,特色产业不明显,对外缺乏竞争力;四是农业生产分散,经营粗放;五是含税高的农业项目少,主要农产品中存在低级产品比例大、产品档次不高,商品率不高;六是在农村产业中,第三产业滞后,乡镇企业产品结构不合理,加工业极为薄弱,农产品加工落后问题越来越突出。
2、对市场需求的变化重视、研究不够。由于农民受信息和相关市场经济知识的局限,没有重视市场需求信息的收集和预测,特别是如何应对WTO挑战,更是知之甚少,存在“跟风干”的现象,大部分精力花在怎么种上,对市场营销研究不够,对如何卖好农产品,不少农民还是办法不多,听天由命,这也是造成增产不增收的重要原因之一。
3、农业科技的推广和运用滞后。部分农民,包括城市近郊的农民,在学科技、用科技上仍然相当的滞后。除极个别的种养大户外,很少有使用因特网了解栽培、病虫害防治、市场供需等方面的知识信息的,对“农业155”服务热线的运用也不普及。在农科教与产学研结合上,没有迈出大的步伐,名、特、新品种普及推广也不够。因而,农产品质量难提高,产业结构难升级,结构效益难优化,整体素质难提高。
4、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发展偏慢,缺乏带动能力。龙头企业规模小,档次不高,融资渠道单一,大多依靠自身的滚动发展,有些龙头企业自生自灭,难以发展壮大,跨区域、距县份的规模化的龙头企业尚未形成。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利益机制连接不紧密,在带动基地生产、联动千家万户、推动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进程方面,成效还不明显。加工型龙头企业生产的产品,缺乏品牌打造,其产品能直接进入超市或打入国际市场的很少。
5、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不完善。目前,我市围绕贸工农、产加销诸环节创办的各类服务组织还处于起步阶段,尚不能为广大农民提供全过程、全方位、运作灵活的社会化服务。政府部门对市场调查、市场引导、技术培训、技术服务还不够到位,为农民和农业生产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能力还较弱,难以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需要。
此外,信息不灵、流通不畅、市场秩序不够规范、农业基础设施脆弱、农业投入不足等都直接影响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三、必须引起重视的几点建议
我们在探索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思路时,应该针对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适合当地实际的措施和对策。
1、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内容要明确。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是战略性的,是全方位的,内容包括数量、质量、结构、布局、技术等各个方面的调整。一是目标调整。过去的目标是增总量、保供给,目标是单一的,现在应该是增量、提质、增效、增收、保护环境和资源,目标是复合的。二是区域布局调整。要从全局利益出发,突出比较优势,按照“适地种养”原则,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把资源集中用于发展质量更好、价值更高、特色更明显的农业生产项目,并形成规模效应。借鉴漳州花卉、南平长富牛奶的经验,走“特色+规模”的调整路子,逐步引导走专业化和区域化的生产路子,推进产业化经营,提高整体竞争力。如,已经形成一定基础和前景的宁化等县的烟叶、建宁莲子、沙县鸭业、明溪红豆杉等产业都是比较成功的典型。三是时空调整。根据市场需求,打时间差,搞错季栽培,如高山地区利用气候差,发展反季节无公害果蔬,像大田的武陵、三元中村松阳村等,成效很明显。四是品种调整。要满足市场和社会的多层次、多方位、多样化需要,就要改变作物单一化、趋同化的结构现状,重点发展具有地方特色型的产品,推广、普及高优品种,在提高品质和科技含量上下功夫,尤其要突出发展名、特、稀、优、新作物,形成基地化生产,实现作物种类多元化、特色化、个性化。五是技术进步。在推广增产技术、常规技术、单项技术的同时,大力推广增值、降耗、增效技术,节地、节水、节物、节能、节劳技术,高新技术和配套集成技术,开展一次新的农业技术革命,推进农业向现代化方向发展。六是产业结构调整。要坚持一、二、三产业并举,农、林、牧、渔并进策略,突出加快发展二、三产业,改变只卖初级产品的传统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大力发展加工业,发展劳务输出,发展小城镇,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
2、把解决农产品“卖难”和农民“增收难”的矛盾做为结构调整的主要任务来抓。目前,多数农产品出现了阶段性的供过于求状况,农产品销路不畅,“卖难”问题比较突出,这也是导致“增收难”的重要原因。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必须解决好这个问题。一方面,要从提高农产品质量和效益上进行调整。这就必须在品种上下功夫,在科技上作文章,大力加强农业优良品种开发、引进、推广,加快品种更新换代。同时,要积极推广农业新模式、新技术,实施标准化生产,培育一批名牌农产品和绿色食品,如建宁莲子、沙县板鸭、大田肉兔、尤溪金柑、宁化酒娘、碧湖牛奶等,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农业效益。另一方面,要以市场为导向进行调整。必须面向市场,做到“生产围绕市场转,结构随着市场调”。需要注意的是“围绕市场转”并非“跟着市场跑”。“跟着市场跑”永远不能真正进入市场,驾驭市场。这也是近几年来,我市一些农副产品生产经营产生“一多就滥,一滥就贱”现象的主要原因。“围绕市场转”必须建立在认真充分的调查、分析、预测、论证、定位的市场调研基础之上。当前,有效地进行市场调研必须做到:既要研究区域市场,又要分析全国和国际市场;既要跟踪城市市场的变化,又要研究农村市场的潜力;既要了解当前市场需求,又要把握未来市场变化;既要研究总量供求,又要寻求分品种、分季节的供求规律,真正把市场主动权掌握在手中。
3、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促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途径。做强做大龙头企业,是农业产业化的重要环节。龙头企业一头联结市场、一头联结农户,按照市场需求组织生产,具有市场开拓能力,能进行农产品深加工,能带领农户发展生产,为农民提供服务,是实现农业产业化的必然要求。从近期投产的加工项目,如宁化的“佳穗米业”抓住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的契机,打自己的品牌,生产“客家优质米”,不仅能吸纳全县的优质稻,而且还向江西临近6个县市收购,日产“客家优质米”达100吨,销往沿海地区,解决了产粮区卖粮难问题。又如:明溪的中国南方红豆杉开发建设有限公司,建立10000亩农田和30000亩山地红豆杉种植基地,由公司包销,农民订单生产,预计每亩农田年纯收入2560元,亩税收可达180元,每公斤青苗收购价4元,不仅带动了珍稀树种繁育基地建设,也带动千家万户农民致富,前景很好。建宁莲业在原有基础上又有新的发展,鑫达莲业公司申报的10万吨“闽江源”系列绿色饮品项目已获国家计委论证通过,列入国家“十五”期间农产品加工食品建设示范工程;文鑫公司加大技改和市场开拓,莲子糊系列产品达到十余项,今年又上粮食加工、莲藕粉和莲芯口含片。莲蓉集团正在试验黄花梨的加工技术,正试制成黄花梨饮料。进行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必须着力发展龙头企业,特别是加工型和流通型龙头企业更要大力发展。因此,对那些发展前景好、潜力大的龙头企业,各级党委、政府要在资金、技术、人才、土地、用电、出口等方面进行重点扶持,促其发展壮大。扶持产业化就是扶持农业,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我市龙头企业目前存在的规模小、档次低、带动力弱等问题必须研究解决,并采取措施做强做大,靠什么力量呢?完全靠政府行为是行不通的,要探讨采取市场运作的方法、并依靠政府适当的支持的路子,比如,可以运用市场机制,兼并、改造、引进、联合等手段促进龙头企业壮大;可以依靠科技创新,提升企业素质;可以加大政府扶持,引导民间资本投入,走外引内联发展市场前景好的龙头企业等等。龙头企业壮大了,带动力增强了,当地的主导产业也就相对稳定了。
4、政府在结构调整中的作用要很好地研究。计划经济时代,结构调整的主体是政府,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结构调整主体应该是农民。农民是农村经济的经营主体,也是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实践主体。因此,在结构调整中,必须尊重农民的意愿和生产经营自主权,特别要尊重农民的生产经营决策权。种什么,种多少,怎么种,何时种,都应当由农民遵照市场规律自行决定。但是,强调农民主体,并不是说政府可以放任自流而无所作为,而应该是有所为有所不为,关键要强化服务职能。特别是中国入世后,各级政府首要的任务是转变职能,从计划经济的下任务、分指标转到提供服务职能上来。要紧紧围绕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增收的要求调整工作目标,通过搞好服务,抓好示范,引导农民进行结构调整。首先,要根据扩大内需的要求,如消费者盼什么?市场需要什么来调整工作思路,引导发展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和有机食品。为农民进行结构调整提供有效服务。重点在提供市场知识、科技知识、农产品供求信息上多作宣传教育。比如:通过“农业155”、科技三下乡、生产技术培训班,种、养殖协会,行业协会,电脑因特网的运用等多种形式,激发农民求知欲望和“科技致富”、“知识致富”能力。其次,要因地制宜,培育结构调整的示范基地。农民是最重实际的,一个成功的事例,胜过一百条好听的道理。政府要在这方面,出台优惠政策,鼓励涉农部门、农业技术人员深入农村一线,领办、创办农业示范基地,通过农民看得见、摸得着的示范基地,推广、普及结构调整的成功经验,带动结构调整向纵深发展。第三,要做好引导和规划。按照适地生产的原则,进一步优化区域资源配置,逐步改变各家各户、各自为政,只见星星、不见月亮,零碎分散、竞争力低下的自由状况,努力向龙头企业带动,基地化、区域化、产业化生产,联动千家万户的方向发展。第四,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生产经营方式。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包括各种生产要素的重组和优化配置,也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调整,我们要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就必须与时俱进,探索创新与先进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方式,坚持从实际出发,保护好、引导好、发挥好农民的积极性、创造性和聪明才智。要创新耕作体制,推广三元区松阳村股份合作经营的做法,发展股份合作制形式(按劳力、技术、资金、市场销售等生产要素为基础来参与分配),建立生产、销售以及加工的联合体促进集约化生产;创新土地流转机制,按市场经济规律,朝“土地向种田能手集中、资金向好项目集中、人口向小城镇集中”的方向努力;创新农、科、教结合模式,推广村会协作的办法,加强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专业协会的协作,走科教兴农的路子;创新工作方法,像抓项目年一样,抓好农业结构调整的项目,重点在龙头企业上下功夫;像抓战役一样抓农业结构调整,重组各种生产要素,集中力量,重点在规模经济、区域经济上求突破。
5、紧紧依靠科技进步进行结构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的程度如何,归根结底取决于科技进步。农业要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农业生产要由过去追求数量向数、质并举转变,更加需要依靠科技动力来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可以说,科教兴农,是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发展市场农业,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当前,出现的农产品卖难等问题,突出的还是表现在一些大路产品和低质产品上,而优质产品、专用产品仍供不应求。农产品卖难,固然与市场疲软、消费需求不旺、内需拉动乏力有关,但是,从根本上和长远观点来看,还是一个产品质量问题。现在面对“入世”挑战,这个问题更加突出。我们三明是一个农业市,依靠科技进步,实施科教兴农,对于缓解自然资源短缺的矛盾,实现农业长期持续稳定发展,更显得重要和紧迫。
6、尽快理清入世后推进结构调整的基本思路。我国已加入WTO ,可以肯定在今后几年我国农业生产的任务和重点都将发生新的变化,这就要求农业工作者和广大农村干部群众不能再像过去那样习惯于从国内或某一个地区的角度来考虑“三农”问题,而要善于从世界农业竞争和发展的高度来推进结构调整。要不断扩大农业对外合作与交流,利用国外资金和技术促进我市农产品市场和农业要素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积极发展高优农业、生态农业和农产品精深加工,引进农作物和畜禽良种改善农业生产结构、品种结构和提高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不断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增强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作者为中共三明市委常委、秘书长
—郑国仁—
几年来,我市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了战略性调整,重点抓了以下几项工作:一是确立五个主导产业。即烟叶、果茶、竹林、食用菌、畜禽为主导产业,以主导产业的发展带动农业结构稳步调整。二是对农业生产区域进行科学的布局,逐步形成区域特色经济。三是突出抓好农业产业化经营,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四是借助外力调整农业结构,主要是招商引资、山海协作。五是加大改革力度促调整,从计划经济体制影响最深的林业改革开始,进行了集体林区经营体制改革、毛竹税费改革、木材流通改革等,加速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六是科技兴农促调整,以农科教结合为载体,抓农函大、农广校培训,增加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和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七是品牌战略促调整,这几年我市有5个农产品获省优农副产品称号,同时,在原有中国建莲之乡的基础上,又荣获中国黄花梨之乡,中国笋竹之乡,中国金桔之乡,中国竹凉席之乡。八是中介组织促调整,大力发展中介组织,在乡村创建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九是建立标准化体系促调整, 开展农产品安全体系建设。十是优质服务促调整,大力开展农业155和村会协作活动。
虽然,我市农业结构调整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不少突出问题:一是基层政府在农业结构调整中角色地位还相当模糊,引导作用还发挥得不够好。二是农业产业化水平还比较低。龙头企业规模比较小,带动力和辐射力还不强,产业做不大、做不强,农产品加工企业比较少,这些都限制了产业化的发展。三是区域经济还没有形成,特色经济还不明显。四是科技含量低,支撑力不强。生产的农产品大多是初级产品,附加值不高。五是为农业结构调整的服务还不够到位,环境不够宽松。
明年,我市的农业结构调整面临加入WTO和粮食实行“三放开”的新形势,因此,下阶段,我市的农业结构要进一步转变观念,切实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抓调整,推动农业结构调高、调优、调外、调强。
首先,在农业生产上要实现“五个转变”。一是由种植一般粮食品种向优质、专用品种转变。粮食生产要以主攻质量、改善品种结构、提高效益为重点,合理布局,控制面积,提高单产,稳定总产,大力发展优质专用粮,全年粮食优质率要达80%以上。二是由单一粮食生产向多种经营转变。要扩大经济作物在种植业中的产值比重,积极扩大适销对路的蔬菜、瓜类、食用菌、茶叶、花卉、药材等种植面积,稳定烟叶、果树种植面积。要加快低产果茶园改造,提高产品质量和优质品率。要扩大珍稀食用菌、反季节蔬菜和无公害蔬菜的种植规模。三是由粗放经营向集约化经营转变。要大力推广新技术,引进新品种,改革耕作模式,提高农业科技含量,促进农业生产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四是由生产初级产品向农副产品精深加工转变。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培植一批辐射面广、带动力强、产品有销路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并加大扶持力度,促其做大做强,提高农产品加工率、转化率、增值率。五是由抓常规农业向抓特色农业转变。要在区域分工、合理布局上加大指导力度,培植和发展能充分发挥本地优势、产业关联度大、有市场竞争潜力的优势产品,实行规模经营,形成特色产业,加快区域经济发展。
其次,在激活主体上要采取“五个措施”。农业结构调整的主体是农民,农民参与程度决定着农业结构调整的进度。一是农业结构调整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和生产经营自主权,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要引导农民按照市场需求,积极发展适销对路和适应当地实际的特色产品,增强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二是要鼓励农民兴办各类农业企业。采取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办法,把农村社会资金集中起来,投向农业企业,加快转移农村劳动力,推进农业资源合理重组,提高农村非农产业比重,促进农村工业化发展。三是建立土地合理流转机制。按照“自愿、有偿、依法、规范”的原则,建立土地合理流转机制,把闲置土地充分利用起来,实现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四是大力培育农村经济大户。农村经济大户是农业结构调整的主力军,能起到示范推动、典型引路的作用,通过实施大户带动新举措,使广大农村涌现出一个经济大户带动一个组、几个大户带动一个村、数十个大户带动一个乡镇农业结构调整的新局面。五是建立自己的合作组织和行业协会。在市场准入、信息咨询、规范经营行为和行业标准、价格协调、调解利益纠纷、行业损害调查等方面发挥自我管理作用,维护和保障行业内企业合法权益。
第三,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实施“五大”工程。一是畜禽规模养殖工程。我市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16.8%,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要把畜牧业作为一个大产业来抓。生猪养殖要重点抓好100家千头以上猪场,万头猪场力争达到15家以上,生猪规模饲养量比上年增长30%,全市2002年生猪要实现自给,2003年生猪开始批量外销沿海地区。肉牛生产要重点抓好明溪、宁化、永安三个外资肉牛养殖场。积极扩大肉羊生产规模,明年存栏量要增长20%以上。禽业生产要抓好养殖小区建设,集中管理、集中防疫、集中销售,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效益。要通过实施畜禽规模养殖工程,实现我市畜牧业生产由家庭副业向主导产业转变。二是百万担优质烟叶工程。继续抓好“三明特色烟基地”和“国标优质烟基地”建设。在规模经营上,重点培养一批专业户和科技户,实现烟叶种植适度集中;在科技兴烟上,大力推广漂浮育苗等生产新技术;在基地建设上,加大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在品牌战略上,全面实施“金三明”烤烟综合标准体系的落实;提高“金三明”品牌知名度,增加品牌附加值。三是竹业深度开发工程。随着生态公益林的建立,竹业已成为农民增收重要渠道,要把竹业作为一个大产业来抓,把竹业作为林业最重要的增长极来加以培育和开发。重点抓好竹业的深度加工,建立一批有一定规模的竹凉席、竹胶板、竹地板、竹炭加工企业,壮大竹业经济。四是珍稀食用菌“百千亿”工程。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依托,培育100个食用菌专业村、10个食用菌专业乡镇和2个食用菌产值上亿元的大县。建立珍稀食用菌、反季节食用菌、“菜篮子”食用菌和常规食用菌四个食用菌生产区域。五是优质水果151工程。按照“二带一区”布局,加大低产果园改造力度,增加果树生产科技含量,重点抓好水果产量10万吨县、5000吨乡镇和1000吨村,以此为抓手,推动全市优质果生产。
第四,在结构调整保障上要抓好“五个体系”建设。一是种苗繁育体系建设。要制定猪、牛、羊、兔、鱼传统产品的品种改良规划,建立一批良种繁育基地,引进和推广优良动植物品种,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要提高到90%以上。二是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农业标准化是加速农业科学技术推广的重要手段之一,是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桥梁和纽带,要切实加强农业标准化工作,组织力量,制定3-5个地方农产品生产标准,加快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促进农业生产的提质增效。三是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要加强农业科技推广队伍建设,通过轮训和高新科技知识的再教育,不断提高农业科技人员的素质,更好地为“三农”服务,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四是农产品安全体系建设。重点抓好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的申报工作,建立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抓好10个优质示范茶园建设,生产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无公害食品。五是农村信息网络体系建设。依托供销系统、农业系统和乡镇企业系统的信息中心,把农业信息网络拓展到县(市、区)重点乡镇、市内农产品批发市场和专业大户。重点建设县级农业信息网站,开展网上业务,把网站建成集农技服务和农产品市场信息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服务中心。
(作者为三明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责任编辑:黄茂升
王荣福
一、积极推进订单农业发展
订单农业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的一个新生事物,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粮食购销放开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农业市场竞争也将由国内竞争转向国内、国际双重竞争。农业生产必须适应新阶段发展的要求,大力发展订单农业,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的调整,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健康发展。
1、要立足优势选配“菜单",进入市场寻找“订单"。要立足本地农业资源,发挥比较优势,将农业发展的重点放在烟叶、林竹、果茶、食用菌、畜禽等五大主导产业和十大基地生产上,以名、特、优、新农产品开拓市场,赢得消费者青睐。一要择优选配“菜单",搞好产品宣传。要根据市场供求状况,把当地有优势、有特色、有名牌的各类烤烟、瓜果、蔬菜、花卉、莲子、淮山、优质稻等筛选出来,汇总成“菜单",大力开展促销宣传活动。要通过全国性、区域性、国际性的展销会和新闻媒体,对三明的农业优势和名特优新农产品进行广泛的宣传,扩大知名度。二要主动出击,寻找“订单"。要利用各种渠道,组织本地市场营销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走出三明,到全国各地去联系客户,推销产品,不仅可扩大销路,而且可全面深入了解全国各地的市场行情。要主动与市外企业特别是沿海企业对接,甘为沿海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建基地,发展“订单农业”、“合同农业”,把无公害蔬菜、瓜果、畜禽等名优特新产品打入沿海市场,提高生产市场化程度。三要请进客户,就地签订“订单"。 要通过举办农产品交易会,与国内外客商签订订单,从而扩大农产品的销路。同时,还要充分发挥当地农业资源的比较优势,进一步落实鼓励外商在我市投资农业的优惠政策,优化投资软硬环境,并通过建立现代化农业示范园区、农业科技园区、“三溪”沿岸产业带和农业综合开发片区等招商引资载体,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吸引海外大企业、龙头企业、外向型企业和新兴产业企业来我市投资,发展外向型农业。
2、要通过“订单"安排“产单",调整和优化农产品结构与生产布局。要根据“订单"对农产品的多层次、多样化需求,适时适地调整产业、产品结构和区域布局,实现产销协调。在品种上,要积极引种推广适销对路的名特优新品种,逐渐淘汰大路货。比如,重点发展优质稻,重点发展精细瓜菜品种,重点发展优质水果等。在种植季节上,要做到“两错开":一要错开北方大棚菜大量上市季节,二要错开南方及本地水果大量上市期。在区域布局上,要根据本地的资源、气候和地理位置等特点,因地制宜,合理配置资源,建立适销对路的十大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使农产品生产走上规模化、基地化、集约化的道路。
3、要围绕“订单”,建立健全市场营销网络。一要发展多元化运销主体,壮大经营队伍。要对全市各类农产品运销企业和经销专业户进行调查摸底,登记造册,建立档案,确定扶持对象,并制定有关管理办法,进行规范化管理,支持他们通过订单形式连接种植农户,形成产销共同体。二要扶持发展农产品运销协会,培育运销中介组织。要建立全市性的农产品运销组织,通过运销组织广泛联结市内外农产品运销企业。同时,要探索购销代理、连锁经营、产销直挂等现代营销制度和订单合同的有效营销形式。在市外大中城市增设销售网点,依托订单扩大产销直挂范围。三要抓住乡镇机构改革的机遇,鼓励乡镇干部离岗兴办农业经济实体和农产品流通服务组织,为农民跑“订单”,加快“订单农业”的发展。四要抓好农产品保鲜、包装和运输,为发展订单农业提供技术和能力保障。要在开拓市场的同时,着力倡导对农产品实行分级包装和精包装,注册商标,标明产地,打出品牌。五要健全农产品信息网络,为订单农业发展提供设施条件。要充分发挥各级农办、供销社、乡镇企业局农业信息网的作用,及时收集、整理、分析、公布各地农产品价格行情,并将信息网络终端延伸到农产品主产乡镇及田间地头,建成覆盖全市、反映灵敏快捷的农业信息网络。
4、要依靠科技进步,提高“订单”质量,创立名优品牌。要积极开展“511示范工程"和“百万农民培训"等活动,特别要对订单农业的业主和农民提供及时有效的科技培训,多形式、多层次地提高他们的科技水平和业务素质,增强生产和经营的能力。要鼓励广大科技人员以技术入股、资金入股等形式参与发展订单农业,提高科技含量,增强竞争实力。要努力搞好农产品商标注册和争创名优农产品工作。
5、应对加入WTO,参与国际竞争。加入WTO将有利于我市扩大对外农业分工与合作,促进农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有利于我市更好地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扩大优势农产品出口,这对我市的农业发展是个很好的机遇。要把握好机遇,发挥我市资源优势,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发展外向型农业、创汇农业,提高我市农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二、发展订单农业要正确处理好“五个”关系
1.正确处理好生产与加工的关系。在实施订单农业的过程中,必须按照生产与加工增值组织生产,决不能因一时某产品好销就大量搞订单、大量组织生产,结果导致加工能力跟不上或产品过剩或产品达不到市场所需的要求,影响生产效益,挫伤农民的积极性。
2.正确处理好数量与质量的关系。在实施订单农业的过程中,既要考虑规模经营的数量,又要考虑产品的质量,决不能只顾数量而不顾质量,既影响产品质量,导致订单无法履约,也影响到农民和企业的效益。
3.正确处理好市场价与订单价的关系。在实施订单农业的过程中,必须引导业主和农民认真研究市场,准确测算订单价格,并在自愿、平等的条件下以法律的形式签订保护价合同。特别要引导农民和企业增强法制观念,依法签约、认真履约,维护订单农业的严肃性。同时,当市场价与订单价发生较大偏差时,双方必须互谅互解,协商解决,决不能单方毁约合同,影响订单合同的履行。
4.正确处理好常规产品与特色产品的关系。在实施订单农业的过程中,既要考虑特色产品的订单,又要考虑常规产品的订单,决不能认为特色产品效益好就多组织订单,而常规产品效益比较差就不组织订单。要充分认识粮食目前还是我市的主导产品,粮食购销市场化后,必须进一步发挥我市是粮食主销区中的主产区的优势,大力发展优质“订单粮食”,提高粮食的生产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5.正确处理好政府行为与企业行为的关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特别是加入WTO后,各级政府要少干预、多引导、多服务,特别要充分尊重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引导企业不断发展,鼓励企业争高争优,做大做强,从而形成政府财政收入和企业利益双赢的新局面,进而更好地促进本地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粮食等经营企业要主动参与种植业结构调整,以“公司+基地+农户”等模式,大力发展“订单粮食”、“订单烟叶”、“订单早芋”等,与种植大户、大村组成联合体,或共同开发新产品、共同入股经营、共同加工,形成稳定的生产和加工基地,使公司和农民真正成为产加销一体化的利益共同体,推进农产品的产业化经营。
三、转变工作作风,加强对订单农业的指导和服务
在订单农业发展的过程中,各级各部门要积极转变工作作风,着重搞好指导、服务和协调工作。一要建立领导责任制。把这项工作摆上议事日程,成立有领导参加的领导小组专门负责此项工作。要深入调研,明确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确定发展重点和工作措施,确保订单农业能科学有序地发展。二要把主要精力放在研究市场上,组织有关人员到外地考察,了解全国农产品市场供求趋势。三要加强科技指导,制定出有关订单农业发展的实施办法。对农产品的品种结构、适种时期、供求趋势、价格变动等进行前瞻性预测,为农户提供气象、农资价格等各类信息服务。四要加强服务,保证订单农业顺利实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特别是加入WTO后,各级政府要多为农民和企业提供市场信息、政策法规咨询、合同纠纷处理等服务,促进订单农业健康发展。工商、税务、银行、科技、农资、技术监督等部门要充分发挥各自职能,密切配合,为订单农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五要抓好各类典型示范,不断总结提高。要不断发现订单农业典型,培育典型,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发挥典型示范引路作用,以点带面,以先进促后进,推动订单农业全面发展。
—林希健—
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面临三大热点,一是面对加入WTO和粮食购销体制改革,农业结构调整怎么调?如何实施双赢的策略?二是如何应对农民增收趋缓?三是如何把畜牧业当作一个大产业来抓?
面对新形势、新特点,各级政府和部门应做好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抓住机遇,转变观念
一是解决观念滞后于农业发展要求的问题,做到观念、认识、知识、技术等方面与时俱进。目前我市各级针对农业发展新形势均提出了不少切实可行的发展思路,但仍然用传统农业观念来发展现代农业,在对农业的认识、掌握的农业新知识、新技术等方面都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二是必须注重研究实现“双赢”的发展政策、经营策略。我市粮改最大的问题是半山区如何调整农业结构?为此,应认真研究当前形势下可大力发展的产业、产品,从资金引进、市场开拓、产品加工等方面制定出相应的对策。否则,我们不但无法实现“双赢”,还会造成农民粮失、钱失的“双失”。三是在确保“粮食安全”方面从宏观指导上树立“大粮食安全”观念,通过宏观调控,多种经营,实现市场化条件下的“大粮食安全”。四是从三明实际出发,加快我市养殖业发展,从而带动种植业结构优化升级。目前我市养殖业面临着不可多得的发展机遇,发展条件已经具备,应通过养殖业的发展,促进我市农业结构调整。
二、加快养殖业发展步伐
面对新形势,从我市实际出发,当前养殖业发展重点应加快结构调整力度,提质增效,促进养殖业发展上新台阶。
一是稳定发展生猪。通过发展生猪,实现我市富余粮食的有效转化。二是加大草食动物发展力度。目前,发展草食动物市场潜力大,市场价值虽不高,但养殖效益明显,前景广阔。三是积极鼓励牧草种植。转变原有观念,适当调出一部分耕地种植牧草,通过种草养畜养鱼,实现增产增效。大田肉兔、尤溪养羊的养殖规模上不去,根本原因在于草料不足。为此,应将种植牧草、种草养畜列为冬季农业开发项目之一,从资金、技术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实现养殖业与种植业的有效结合。这方面,南平市提出牧业兴市,并拨出157万元专款用于发展种草业,这一做法值得借鉴。四是大力提倡稻莲田水产养殖等立体种养模式。通过这些农业结构调整中的好项目,力争到2005年稻莲田水产养殖面积达10万亩,2010年发展至20万亩。
作者为市畜牧水产局局长
—蒋先东—
当前我市农业项目储备虽有一定数量,但与新形势下农业结构调整的现实要求比,仍显质量不高,投资吸引力不强,转化实施比例较低,储备项目的结构不够合理,生产性尤其是产业化项目储备偏少,行业分布和区域分布不协调等问题。工作滞后是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主要包括:①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氛围不浓;②力量不足,工作队伍单一;③协调不够,管理手段陈旧,机制不活;④激励不足,责任软化,督促、推动力度不强;⑤经费投入不足,引智不够,项目推介滞后。针对存在问题,应当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1、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在宣传农业工作中,特别在宣传农业项目成果中,应加强对农业项目前期工作事例的宣传,让人们从中汲取经验、引发反思、寻找差距,促动人们去重视、加强项目储备工作。各级政府、相关责任部门的领导要带头宣传农业项目前期工作的重要性、任务的紧迫性和工作的长期性,对牵动当地农业结构调整大局的重点项目储备,领导带头具体抓,身先士卒,引导和带动广大群众提高认识,积极参与。
2、充实工作力量,提高队伍素质。农业项目受益的对象主要是分散的农民,当前我市农业企业和农业中介服务组织发展慢、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低,这些特点决定了现阶段我市农业项目储备工作仍然要依靠政府为主。市、县二级前期办的人员要进一步稳定、充实,农口各部门及乡镇政府要有专兼职机构和专职人员,并注重工作队伍素质的提高。要创造条件让工作人员参加项目前期工作系统知识的培训,特别要加强市场调研分析、项目设计和应用现代通信技术手段推介项目方面知识的培训。各级党校、行政干校对领导干部进行培训时,应充实项目前期工作知识内容。
3、强化激励机制,改进项目管理。农业项目储备工作的主体包括各级政府部门、农业生产单位和个人、农业中介服务组织等。要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以调动各主体的积极性。一是要强化行政领导责任,在领导责任目标中有明确的项目工作目标,纳入绩效考评范围,加强跟踪检查。二是积极探索建立农业项目储备、开发工作物质和精神奖励制度。从各级各部门项目前期工作专项经费中划出一点,地方政府扶持农业发展专项经费中安排一点,储备转入开发项目的受益主体中募集一点等“几个一点”办法,建立农业项目储备及开发奖励金。奖励的范围包括:储备项目被上一级政府列为重点前期项目的;储备项目实现招商引资的;储备项目吸引当地民间投资实现项目建设的;储备项目被国家、省上列入重点专项资金扶持实现项目开工建设的。奖励的对象可以是工作承担单位,但更应侧重于作出贡献的个人,以发挥更强的激励效果。对农业科技人员等国家工作人员还可在职务、职称、退休金、政治荣誉等方面给予奖励,对农业生产单位则可在项目资金、项目用地方面给予照顾、奖励。三是强化储备项目库管理。在做好储备项目分级管理的同时,加强对市、县二级重点前期项目库的项目质量管理,实行半年择优调整一次,对入库项目数量少、质量不高的责任部门和单位予以通报。
4、加强与农业科研院校合作,提高项目设计水平。项目设计有很强的科学性和规范化的要求,设计文件优劣直接关系能否吸引投资和争取上级支持。要努力改变我市许多农业储备项目设计简单化,甚至提交的设计资料只有“一行字”、“一张纸”的状况,尽可能地委托农业科研院校、专业咨询设计单位编制项目设计文件。可以做好基础性工作,配合专业设计单位编制项目文件,减少设计费用支出。
5、加强协调,搞好规划和指导,优化农业储备项目结构。农业项目储备要服从、服务于农业结构调整的总体规划。各级政府和行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辖区内结构调整主导项目布局的协调、指导,避免储备项目雷同重复、布局失衡。对跨区域的建设项目,上一级主管部门要亲自参与、具体牵头,减少扯皮。根据我市农业各主导产业“十五”规划和我国加入WTO带来的形势变化,当前应重点抓好食用菌生产基地及加工、竹木深加工、家禽良种繁育及加工、草食动物养殖基地、水产品生产基地及加工、水果生产基地及加工、莲子和蔬菜深加工、中药材开发,以及重点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项目储备、开发的指导、协调。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抓紧完善农业生态、节水、防洪排涝、动植物防疫、农产品质量检测和农业信息化工程等方面建设项目的规划,指导各责任主体做好项目储备,推进项目建设。
6、加强项目推介,促进储备项目转化实施。要改进以往储备项目重收集、轻推介的做法,通过多形式、多渠道和更大力度的项目推介,加快项目实施,早见成效。一是加强项目发布。各级、各部门储备的农业项目要定期向全社会发布,通过报纸、电视、电信、公告栏、专门宣传资料等形式推介给各投资主体,尤其要重视向民间投资主体的宣传。积极争取储备项目纳入国家、省上主管部门储备项目库,提高项目质量权威性,扩大项目的宣传范围。二是积极参加省内外各种投资贸易、项目成果推介会,有针对性地推介储备项目。三是积极应用现代通信技术手段推介项目,各级储备库的项目都应争取上因特网宣传,尤其要争取上知名网站宣传。四是广泛联络投资中介服务机构,借助它们的服务网推介项目。
7、增加经费投入。各级财政对辖区内农业结构调整关键性项目储备要安排专项经费,各级、各部门在项目年活动中已建立的项目前期经费来源渠道要予以巩固、加强,并向农业项目储备工作倾斜,还可通过一定的行政、经济手段,督促农业企业和其它经济组织加大农业项目前期经费投入,为农业项目储备提供必要经费保障。单位则可在项目资金、项目用地方面给予照顾、奖励。三是强化储备项目库管理。在做好储备项目分级管理的同时,加强对市、县二级重点前期项目库的项目质量管理,实行半年择优调整一次,对入库项目数量少、质量不高的责任部门和单位予以通报。
邱盛隆
1、积极落实发展民营经济的政策,促进民营农业科技产业健康快速发展。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发展民营经济和科技创新的决定,针对我市民营农科产业中的存在问题和形势发展要求,制订出台扶持力度更大、操作性更强的优惠政策和措施,继续给予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业科技企业建设所必须的土地、资金信贷、税收、技术、信息、物资、加工、销售等优惠待遇和支持,尽快促进农业高新科技企业群的形成,带动农业产业高素质发展。
2、做好农业产业化引导工作,选准培育主导产业。积极引导民营科技企业建立依靠科技进步发展科技创新的新机制,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技术开发的主体。鼓励和支持农科企业引进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开发新产品,加快传统产业、产品改造和产品创新,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产业科技含量、成果转化率和科技进步贡献率。选准和培育主导产业,尽快建立我市农科产业框架。具体通过抓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广大农户生产。
3、加强行政管理、服务和信息指导,推进农产品销售服务中介组织及网络的建立健全。各级政府和有关行政管理服务部门,要积极为农科企业及产业提供如种子种苗、生产资料、检疫防疫、质量检测、市场信息、风险防范、产前、产中、产后技术指导和服务。建立农产品供求、市场价格变动的预测预报系统和提高预测预报服务水平。积极引导民营农科企业充分利用我省农业信息网等信息网络,及时了解和掌握市场信息动态,实施网上交易,促使按市场导向有计划地组织生产,增强竞争力。同时,积极引导和扶持国营、集体和民营农产品销售服务中介组织,使之形成健全网络。有计划地组织农产品展销交流,帮助产品销售搭桥铺路,开拓销售市场,千方百计扩大我市优势产业发展和农产品销售出口。
4、扩大对外开放,提高民营农科企业对外经济技术合作水平。民营企业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高度重视招商引资,利用外资和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大力引进农业高新科技,高、新、优、稀品种、种苗及加工设备,提高农产品质量档次和保鲜、贮藏、加工、包装技术及运输水平,提高产品商品化加工处理和贮运手段,挖掘出口潜力、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5、理顺农业科技投资机制,增加科技投入。民营农科企业和组织,要加大自身行业和产品的科技投入和开发,根据企业发展和市场竞争需要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招聘高素质技术人才,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率,倡导走科研、生产、销售一体化,科农贸相结合的路子。以市场为导向、创造优质名牌产品,形成生产规模,带动农科产业发展升级。
6、壮大发展农科企业科技力量,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民营农科企业要积极吸收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到企业工作,壮大企业技术力量;要大力开展农科教、产学研结合活动,根据企业需要选派人员到有关教学科研单位进修学习。有关行政管理部门,要在开展农技干部、农民技术培训的同时,有计划地组织民营企业法人及高层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学习技术、现代化经营管理、法律法规、对外贸易等知识;引导他们更新观念,走出家庭式企业管理的怪圈,逐步建立一个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现代企业管理机制,不断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作者为市科技局助理调研员、办公室主任)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caiyes.cn/)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