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标题: 全面强化综合治理措施 努力构建平安和谐津市 [打印本页]

作者: 沙市秘书    时间: 2009-4-30 23:40
标题: 全面强化综合治理措施 努力构建平安和谐津市
                                  何英平
  
  津市市位于湖南省西北部,是孟姜女的家乡,车胤的故里,市区依山傍水,城中“三湖”点缀,风景优美,素有“湘北明珠”的美誉。市辖5镇、2乡、4个街道、1个经济开发区,总面积558平方公里,人口26.6万,是湘鄂边陲的一个老工业城市。
  近年来,随着改革的深入,各类矛盾不断涌现,综治维稳工作面临的形势日趋复杂。在上级党委、政府和综治部门的坚强领导下,我市高起点布局,高标准施策,以争创“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市、区)”,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主线,全面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取得了较好成效,实现了发案少、秩序好、管理规范、社会稳定、群众满意的目标。具体成效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是社会大局持续稳定。全市没有发生重大群体性事件和重大集体越级上访,没有发生特大恶性刑事案件和暴力恐怖事件,没有发生特大恶性交通事故和重大火灾事故,没有发生危害国家安全的事件及其他涉稳问题。
  二是治安防控效能逐步增强。八类恶性案件、“两抢”案件、盗窃案件呈现逐年下降态势。今年元至9月,同比分别下降8%、 22%、7%。
  三是各类违法犯罪得到有力惩治。2005年以来,共破获刑事案件2230起,其中八类恶性案件278起,刑拘493人,劳教68人,批捕413人,起诉476人,判刑452人。
  四是群众满意率始终保持较高水平。在全省组织的公众安全感和政法队伍民意测评中,我市连续四年位于全省前列。
  五是形成了综治创安的特色品牌。我市连续6年被常德市委、市政府评为综治、稳定红旗单位或先进单位;连续5年被省委、省政府评为综治先进单位;连续3年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全省平安县(市、区)”;2006年被评为“全国道路交通管理平安畅通县市”;2007年被评为“全国平安家庭建设先进县(市、区)”。
  六是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平安稳定的社会环境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去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对比2005年增长了35%,财政总收入增长了57%,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了36%,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了20%。
  我市综治创建工作的特点主要是:
  一、用坚强的组织领导提升综治实效
  1、把握大局,提高平安建设的思想认识。一是把握国内外形势这个大局,认识到创平安就是维护稳定。当前国内外形势复杂多变,各级党委、政府最基本的职责,就是要保一方平安。我们要求,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务必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战略高度,增强“守土有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履行好保安维稳的基本职责。二是把握经济建设这个大局,认识到创平安就是促进发展。没有平安稳定就没有和谐发展,我们坚持在战略上,以发展为目标,以改革促发展,以发展促稳定;在实际操作上,始终把稳定放在首位,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在改革发展中维护社会稳定。三是把握群众利益这个大局,认识到创平安就是改善民生。新的历史条件下,人民群众求致富、盼平安的愿望最为迫切。能否创造一个平安稳定的社会环境,事关广大群众最直接、最根本的利益。因此,我们经常要求全市各级党委、政府要从维护和实现群众利益这个大局出发,顺民心、合民愿,切实抓好综治创安工作。
  基于这些认识,全市上下增强了抓平安就是坚持科学发展,保平安就是巩固政权基础,促平安就是增进社会和谐,创平安就是树立工作政绩的意识,始终坚持把创建“平安津市”摆在加快发展进程、构建和谐津市的大目标中来谋划,一以贯之,紧抓不放,常抓不懈。
  2、严格责任,强化平安建设的领导力度。加强平安创建的领导,必须拿出实实在在的措施,解决实际问题。我们始终坚持做到了三条:一是在位置上实行“四个纳入”。将综治创安工作纳入全市国民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同研究,同部署;纳入乡镇、街道及部门单位“三个文明”建设目标管理的重要考核内容,逐级签订责任状,逐年进行考评奖惩,对于综治创安工作不合格的单位,实施“一票否决”;纳入干部政绩档案,将综治创安工作成绩作为干部提拔任用和奖励的重要依据,组织、人事等部门在提拔任用干部或评选综合性荣誉前,先书面征求综治部门的意见;纳入干部个人岗位责任制,把责任落实到岗到人。二是在力量上做到“三个强化”。强化领导带头。全市各单位综治创安工作实行党政总揽,“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形成了单位“一把手”带头抓、分管领导亲自抓、工作专干具体抓的工作局面。今年,市委常委对平安创建工作已进行了5次专题研究。市综治委、五部委(局)还不定期召开会议,对综治维稳、平安创建全局性的工作进行研究部署。强化成员单位的职能。将平安创建工作责任分解到综治委各成员单位,并签订了责任状,落实单位负责。强化齐抓共创。各乡镇、街道和村(居)、社区及市直各单位都制订了各自的创建方案,并严格落实,“两办”督查室定期进行督查;市级领导实行包线联点,当好“领头羊”;每个综治委成员单位都明确了联系乡镇、街道和村(居)、社区,进行创安的督查指导,帮助解决一些实际困难。三是在责任上执行“两个兑现”。严格按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管理制、“一票否决权”制和《关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维护稳定工作责任查究的规定》等文件,明确工作责任,严格兑现奖惩。2005年以来,共表彰综治先进单位120多个;推出全国、全省先进单位50多个,先进个人35人;评选市级以上平安建设先进集体92个,平安建设先进个人9人;“一票否决”4个单位。
  3、规范保障,加强平安建设的投入支持。津市是一个老工业城市,经济负担较重。我们在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的同时,更深知“稳定是第一责任”,在财政状况比较紧张的情况下,我们坚持优先考虑综治创安经费的投入。一是优先解决政法综治维稳经费。在财政预算上优先保障政法部门的工作经费和政法干警的工资、补贴。今年,政法系统经费已按人平3.5万元足额拨付;乡镇、街道综治工作经费按人平1.5元的标准列入预算,实行转移支付。近几年,随着财政状况的逐步好转,我市对政法综治经费的投入增长幅度均超过经济增长水平。二是优先保证政法综治部门办公条件。2005年以来,我市几家政法机关的办公大楼都相继进行了改建和新修,乡镇、街道综治维稳办的办公室做到高标准设置,派出所、司法所全部新建(尚有一个司法所未竣工),在城区社区和部分农村村(居)新建了警务室,共投资近千万元。三是优先保障综治政法装备设施。几年来,为提升政法机关的办案效率,配齐了办案车辆,购置了一批侦察、防范、审讯等专用设备,先期投资145万元建设城区治安电子防控系统,投资20万元为专职巡防队员购置巡逻摩托车等。
  二、用创新的网络体系提升防控能力
  1、创新综治专业体系。一是建强基层政法组织机构。针对基层政法单位力量分散、功能单一、整合不够的实际,市委决定,在乡镇、街道设立政法委员会,由乡镇分管党委委员任书记,武装部长、综治维稳办专职副主任、派出所长、司法所长、民政助理员、信访所长等为委员。目前,全市乡镇、街道都成立了政法委,在乡镇综治维稳工作中着重发挥了力量整合、功能互补、统一调度的作用。进一步加强了“两所”建设。派出所市区不少于15人,乡镇不少于5人,司法所达到3人。今年来,全市通过警力下沉、编制调剂和选派公安、司法助理员等方法,为基层政法单位充实力量30余人,有效缓解了基层力量不足的问题。二是创新“一中心五网络”综治工作体系。经过几年的探索,在成功实践的基础上,通过优化和规范,建成了“一中心五网络”综治工作体系,即在乡镇、街道设立综治维稳中心,由党委书记任主任,乡镇长(办事处主任)、政法委书记等任副主任,相关站所办负责人为成员,配备1名专职副主任和2-3名综治专干。依托综治维稳办和派出所、司法所、信访所设立人口管理站、治安防控站、信访办理站、调解转化站、安帮矫正站。村(居)、社区和单位均根据实际设立综治维稳中心和人口管理、治安防控、信访办理、调解转化、安帮矫正“五组(员)”,形成了严密的工作网络,全市综治维稳工作专业体系进一步严密化,确保了综治工作良性运行。
  2、创新城区治安防控体系。建立了城区“146”防控机制,市城区设立1个治安防控指挥调度中心,将城区按照4个街道管辖区划分为4个治安防控区,构建6个防控体系,采取条块结合、上下连线的办法,设立自防守护、巡逻防控、技术监视、信息联网、动态处警、哨卡围堵6个防控体系,形成防控网络。特别是今年,我市在加大人防力度上下了大功夫,我们在城区原有街道专职巡防队、社区义务巡逻队的基础上,新成立了一支40人的专职治安巡防队伍,24小时巡逻,使我市治安防控体系力量进一步得到壮大。同时,加大技术防范力度,形成了三级技防网络:在电子监控一期工程的基础上,又开展了二期建设,在城区主要街道和重点要害部位安装了“全球眼”电子监控探头66个,在市公安局建立监控平台;在单位、小区建立内部技防系统,设立监控室;在家庭推广红外线报警仪、电话看家等技防产品,提高技防的覆盖面。
  3、创新专防警务体系。一是加强社区警务建设。几年来,我市把加强市区街道社区警务室建设作为公安警务服务平台前移的重点,在每个社区均建立了高标准的警务室,驻所民警1-3人,干警周二、三两个上午必须在警务室接待群众,每周在警务区工作时间不少于21小时。二是加大街面巡防力度。今年,我市进行了警务改革,实行警力下沉,派出所警力超过了全部警力的50%。市政府加大了对公安派出所专防设备的投入,为市城区4个派出所各购置了一台巡逻专用车辆,用于街面巡防,流动接警、出警。三是加强农村警务工作。在农村重点集镇、交通枢纽地段以及人口聚居地建起了高标准的农村警务室,每个警务室由农村派出所派1名干警负责,主要抓好农村平安创建的基层基础工作。
  4、创新基层群防体系。一是推进内部单位及社区治安防范。在加强技防设施建设的同时,全面强化内部单位及社区的人防、物防责任,将内部单位发案作为综合治理考核的重要指标。各单位及居住区根据大小聘请专业保安员进行看守,组织干部、职工、群众进行夜巡,加强重点部位的物防措施,结合技防设施的运用,有效提高了防范能力。今年,市区内部单位发案同比下降13.8%,仅占全部发案的10%,可防性案件下降了27.3%。二是在居民小区推行治安防范责任制。实行“建立楼栋支部,党员带防”、“推选门店长,门店联防”、“实施风险抵押,单位包防”的治安防范责任承包制。共从社区居民中评选出800多名平安建设积极分子担任楼栋长、门店长,加强了小区的平安建设。三是推进农村群防体系建设。全市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把农村群防群治作为全市治安防控系统的重要部分,完善了四种群防形式,即:在集镇组建专业巡逻队,每个乡镇10人左右,由综治办、派出所联合管理,实行专业巡防;在车站、码头、公路收费站、林业检查站等重点部位设立治安信息员,及时报告治安信息,协助开展治安活动;将每个乡镇划分为3-5个联防区域,各村派出一定数量的联防队员,由派出所民警带领,实行“专业建队,区域联防”;按照地理环境和村民小组编制,每10户—30户组成联户区,设立联户长,组织开展联防联创。
  三、用超常的工作措施提升打击力度
  1、强化日常打击。坚决落实严打方针,坚持对流氓恶势力露头就打、对恶性犯罪重拳快打、对盗抢犯罪挖根追打,决不让违法犯罪坐大成势,不使治安乱源积重难返。结合津市实际,近年来,公安机关把打击严重刑事犯罪作为主要职责,严惩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犯罪活动。特别是强化命案侦破工作, 2005年以来,我市所发生的命案全部告破,无公安部、省公安厅督办的命案。2005年全年无命案,2007年3月至今无命案。盗窃和“两抢”案件在我市一度是较为多发的案件,群众反映较大。公安机关根据这类案件的特点和规律,因案施策,采取巡逻防控、串案并侦、便衣侦查等手段,提高了情报信息的获取率和利用率,盗抢案件的破案率达到了84.7%,震慑了犯罪。
  2、强化专项打击。近年来,我市先后开展了“四打一反”、“四打三建”、“打黑除恶”、“天剑”、“春雷”、“秋风”、“六打五防”奥运安保“百日会战”、打击邪教犯罪等专项行动。在每次专项行动中,我们做到了周密部署,统一行动,确保了各项专项打击行动的效果。特别是今年为确保北京奥运会顺利举行而开展的“百日会战”,我市动员综合治理各方面力量,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光荣的使命感打好了这一攻坚战,确保了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期间我市未出现一起影响稳定的事件,各项控制指标结零。
  3、强化排查整治。近年来,我市坚持对治安混乱地区和治安重点问题进行定期排查整治。前几年,根据排查反映出的情况,我市学校周边治安环境、道路交通安全以及农村治安问题较为突出,我们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为加强学校周边治安环境治理,建立了一套长效机制,每年对学校及周边治安环境进行不定期排查,并将排查出来的问题实行交办、督办,由公安、工商、文化、卫生、城管等部门限期整改,使学校及周边治安环境明显改善。2007年,我市开展了为期一年的整治农村治安重点地区,推进农村平安建设专项行动,成立了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由综治部门牵头协调,组织、宣传、公安、司法、民政、教育、国土、安监等部门联合开展了全面排查,对排查出来的治安混乱地区和突出治安问题进行了集中整治。我市重点防范了“黄赌毒”问题,坚持打治结合的工作原则,经常性开展全方位摸排,切实把问题解决在初始,决不让其形成热点。多年来,我市没有发生有影响的“黄、赌、毒” 案(事)件。
  四、用完善的工作机制提升管理水平
  1、强化政法队伍建设和执法监管。政法队伍是平安建设的主力军,加强政法队伍建设,提升政法队伍公信力是平安创建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我们运用联带包创精细化管理机制抓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政法领导班子和骨干的作用,采取班长带班子成员,班子成员带骨干,骨干带干警的办法实行精细管理,带警创优,争创五星级政法单位与政法干警。重点加强了班子建设、能力建设、机制建设、作风建设、廉政建设。坚持政治建警、制度管警、素质强警、从优待警。政法干警整体素质大为增强,群众投诉逐年下降。政法队伍执法办案质量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关系到法律尊严。近年来,我们运用执法司法流程监管机制抓执法质量,从立案、办案、结案、执行、涉法涉诉处理等环节实行全方位、全流程监管,真正使执法监督由个案监督向制度建设转变,由事后评查向事中管控转变,由单纯管事向管事与管人相结合转变。实现了连续三年无错案,改判率、上诉率、发回重审率明显减少,调解结案率有较大提高。
  2、加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我市高度重视排查调处矛盾纠纷在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预防和减少群体性事件中的重要作用,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形成了党委、政府统筹,维稳办、联席办、信访局具体组织,各部门、单位各司其职,全面排查、集中排查与专项排查相结合的工作格局。维稳办对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实行“台帐管理”和“日调度制”,每旬组织一次全面排查和调度,每月全面更新一次台帐内容,并将有关情况综合后报请党委、政府当月稳定工作例会研究。对企业改制、征地拆迁、少数军队退役人员、原民办教师、移民安置、交通营运等突出问题,在认真研判的基础上,进行交办、督办。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市直有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会议,对突出涉稳矛盾由市委书记、市长向各单位一把手交办,市稳定办进行跟踪督办。2006年以来,根据全省的统一部署,我市强化了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联动”工作,层层设立领导机构,抽调人员组成办公室,制定了工作方案,定期调度、通报情况,财政拨专款保障工作经费,层层健全了调解工作机构。实行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对接联动的运行办法,建立了联调联席会议、矛盾纠纷定期排查、信息通报和工作交流、政法部门和行政部门指导协调、依法确认人民调解协议效力、定期教育培训等制度。司法行政部门加强人民调解工作,案件调处结案率达到了100%;市人民法院成立了指导人民调解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指导乡镇、街道人民调解,并大力加强诉讼调解和执行和解,今年,市法院民事案件调结率达到了80%。我市还创新了“警司联调”、流动调解庭、“三官两员”进社区等工作方式,将大量的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
  3、加强社会管理。一是加强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的服务管理。在市、乡镇、街道和村(居)、社区,我们层层设立了流动人口与出租房屋服务管理机构,建立了管理平台,信息录入率和治安责任状签定率达到了100%。今年,为了奥运安保的需要,我市特别加大了对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的清查管理力度,对全市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进行了为期半年的清理,摸清了底数,掌握了流动人口中的重点人口情况。同时,我们也加大了对流动人口的服务力度,在劳动就业、子女上学、社保、医保等方面尽量为他们提供方便。2005年以来,没有发生侵害流动人口合法权益的事(案)件。二是加强重点人口帮教矫正。对全市刑释解教人员,成立专门的“三帮一”帮教小组,坚持做到“六个及时”,即及时接茬、及时建档造册、及时签订帮教责任书、及时帮助解决就业、及时回访、及时进行法制教育。同时,强化监外法管对象、吸毒人员等重点人口的管理,有效预防了重新违法犯罪。今年,又率先在常德市开展了社区矫正试点工作。三是加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加强对闲散青少年、流浪未成年人、外出务工人员留守在家的未成年子女、服刑在教人员的未成年子女的教育、管理、服务和救助工作。每年,我们都要选派法制副校长和法制辅导员,到校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通过进城务工助学计划,资助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实施“明天计划”,积极探索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工作新途径,建立和完善了我市流浪儿童保护网络体系。四是加强国家安全人民防线建设。层层建立了领导机构,依托各级综治办设立办事机构,每年都确定工作重点。强化“组织、制度、任务、保障”四落实,健全完善了国家安全人民防线工作考核机制,提高了人民防线组织对涉及国家安全和社会政治稳定的情况信息的搜索能力,积极防范、制止各种可能危害国家安全、利益和荣誉的行为。今年是《国家安全法》颁布实施15周年,我们在全市开展了为期一周的国家安全法制宣传周活动,全市干部群众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教育。五是加强治安管理。对文化娱乐、网吧、典当、废旧物品收购、危爆物品等行业进行了规范化管理。今年来,对全市娱乐休闲场所进行了彻底清理整顿,做到硬件整改不到位不放过,制度不规范不放过,“黄赌毒”问题不查清不放过,保安配备不到位不放过,验收合格率达到90%以上。进一步完善规范了枪支管理系统和民用爆炸物品管理系统建设,开展了涉爆辑枪专项行动、涉爆安全隐患排查专项行动,排除涉爆隐患2个。六是加强安全监管。实行隐患排查经常化、挂牌整治责任化、责任追究刚性化,签订责任状,有效遏制了各类事故的发生。特别是对道路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等问题实行社会化管理,层层建立机构,落实责任,有效整改了隐患,降低了事故发生率。
  近四年来,我们紧紧围绕争创“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市、区)”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对照上级的要求,对比先进县(市、区),还存在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创新,扎实践行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完善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为打造平安津市,构建和谐社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caiyes.c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