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明莉 徐玲英
常德市共有城镇居民40.8万人,其中女性20.9万人,占50.9%。有社区居委会444个,其中城市社区232个,占52.2%。去年8—11月,我们深入到26个社区,开展了以城市社区妇女工作为主题的深入调查。本次调查共下发调研提纲4份,召开座谈会(现场会)7个,发放问卷10000余份,收回问卷9879份,回收率达98.8%。现就调查中反映出来的有关情况,分析如下:
一、城市社区妇女的现状。
本次调研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在推进社区建设的进程中,由于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妇联工作的对象——社区妇女,发生了天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长期积累的工作基础和工作空间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1.人员数量剧增。伴随着经济所有制的多元化,社区妇女群体由“单位人”为主体逐步向“单位人”、“社会人”、“流动人”等多种成分并存的多元化转变。一大批离退休人员、下岗失业人员、外来流动人口、个体私营者进入社区,使社区居民尤其是女性居民的结构发生变化,数量急剧增加。以紫桥社区为例,因地处城乡结合部,农村搬迁进城的人口多,五年间居民人数增涨了两倍。2002年8月,该区纯居民仅1600多户、5000多人,2007年8月,增涨至5000多户、15000多人。其中,外迁女性新居民5600多人,占新增人口的56.2%。由此可见,社区女性居民随着数量的增加,构成也越来越复杂,不同的文化差异,不同的价值碰撞,使社区妇女的各种矛盾相对集中,使社区妇女工作变得众口难调,难度大大增加。
2.文化素质偏低。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不少妇女由“农家女”变为“城里人”,导致社区妇女的文化素质偏低。我们对某社区30—50岁年龄段的妇女进行了摸底,结果显示:1876名妇女中,大专以上的116名,占6.1%;高中的664名,占35.4%;初中以下的1094名,占58.4%。也就是说,社区妇女小学文化程度仍然占绝大多数,青壮年妇女的整体素质亟待提高。另外,因为再学习、再提高的机会很少,社区妇女的思想观念严重滞后。在本次100份调查问卷中,有56人从来没有安排过时间学习;26人五年内没有参加过任何培训;54人生活平淡,依附心理较强,生活的重心就是围着丈夫、孩子转;46人觉得精神空虚,业余时间沉溺于牌桌、茶馆,有的甚至常年让小孩在茶馆里搭餐。因此,素质偏低已成为目前阻碍我市社区妇女发展的重要因素。
3.就业水平不高。社区妇女的就业呈现出三“低”:一是就业率低。在调查的10449名社区妇女中,只有4032人找到了比较稳定的工作,占38.6%。其余的或拿着200多元失业保险,整天沉溺于麻将桌;或在家照顾老人和孩子,靠着丈夫的微薄收入艰难渡日。二是职业层次低。在上述就业的4032个妇女中,从事服务行业1399人,占34.7%;在街头摆早点摊、水果摊1516人,占37.6%;在劳动强度大的第一线当工人742人,占18.4%;从事技术性、专业性工作375人,仅占9.3%。三是工资报酬低。社区就业妇女的月工资水平大多在500-700元左右,有的在个体服务行业中临时就业,月工资不足300元,生活水平普遍偏低。
4.维权能力较弱。由于历史和社会各种因素的影响,社区妇女在权益受到侵害时,自我维权的意识较差、能力较弱。调查中,43.2%的妇女权益受到侵害时,感到求助无门,不会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30.7%的职业女性不知道可以享受经期、孕期、产期、哺乳期的特殊保护,只有18.3%的人享受了生育保险;21.1%人反映没在拿到独生子女经费;27.1%的妇女在遭受家庭暴力时对施暴的丈夫心存幻想,不想以离婚来远离暴力。因为社区妇女闲置在家的较多,她们在婚姻家庭权利维护的能力尤显薄弱。据全市妇联系统信访统计显示,2005年、2006年接待妇女群众信访分别为1297件、1226件。其中涉及家庭暴力投诉分别为324件、365件,分别占25.6%、29.8%,上升了4.8个百分点;涉及丈夫非法同居、包养情妇甚至一夫多妻分别是275件、287件,分别占21.3%、24.2%,上升了2.6个百分点。今年受理案件中,有50.6%的妇女在离婚过程中因为经济困难付不起诉讼费而无法起诉离婚。
二、城市社区妇女工作存在的问题
2002年,我市开始创建社区妇联,目前实建率为100%。经过几年的努力,全市社区妇女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调查中,社区妇女对妇联工作非常满意占20.9%,基本满意占61.3%,只有18.7%不满意;有73.3%的被调查者认为,妇联在社区建设中的作用很大和较大。但是,随着社区功能的强化和社区地位的提升,我市的社区妇女工作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
1.新形势的发展与妇联的组织配备不相适应。社区妇女数量的急剧增加、结构的多元化、群体的复杂化,对新时期社区妇女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社区妇联的配备与新形势的发展严重不相适应。一是人员配备不够。在新的时期,社区妇女急剧增加了,但从事社区妇女工作的干部数量却因机构改革等原因而相应的减少了,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妇女工作的开展。二是干部兼职太多。在444个社区妇联主席中,兼职三项工作以上的229人,占51.8%。妇干兼职太多,决定了她们只能把主要精力放在其他工作上,“不插妇联责任田”等移位、越位、错位现象时有发生。三是工作经费不足。调查结果显示,77.2%的社区妇联全年工作经费不足1000元,74.4%开展妇女和家庭活动是靠辖区单位赞助。社区妇联无法从财政获取支持,直接导致妇女工作后劲不足。
2.多层次的需求与妇联的服务水平不相适应。社区作为城市居民的生活家园,需要提供的服务越来越多。随着社区妇女对服务需求的多样化,妇联的服务水平已越来越不适应新形势的发展。一是质量不高。目前,社区妇联提供的服务项目单一、质量不高、涉及面不广,更没有特色服务和个性化服务。调查中,86.7%的社区妇联响应上级号召,开展了敬老助残、文体健身、妇女保健等大众化服务项目;11.2%的妇联表示,准备开设涉及“个体”需求的项目;涉及个体精神需求的项目几乎为零。在接受社区妇联服务的人群中,有78.5%是老人和弱势群体家庭。他们对服务质量表示基本满意的36.7%、完全满意的13.4%;要求增加服务项目的80.7%、要求个性服务的67.7%。二是功能不全。目前,社区妇联服务设施数量不足、功能不全、总体水平不高;社会性、公益性、群众性服务场所很少。据调查,全市每个社区的办公用房平均面积约30平方米,有88.4%的社区妇联与其他部门合署办公。市城区没有专门的妇女活动场所。全市九个区县(市)中,仅桃源、澧县建立了妇女儿童活动中心。这两个活动中心因后续投入严重不足,设施老化、存在安全隐患,如今只好承包他人,从事商业性经营,面向广大妇女儿童开展公益性的活动很少。在调查中,社区妇女反映体育、娱乐、休闲活动场所严重不足的占77.4%,要求建立综合性、多功能的老年大学、妇女培训中心、未成年人文化活动场所的占79.1%
3.个性化的文化与妇联的活动品牌不相适应。不同价值取向的碰撞,各种思想意识的磨擦,使社区妇女的思维异常活跃,文化生活相当丰富。目前,社区妇联传统的活动内容不丰富,缺乏吸引力和凝聚力,妇女参与率不高,不能满足不同类别社区妇女“个性化”的文化需求。一是品牌不多。本次调研中,在“你知道的妇联活动品牌”一栏,知晓“五好文明家庭”“春蕾计划”“三八红旗手”“巾帼建功”“巾帼社区服务工程”活动的妇女比例依次为76.6%、56.4%、72.8%、31.8%、21.2%。在“你对社区妇联开展活动的了解状况”栏里,非常了解、基本了解和不了解的比例分别占10.6%、39.8%、49.6%。在“你对所在社区妇联组织的活动”栏里,经常参加、偶尔参加的比例分别为21.7%和34.8%。二是形式单一。传统的活动中,因为缺乏创新意识,对妇女“个性化”需求了解不够,社区妇联开展活动形式单一,方法生搬硬套,内容不够新颖,有规模上档次的社区活动精品少,影响了社区妇女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如在“文明社区”创建工作中,过去我们只注重“五好文明家庭”“学习型家庭”的争创,注重对照评比标准按条条框框评定合格家庭,没有针对“文明物业小区”“文明楼道”“文明单元”等创建工作开展喜闻乐见的特色活动,缺乏对社区妇女精神文化生活的引导。同样,只注重社区“巾帼文明岗”创建活动,对社区内“巾帼志愿者队伍”的创建活动重视不足。调查中发现,目前,我市只有武陵区芙蓉社区、临澧县朝阳街社区等5个社区被市级“巾帼文明岗”挂牌,还没有一个社区志愿者队伍创建了县级“巾帼文明岗”。
三、社区妇女工作的建议与对策
妇女是社区建设的主要力量和受益者,做好妇女工作是新形势下城市社区建设的需要,也是妇联组织发挥作用,增强妇女工作活力、实力和魅力的需要。为此,我们对开展社区妇女工作,提出如下建议和对策。
1.夯实基础,优化妇女工作环境。一是领导重视,提供保障。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从机制、组织、人员、经费等四个方面,切实保障社区妇联工作的开展:即提供机制保障,把社区妇女事业发展纳入全市社区建设大盘、妇联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考核指标、组织建设纳入全市社区党建之中;提供组织保障,社区妇联主席保证行政编制,提倡由女性班子成员兼任,有条件的社区配一至两名妇联专干;提供人员保障,妇联干部优选高配,实施“有为才有位,能上也能下”的配备机制;保障工作经费,坚持“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多方参与”原则,确保妇女工作正常开展。二是部门配合,搭建平台。各部门积极配合,共同构建在党委领导下,政府支持、妇联牵头、社会各方面和群众积极参与的社区妇女工作新格局。具体做到两有:有领导机构,市政府成立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妇联、民政、财政等部门负责人组成的社区妇女工作领导小组,形成在市政府的领导下,市、区、街道、社区四级联动、齐抓共管的妇女工作机制;有部门配合,各相关单位在政策、资金、信息、场地等方面向社区妇联倾斜,主动策划、参与社区妇联开展的各种活动。
2.注重实效,强化各项服务功能。一是抓培训,强母亲教育功能。母亲素质的提高,是针对新一代公民的养育者“航母工程”。通过开办社区家长学校、家教俱乐部、亲子沙龙、母亲培训班、教育论坛等,施教于母亲,使母亲掌握科学教子方法,提高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和心理健康素质,由“自然母亲”成为“合格母亲”。除采取讲座、研讨、面授、亲子互动、现身说法等方式外,还通过开设网上菜单式培训课程、送教下基层等途径,普及教育面,激活母亲参与热情。二是抓活动,强“妇”字文化功能。开展文体活动,强化三个“妇”字号社区文化活动精品:即开展五好文明家庭、明星街道社区、文明楼院、学习型家庭、好婆婆好媳妇等评创活动,举办“家庭文化节”、“幸福家庭才艺大赛”等文体竞赛,强化家庭活动精品;开展女子健身、禁毒宣传、家庭游戏、体育竞技等社区文体娱乐活动,倡导科学、文明家庭生活方式,强化文体活动精品;成立女子腰鼓队、俏婆婆合唱队、老太太舞龙队等有特色的妇女文化活动团队,满足妇女群众求知、求乐、求美、求健康的需求,强化妇女文娱团队精品。
3.立足和谐,维护妇女合法权益。一是利用网络、平台维权。在社区普遍建立妇女维权服务站,包括110反家暴报警中心、反家暴司法鉴定中心、女子权益合议庭等,真正做到“哪里有妇女儿童,哪里就有维权机构”,并充分利用这些网络和平台,多元化维护社区妇女的合法权益。二是抓住热点、难点维权。抓住社区妇女的热点难点问题,如妇女的生存权、健康权、劳动权、婚姻家庭权等,定期组织法官、律师开展“送法律进社区”活动,为妇女提供各种行之有效的普法、援助服务,真正把妇女普法和妇女维权工作落到实处。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caiyes.cn/)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