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标题: 坚持以民为本 构建和谐农村 [打印本页]

作者: 安永老秘    时间: 2009-4-30 23:42
标题: 坚持以民为本 构建和谐农村

                                  向绪钦

  实现社会和谐,首先必须实现人的和谐。在农村,带领农民建设和谐社会,不在于管、压、堵,而在于放、引、疏,特别是像杨家坊这样交通闭塞、基础薄弱、管理落后的穷山僻壤,更应该如此作为。近三年,我们杨家坊乡党委政府立足乡情,采取“攻心为上”的策略,分层“理气”,走出了一条渐进式的和谐之路。
  一、大力改善民生,让民顺气
  气顺才能“家”和,只有让每一个成员都气顺心平,才能真正实现政能人和。作为基层政府,为了让民顺气,我们始终坚持一个原则,即:凡群众反映的民生问题,不论正确与否,都坚持先打“收条”,郑重对待,认真研究,选择正确的、多数人受益的认真进行落实。近三年,我们按照这一原则,突出抓了两条。一是突出便民。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人居环境。针对群众反映的“出行难”、“饮水难”、“街道形象差”等几大问题,多方筹集资金,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先后硬化通村通组公路32.6公里,新建了客运站1座、摩托车停靠点2个,出行难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硬化沟渠1300米,建立小型饮水工程90多处,解决安全饮水人口6200人,并计划用5年左右的时间,开挖或扩容堰塘120口,保证每组有一口当家堰塘,让全乡农户都喝上安全的饮用水;对宽12米、长800米的集市街道进行了硬化,并安装了路灯,新建下水道1800米,添置了垃圾箱等环卫设施,街道面貌焕然一新。二是突出乐民。杨家坊的群众因久居山村而且长期处于落后状态,群众生活一直比较低沉,农闲时间基本上是在麻将桌上度过。针对这一现状,我们坚持从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入手,抓住“村村通”机遇,拉通了有线电视宽带网,恢复了广播网,结束了山区多年看不到电视的历史,让群众经常了解山外的世界,保证群众思想与党委政府一致,眼光与世界同步,观念与世界接轨。同时,每个村都建好了文化室、学习室,并经常聘请“土专家”和教师讲课,最大限度满足群众的求知欲。还经常利用农闲时间,组织群众开展技能比武、演唱会、拔河比赛、劳动成果展等娱乐性精神文化活动,较好地解决了群众“看”、“听”、“学”、“玩”的问题,让群众乐在其中,也学在其中,以乐怡情、以乐生和。
  二、切实保障民权,让民服气
  服气是一种自身认同,是对自身身份、处境、社会地位、社会关系及所承担责任和义务、所享有的权利和权益的认同和认可。当前,农村许多不和谐的声音来自于农民群众的内心不服,即便是在为民办实事,有时也得不到群众的认同,究其根源是违背了群众的意愿。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和谐,就必须给人民群众更多的民主权利。在工作中,我们注重从四个方面保障群众权利,推进村民自治。一是给群众表达权,让群众的利益诉求能够自由表达。坚持开门纳谏,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办法,畅通信访渠道。一方面,变上访为下访,组织乡村干部定期下访收集群众意见,了解群众思想动态。另一方面,从历年来提出意见和建议较多的群众中聘请“民情信息员”,专门收集群众意见,定期“请进来”提意见,并及时加以解决,一时不能解决的及时做好解释工作,较好地保障了群众的自由表达权,同时有效保障了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让群众心悦诚服,政府的工作也得到了群众的一致认同。2007年,杨家坊乡作为全县唯一的“零上访”乡镇受到县委表彰。二是给群众决策权,让群众自己的事自己拿主意。坚持放手发动群众,重大决策直接面对群众召开开放式会议,引导群众有序参与决策。对于村里的公益事业,搞不搞、怎样搞、出多少钱、怎么来管等问题,从不搞强迫命令,都让群众自己去拿主意。三是给群众参与权,让群众自己的事自己管。在决策执行和工作推进过程中,注重引导群众自我管理。重大建设项目选派群众代表全程参与,不仅保证了质量,还让群众放了心。四是给群众监督权,让群众当“裁判员”。资金的筹集、发放、使用、项目建设等与群众相关的事项,都坚持让群众自己监督。不仅让群众监督自己的事,还让群众监督政府和干部,让政府和干部的权力运行始终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去年,政府提议改造集市街道,将151户街道居民请到一起召开会议,对建设方案进行无记名投票表决,并由居民自发选出了理事会,全权负责筹资、招标、施工等事宜,仅用一个月时间,就完成了路面硬化、下水道修建、亮化、绿化四项工程,乡政府不仅没拿一分钱,还得到了街道居民的交口称赞。两年来我们还以此方式修建了32.6公里通乡通村水泥路,改水6000多人,每年投入的资金都在100万元以上,但在群众中没有听到一丝杂音。
  三、正面引导民风,弘扬正气
  正民应当先正风。我们针对杨家坊乡社会风气存在的突出问题,以解决群众法制观念淡薄、社会公德意识差、目光短浅、观念陈旧落后、发展信心不足等问题为重点,狠抓社会风气的综合治理。一是坚持以道德倡民。采取召开广播会,出动宣传车,办样报,制做大型宣传牌等多种形式大肆宣传公民道德基本规范、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并向全乡群众发放公开信,明确指出不道德的行为和要大力倡导的行为,让群众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能做。每年9月20日,都以全国公民道德宣传日为载体,通过举行群众集会、文艺演出、道德模范评选等形式,大力弘扬道德主题,并对全乡的十佳道德模范公开颁奖,形成鲜明的道德导向,引导群众亲己、亲邻、亲人、亲乡,促进家庭成员之间、邻里之间、村民之间和睦共处、亲如一家人,较好地提高了公民道德素质,大大增强了群众的正义感。同时,积极加强与在外工作人员的联系,培养其家乡情结,引导他们为家乡的建设献计出力。二是坚持以法制育民。一方面,加强普法教育。坚持逢会必学法。无论大会小会,长会短会,干部会还是群众会都利用开头3—5分钟时间,组织学习《农民普法简明读本》的有关章节,把枯燥无味的法律知识化整为零,让群众积少成多。坚持专会学专法。结合大型工作或大型活动进行法制教育。如在第七次村委会换届选举之前就专门组织学习《选举法》,让普法教育更具有针对性。坚持以案说法。利用有影响的案子组织干部群众从法律角度解剖分析。如法院2006年拘留了一个拒缴社会抚养费的违法生育对象,乡政府立即组织全乡干部群众代表观看执法过程录象,学习《人口和计划生育法》,加深群众对法律知识的理解,从而有效地提高了群众知法守法的自觉性。另一方面,严惩违法犯罪。两年来,我们联合有关执法部门,对水泥厂无理阻工案、破坏客运站建设案、违法生育案等3起造成严重影响的违法行为进行了公开执法惩处,强化了法律的严肃性,对不法分子形成了强大的震慑力,有效地净化了社会风气,为社会和谐提供了保障。三是坚持以发展励民。因为地理位置偏远,群众普遍有一种边缘化、被人遗忘、被人忽视的感觉,存在悲观失望、信心不足的思想障碍。为了激发群众信心,形成昂扬向上的民风,我们及时开展发展观教育,用国际国内及本地的发展形势、创业创新精神教育群众,增强干部群众的发展信心。并响亮地提出了“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不怕眼前落后、就怕眼光落后”,“错过一次机遇就会落后一个时代”等3大口号,制作成巨幅标语悬挂在杨家坊街道上,潜移默化地引导干部群众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坚定信心,激励干部群众奋进,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caiyes.c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