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标题: 文稿写作中金句的三重美感鉴析 [打印本页]

作者: 秘途杂谈    时间: 2023-12-14 09:31
标题: 文稿写作中金句的三重美感鉴析
在文稿写作中,金句通常以简明扼要、短促有力、生动鲜活的形式呈现,可以是点睛之笔,也可以是闲来之笔,可以语出惊人,也可以平语近人,起到说明问题、支撑观点、揭示本质的作用,是思想和形式俱佳的句子。《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第二卷收录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的146篇重要文献,涵括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方方面面,时而引经据典、释疑解惑,时而理直气壮、掷地有声,时而深入浅出、娓娓道来,可谓金句满满、精彩纷呈。本文以《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第二卷为研究对象,选取部分文献中的典型金句,从理论、文化、形式三个维度品鉴金句之美,探析文稿写作中金句的具体用法。5 x3 T% ]8 }* V' a( b. S
一、理论之美:在追根溯源中体现彻底的理论说服力
马克思有句名言,“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1]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2]。《习近平著作选读》中多篇文献引用了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时代化理论成果的重要论述。比如,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近平总书记引用马克思在《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中的论述,“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下创造。”[3]强调要看到改革开放前后两个社会主义建设历史时期相互联系和相互区别之处,不能割裂来看,更不能对立来看;关于生态文明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引用恩格斯在《论权威》中的论述,“如果说人靠科学和创造性天才征服了自然力,那么自然力也对人进行报复”[4],强调人类要敬畏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习近平总书记还多次引用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党的历届领导人的论述。这些充满理论光芒的金句,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充分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历久弥新的真理光辉,也充分展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大的生命力和彻底的说服力。: E; }% D0 t6 r* R- G; ]! A1 Y
党政机关的文字工作者首先在思想上政治上要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养成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的好习惯,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时代化理论成果,特别是其中的一些重要论述、经典论述要深入理解、熟记于心,做好深化、内化、转化工作。值得注意的是,在理论引用上要把握好两点:一是要突出“以我为主”,引用的内容是辅助性的,是为自己的观点作支撑的。因此,首先要把自己的观点旗帜鲜明地摆出来,再通过引用来提升说服力。二是要做到“他说我见”,结合所引用内容的历史情境、文本语境、作者处境等主客观因素,作准确全面的理解,确保引用内容在立场、观点上与文章主题、论点保持一致。在《习近平著作选读》中,习近平总书记在引用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表述之后都会紧接着谈对所引用内容的认识。比如,之前提到的关于把握改革开放前后两个社会主义建设历史时期的联系和区别之处,习近平总书记在引用马克思的观点之后,引用了“灭人治国,必先去其史”[5]的古语,并分析了苏联解体的深刻教训,用大篇幅强调要“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发扬经验、吸取教训”。这就是“以我为主”“他说我见”的具体体现。
( c. D  T- q! z, u$ y, M' @
二、文化之美:在引经据典中彰显深厚的文化感召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治国理政智慧,引用其中的经典表述也成为《习近平著作选读》中金句的一大来源。如习近平总书记用“我将无我,不负人民”[6]表明了他“为中国的发展奉献自己”[7]的坚定决心。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无我”是一种以公正之心待人处世、修身齐家、治国理政、摒弃小我私利追求大我利益的家国情怀和精神境界,庄子的“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8]、老子的“圣人恒无心,以百姓之心为心”[9]等都是“无我”境界的体现。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在精神追求、价值理念、实践指引上也与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中“共产党人……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10]论述高度契合、遥相呼应。这种源自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金句具有深厚的文化感召力,能引发读者深思,增强读者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同时体现了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的有机统一。
在文稿写作中,引经据典既能体现文字工作者的知识储备,也能极大地增强文章的可读性。文字工作者要养成博览群书的好习惯,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经常读一读古代大家、名家的书,阅读经典、重温历史,从文明形态的高度认知中华文明,从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发展历程中厘清历史脉络,勤学勤记勤积累,在传统文化中悟新知,不断扩充知识的“储备库”、写作的“素材库”,巧妙引用其中的经典表述,做优秀传统文化的信仰者和传播者,让文章读起来有文学、史学、哲学的多重体验。值得注意的是,引经据典应注重“少而精”:“少”就是不能过多引用,引用多了难免会让人产生“审美疲劳”,引用得少才能使人眼前一亮;“精”就是要精准,引用最能说明问题、阐述主题、概括观点的句子,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6 T/ e+ `: J3 }7 Q
三、形式之美:在巧譬善喻中展示强大的语言吸引力
金句既要有理论高度、文化深度,也要有形象之美、意境之美。在《习近平著作选读》中,很多金句既体现了政治性、理论性,又富有趣味性、艺术性,集中体现在巧譬善喻的表现形式上。比如,谈到中国的发展道路、发展变革时,习近平总书记有过一个比喻、一组排比的精彩论述:比喻就是“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11],以“鞋子”和“脚”的匹配来说明鞋子到底合不合脚,只有穿的人最有发言权,以此明确告诉国际社会:中国的发展道路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好不好、适合不适合只能由中国人民来评判,别国无权指责和干涉。排比就是“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不可能找到现成的教科书。”[12]强调中国之路、中国之治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结果;中国决不走历史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曾经走过的封闭僵化的老路、改旗易帜的邪路;中国坚定不移走中国式现代化之路,这是在遵循现代化一般规律基础上,从中国国情出发的一条更符合中国实际、更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之路。这些金句既不是高高在上的说教,也不是板起脸来讲道理,而是用活灵活现的表现手法、独到独特的语言艺术展示党的立场和观点,传播中国智慧和方案。
在文稿写作中,金句看似大多以比喻、排比的形式呈现,但其背后是文字工作者思维能力和思维方法的体现。比如,比喻本质上是一种归纳概括,是对所论述问题从抽象到具象的转化,文字工作者只有抓住了问题的根本,才能写出类似“鞋子”和“脚”这样正确、生动、形象的比喻句。再比如,排比的使用应当把握逻辑上不可逆、内容上不重复两个关键:逻辑上不可逆是指排比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应该是层层递进的,如果几句话的顺序可以两两互换,那么排比的逻辑是不成立的;内容上不重复是指一件事如果分几句话来写,那么每句的内容都要有所不同,一个意思翻来覆去重复几遍来讲,不是排比句,“母版”“模板”“再版”“翻版”的排比形式,本质上就是历史、理论、实践、现实的四重逻辑,既彼此独立又层层递进。所谓“处处留心皆学问”,好的金句源自不断思考和总结,源自生活又高于生活。文字工作者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要注重积累鲜活素材和生动事例,善于把抽象问题与具体生活结合起来,善于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阐释问题,淬炼思维方式、更新话语形式,把抽象概念具体化、把复杂问题简单化,让金句更生动、更出彩。* F& E, I$ k* Z+ n4 b3 K) U( c" W
, `9 N9 Y+ F2 Y" n9 h
参考文献:略5 f% h/ h! m2 `$ t' A, g

( f( q' e: G2 \9 C  r" R# G1 R
(作者:李永晟 廖琳,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委政研室)
原文《文稿写作中金句的三重美感鉴析——学习<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第二卷》刊登于《秘书之友》2023年第10期。
: d0 w2 M7 g/ u8 Z# x# q6 a
& i: ^% Y# P( K( A# e
4 I  H6 W' I! y+ i- ^9 i* j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caiyes.c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