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标题: 关于全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情况的调研报告 [打印本页]

作者: 秘途杂谈    时间: 2023-5-26 19:03
标题: 关于全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情况的调研报告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党的二十大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正确处理好工农城乡关系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精神,努力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试就**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情况作分析,并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
从经济角度衡量,**“三农”的份额似无足轻重(GDP占比不及0.5%),但从全局的高度看,**“三农”地位特殊、作用重要、影响重大,直接关乎城市的整体形象。**20世纪80、90年代“一边是发达的岛内特区城市,一边是落后的岛外农村地区”的现象绝不能再出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启城乡融合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意义不言而喻。
(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努力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致**经济特区建设40周年贺信中,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出发,希望**勇立潮头、勇毅前行,努力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我们要努力率先实现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是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换言之,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的现代化。当前,**岛内地区、岛外主城区的城市化和公共服务建设均已达到较高水平,而广阔农村地区经济和社会建设发展水平总体仍偏低。**努力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短板在“三农”,重点难点也在“三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已是当务之急。
(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纵深推进**跨岛发展的重要抓手。2002年,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省长的习近平在**调研时提出“跨岛发展”战略和“四个结合”,即“提升本岛与拓展海湾相结合,城市转型与经济转型相结合,农村工业化与城市化相结合,突显城市特色与保护海湾生态相结合”的重要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特别是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为指引,加快推进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项目实施,促进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对推进城市格局跨岛拓展、产业结构跨岛优化、公共服务跨岛覆盖、人文内涵跨岛提升、生态文明跨岛建设,纵深推进城乡融合和岛内外一体化,必将发挥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加快提升**城市整体竞争力的有力手段。城市间的竞争最终是整体竞争力强弱的反映,**的整体竞争力不单来自岛内成熟度高的城市,也来自岛外新城和广阔的农村地区。当前紧要的是致力加快提升农村地区的发展水平,绝不能让农村农业拖了城市发展的后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通过发展都市现代农业千亿产业链,实施乡村振兴千亿投资工程,推进乡村产业融合发展,可以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加快推动经济发展壮大;通过高质量推进乡村建设行动,提升农村建设品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促进城乡公共服务普惠共享,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能够大力改变“发达的城市、落后的农村”的旧格局,加快提升城市整体形象。经济的发展壮大和城市整体形象的显著提升,必将大幅增进**的整体竞争力。
二、**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举措和成效
2018年以来,**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和二十大精神,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20字总要求,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统筹推进**个省市试点示范村建设,在全省率先实施打造**条示范动线,串点连线成片,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一)抓经济支撑,产业兴旺提质效。统筹做好疫情防控与稳产保供工作,全力确保蔬菜、畜禽等主要农副产品供应充足。持续推进现代农业招商,成立现代农业招商办,制定投资手册和招商地图,建立“6+3+3”机制(6个行政区+象屿、夏商、金圆等3个集团+市农业农村局、市海洋发展局、市市政园林局等3个市直部门),推动签约项目尽快落地动工、开工项目尽快建成投产。加快推进种业创新发展,规划建设闽台农业融合发展(种子种苗)产业园、两岸种子种苗业创新中心、**现代水产种业园,引进培育一批种子种苗企业。做优做强现代种养业,鼓励支持粮食、蔬菜、茶叶、食用菌、花木种养,推广龙眼、荔枝、蜜柚等水果高接换种,新建、改扩建生猪养殖场。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业,扶持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鼓励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增资扩产。深入推进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农村电商建设和农业物联网发展,促进农产品流通服务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精心打造休闲观光农业,推动“农业+文化+旅游”相融合。近几年来,产业兴旺充分展现,现代农业持续提质增效,产业规模持续壮大,2022年**现代农业产业集群跻身千亿产业链群,产值达到**亿元。
(二)抓绿化美化,生态宜居展新貌。高质量推进宜居乡村建设,实施村容村貌提升行动,积极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洁净家园活动和爱国卫生运动。推进“绿盈乡村”创建,积极开展造林绿化、森林抚育,营造乡村生态景观林。实施农房“平改坡”整治行动,推进村庄规划评估修编,引导村民合理有序建房,突出公共空间和庭院环境整治,消除私搭乱建、乱堆乱放,加强村庄建筑风貌管控。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四好”系指把农村公路建设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加强铁路、高速公路沿线环境综合整治。深入实施垃圾分类和“厕所革命”,推进农村雨污分流和生活污水治理。2022年,**村庄规划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已实现城镇开发边界外**个村庄规划全覆盖;基本实现农村水、电、路、通信、有线电视等基础设施全覆盖,农村公路养护达到“六标准”(系指路面完好、路缘清晰、标识醒目、设施完善、排水通畅、路域洁美);在全省率先实现所有村庄开展垃圾分类,生活垃圾有效治理全覆盖,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村庄覆盖率超过**%;小流域治理成效显著,国省控断面达标率达***%;创建市级美丽庭院示范户**户、省级示范户***户,创建“绿盈乡村”**个,营造乡村生态景观林***亩,完成植树造林**亩、森林抚育***亩。
(三)抓文明建设,乡风文明播新风。深入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组织乡村讲师团、宣讲队深入田间地头、村居庭院开展常态化理论宣传教育,持续开展文明村镇、文明家庭、星级文明户等文明创建活动,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得到良好培育和广泛传播。发挥“三下乡”等品牌示范带动作用,积极开展农村志愿服务,广泛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选树德高望重、造福桑梓的“新乡贤”等活动,倡导当好乡村文明实践的“引领者”,农民精神风貌持续改善。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打造社区书院“升级版”,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广泛开展移风易俗、爱心帮扶,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医生、村官、家庭,发掘推广“诚实守信好人”“孝老爱亲好人”等身边善行义举,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加强传统村落文物保护,建设一批村史示范馆,完成同安孔庙、海沧莲塘别墅和瑞青宫、集美马銮杜氏家庙等一批乡村文物保护修缮工程,举办海沧保生慈济文化节、同安苏颂文化节等民间信俗节会,积极开展中国和马来西亚联合申报“送王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动闽南乡村文化得到传承保护和繁荣发展。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文化出城进村、文化惠民工程,组织市属文艺院团深入乡村开展文化惠民演出,全面完成镇(街)文化站、村(社区)文化中心提升达标建设,同安田洋村、翔安许厝村作为省乡村文化振兴典型案例在全省推广。指导修订村规民约,同安东宅村、翔安澳头社区村规民约入选省级优秀村规民约。
(四)抓乡村善治,治理有效获提升。创新乡村治理机制,建立完善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以党建为引领,抓实村级党组织换届选举,高标准选好村级组织新班子。探索“村村联建”“村企联建”“村居联建”,高标准打造“马塘精神”主题馆、新圩“初心馆”等**个特色鲜明党员教育基地。选派优秀干部到乡村振兴一线挂职锻炼,实现**个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全覆盖。深化结对帮扶机制,持续推动上百家市直单位挂钩帮扶一百多个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相对薄弱村;组织**多名党员干部和**多个基层党支部与困难户开展“一对一”结对帮扶。以自治为基础,全面推行“四议两公开”机制(“四议”系指村党支部会提议、村“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决议;“两公开”系指决议公开、实施结果公开),落实党组织领导下的村级民主协商议事制度,拓宽村民参与乡村治理渠道。以法治为保障,深化“法律进乡村”活动,实现“一村一法律顾问”全覆盖。推进平安乡村建设,严打农村涉黑涉恶犯罪团伙,查办农村涉黑涉恶案件,持续推进法治文化广场、法治长廊等农村法治文化阵地建设,集美田头村、同安军营村获评“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以德治为支撑,以近邻敬老、医疗、关爱等为主要内容,在城乡社区推行近邻服务,被确定为全省城乡社区近邻服务唯一省级试点市。
(五)抓民生保障,生活富裕上层楼。加强农村水、电、路、通信设施建设,推动乡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加快岛外区域5G无线网络配套建设进度。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持续推进名校、优质医疗资源、养老设施建设跨岛落地,双十中学翔安校区初中部、实验小学翔安校区和外国语学校集美校区等建成投用。稳步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马銮湾医院、环东海域医院、川大华西**医院等建设项目有序推进。完善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一体化建设,推进医保实现“村村通”,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一站式即时结算。建设镇(街)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实施农村幸福院改造提升。民生保障持续加强,2022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元,位居全省前列;建制村通硬化路率、通客车率均达***%,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农村用户普及百兆宽带、4G网络实现全覆盖;乡村振兴教育项目建设持续推进,完成**个项目建设,新增*万个学位,在全省率先实现市域范围内的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全市**个农村幸福院全部建成,镇卫生院、村卫生所医疗卫生服务实现全覆盖。
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一)产业发展有待加强。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优质绿色农产品生产不足,农产品加工、冷链物流短板较突出,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程度不够高,规模不够大,带动力不够强。村级集体经济优质项目较少,项目建设总体进展偏慢,村财稳定增收缺乏有效支撑和保障。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深度不够,农业高质量发展格局尚待进一步提升。农业生产设施和装备条件仍较薄弱,科技研发能力有待加强,科技推广应用拓展不足,机械化现代化水平不高,农业应对各种自然灾害风险的能力不强。农村存量的农业发展用地供给不足,土地流转存在诸多障碍,乡村产业发展用地受限。
(二)乡村建设有待提升。农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和文教医卫、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与城市的差距仍然较大,提档升级有待加速。村庄因地制宜实施规划建设不够,同质化现象仍较明显,乡村特色仍显不足。村民对村级事务管理的参与度有待提升,村容村貌整洁长效治理维护机制尚待健全。乡村生态环境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农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的矛盾依然突出,小流域治理、“厕所革命”仍待深化。乡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进度滞后,农民业余文化活动总体较为匮乏。
(三)农民素质有待提高。新型职业农民、高素质农民偏少,农业产业发展人才短缺。引导各类人才到乡村创新创业的机制仍不健全,农村人才难以留住,一线农技人员知识老化,服务手段、方式、内容难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农民对乡村振兴战略系列的强农惠农政策大多只知道大概政策精神,对具体项目安排的内容和要求不了解、不清楚,甚至不知道,更谈不上实践操作。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流严重,农业劳动力主要是老人和妇女,农业从业人员老化弱化问题突出,农村人气不旺,活力不足。适应乡村振兴需要,规范提升新型经营主体,造就高素质新型农民、现代小农户的教育培训体制和力量亟待健全和强化。
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建议和举措
党的二十大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总体部署,为新时代新征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指明了前进方向。要从政治高度和全局高度,抓好贯彻落实,充分认识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举全市之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加快城乡融合发展,为**更高水平建设高素质高顔值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努力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
(一)推进乡村产业发展,持续促进产业兴旺。以产业兴旺筑牢乡村振兴基石,优化乡村产业结构,大力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加快提升都市型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格局。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业,积极发展休闲即食食品、预制菜、冷冻保鲜食品等农产品加工业,培育一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加快推进农产品商贸物流服务,紧扣**国际航运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城市发展定位,积极打造国际特色农副产品贸易中心。加强农业品牌建设,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以适应市场多样化、优质化需求为导向,围绕粮食、水果、蔬菜等全产业链,创建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一批“一村一品”专业村。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大力推进蔬菜种苗“繁育推”一体化,积极推动同安闽台农业融合发展(种子种苗)产业园建设,推动**现代水产种业园建设,培育一批种子种苗龙头企业,建立种业科技创新平台,不断提升种子种苗业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加强温室大棚等农业生产设施和农业物联网应用基地建设,加大农业科技和现代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提升农业应对自然灾害风险能力和生产经营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文化体验、健康养老、电子商务等新产业新业态,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健全和完善市区两级四方挂钩帮扶机制,因地制宜实施“一村一策”,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深化农村改革,有效破解发展瓶颈制约,从用地、税收、金融等方面加大对乡村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
(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持续促进生态宜居。以生态宜居提高乡村振兴品质,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实施溪流综合整治工程,落实河湖长制,推进农村生态水系综合治理,加强水资源环境保护。实施绿色山体建设工程,开展山体修复、山体绿化,塑造生机盎然的山体景观。实施森林生态修复工程,加快植树造林,推进林相改造。实施海域综合整治工程,强化海陆一体的海岸带综合治理,保护和维护海岸生态环境和海洋生物多样性。加快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循环农业、绿色水产养殖等生产模式,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试验示范新品种,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加强农业绿色技术应用,强化病虫害监测和重大有害生物防控,加强产地环境监测,推进受污染土地安全利用,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农业发展。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实施农药、化肥减量增效行动,抓好白色污染治理,建立秸秆、农膜、农药包装等农业生产废弃物回收激励机制,深化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行动,加强土壤污染、地下水超采、水土流失等治理和修复。推进绿盈乡村创建活动,梯次推进富有“绿化、绿韵、绿态、绿魂”的生态乡村建设,让乡村更有绿意、更富生机。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加强乡村建设规划,深入推进农房整治,加强生活垃圾分类转运和处理,深化农村“厕所革命”,深入推进雨污分流,提升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水平,加强村庄风貌指导,立足乡土特征、地域特点,持续提升村容村貌。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和执行,制定和完善农村污染治理的实施细则和办法,探索建立政府、村集体、村民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机制,推进农村环境治理走向法制化、标准化、长效化。加大生态文明教育和宣传,深入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提升农民的生态文化意识,倡导绿色生产和生活方式。
(三)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持续促进乡风文明。以乡风文明优化乡村建设灵魂,大力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推动实践创新,以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推进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深化和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全面建成乡镇实践所、村级实践站,常态化开展理论宣传教育和文明实践活动,不断丰富实践内容,拓宽服务半径,完善运行机制,积极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传播新风。深化文明村镇、最美家庭、书香家庭创建活动,积极发挥文明村镇、文明家庭在乡风文明建设中的示范引领作用。持续开展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医生、新乡贤、调解员,选树好媳妇、好儿女、好公婆,开展身边优秀党员、好人好事、道德模范、美德青少年评选等活动,大力宣传先进事迹,强化道德模范的教化示范作用。大力弘扬乡村优秀传统文化,挖掘和保护乡村历史文脉、文化遗产,支持有条件的村建立村史馆,成立乡村民间图书馆,积极兴办读书社、书画社、戏曲团队等文艺社团,让“乡愁”更加入脑入心,让群众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持续推动移风易俗,反对封建迷信,有效遏制和革除大操大办、铺张浪费、天价彩礼、厚葬薄养、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提升农村养老服务,积极推广“近邻+爱心”敬老模式,链接各类助老敬老服务资源。有效发挥村规民约、家教家风的积极作用,充分吸收农村传统道德中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内容,赋予村规民约、家教家风新时代内涵,积极引导群众遵规守矩、敦亲睦邻、向上向善。注重农村青少年教育引导,广泛宣传美德青少年先进事迹,有序推进乡村“复兴少年宫”建设,不断提高农村青少年的思想道德修养水平,鼓励农村青年在乡村建功立业,造福桑梓。
(四)推进乡村治理提升,持续促进治理有效。以治理有效巩固乡村善治核心,以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为优先方向,树立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的理念,不断提高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着力加强农村基层社会治理和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探索乡村治理新模式,完善农村社区服务体系,优化网格化管理和服务,健全和完善组织引领有力、社会服务健全、群众民主参与,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加强平安乡村法治乡村建设,深入推进区、镇(街)、村(居)平安建设三级联创工作,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严历打击把持乡村基层政权、操纵破坏选举、侵呑集体资产等违法犯罪活动,依法制止干预农村公共事务的行为,加强村务决策公开、村级财产管理、工程项目建设等重要事项和关键环节监督。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乡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开展好“一村一法律顾问”服务,完善村级议事协商制度,壮大农村民间纠纷调解力量,健全农村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健全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包案化解信访矛盾制度,努力将矛盾化解在农村基层。不断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着力提高预测预警预防各类风险能力,提高社会治安立体化法治化专业化智能化水平,用好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大数据+网格化”治理水平,增强社会治安防控的整体性、协同性、精准性。
(五)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持续促进生活富裕。以生活富裕强壮乡村振兴根本,纵深推进跨岛发展战略,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层次、高水平”的要求,加快推进岛内外规划一体化、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持续推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大力推进乡村建设,加强镇村规划引导,加快城乡产业融合发展、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推进水、电、气、路、通讯等农村基础设施和教育、医疗、养老等基本公共服务提档升级。农村信息化建设,推动数字乡村标准化建设,开展数字乡村建设试点。深化农村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推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进入市场,建立土地集中连片流转激励机制,完善“三农”投入机制、挂钩帮扶机制,调整完善土地出让收入使用范围,稳步提高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业农村比例,拓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资金来源,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激发农村资源要素活力。加快培育新型农民,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工程”“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围绕都市现代农业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需要,以提升生产技能和经营水平为主线,大力开展农民职业技能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等专题培训,培养壮大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队伍和新型职业农民。加快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多措并举促进农民增收,推进产业融合,推动农户参与全产业链发展,加强农民就业服务,推动农民转移就业,扶持困难群体就业,支持农民创新创业,强化政策的宣讲和落实,推动农民共同富裕。
(六)推进党建引领提升,持续促进组织振兴。以组织振兴加强乡村振兴保障,坚持党建引领,加强和改善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健全和完善市、区、镇(街)、村四级联动的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工作机制,持续促进组织振兴,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强化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完善区委书记负责制,压实各级书记主体责任,强化政治责任担当,严实监督考评,确保乡村振兴各项具体工作落实到位。稳步推进干部队伍建设,建立“三农”工作干部队伍培养、配备、管理、使用机制,着力建设一支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干部队伍,完善常态化驻村工作机制,派强用好驻村工作队,充分发挥其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强化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坚持政治素质高、综合能力强、思想品德好的选人用人标准,选优配强村(居)“两委”成员,特别是“一把手”;加强换届后村“两委”班子,特别是“一把手”队伍的培训和监督管理,全面提升村(居)班子整体素质和履职能力;健全“整镇(街)推进、整区提升”机制,常态化整顿软弱涣散村(居)党组织。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加强教育培养和实践锻炼,密切党员与群众的联系,引导群众积极投入乡村振兴各项活动。加强农村挂钩帮扶,优化市直部门挂钩帮扶集体经济薄弱村工作机制,加大市、区国企对集体经济薄弱村的帮扶力度。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致富能手、种养大户、乡贤、选调生村官等人才作用,发展壮大“三农”专业队伍,引进和安排涉农高校大学毕业生到农村任职,建立健全人才回流农村的良好机制,吸引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








欢迎光临 老秘网_材夜思范文 (http://caiyes.cn/)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