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赵 晓
已有回暖迹象
中国经济已出现宝贵的回暖迹象。
最明显的是货币和信贷环境变得宽松。广义货币(M2)近三个月同比增长达到2006年6月以来最高。金融机构1月份新增贷款为历史同期单月增加最多。在经济严冬时期,政府导向下的信贷扩张而不是紧缩有利于经济稳定和金融安全。
其次,固定资产投资开始回暖。1-2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6.5%。考虑到当前的物价已经变负,实际投资其实更高,而高投资增长在当前是至关重要的。
再次,中国工业增长的下滑态势也得到了遏止,甚至出现了相当明显的上升。据国家统计局3月12日发布的数据显示:1月份的工业增长应该是负数,而2月份的工业增长出现了明显回暖。
最后,就是代表资产市场的股市和楼市均有所回暖。2009年以来,中国证券市场一反全球衰势,走出上升行情。资本市场的一定恢复大大激励了市场信心,进而激荡了楼市的向好。一些城市的周交易量甚至已经恢复到2007年的平均水平。
回暖不等于回升
但回暖不等于回升。事实上要用两句话来概括当前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才比较全面,即“市场有所回暖,形势依然严峻”。
形势严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看出:首先是通货紧缩压力出现。2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下降1.6%。人们已经趋向于通缩压力下的典型消费心理。生产资料价格方面,2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下降4.5%,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下降7.1%。
其次,是消费放缓。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5.2%,而上年同期增长幅度在20%以上。
另外,投资虽然回暖,但市场投资的情况很差。当前投资主要是中央主导、国企完成的新项目投资。1-2月份完成投资同比增速为35.6%,高于去年第四季度22%左右的增幅。而中央项目投资增幅为40.3%,较去年12月份29.6%的水平也要高出很多。相比之下地方项目投资仅增长25.1%。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房地产投资进入冰点。今年1-2月份,增速进一步降至1%,远低于去年第四季度20%的水平。房地产投资代表着民间投资的预期。其一落千丈非常令人担忧。它显示:工业在受到出口衰落第一次打击后,还将受到地产投资下滑的第二次打击。
可以看出,目前的回暖基本上是由政府投资唱独角戏。这显示出当前经济活力并未恢复。
病根及药方
尚需进一步反思的是,这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如何对症下药?
显然,外部金融海啸淹死了一部分外向型企业。此外,海啸前夕宏观调控的紧缩冻死了更多的中国企业。而制度转型的冒进和政策转型的失误,是更加深层次的原因,也搞死了大量企业。过去几年,中国在市场转型上的进展可能是倒退的。事实上,中国经济模式并没有越来越朝向自由市场模式,而是旁门左道地走入了“国家资本主义”的误区,表现为能源、原材料以及资金、土地等生产要素越来越为政府所控制,国企越来越强势,这导致经济体的毛病越来越多。而另一面,是民企越来越边缘化,企业家精神和动力越来越萎缩。此外,政策转型也值得反省。比如:《新劳动合同法》的超前出生。
治理之策,要寻求综合办法。对于外部金融海啸所造成的外需不足,需要通过扩大内需来应对之。对于宏观紧缩造成的内需不足,则要通过扩张政策来弥补之。但对于市场活力萎缩所导致的内需增长乏力,则需重新回到邓小平的改革道路。可以说,中国经济走出困境,既要凯恩斯,更要邓小平。近期要靠凯恩斯——否则眼前这一关就过不去。但长期则要靠邓小平——没有市场制度创新、民间活力激发,中国经济永远不能摆脱被动境地。
(本文作者系北京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caiyes.cn/)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