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上午,县(市、区)和市相关部门作了交流发言,刚才几位领导发表了很好的意见。“两办”要把今天会议的成果特别是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的办法进行汇总和梳理,按照职责分工,落实牵头领导和牵头部门,逐一抓好落实。根据这段时间的调研、思考和大家的发言,结合贯彻省委常委会经济形势分析会精神,我讲三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增强加快发展的信心
今年一季度,我市经济承接了去年又好又快发展的势头,实现了“开门红”。全市经济增长较快,运行质量不断改善;投资、出口、消费持续增长,发展动力不断增强;财政金融形势平稳,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单位能耗和排放总量稳步下降,经济发展的协调性明显增强。
应该看到,一季度的“开门红”是在外部环境趋紧和经历严重自然灾害的形势下取得的,来之不易。今年一季度的外部环境与05年一季度大致相似,不同的是,05年我市比全省“下得更早、滑得更深”,而今年多数指标在全省领先,说明衢州经济抗风险能力增强,在历次经济波动中“下得最早、滑得更深”的局面已经有效扭转,这得益于几年坚持不懈地努力。有几点值得总结,并继续加以坚持:
1、坚持增量推动,不断扩大有效投入,这是我市发展持续性增强的核心所在。近年来,我市始终坚持增量推动,把扩大有效投入作为首要任务,狠抓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增强了发展的持续性。今年一季度,我市全社会投资和限上工业投资分别排在全省第二和第一位,远远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且投资结构优化,在基础设施、房地产、工业三大投资板块中,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9%、房地产投资下降3.2%、工业投资增长45.3%,从05年到07年工业投资比重逐年提高,工业投资主导、支撑作用越来越明显。05年一季度投资增长的大幅下滑,根源在于04年项目尤其是产业性项目的“断层”。而现在的情况明显不同,项目储备好转、进展加快。今年一季度,全市140个重点工业项目开工111个,招商项目的总投资、协议引资、到位资金均增长40%左右,如果这几年引进的大项目的计划投资如期到位,衢州经济完全有可能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可见,把招商引资、项目推进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是正确的,必须不断地强化。
2、发展特色产业集群,着力优化经济结构,这是我市经济效益提高的决定性因素。从04年提出410产业为标志,我市加大对特色产业的培育力度,特别是近年来,着眼于发展特色产业集群,着力在总量扩张的动态中优化结构,氟硅新材料、金属制品、特种纸、装备制造等产业集聚发展、增势强劲,一批骨干企业加速成长,以往“一业损全局损、一企损全局损”的状况得到了根本改观。过去我市“下得最早、滑得更深”往往是水泥、化工等行业造成的。05年一季度“三下降”主要就是水泥行业的大幅下滑,当初规模工业利税、利润下降48.6%和81%,剔除建材行业影响则增长32.6%和53.4%,可见影响之大。而在受灾和限电的影响下,今年1-2月份,全市建材产值下降4.7%、水泥产量下降17%,巨化产值增速回落到个位数,但这些并没有对我市一季度经济运行带来明显大的冲击,规模工业利税、利润增长50.4%和62.8%,比全省平均高31.6和48.6个百分点,效益得分同比提高36.21分。这种效益提升不仅来源于单个企业素质的提高,对整个区域来说,重要的是经济结构的变化。
3、加强要素保障,不断强化发展支撑,这是我市经济平稳运行的关键环节。近年来,全市各级在要素保障上都下了大功夫,强化了发展支撑,保障了经济平稳运行。资金方面,促进银企合作,引进温州商业银行,鼓励担保、典当行业发展,增强了资金保障能力,并积极拓展筹资渠道,特别是开展了资源与产业合作,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我市建设资金紧缺的状况。土地方面,充分发挥土地资源优势,扎实抓好资源开发、空间拓展和报批争取,在保障用地上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全市工业熟地储备超过1万亩、具备开发条件的近2万亩,100亩以上大地块近50块。在煤电油运方面,50万伏九龙变已建成、浙赣铁路已提速、一批煤油经销、营运商已逐步发展壮大,保障能力显著增强,这是我市工业经济在遇到困难后,短期内迅速恢复的一个重要因素。
4、推动节约集约发展,提高要素、资源利用效率,这是我市应对成本普遍持续上升的有效举措。近年来,我们积极应对要素、原材料价格上涨,在提高资源、要素的利用率上狠下功夫,着力推动节约集约发展。全市万元GDP能耗和SO2、COD排放量下降幅度已连续两年在全省领先;去年的亩地投资强度比06年提高45.8%,土地利用率连年大幅提高;今年一季度,规模工业的万元产值综合能耗降低率、全员劳动生产率分别为20.9%和14.4万元/人,比全省平均高11.2个百分点和5万元/人,比05年高6.63个百分点和7.9万元/人,提升幅度巨大。可见,这几年,我市资源、要素的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正在大幅提高,经济增长更加健康,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成效已经显现。
实践证明,市委、市政府近几年来在经济工作中所做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和所采取的措施是正确的、是卓有成效的,只要坚持这些好的经验、做法,与时俱新地加以深化,衢州经济完全有可能在困难的环境下迎难而上、完全有可能实现高起点、跨越式发展。各级各部门必须坚定信心,振奋精神,按照既定目标、战略,把各项工作抓紧抓实抓好。
二、正视问题,坚定不移地迎难而上
从外部环境看,国内外经济形势存在不确定性、资源、要素和原材料价格普遍上涨,政策制约、成本制约和市场制约将持续加剧。
从我市自身看,尽管一季度经济整体运行较好,但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不容忽视:
一是信心下降问题。现在,政府部门和企业都存在信心下降问题,某些局部已影响工作、影响发展。主要表现在对外部形势感到难以把握,对区域竞争感到无所适从,对招商引资、节能减排、农民增收等重点、难点问题缺乏有效渠道和抓手,消极畏难、等待观望的情绪上升,工作中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过多强调客观因素、生搬硬套上级政策的现象。这些要引起高度警觉,信心滑坡就意味着工作滑波、发展滑坡。因此,树立正确科学的导向是当前的首要问题,不仅宣传舆论部门要引导好,更重要的是在座各位、各级领导干部自己要树立信心,克服畏难情绪,进而影响和带动各级各界信心的增强。
二是资金紧缺问题。资金问题是当前必须关注的焦点。许多企业资金链绷得非常紧,面临断裂的风险,尽管各金融机构做了大量工作,但“三个反差、一个过高”应引起重视:第一个反差,一季度我市GDP增速全省第三,投资增速全省第二,贷款增速全省第十;第二个反差,我市存款增速全省第八,贷款增速全省第十,存贷比排位逐年下降;第三个反差,温州银行、典当行贷款大幅增长,商业银行和农信社的贷款增量却同比下降。“一个过高”是贷款集中度过高,一季度全市净增项目贷款9亿多,其中黄衢南高速公路占6亿、梦家园项目占1.7亿,大量中小企业享受不到贷款增量,而金融服务手续繁杂等问题也没有根本改观。地方经济发展是金融部门发展的基础和根本,在困难和风险面前也必须全力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希望各金融部门在以往好的工作基础上,继续创新办法,积极有为,千方百计帮助企业度过难关。
三是节能减排问题。今年我市的节能减排形势十分严峻,一季度万元GDP能耗仅下降1.2%,完成全年目标的难度非常大。整体来看,现在节能减排工作进展还不理想、不平衡。2007年的数字尚未核定,以2006年的能耗为例:从区域看,市区下降10.84%、龙游上升1.33%、江山上升1.95%、常山下降2.54%、开化下降4.76%。从领域节能看,工业下降11.28%、三产上升4.78%、一产持平,人均生活用能上升10.01%;工业内部也非常集中,巨化、元立两家贡献率超过100%,意味着大多数企业都没有行动。这种不平衡性已成为制约节能减排工作的最大因素。减排的情况相对好一些,一季度削减幅度较大,但今年省里的考核标准提高,要求削减量与时间进度同步,丝毫不能乐观。
四是招商引资问题。从数字上看,一季度招商引资形势不错,但深入分析可发现,到位市外资金中74.3%是去年结转的,七成以上新引进项目是去年达成合作意向的,部门提供的有效信息和来衢考察客商明显减少,各级各部门一定要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感。
五是分化加剧问题。受市场变化和成本上升的影响,区域、行业、企业的分化进一步加剧。从区域来看,各县(市、区)不平衡,通过县域经济评价指标分析:市本级,发展势头减缓、增长质量有所回落。主要亮点是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大;外资增幅在全市排位靠前。值得关注的问题是GDP增幅降到全市平均水平以下,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全市最低;外贸出口增幅最小,节能降耗压力较大。柯城区,增长速度较快,质量有所提高。主要亮点是GDP增幅全市第一,工业经济迅猛增长,投资继续较快增长,地方财政收入增幅全市第二,消费增幅全市最高。值得关注的问题是实际利用外资为零,农村居民收入增幅靠后。衢江区,经济发展势头减缓,质量有所回落。主要亮点是规模工业万元产值能耗降低率和农村居民收入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需要关注的问题是规模工业产值和效益综合得分在全市排位靠后,经济对财政的贡献偏弱,工业投资和园区投资增幅排位靠后,实际利用外资为零。龙游县,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增长质量有所提高。主要亮点是工业生产提速、效益大幅提升,外贸出口形势良好,招商引资形势较好,节能降耗成效较大。需要关注的问题是地方财政收入增幅全市最低,金融贷款力度相对偏弱。江山市,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增长质量有所提高。主要亮点是规模工业万元产值综合能耗降低率排位靠前,外贸出口增势良好,农村居民收入增幅全市第一。需要关注的问题是全年的节能降耗压力依然较大。常山县,经济增长质量有所提高,发展势头有所减缓。主要亮点是规模工业利润和规模工业每万元产值提供利税增幅全市第一,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园区投资增幅全市第二,财政收入增幅靠前,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增幅全市第二。需要关注的问题是规模工业产值增幅全市靠后,招商引资实际到位市外资金增幅排位靠后,实际利用外资为零,外贸出口增幅靠后。开化县,经济发展势头有所回落,经济发展后劲趋缓。主要亮点是经济效益较好,工业投资和园区投资增幅全市最高,经济对财政的贡献较大,金融贷款增幅第一。需要关注的问题是实际利用外资为零。从企业来看,尽管整体效益较好,但一季度反映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的企业景气指数比上季下降19.9点,有些类型的企业已比较困难。从农民收入来看,柑桔和生猪两大支柱产业反差明显,柑桔收入下降19%、生猪收入上升45.9%,而我市生猪规模化养殖程度比较高,生猪收入大幅增长,意味着收入增量非常集中,有些农民的家庭经营性收入没有增长、甚至减收。
六是收益提前问题。这是经济发展中后续、潜在的问题。从农民收入来看,尽管一季度农民现金收入增长10.3%,但农资价格的上涨将在今后抵消农产品价格上涨带来的收益,冰雪灾害的影响也将在今后相当长时间里持续显现。从企业来看,一季度效益走强不完全是产能扩张、内涵提升带来的,包含许多涨价因素。我市工业以中上游产品为主,在成本上升的价格传导中处于有利地位,但如果下游产品因市场制约价格上不去,中上游产品价格将相应回落,缺乏增长的持续性。
因此,对我市一季度的经济运行要分两面看,既要看到好的一面,肯定成绩,鼓舞信心;又要看到形势严峻的一面,宁可把矛盾与困难想得多一些,及时采取措施,积极予以应对。
三、扎实苦干,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面对严峻的形势和艰巨的任务,下一步经济工作要继续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扣“两大目标、三大战略”,全面推进创业创新、富民强市,进一步振奋精神、集中精力、扎实苦干,努力解决问题、化解矛盾,保持经济平稳运行,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突出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切实加强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和服务,振奋精神,倾注全力抓经济、谋发展。
一要有强烈的追赶意识和迎难而上的信心、决心。在同样的困难和挑战面前,不同的精神面貌,结果完全不一样。上午和下午大家都讲到了区域竞争的挑战、讲到了周边咄咄逼人的发展态势。去年,在四省九地市中,我市的工业增加值、投资、地方财政收入等三个重要经济增长指标都排在倒数第二。不少同志出去看过了,周边地区发展的力度之大、气魄之大令人震撼。我们评价成绩,不能只跟自己比、跟过去比,要多出去看看、和外面比,看了、比了,才会有紧迫感、才会产生强烈的追赶意识。
二要集中精力抓经济。今年的各项任务很重,是发展最困难的一年,必须把精力集中于抓经济,特别是二、三季度,要集中精力抓招商、抓项目,服务园区、服务企业、服务基层。现在各项任务很重、会议安排很多,各级的两办要认真梳理一下,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必要的会议和活动,协调好各方面的工作;各级外事口要把好关,在二、三季度尽量减少各级主要领导、分管经济领导、经济部门领导的出国;在宣传舆论和考核激励上,要进一步强化抓经济、抓发展的导向,切实使各级各部门的主要精力迅速集中到经济工作上来。
三要提高经济工作水平。首先,要加强对经济形势和经济运行的监测、分析和把握,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的分析要更深入、更具体,对策措施要更有针对性。现在新情况、新问题很多,基层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的办法也很多,要善于发现、总结和推广那些好的经验和做法。对哪一类行业、企业状况怎么样、趋势怎么样也都要清清楚楚,要有具体对策措施。第二,要形成工作合力。衢州究竟应该走怎样的路,面对困难和挑战究竟应该采取怎样的对策措施,要有统一的认识,要真正践行科学发展观、真正从衢州实际出发。有了统一的认识,才能有统一的行动、才能形成工作的合力。第三,要真正为企业、为基层解决实际问题。今年的各项工作、各项活动都要把为企业、为基层解决实际问题摆在首要位置,解决不了实际问题,活动就没有任何意义。
(二)要突破重点、难点,保障经济平稳健康运行。针对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要以扩大有效投入为重点,防止经济出现大的回落;以增加资金、土地供给为重点,切实做好要素保障;以狠抓节能减排为重点,推动资源、要素节约集约利用;以加强对困难群众的帮扶为重点,全面抓好民生保障。
一要紧紧抓住投入这一核心。抓招商、抓项目是当前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要抓得更快、更紧、更实。
招商引资要切实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第一,主要领导要高度重视,亲自抓、带头抓。招商引资工作很难,但南平、上饶条件与我市差不多,势头却比我市好,这就是有没有真重视、有没有真下功夫、有没有真抓实干的问题。考核工作、考察干部虽然不能简单地以数字论英雄,但同样工作,别人完得成,你完不成;同样的环境下,别人做得好、你做不好,就是你的精力没集中、工作没到位。第二,要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经验,进一步突出责任主体,发挥企业作用,积极创新招大商、招好商的机制和政策,形成全社会招商的氛围;进一步加强专业招商队伍建设,主动对接大企业、大院所、大基金,努力在产业发展趋势、国内重大技术突破、大企业发展战略和中试项目产业化等方面寻找更多信息、发掘更多项目。第三,要创新办法、拓展领域、不续深化资源与产业合作,充分利用宁波市委、市政府的强力推动,抓紧抓好具体项目的对接;充分利用杭州市区“退二进三”进程的加快,主动上门有选择的招商,确保在资源与产业合作上取得更大、更好成效。第四,狠抓项目履约率、资金到位率和项目落地率。
项目建设要立足“三早”:一是早筹划,进一步强化项目前期,增加项目储备,防止因后续项目不足,造成投资补给断档,尤其要加快九景衢铁路、衢江航道开发、杭新景高速公路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的前期工作,争取在今年全面开工。二是早落实,对今年已确定的建设项目要抓紧落实审批、资金、用地等计划,及早做好项目审批、贷款计划、用地安排的衔接。三是“早启动”。无论前期,还是实施都要能早则早、能快则快,月月抓、周周抓,关键时段还要天天抓。
二要切实加强要素保障。
在资金保障上:要坚持扩总量、保重点、抓创新、防风险,努力缓解资金供求矛盾。第一,扩总量。今年对银行的考核,重点就要看信贷增速在全省的进位、解决困难企业、包括中小企业贷款的户数和解决“三农”贷款的户数。第二,保重点,支持好的、帮助困难的、扶持弱小的。继续努力保障开发区(园区)建设和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的资金需求,采取切实措施帮助有市场、有前景的中小企业度过难关。尤其要保障为中小企业的流动资金需求,这块的审批权限是在市级行,相关部门要主动加强指导和协调,排出困难企业由各家银行责任落实,促进银企合作。第三,抓创新。要加强金融服务方式和内容的创新,积极探索解决农民、中小企业“贷款难”的有效办法。今年,要全面推行农房抵押贷款,小额贷款要与农房抵押相结合,所有县(市、区)都要推行农业保险。同时,可参照“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中以财政贴息促进农信社对低收入农户放贷的办法,进一步探索政府扶持“三农”各种专项资金由银行管理的办法,撬动银行对“三农”的放贷,放大支持“三农”的资金投入。第四,防范风险,首要的是防范不该断裂的资金链断裂,同时密切关注和防范民间高利贷的风险。
在用地保障上,首先,要切实加快项目用地报批。精心做好项目前期,确保项目用地报得上、批得下。改变指标切块分配的办法,以项目安排指标,激励各级多报、早报项目。第二,要切实加快征地工作,千方百计做好群众工作,下决心把征地这一卡脖子问题解决好。第三,要加大存量闲置土地的盘活力度。我市存量、闲置土地不少,许多地方出台了一些好的办法,要扎扎实实地抓下去、抓出实效。第四,要切实加快土地整理、低丘缓坡开发及建设用地复垦工作。
此外,今年煤电油运比较紧张,要切实加强调度,增强储备、保障供应。
三要用铁的手腕抓节能减排。第一,要倒排计划,市统计局、经委和环保局要根据过去两年的节能减排情况,进一步细化今年的节能减排任务,落实到具体区域、领域和企业、项目。第二,要落实责任,层层签订责任制,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确保节能减排工作有人抓、有人管。第三,要多管齐下。工业领域,在抓好49家重点企业的基础上,着力推动其他面上企业的节能减排和资源综合利用。交通运输领域,要加强对老旧车辆的检测,及时淘汰、更换高耗油车辆。社会层面,要深入开展全社会节能活动,机关事业单位要推行公车油耗定额管理和全面使用节能灯。第四,要建立应急预案和长效机制。进一步健全能耗、排放的区域平衡机制、考核激励机制,研究完善政策体系,形成节能减排的倒逼机制,确保节能减排取得实效。
四要时刻把民生保障放在心上。突出抓好两件事:一是农民增收。在冰雪灾害、农资涨价、通货膨胀等因素的影响下,今年农民增收的任务更重、要求更迫切。要不折不扣地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抓紧兑现灾后重建的各项补贴;要大力拓展农民增收渠道,扎实推进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完善扶贫工作机制,落实农民增收的长效帮扶措施。二是加强市场价格监控。要认真做好粮食、食用油、肉蛋菜等生活必需品的价格监测工作,防止食品价格出现连锁性大幅上涨。要进一步做好对低收入群众的补贴工作,保证低收入群体生活水平不因物价上涨而降低。要加强市场秩序监管,打击合谋涨价、串通涨价、停供限供、囤积居奇、哄抬价格以及捏造、散布涨价信息等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
(三)要因势利导,顺势推动产业升级。产业升级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必须从现在做起,不断推动。在取向上,要把握好“一条主线、两条途径、三个基点”。
“一条主线”即:优化经济结构。在产业结构上,要坚持增量推动,强化产业选择,顺应宏观环境、市场需求变化趋势,大力发展优势产业、稳定发展均势产业、坚决淘汰劣势产业。在布局结构上,要进一步研究确定开发区(园区)的产业定位,强化产业目录导向控制,推动梯度、错位发展,促进资源、要素在空间上的优化配置和充分共享。在组织结构上,要以拓宽、延伸产业链为核心,大力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鼓励龙头企业衍生、扩散和吸附配套企业,鼓励中小企业主动进入龙头企业的生产经营体系。
“两条途径”即:投资拉动、创新驱动。一要坚持投资拉动。现阶段,衢州必须狠抓投入,保持投资持续增长,同时要着力提高投资效率,这是实现高起点、跨越式发展的核心所在。市统计局要会同发改委、经委、财政(国资)、交通、建设、环保等部门对我市投资效率过低问题作专题研究,提出对策措施供市委、市政府决策。二要强化创新驱动。找准创新载体,一件一件事地抓,一环一环地突破。在促进技术创新上,要以传统产业高新化、高新技术产业化为方向,在加强与高校院所合作、引进高科技项目和提升现有企业技术设备水平三方面下功夫;在促进管理创新上,要把推动企业上市和鼓励企业与顶尖企业合作作为着力点。
“三个基点”即:空间拓展、品牌塑造、环境优化。一要拓展发展空间。以构筑新型产业空间体系为重点,抓住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契机,最大限度地拓展和优化产业发展空间。以生态市建设载体,以发展循环经济为着力点,超前研究环境容量的拓展问题,做好应对“区域限批”的准备。二要塑造产业品牌。产业品牌是软实力,是招商引资的名片。要致力于培植品牌、经营品牌、打响品牌,以品牌提升特色、支撑产业。从目前来看,首要的是打响“中国氟硅之都”的品牌。要结合巨化50周年庆典,精心筹办氟硅产业论坛。三要优化发展环境。硬环境的建设,要进一步拓展、提升城市和开发区(园区)的空间品质,并把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的谋划和推进摆在突出位置,着力提升区域发展的承载力、支撑力。软环境的建设,是今天着重要强调的。一是要进一步梳理和完善各类经济政策,总的一条原则就是要有利于产业集群集约发展、有利于招商引资、有利于在周边适度形成“洼地”效应。二是要切实加强对企业的帮扶。紧密结合“树创”活动、“两年”活动、“三服务”活动以及领导“六个一”联系制度等,深入企业掌握第一手情况,真正落实帮扶措施。相关部门要把困难企业全面排一排、分分类:好的,怎么促进加足马力、加快发展;好的有困难的,怎么帮助它解决困难;不太好的又有困难的,怎么促进转型提升;还有一些真正差的、属于淘汰类的,怎么样加快调整,把资源腾出来。排出来后,要结合上述一系列活动,逐一落实到各个领导、各部门,一家一家帮扶。三是要坚决查处影响发展环境的人和事。四是要切实抓好社会稳定,坚持发展、稳定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着力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caiyes.cn/)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