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今天,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实施“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动员会,主要目的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全国“两会”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进一步动员全市广大农民群众积极投身“创业创新、富民强市”活动,动员社会各界共同参与扶贫帮困工作,形成强大的帮扶致富合力,促进低收入农户增收致富,加快推进“两大目标”实现。下面,我根据市委常委会研究的意见,讲四个问题:
一、深化认识,切实增强实施“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近年来,我市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帮困工作,按照“围绕特色做文章、搬下山来找出路、走出县域求发展”的总体思路,深入实施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程,加大扶贫帮困力度,农村贫困人口不断减少。2007年32个欠发达乡镇农民人均纯收入为4113元,比2002年增加1769元,年均增幅15.09%,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96个百分点,81.25%的欠发达乡镇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原定扶贫工作目标经过五年努力已经实现。但从总体上看,我市农民收入总体水平仍然偏低,特别是低收入农户数量多、比重高、分布广,帮助这些低收入农户脱贫致富奔小康,已成为我市在今后一个时期推进新农村建设、实现“两大目标”的重中之重。
去年下半年以来,我市各级各部门围绕实施“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做了大量前期工作:一是摸清了底子。先后两次开展低收入农户调查摸底工作,对我市低收入农户的现状、分布情况、致贫原因、脱贫对策等情况作了全面深入的了解,为下步工作奠定了较好基础。二是明确了路子。市委、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实施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的实施意见》,就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作提出了总体要求、主要目标、基本原则、工作任务和扶持政策,并制订了切实可行的五年规划和分年度实施计划。三是结成了对子。建立了市级领导、部门及相关企业联系帮扶低收入农户重点乡镇、村的制度,市领导带头深入乡村指导扶贫帮困工作,市级机关各部门和机关干部分别与贫困户结成了一对一帮扶对子,目前,市直机关参与结对干部3088人,结对4277户,120家企业结对低收入农户集中村126个。总的看,各级各有关部门的工作是扎实细致的,为全面实施“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开了一个好头。
全面实施“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既是贯彻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的要求,更是推进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的迫切需要,这是一项贯穿五年的工作,关系到低收入农民群众的直接利益,全市上下必须进一步深化思想认识,切实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把这项事关全局和长远发展的事抓紧抓好。
(一)实施“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是改善农村民生的必然要求。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各级党委政府的首要职责。对广大农民特别是低收入农民来说,增加收入是首要任务,是改善民生的根本要求。近年来,虽然我市农民收入实现了连续多年10%以上的增长速度,农民生活有了很大改善,但总体收水平依然较低,2007年我市农民人均收入为6071元,仅为全省水平的73.5%;结构仍不平衡,全市年收入低于2500元以下的农民还有近17万户、53.5万人,占总户数和总人数的31.63%和28.96%;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还不够健全,增收后劲乏力,去年农民收入实现较快增长,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农产品价格大幅上涨,而今年将面临低温雨雪灾害、柑桔等农产品滞销等不利因素的冲击,增收压力很大。实施“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就是针对我市低收入农户面广量大、增收难度越来越大的实际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使广大低收入农户收入在较短时间内有明显的提高,为切实改善农民民生,促进农村社会和谐打好扎实的经济基础。
2、实施“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是与全省同步实现小康的必然要求。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了全面建设惠及全省人民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这个目标,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重点、难点在于增加农民收入,特别是增加低收入农户的收入,使其收入在短期内达到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与全省相比,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工业化、城镇化水平偏低,农民比重、低收入农民比重明显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这就要求我们在努力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同时,必须把扶贫开发工作作为重中之重,紧紧围绕提高低收入农民致富能力和收入水平这一中心任务,坚定不移地推进各项举措,进一步健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和区域联动的发展机制,进一步加大组织领导、政府扶持、区域协作、结对帮扶和社会参与的力度,进一步改善低收入农户集中村和低收入农户生产生活条件,加快新农村建设和低收入农户奔小康步伐。只有广大农民的收入提高了、日子过好了、素质提高了,广大农村才会形成安定祥和的局面。
3、实施“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是适应扶贫开发工作新形势的必然要求。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随着农村低保制度的实行和救济救助机制的进一步健全,鳏寡孤独及残疾者等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的生活生存问题将更多地通过保障、救济、救助机制解决,这就要求我们适时调整帮扶对象、扶贫方式,提升扶贫开发工作水平;随着城乡发展和城乡收入的进一步拉大,城乡协调发展、贫富差距问题,已成为影响农村经济发展、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统筹城乡发展的高度,把减少贫困、缩小差距,作为今后扶贫开发工作的战略任务;随着扶贫开发的深入推进,扶贫开发工作由解决绝对贫困问题开始转向相对贫困问题,也就是解决发展差距问题。实施“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正是为了适应这些新形势新变化而对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工作重点、方式方法的一次提升,工作着力点由过去的面上帮扶转为点上帮扶,强调“一对一”帮扶,着力提高针对性;工作思路由过去的输血式帮扶转变为造血式帮扶,强调创业脱贫,着力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工作着眼点由过去的着眼于解决绝对贫困转为着眼于同步实现小康,强调共建共享,着力促进社会和谐。
二、准确把握,明确实施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的总体要求、主要目标和基本原则
实施“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以提高低收入农民致富能力和收入水平为中心,以全面推进“创新创业、富民强市”为主线,以产业化扶贫、下山移民、创业就业为重点,以“一户一策一干部”活动为载体,建立健全扶贫帮困机制,扩大社会救助,完善各项帮扶措施,切实增强低收入农户自我发展、持续发展能力,加快低收入农户奔小康步伐。
实施“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的主要目标是:2008—2012年,低收入农户人均纯收入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到2012年80%以上年收入2500元以下的低收入农户人均纯收入高于省定目标水平;农民生活生产环境明显改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
根据这一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在实施过程中必须把握好以下几点:
1、农户是主体。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帮扶是必要的,但绝不能包办代替。必须注重发挥低收入农户的主体作用,千方百计把农民群众想富盼富致富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潜能充分发挥出来,引导农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实现自我发展、持续发展。
2、创业是根本。要把实施“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与推进“创业创新、富民强市”活动结合起来,充分激发农民群众特别是低收入农户的创业积极性,有针对性地提高创业就业技能,从而使更多的低收入农户通过自主创业实现脱贫致富。实施中,既要提供必要的物质、资金等“输血”式扶持,又要在提高低收入农户增收能力、创业素质和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上下功夫;既要致力解决就学、就医、文化生活等具体问题,又要从政策层面健全帮扶体制机制。
3、低保是保障。“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重点是针对有劳动能力,能够接受生产扶持并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增收脱贫乃至致富的家庭。对于没有劳动力或主要劳动力丧失劳动能力,以及居住在自然条件恶劣地区的常年生活贫困家庭,要通过健全完善农村低保制度加以解决。农村低保制度是对困难群众的“兜底”保障。凡符合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低收入农户,都要纳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实现应保尽保。要逐年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力争到2012年,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每人每月补差达到100元。要完善贫困户(低保边缘户)的社会救助制度,建立专项资金,实行“一事一议”,加大补助力度。
4、帮扶是条件。低收入农户由于种种原因,生活比较贫困,仅凭自身力量短期内难以实现脱贫致富。各级党委政府必须从执政为民、促进和谐的高度,积极帮扶低收入农户加快增收致富步伐。要动员更多的企业参与扶贫开发,引导和组织社会各界深入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参与“希望工程”、助学助残等扶贫帮困活动,在全社会形成扶贫工作的良好氛围。
5、因户施策是基本方法。每户农户的实际情况是不相同的,要根据具体情况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帮扶措施。要对每户低收入农户的收入现状、致贫原因、脱贫对策等开展深入细致的调查摸底,做到心中有数。必须把功夫下在农户上,分级负责、分类帮扶、因户施策,真正做到观念创新到户、谋划思路到户、科技支援到户、项目牵引到户。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既定目标。
三、因地制宜,积极探索适合低收入农户实际的奔小康路子
下一阶段,各级各部门要按照市委、市政府总体部署,积极引导低收入农户根据各自实际,选准选好脱贫致富路子,大力推进产业富民、就业富民、创业富民,努力构建低收入农户持续增收长效机制。重点要在八个方面积极探索:
(一)大力推进传统产业提升改造。柑桔、毛竹等农业传统产业是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更是绝大多数低收入农户的重要依托。要提高低收入农户收入水平,必须大力推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柑桔、毛竹等主导产业发展水平。要围绕优质水果、笋竹、茶叶等具有当地资源优势的特色产业,加大改造提升力度,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使这些农业主导产业成为低收入农户增收的重要来源。当前,要结合春耕备耕、灾后自救,抓紧做好竹园、桔园管理等工作,市政府对此已经专门作出部署,希望大家认真抓好落实。
(二)大力发展高效生态特色农业。我市山地资源非常丰富,生态环境良好,特别适合发展山地蔬菜、食用菌、畜禽生态养殖等特色农业,各级各部门要积极引导低收入农户立足本地资源,根据市场需求,发展一批投入小、见效快、效益好的“短平快”特色农业项目。要制订相应的政策措施,加强技术、市场服务,鼓励低收入农户积极发展特色产业,培育一批特色种养殖专业户、专业村,促进形成“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特色农业发展格局。
(三)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我们要围绕做大做强柑桔、竹木加工、生猪、食用菌、山地蔬菜、名茶等特色产业,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专业协会,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切实解决农民在生产、销售、加工等环节技术、信息方面的困难。要根据“一个产业、一个规划、一套班子、一批龙头企业、一种办法”的思路,按照“生产标准化、经营品牌化、管理规范化、社员知识化、产品安全化”的要求,规范龙头企业和合作社的运行方式和经营机制。要充分发挥信用合作社、供销合作社、农业科技部门和政府组织引导的作用,推进四位一体的新型农业服务体系建设。要大力扶持和发展与农户结成紧密利益关系的农业龙头企业,切实帮助农户解决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面临的良种、技术、资金、信息、销售等实际问题,为农民增收提供更有力的保证。
(四)大力鼓励低收入农户自主创业。从当前我市农村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来看,积极引导和激励农民自主创业,促使更多农民实现从务工、务农逐步向做“股东”、做“老板”的转变,从“打工经济”逐步向“创业经济”转变,是拓展家庭经营收入、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突破口。对绝大多数农民来说,创业的愿望是有的,关键是要把美好的愿望变成实实在在的行动。为此,一要加大创业宣传力度,大力弘扬“劳动为本、创业立身”的优良传统,大力宣传、推广、表彰各类创业典型,充分激发农民自主创业的热情,努力在全市上下形成有利于推进农民自主创业的浓厚氛围和良好环境。二要解决好创什么业以及如何创业的问题。创业并不是单一地办企业,发展种养业、农产品营销、农产品加工都是创业。关键是要适合每一个地方的实际情况。要因地制宜,加强引导,帮助农民发挥优势,选准选好创业路子。三要搭建创业平台。以经济强镇、中心镇的工业功能区为主阵地,规划建设农民创业园,有条件的地方要建设标准厂房,为农民创业提供便利和保障。四要加强政策创新,优化创业服务。要营造有利于农民创业的投资和发展环境,对低收入农户自主创业加大资金支持力度,通过推进林权抵押贷款、探索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等方式,增加农村小额信用贷款供给,为低收入农户发展种养业、加工运输业等增收致富项目提供资金保障。
(五)鼓励发展来料加工业。从事来料加工是增加农民收入的一条重要途径,我市多年来的实践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积极支持低收入农民发展来料加工业。金融机构要创新办法,采取担保、抵押、联保、贴息等多种形式,有效解决来料加工企业和经纪人的融资问题;电力部门对家庭来料加工需要申请增加用电量的,应特事特办,予以优先办理;工商、经贸等部门要加强与义乌等地的横向联系,拓宽加工货源渠道,加强地区间的交流与合作;妇联要积极发动全市农村妇女积极参与来料加工业;司法等部门要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服务工作,提高经纪人和加工者法律意识;国土部门要加强来料加工的用地指导。
(六)积极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农家乐休闲旅游是近年来我市兴起的一个新产业,也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新增长点。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加大扶持力度,在科学规划和环境可承载的前提下,鼓励低收入农户结合村庄整治积极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工商、税务、卫生、消防、旅游等部门,对新开办的“农家乐”项目要遵循“宽进严管”的原则,简化对“农家乐”的审批手续。对规模较大、具有较强带动作用的“农家乐”,经申报审定后可享受农业龙头企业待遇。市财政每年将安排一定的贷款贴息资金用于市本级低收入农户重点村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的扶持。各县(市、区)政府也要设立低收入农户“农家乐”发展专项资金。
(七)大力推进低收入农户素质培训和转产转业。近年来,我市农民收入增长较快,主要得益于我市近些年开展的农民素质培训,促进了农民转产转业,农民的工资性收入有了快速增长。当前,随着我市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的不断推进,本地企业的用工需求不断增加,为低收入农户转移就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继续做好教育引导工作,帮助低收入农民抓住机遇实现转产转业。同时要加大素质培训特别是低收入农民培训的力度,凡是有参加培训意愿的低收入农民,都要对他们进行免费培训,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通过培训获取职业资格证书的,各培训机构要负责推荐就业。力争通过两年的努力,实现有劳动能力的低收入农户至少有1人通过培训实现转移就业或自主创业。
(八)扎实推进下山异地脱贫。下山异地脱贫是近年来我市开展扶贫帮困工作的一条成功路子,一大批居住在山区、库区和地质灾害区的农户,通过异地搬迁实现了增收致富。省政府高度‘重视下山脱贫工作,今年提高了下山脱贫的经费补助标准。市政府也把下山脱贫、扶贫开发作为10件为民办实事之一,提出了下山脱贫10000人(含梯度转移),其中乌溪江库区1000人的目标任务。希望各县(市、区)和市级相关部门抓住省里加大扶持的政策机遇,坚持政策引导和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科学规划和分步实施相结合,农民自愿和就地就近安置相结合,把高远山村、地质灾害重点村、整体搬迁村,以及自然保护区、重要林区、重要水源保护区范围的住户作为搬迁重点,整合各种资源,加大工作力度,大力推进库区高山深山农民下山异地脱贫,促进农民转产、转业、转观念,实现增收致富。
四、加强领导,确保低收入农户奔小康目标任务的圆满完成
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作面广量大,任务艰巨,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离不开各有关部门及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和广大低收入农户的自觉行动。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实施“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来抓,切实加强领导,强化保障,形成合力,健全机制,确保圆满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当前重点是要建立健全四个方面机制:
第一,要建立健全工作责任机制。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加强对“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的领导,坚持“一把手”负总责、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要抓紧制定实施“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的总体规划,明确工作目标和产业开发、培训转移、下山搬迁等政策,健全扶贫开发的投入机制、管理机制和考核机制。各级要按照分级负责要求,把“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列入年度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要把实施“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的实绩与乡镇干部的政绩考核和使用相挂钩,对那些长期在贫困乡镇工作、成绩突出的干部,要优先提拔使用,以此激励基层干部安心工作、苦干实干,在带领广大农民群众脱贫致富过程中作出更多更好的成绩。
第二,要建立健全政策保障机制。市委、市政府已经制定下发了《关于实施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的意见》,并就扶持低收入农户发展产业、转移就业、自主创业、下山脱贫等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各县(市、区)也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制订出台低收入农户奔小康的总体规划和相关政策意见。各级财政要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扶持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各有关部门要加强与省级部门的对接、联系,积极争取资金支持。在资金使用方面,要突出三个重点:一是扶持低收入农户发展生产,特别是毛竹低改、发展高山蔬菜、食用菌、生态养殖、来料加工、农家乐、采摘游等方面的贷款贴息。二是扶持发展基础设施,重点是加大通村道路、山区库区乡镇康庄工程交通安全设施、林区机耕路和简易道路、农民饮用水工程和村庄整治等方面的投入力度。三是加大对低收入农户的帮扶力度,积极改善低收入农户就学、就医、文化生活、住房等条件。各级审计、监察等部门要切实履行监管职责,加强对扶贫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有限的资金发挥更好的效益。
第三,要建立健全工作落实机制。当前,各项工作目标、任务、措施都已十分清楚,下步关键是要抓好落实,真正把工作做到村、做到户。具体要做到“六到户”:一是发展规划制定到户,就是针对低收入农户特点,帮助制定生产发展规划并认真组织实施,确保通过帮扶和诚实劳动达到脱贫致富目标。二是扶持项目安排到户,就是为每户低收入农户落实具体的增收致富项目。三是扶贫搬迁落实到户,就是对居住在生存条件恶劣地区的低收入农户,把下山异地脱贫的政策宣传到户、思想工作做到户,消除贫困代际传递问题。四是科技信息服务到户,就是加强低收入农户的职业技能、实用技术培训,为低收入农户发展生产提供技术指导、信息服务。五是各项政策覆盖到户,就是把医疗、特困救助、教育、文化等优惠政策切实落实到各个低收入农户。六是对口帮扶责任到户,就是按照“一户一策一干部”的要求,组织党员干部与低收入农户结成帮扶对子,开展一对一帮扶活动,做到不脱贫不脱钩。
第四,要建立健全多方参与机制。要深化结对帮扶,进一步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工作机制。各级各部门要按照各自实际建立完善挂钩帮扶制度。要广泛开展“村企结对”,最大限度的鼓励工商企业和各类经济组织捐资捐物。要鼓励城市社区、经济条件较好的村与贫困村结对帮扶,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要充分发挥慈善基金会、扶贫龙头企业联合会的扶贫功能,激发社会力量捐资捐赠的积极性。要大力发展扶贫志愿服务组织,建立扶贫志愿者制度,引导大学生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为低收入农户增收致富服务。
同志们,“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是一项长期任务,是非常重要的工作,事关“两大目标”的实现。全市上下一定要统一思想,坚定信心,扎实推进,把这项事关农村长远发展的事情办实、办好,让农民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
借这个机会,下面,我就贯彻落实昨天召开的全国、全省农业和粮食生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对做好今年我市农业和粮食生产工作再强调一下:
昨天的全国农业和粮食生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是在全国“两会”刚刚结束,新一届国务院组建之初召开的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会议,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粮食安全和农业发展工作始终高度重视。作为地方党委政府,我们一定要按照中央要求,切实增强对粮食生产极端重要性的认识。从国际国内粮食市场形势看,粮食供需偏紧的形势在短期内难以改变。从保障城乡居民粮食消费来看,在当前物价指数居高不下的情况下,稳定物价首先要稳定粮价。粮价是百价之基。粮食一旦出现紧缺或价格大幅上涨,后果将十分严重。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要求看,粮食还是低收入农户、纯农户的重要收入渠道之一,也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粮食问题,各地、各部门必须高度统一思想,居安思危,及早谋划,切实抓好农业和粮食生产任务的落实,切实做到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国务院和省政府在昨天的会议上都再次重申了粮食生产要严格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政府主要领导对本地的“米袋子”负全责。各级政府主要领导要毫不含糊地负起责任,把粮食生产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亲自研究部署,按照责任书要求,层层落实粮食生产任务,落实到村、到户,认真落实各项工作措施,确保全年粮食生产任务顺利完成。具体工作中,特别要不折不扣抓好中央10项扶持粮食生产政策措施和省政府相关配套政策的落实到位;要大力推进粮食高产创建活动;要不断创新粮食生产经营机制,提高规模经营水平;要全面开展标准农田调查工作,保质保量按期完成调查工作;要不折不扣落实粮食储备任务,确保储备规模、资金、仓库三到位;要加强市场粮油价格动态监测和预警,千方百计保障市场供应。当前正是播种的季节,也是全年粮食生产布局的重要季节。希望各级、各有关部门认真抓好今年的春耕备耕,争取今年粮食获得好收成、农业获得好效益。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caiyes.cn/)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