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标题: 【写材料用典】当其易也,惜旦夕之力,忽之而不顾 [打印本页]

作者: 释然    时间: 2024-6-22 10:33
标题: 【写材料用典】当其易也,惜旦夕之力,忽之而不顾
【例文】事实正是如此,“当其易也,惜旦夕之力,忽之而不顾;及其既成也,积岁月,疲思虑,而仅克之”。作者由此认为,“惟萌于不必忧之地,而寓于不可见之初,众人笑而忽之者,此则君子之所深畏也”。对于别人一笑而过、认为可以忽视的,恰恰是应该深思的、警戒的。否则,小病不治,就会酿成大病;小问题不及时解决,就会发展成大问题。(中国纪检监察报《图之未萌虑之未有》)
【典故】出自明代方孝儒《指喻》,天下之事,常发于至微,而终为大患;始以为不足治,而终至于不可为。当其易也,惜旦夕之力,忽之而不顾;及其既成也,积岁月,疲思虑,而仅克之,如此指者多矣。
【释义】意思是,天下的事情,常常发生在萌芽状态,结果却酿成大祸害。开始以为不值得医治,而终于到了无法补救的地步。当问题还不大的时候,舍不得花早晚的工夫,轻视它而不怎么注意;等到成为问题了,得要多少岁月,花多少心血,才能够解决它,如同这个拇指病痛的事多得很啊。
【赏析】古人讲,明者见危于无形,智者见祸于未萌。老子《道德经》阐述“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提倡目光如炬、洞明深察、见微知著,在事情还没有突出或明显的时候就积极主动去做,这是一种极高的智慧。据《孔子家语·观周》记载,孔子当年在洛邑后稷之庙堂看到的“金人铭”中,就有“焰焰不灭,炎炎若何;涓涓不壅,终为江河”之类的警句,小火苗不及时扑灭就能燃成熊熊大火,小水流不及时堵住就可成为滔滔江河。纵观中华民族历史,正是这种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的忧患意识与不满足现状、不甘于落后的求新求变思想交织融合,铸就了伟大的奋斗精神和创造精神,成为中华民族强大生命力的动力之源。早在抗战胜利前夕召开的党的七大上,毛泽东就以“十七条困难”郑重提醒全党“准备吃亏”、“准备困难”,“要在最坏的可能性上建立我们的政策”,防范化解军事、政治、经济、外部环境、党的建设等领域重大风险作出分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居安思危、未雨绸缪上了深刻一课。新时代新征程上充满风险和挑战,广大党员干部要有草摇叶响知鹿过、松风一起知虎来、一叶易色而知天下秋的见微知著能力,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
【用法】适用于党课报告类、工作部署类讲话,侧重强调风险意识,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增强见微知著的能力,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摆在重中之重,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caiyes.c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