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标题: 从加强薄弱环节入手 推进推进新农村建设 [打印本页]

作者: 不得不说    时间: 2009-4-30 23:36
标题: 从加强薄弱环节入手 推进推进新农村建设

                              市委书记  武吉海

    农村是城乡统筹发展的薄弱区。推进城乡统筹,重点和难点是加快农村发展。近年来,常德市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总体部署,坚持从自身实际出发,切实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城乡统筹发展的重中之重,走出了一条“连片示范,镇村同治,点面结合,整体推进”的新农村建设路子。经过多年努力,常德农村正呈现出一些可喜的新变化。一是产业建设形成了效益比较明显的新模式。高效产业、高效庭园、高收入家庭不断涌现,一些符合农村实际、农民增收效果比较明显的新模式逐步形成。二是示范带动带出了说服力较强的新样板。示范片、示范村、示范点遍布农村地区,一批示范带动作用强、可学可推、惠及数万农民的新样板正在形成。三是村容村貌初步实现了整洁美观的新提高。“三清三改”整治深入开展,一批环境整洁、基础配套、适宜人居的新村庄不断涌现。四是村风民风呈现出民主和谐的新气象。农民教育培训、文化进村入户等乡风文明建设不断加强,一大批知荣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公益心强的新型农民队伍正在壮大。在具体工作中,我们坚持从抓薄弱环节入手,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从发展优势产业入手,不断增加农民收入。在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始终把发展优势产业、促进农民增收作为第一位的任务来抓。一是抓大宗农产品提质增效。加强优质种苗工程建设,每年引进推广一批高产、优质、专用的农畜新品种。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强种苗工程建设的意见》,市财政安排专项资金扶持大型种苗基地。加大了对粮食生产和生猪生产的扶持,引导农民扩种双季稻,发展规模养殖。二是推进丘岗开发。我市地形地貌复杂,丘岗山地开发潜力很大。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按照科学规划、分步实施的要求,抓好以果茶为重点的丘岗山地开发,计划“十一五”期间新开发桔橙和茶叶80万亩、改造低产果茶园80万亩,提高丘岗山地开发产出效益。三是发展高效农业。大力推广高效农业品种、高效实用技术和高效种养模式,发展高效田土、高效水面、高效庭园,提高单位产出效益。目前全市亩产过万元的高效田土达到8万亩,过5000元的高效水面达到10万亩,年收入过五万元的高效庭园达到15万户。四是搞活农产品流通。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农民互助服务、自我发展的能力。目前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达到538家,会员17万户,带动农户30多万户,50%的农产品通过合作组织销售。五是培育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把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任务,重点抓了粮油、棉麻、果茶、水产、林纸等有资源开发潜力的优势产业链建设。市财政每年安排200多万贴息资金扶持前景看好的龙头企业。目前全市农产品加工规模企业达到241家,总产值达到135亿元。六是搞好农村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市里成立农民培训领导小组,出台了专门文件,安排了专项资金,每年培训务农劳动力10万人次以上、务工劳动力5万人次以上。近两年来,全市农民收入稳步增加。2006年达到3549元,比上年增加320元,增长9.9%;2007年达到3966元,比上年增加417元,增长11.7%。
    从连片示范入手,带动大面新农村建设。我们从自身生产力水平出发,坚持按照“办点示范、抓点带面”的思路建设新农村,并对办点方式进行了改进和创新。一是连片推进。根据市县财力实际,适当集中力量,以连片推进的方式开展示范,每个片3-5个村,受益人口4000-5000人左右。示范内容包括垃圾治理、饮水安全、公路建管、丘岗开发、宜居住宅、文明新风等方面。目前,全市已建成了桃源马鬃岭“生态桔园”、安乡丰裕“梦里水乡”、鼎城灌溪“花木之乡”、澧县张公庙“江南吐鲁番”等10多个新农村综合示范片,直接惠及农民群众10万多人。二是三级示范。办点示范实行从市县到乡村全面布点,相继启动了十大示范片、400个示范村、400个乡镇示范点的建设。
    示范片(点)实行市、县、乡党政领导联系制度,市委常委联片、县级党政领导包村、其他县级领导和乡镇党委书记包点。三是镇村同治。市里出台了《关于加强村庄整治工作的意见》和《关于推进镇村同治的实施意见》,计划从2007年起,全市每年整治5%左右的行政村,“十一五”期间完成1000个左右行政村的村庄整治,逐步改变农村“脏、乱、差、散”的面貌。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率先抓好乡镇政府所在地及周边村的同步整治,重点是治理环境卫生、整治乱搭乱建、规范集镇市场、搞好绿化美化、开展文明创建,力争“一年明显改观、三年基本达标”。
    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入手,强化农村公共服务。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农村基础建设和公共服务的配套投入,着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2006年以来,全市共投入新农村建设资金14亿多元,其中市本级新农村建设投入从2006年的5800万元增加到今年的1.18亿元。一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从群众要求最迫切的饮水安全和通村公路建设着手,采取“以奖代补”方式推动通路、通电、通水、通沼气、通电视电话“五通”建设。2006年以来,全市新建通村水泥路4600多公里,37%的行政村通了水泥路;新建农村安全饮水工程5000多处,新解决了30多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新建农村沼气池4万口,适宜户入户率达到23%;建成了124户宜居示范住宅。二是完善农村公共服务。全面推行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去年在免除农村中小学生杂费和贫困学生免除课本费、为贫困寄宿生补助生活费等方面,共落实资金6120万元。大力改善农村办学条件,2002年以来全市先后投资3.5亿多元,完成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和新建寄宿制学校面积80多万平方米。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2006年以来恢复和改造乡镇卫生院93所、村卫生所2136个,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到80.7%,参合人数达到366万人。三是关注农村弱势群体。加强农民养老保障体系建设,新建和改造农村敬老院137个,建设了一批村级“五保之家”。实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村社会救助和扶贫帮困力度进一步加大,全市已有4.2万名农村“五保”老人得到供养,7.1万农村人口领到低保救济金。帮助灾区群众开展生产自救,今年为 1000多个冰灾倒房户重建了住房。
    从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入手,推动新农村建设机制创新。在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注重加强基层基础工作,通过抓村级低限运转、乡村干部培训、落实村干待遇、改善乡镇办公条件等措施,调动了农村基层组织和乡村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了新农村建设机制创新,初步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长效机制。一是政策配套机制。近年来,市里出台新农村建设配套政策文件20多个,具体措施近300条。比如,为抓好办点示范,出台了《关于建好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的意见》;为促进丘岗山地开发,出台了《关于加快丘岗山地开发的意见》;为加强农村公路管养,出台了《常德市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办法》。村庄规划、农村改水、农村基层基础工作都已出台了专门的工作意见。二是民主理事机制。通过成立农民理事会,让农民群众充分参与本村新农村建设重大事项的决策,建与不建、怎么建、先建什么后建什么由群众说了算,理事会已经成为新农村建设具体事务的主要组织者。全市先后成立新农村建设理事会2750多个,代表农民行使建设新农村的决策权和管理权。三是长效建管制。制定了“标准统一、责任明确、便于操作、监督广泛”的新农村建设项目建设与管理制度。比如在农村改水上初步形成了“市场运作、农民参与、民办公助、政府监管”的营运机制,大中型水厂建立专门管理机构,联合水厂建立用水户协会,分散改水户实行自建自管自用。四是“村企共建”机制。市里每年举办新农村建设“模范企业”和“十大功臣”评选活动,市县乡村为新农村建设功臣树碑立传,动员了830多家企业、15000多名社会各界人士捐款捐物折合资金2.3亿元。五是动态管理机制。示范片和示范村实行动态管理、优胜劣汰、定期调整,示范片(村)一定两年,对群众积极性不高的示范片(村)另行转点。六是农村保洁机制。率先在示范片、示范村、整治村、乡村旅游点开展“户集、村收、乡(镇)运(压缩或填埋)”的农村垃圾处理试点,积极摸索适应我市生产力水平的农村保洁机制。全市30%的行政村实行垃圾集中处理。七是乡村低限运转保障机制。扩大对乡村的转移支付,新增转移支付确保60%以上补助到乡镇,30%以上补助到村。两年内村平运转经费达到4万元。八是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机制。市委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建设的意见》,要求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从优秀村干部中招考录用乡镇公务员制度,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探索聘请外出流动党员、经济能人兼任村干部的办法,切实抓好村干部培训,提高农村基层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从今年开始每个村党支部每两年要力争新发展1名35岁左右的优秀青年入党,解决村级组织后继乏人的问题。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caiyes.c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