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华人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调查与思考
丽水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黄文秀
丽水是我国的重点侨乡,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市旅居海外的华侨华人有23万余人,分布在世界12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一群体与国内外联系十分广泛,在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方面具有比较强的优势,构成了丽水市独特的市情。而丽水又是我省经济欠发达地区,与全省的平均发展水平还存在比较大的差距,2003年人均GDP刚突破1000美元,2004年全市GDP总量也仅占全省的2.3%,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非常繁重。如何充分利用华侨华人的个体和群体资源,将华侨华人资源优势转化为丽水的发展优势,促进丽水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是当前侨务工作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华侨华人资源优势分析
在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扩大、经济全球化程度不断提高、世界人口流动不断加快的大背景下,我市华侨华人呈现出数量不断增加、分布更加广泛、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的趋势,并不断受到人们的关注。他们对家乡怀有深厚的感情,有爱国爱乡的光荣传统,有投资家乡、发展家乡的强烈愿望,是加快丽水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从调查情况看,华侨华人群体主要具有以下资源优势。
1、资金资源优势。经过几代人的创业、发展,基本上完成了原始积累,相当一部分华侨华人拥有数量可观的资金,并积极寻找新的投资领域。如著名侨乡青田,2004年全县金融机构拥有外币存款就达3.73亿美元。据侨务部门测算,全市华侨华人实际可动用资金在100亿美元以上。从丽水经济发展的现状看,制约欠发达地区发展的因素很多,但投资不足与资本缺乏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如能构建良好的经济发展平台,吸引华侨华人回乡投资创业,实现资金的有效回流与利用,对加快丽水的经济社会发展必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2、人才资源优势。我市侨胞中,1978年后出国的新华侨华人约占全市华侨华人总数的90%左右,从2000年至今,每年都有一万多人出国。区别于以菜刀、理发刀、裁缝刀“三把刀”为主业的老华侨华人,在新生代的华侨华人中出现了大批高学历、高科技人员,并随着华侨华人对教育的重视,这一高素质群体的增长速度也非常惊人,到2004年底,我市仅海外留学人员中就有硕士、博士342人。而从丽水的实际情况看,高学历、高素质的人才非常缺乏。到2004年底,全市具有高级职称人才2220人,本科以上人才15680人,占人才总数的20.84%,全市机关事业单位中硕士学历以上人员只有204人,其中博士仅为2人。这一现状与我市的发展要求相距甚远。如能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引进与使用机制,打造良好的回乡创业发展平台,吸引大批高学历、高素质的人才回乡工作与服务,其作用是难以估量的。
3、外贸资源优势。改革开放以前,老华侨华人主要从事餐饮等服务业,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我国加入WTO以后,华侨华人经营领域开始向多元化转变,从事国际贸易的人数日渐增多。一些侨胞每年在祖国与居住国之间往返达几十次之多,这与以前大多数侨胞出国后要几年甚至几十年才回乡一次的情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据不完全统计,2004年丽水从事国际贸易的华侨华人人数已达6万多人,每年贸易额达到80多亿美元。这一发展趋势,为丽水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创造了良好的市场、人才、信息基础。
4、信息资源优势。随着祖国的发展与强大,随着华侨华人素质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华侨华人进入了当地的主流产业和主流社会,进入当地教育界、科技界、企业界甚至政界。如在意大利、葡萄牙等国家就有多名丽水籍侨胞当选为当地政府的议员。他们掌握着大量的所在国的经营管理信息、科学技术信息、生产生活信息,是非常重要的信息源。这对我们扩大对外开放与交流、学习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与经营管理理念提供了非常重要的途径。
5、消费资源优势。华侨华人及其眷属是一个庞大的消费群体,全市共有归侨侨眷40余万人,加上华侨华人人数,其总人数约占全市总人口的1/4左右。这一群体消费能力比较强,消费方式多样,主要集中在房产购置、子女教育、出国培训、西式餐饮、旅游休闲、特产购买等方面,消费特色明显,消费潜力很大。消费是带动生产、促进地方经济增长的有效手段,准确把握华侨华人及其眷属的消费特性与潜在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发相关产品和服务,必将有效地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6、就业资源优势。广大华侨华人在国外的创业、积累、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也带来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传统的邻帮邻、亲帮亲的就业带动方式,确实解决了大量的城镇和农村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为消除农村贫困开辟了一条重要途径。据公安部门统计,近几年我市出国务工的人员均在每年一万人左右。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经济全球化不断推进的今天,我们应当更加重视这一就业途径,鼓励和引导城镇和农村劳动力到华侨华人比较集中的国家去就业和创业。
二、华侨华人资源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为了更好开发和利用华侨华人资源优势,市委、市政府和有关部门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并从2002年开始,实施了华侨要素回流工程,在招商引资、国际贸易、社会捐助、对外交流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到2004年,全市已有侨资企业 127家,比2000年增加51家,华侨华人社会捐助额累计达1亿多元。成立了华侨华人回乡投资者协会,华文教育、华侨培训等方面的工作得到加强。但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些成效同华侨华人可利用的资源相比,同丽水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1、侨资利用不够充分。一是资金回流规模偏小。根据侨务部门的估计,丽水华侨华人群体中,资产在亿元以上的有15人左右,资产在伍仟万元以上的有200余人,资产在1000万元以上的有1000多人。从这个角度说,华侨华人回乡投资企业数和资金数均明显偏低。二是资金外流现象严重。这里的资金外流,是指丽水华侨华人没有回丽水投资而是往国内其他地区投资的情形。同样根据侨务部门掌握的情况,丽水华侨华人在外省投资的项目达200个,总投资额在180亿元以上。三是投资结构不合理。华侨华人回国投资的项目中,大部分集中在房地产、餐饮、商贸等行业,急功近利思想比较严重,投往农业、工业的项目数量很小。如回丽水投资的127家企业中,有不少是从事房地产开发,投资农业、工业的项目仅53家。
2、回国服务人才缺乏。虽然丽水对高学历、高素质人才有很大的需求,但由于基础条件比较薄弱、创业环境不够理想、生活待遇相对偏低等原因,华侨华人中的人才外流的多,回流的很少。据人事部门统计,2000-2004年,我市海外归国留学人员只有9人,回国服务的高学历华侨华人仅为2人,从人数规模看,华侨华人的人才资源基本上没有得到应有的开发和利用。
3、以侨促贸有待加强。尽管华侨华人在国际贸易方面做得非常红火,贸易额呈逐年扩大的趋势,但对丽水的贡献度却非常有限。2004年,丽水全市外贸总量只有4.13亿美元,只占丽水华侨华人贸易总量的5%左右。调查中发现,由于丽水产业基础薄弱,具备出口企业偏少,真正在丽水从事国际贸易的人并不多,大量丽水华侨华人在宁波、温州、义乌、福建、江苏、广东等地从事国际贸易业务。
4、信息交流不够通畅。虽然华侨华人为丽水走向世界、为世界了解丽水提供了良好的信息交流通道,但从实际情况看,这一群体的作用并没有充分的发挥,国外先进的管理理念、经营策略、科学技术、文化艺术等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学习和借鉴,丽水的开放程度同省内其他城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政府及有关部门同华侨华人联系的主动性还不够强,交流的平台和载体也比较有限。另一方面,华侨华人对家乡的发展变化也缺乏足够的了解,对政府的投资政策、服务水平、办事效率心存疑虑或误解,出现有资金不敢回乡投资、不知如何投资等现象。
5、适侨消费丞待开发。虽然人们已经认识到华侨华人及其眷属是一个庞大的消费群体,但从目前情况看,适侨消费项目的开发和建设缺乏系统的规划,制约适侨消费项目发展的因素还比较多,侨乡特色在城市开发和建设中并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华侨学校、华侨医院、华侨社区等项目还处于空白状态,华侨饭店项目也刚刚起动。
6、出国就业范围较窄。一是区域范围比较狭窄,我市出国就业转移的人口主要集中在青田,占总量的87%左右,其次是莲都,占总量8%,其他县市区出国就业转移的数量非常少。二是带动方式比较狭窄,主要是通过亲戚、朋友、邻里等关系带动,缺乏系统的培训和引导,就业资源得不到有效的整合。三是就业方式比较狭窄,到国外从事餐饮、贸易、超市等服务行业的比较多,从事企业管理、加工制造、高新技术开发与应用等方面的比较少。
三、华侨华人资源利用的对策
形成华侨华人的资源优势与资源开发不对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客观方面看,丽水是我省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比较低、撤地设市时间比较短、基础设施条件还不够完善、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限制了华侨华人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尤其是一些投资项目、外贸项目,因为缺乏相应的经济效益而转移到了其他发达地区。从主观方面看,政府和有关部门对华侨华人资源开发和利用缺乏必要的认识和研究、缺乏系统的规划和设计、缺乏有力的组织和领导、缺乏相应的政策和措施,也失去了一些可资开发和利用的机会。目前,丽水的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在国家实施宏观调控的背景下,落实科学发展观、破解发展要素制约的任务非常繁重,发挥丽水华侨资源优势,总结近年来华侨资源利用的经验和教训,实现华侨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机结合,是一项能够有所作为、可以大有作为的工作。
1、摸清华侨资源的基本情况。2004年12月,习近平同志来丽水调研时指出,要像探明矿藏储量一样探明丽水华侨资源的基本情况,加快华侨资源开发利用的步伐,把华侨资源优势转化为促进丽水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从目前情况看,我市对华侨资源的了解总体上还比较模糊,具体的数量、分布、结构等方面的情况缺乏相对准确的数据做支撑。如出国定居的华侨人数,撤地设市后一直沿用23万人这一数据,而事实上,据公安部门统计,近几年出国定居人数一直在以每年1万人左右的数字在增长。又如从事国际贸易的华侨人数,近几年增长速度也非常快,实际从事贸易的人数、年贸易额、贸易商品的种类等也缺乏相对准确的统计数据。摸清华侨资源的基本情况是实施开发和利用的前提,是制定相关政策措施的基础,加强对华侨资源基本情况的调查研究,并建立动态的统计跟踪网络,是当前侨务工作一项非常紧迫的任务,必须作为一个重要的调研课题进行落实。
2、优化华侨资源开发利用的环境。随着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各地对华侨资源开发利用的意识越来越强,工作力度越来越大,尤其在硬软环境建设方面采取了许多切实有效的措施。从华侨资源的流向看,越来越不受地域观念的限制,而是哪里环境好,哪里工作主动,华侨资源就往哪里流动。如我市青田籍的华侨中,就有大量的资金流向江苏、山东、江西、安徽等地,真正流回到丽水的资金只占流向国内侨资的一小部分。形成这一局面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我市环境建设滞后。不少华侨反映,他们都非常热爱家乡,很想为家乡的建设和发展尽力,但因为家乡的投资环境有待进一步完善,再三权衡利弊,他们还是把资金投向了环境好的地方。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环境建设,积极创造条件,最大限度地把华侨的资源集聚到丽水,转化为促进丽水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一方面,要大力加强硬环境的建设,加快交通、电力、水利、通讯、能源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改善医疗卫生、学校教育、文化娱乐、旅游购物、宾馆餐饮等方面的条件,为华侨回国发展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强软环境建设。不断优化投资环境、政策环境、法制环境、服务环境、人才环境,完善政策法规,规范办事程序,优化人才工作机制,提高办事效率,和为华侨服务的水平,增强我市对华侨资源回流的吸引力和集聚力。
3、构建华侨资源开发利用的平台。要实现华侨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构建良好的平台是一项十分关键的工作。一是构建项目合作平台。推出一系列适侨宜侨投资的项目,在公开、公平、公正的前提下,完善相关的政策条件,提高服务效率与服务水平,吸引侨胞参与项目投资的竞争。二是构建网络交换平台。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完善侨网、招商网的功能,开展信息交流、商务洽谈、贸易合作等方面的活动,缩短时空距离,提高工作效率。三是构建文化交流平台。充分挖掘华侨文化、乡土文化、历史文化、旅游文化等方面的资源,寻找侨胞与家乡开展文化交流的最佳结合点,凝聚侨心,发挥侨力,实现华侨资源的合理回流。拟成立国际文化交流服务中心,开展华侨文化论坛、华侨文化节庆等方面的活动,以丰富文化交流的形式。四是构建创业发展与人才引进平台。通过设立侨胞创业工业园、侨胞外贸工业园等途径,为侨胞回国创业提供良好的场所,引导侨资企业、海外高技术人才集聚发展,产生良好的效应。在人才引进与利用方面,可从我市实际状况出发,出台一些特殊的政策,多途径、多形式地鼓励华侨华人、留学生回国服务。五是构建劳务输送平台。发挥我市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针对海外就业市场的实际需求,开展相应的外语学习、就业技能等方面的培训活动,创造更多的海外就业机会,实现我市劳动力资源的国际化流动。六是构建海外招商引资平台。依托我市海外侨团组织实力强、数量多、分布广、影响大的优势,委托海外侨团组织代理招商,形成强大的海外招商网络,为丽水的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七是构建贸易发展平台。充分利用丽水籍侨胞近年来从事国际贸易的良好发展势头,有针对性地培育发展具有我市特色的外贸产业,引导侨胞回乡采购外贸产品,扩大丽水产业的外向度。八是构建适侨消费平台。在统筹城乡发展过程中,要认真研究华侨华人消费的特点,充分运用市场机制,规划和建设一批适侨消费项目。如针对华侨华人在医疗服务、子女教育、餐饮消费、商贸居住等方面的需求,拟抓紧规划建设一批华侨学校、华侨医院、华侨社区、华侨饭店等方面的项目。
4、完善华侨资源开发利用的机制。一要完善组织协调机制。华侨资源开发和利用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综合性强,单靠某个部门很难推进这项工作。必须从我市的实际出发,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组织协调机制,研究解决华侨资源开发和利用过程中的重大问题。二要完善引导激励机制。充分运用管理学中的激励原理,设计有效的激励载体,充分肯定和表彰在我市华侨资源开发和利用过程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和团体,不断激发侨胞的爱国爱乡热情,引导他们投身于家乡的经济社会建设事业,促进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方面资源更快更好地回流。三要完善合作交流机制。开展双向互动的合作交流是华侨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重要基础,是促进资金回流、技术利用、人才引进、信息共享的主要途径,因此,必须重视建立政府部门与侨团组织及个人之间的合作交流机制,以便更好地把握华侨资源开发利用的机会和途径。四要完善研究推进机制。华侨资源开发和利用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加强对这项工作的系统研究,从中寻找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对推进这项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有必要借助社团组织、研究机构开展华侨资源开发和利用的专题研究,通过课题立项、项目招标、成果奖励等方式,完善研究推进机制,为政府部门更好地做好这项工作提供可靠的决策和实施依据。可以依托丽水学院丰富的人才资源和地域优势,成立华侨研究所,开展华侨资源开发和利用、华侨文化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专题研究。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caiyes.cn/) | Powered by Discuz! X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