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猫 发表于 2023-1-30 09:23:40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基地座谈会发言摘登

  深入研究阐释习近平经济思想  增强运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发展改革工作的政治自觉  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研究基地主任 孟芊  福建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以下简称“省研究中心”)在省发改委设立研究基地,充分体现了省委对省发改委工作的高度重视、信任和支持,我们将不负所望、不辱使命。  福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实践地。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时的许多重要理念和重大实践,是在指导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工作中产生的,与发展改革工作息息相关。习近平总书记在厦门、宁德、福州工作期间,高度重视经济发展战略和中长期规划,提出了“弱鸟先飞”“滴水穿石”等一系列前瞻性发展理念,指导制定了《1985—2000年厦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福州市20年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设想》,进行了一系列开创性实践。习近平总书记在担任福建省省长时十分重视、关心和支持发展改革工作,指导编制全省“十五”计划,对“数字福建”、生态省建设等发展改革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亲自到我委检查指导工作,与干部职工交流合影,留下了许多珍贵历史记录。如2000年,习近平同志作出建设“数字福建”的战略决策,亲自担任“数字福建”建设领导小组组长,领导小组办公室挂靠省计委,亲自推动建成由省计委作为建设单位的“数字福建”“131”核心工程——福建省政务网。又如2001年,省政府成立了习近平同志担任组长的生态省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省计委,并确定由省计委牵头编制《福建生态省建设总体规划纲要》。习近平同志对《纲要》编制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亲自组织参加了《纲要》专家咨询会、论证会,为福建擘画了生态省建设的宏伟蓝图。充分挖掘和深入研究这些创新实践,对研究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经济思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今年1月,国家发改委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中心举行了挂牌仪式,我委将积极争取合作设立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中心福建基地。我们将以省研究中心基地设立为契机,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加快建立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以及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的五级体系,在省研究中心的统筹协调和指导下,整合委内外研究力量和平台资源,全力加快研究基地建设,推动加强与省研究中心和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中心的互动联动,持续深入挖掘、研究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时推动战略规划、“数字福建”、生态省、海洋经济、民营经济等领域发展改革的重要理念和重大实践,加强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的跟踪研究,着力打造我省系统研究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基地、阐释传播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阵地,力争多出成果、快出成果、出好成果,做到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聚焦“四个着力”强体系融入“探源计划”谱新篇  福建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福建师范大学研究基地主任 潘玉腾  福建师范大学入选首批研究基地和大学生研习社,我们深受鼓舞,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们将坚决落实省委部署要求,按照以研究基地建设为牵引,研究、研习一体推进的思路,全力以赴打造集人才培养、研究阐释、宣传宣讲、资政服务功能于一体的新思想学习研究宣传重要平台。  一是着力在人才培养上显作为。坚持把研究基地建设与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结合起来,着力办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两个本科专业,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中,统筹设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相关招生方向,加快形成本硕博一体化高层次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培养格局;充分发挥全国高校思政课“手拉手”集体备课(福建)中心的引领作用,持续实施“1+N”领航计划,带动全省高校不断建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为核心的思政课程体系,着力推动新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同步发挥大学生研习社的汇聚辐射功能,引导青年学生感悟思想伟力、汲取奋进力量、争当时代新人。  二是着力在研究阐释上出成果。坚持把研究基地建设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群”建设结合起来,加快形成“研究基地+学科集群”的学术创新体系;积极参与省研究中心“探源计划”,结合《福州市20年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设想》(简称“3820”战略工程)编制30周年、“晋江经验”提出20周年等重要节点,深入挖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福建孕育、实践的“根”和“源”,持续深化新思想的原创性、系统性、学理化、学科化阐释,依托《理论与评论》和《福建师范大学学报》“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现实研究”专栏,着力推出一批富有福建元素、拥有较大影响的精品力作,助力打造研究阐释新思想的学术高地。  三是着力在宣传宣讲上求实效。坚持把研究基地建设与省级“理论进基层示范点”建设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学校多学科优势,全面提升党委讲师团、博士宣讲团等宣讲队伍的能力水平,充分发挥“小葵”“青马易战”等新媒体平台的工作优势,着力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多平台、全方位、多角度传播;注重形式内容和话语体系创新,坚持“从下往上讲”和“从小往大讲”相结合,运用公众乐于听、听得懂的话语,传播党的方针政策、阐述治国理政理念、描绘强国建设愿景、讲述人民美好生活、鼓起全民奋斗热情。  四是着力在资政服务上作贡献。坚持把研究基地建设与全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等智库平台建设结合起来,聚焦中央关注关切、省委着眼着力,聚焦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聚焦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的重要理念、重大实践,深入开展前瞻性、针对性、应用性、储备性政策研究,深入回答事关国家发展、福建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切实为各级党委政府提供专业化、精准化的决策咨询服务,为加快新发展阶段新福建建设供良谋、献良策。  做实“宁德实践”彰显思想伟力  宁德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宁德市委宣传部实践基地主任 李彦  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17年半、在宁德工作近两年,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思想财富、精神财富。近年来,宁德市充分发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孕育地和实践地的独特优势,立足“弱鸟先飞、滴水穿石”的生动实践,深入实施新思想溯源、理论进基层“百千万”两大工程,做大做强“学习大军”“理论宣讲轻骑兵”两大品牌,推出《习近平扶贫“十论”》等研究成果,推动学习宣传贯彻新思想持续走深走实。  下一步,将以实践基地设立为新起点,进一步扛起政治责任,做实“宁德实践”,展现好新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当好学习宣传贯彻新思想的排头兵。  一、强化理论研究,坚定实践方向。进一步系统梳理“习近平在宁德”相关资料,高位嫁接《求是》杂志社、省研究中心等权威理论研究机构,从理论源点和实践起点上深化对新思想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研究阐释。近期重点抓好“全国乡村振兴理论研讨会暨《摆脱贫困》学习座谈会”承办工作,深入实施新思想溯源工程,扎实推进“四下基层”“党的建设”“新闻舆论”“畲族文化”等课题研究。  二、强化基层宣讲,汇聚实践力量。广泛开展“闽东事天下理·新思想我来讲”主题宣讲活动。线上方面,发挥“学习大军”品牌带动效应,强化台、网、端、微同频共振,打造通俗化大众化的新思想传播矩阵。线下方面,培育“畲村畲语”“霞小宣”“小板凳”等理论宣讲轻骑兵基层宣讲品牌,用好党性教育基地、“两中心一平台”等载体,深入开展对象化、分众化、互动化宣传宣讲,入耳入脑入心做好理论宣传普及。  三、强化守正创新,丰富实践路径。研究制定《关于发挥宁德优势,进一步推动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走深走实的实施方案》,统筹运用理论、新闻、社会、文艺等宣传方式,探索21项路径举措,进一步传播好新思想。近期抓好三大活动:一是继续做好音舞诗画《山海的交响》常态化演出,打磨提升歌剧《鸾峰桥》,加快创作电视剧《连家船民的美好生活》、大型组歌《山海的新交响》等精品,用文艺形式讲好党的创新理论;二是推进“习爷爷在宁德的故事”进校园学习实践活动,组织编撰校本教材,打造宁德青少年思政教育品牌;三是用好摆脱贫困主题展览、难忘下党主题馆、“四下基层”主题馆等场馆,组织党员干部群众集中参观学习。  四、强化知行合一,提增实践成效。落实实践基地职责,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努力实现“三个转化”:推动学习成效转化为坚强的政治定力,让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成为最鲜明的政治底色;推动学习成效转化为科学的工作理念,围绕打造“增长极”、建设“四个区”,分专题形成工作方案,把创新理论贯穿谱写“宁德篇章”全过程各方面;推动学习成效转化为务实的工作举措,紧密结合统筹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乡村振兴等重点任务,深化“宁德实践”,把宁德打造成为展现新思想真理力量、实践伟力的最生动案例。  做强党报宣传主阵地勇当理论宣传排头兵  福建日报社总编辑,福建日报社宣传基地负责同志 潘贤强  福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实践地,在学习宣传和研究阐释党的创新理论方面有着独特优势。福建日报牢记党报使命,发挥宣传优势,用好《理论周刊》阵地作用,不断提升理论宣传质量和实效,擦亮党报理论宣传品牌,努力当好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排头兵,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一、凸显首要政治任务,持续推动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走深走实。强化政治担当,发挥党报功能,全方位多角度宣传阐释新思想,打牢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思想根基。重大主题报道不缺位。深入挖掘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的重要理念和重大实践,推出两个“闽七篇”,组织骨干力量完成《闽山闽水物华新——习近平福建足迹》专项书稿,持续推动全省兴起“大学习”热潮。理论宣传不断加强。围绕学习宣传新思想开辟专题专栏,不间断推出高质量理论文章。2016年设立《理论周刊》,获得中宣部专项支持,聘请石仲泉等一批全国知名学者加强新思想研究阐发,取得良好宣传效果。在去年党史学习教育中,推出理论文章60多篇,“七一”当天刊发《古田会议开创党的政治建设新起点》等三篇有福建特色的重头文章,受到读者好评。  二、倾力打造理论宣传主阵地,切实担当起党的创新理论宣传主体责任。把《理论周刊》作为理论宣传主渠道主阵地,加强与理论宣传队伍联系,得到全省社科界专家学者、各级党委中心组和领导干部的支持,强化理论宣传队伍支撑。倾力打造理论品牌,高标准完成多个重大理论宣传任务,《理论周刊》发表的许多理论文章被人民网、求是理论网、光明网、新华网、中国社会科学网转载,被列为全省思想文化战线十大亮点之一。坚持党管媒体,落实策划报批,严格执行审稿制度,严把政治方向关和学术导向关,切实担当起理论宣传的主体责任。  三、抓住重要契机,努力让新思想在八闽大地绽放出更加璀璨的真理光芒。2021年,福建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成立,《理论周刊》迎来了深入宣传新思想研究成果重要契机。我们紧密配合省研究中心工作,及时刊发省研究中心研讨会专题版及研究中心署名文章。开设“学习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栏,刊发省研究中心研究成果14篇;开设“学习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专栏,刊发省研究中心研究成果5篇。  下一步,我们将在两方面加强工作:一是增强思想内涵与丰富表现形式并重,提升理论宣传的影响力吸引力感染力。深化媒体融合,推动《理论周刊》加快向移动端拓展理论宣传阵地,进一步探索理论成果融媒体表现方式,拓展多媒体宣传渠道,强化党报理论宣传实效。二是密切与省研究中心沟通联系,强化与各研究基地、实践基地对接,加强编辑力量,坚持守正创新,切实承担起宣传基地的职责使命,为建设研究宣传阐释新思想的理论高地作出更大贡献。  发挥孕育地和实践地优势打造理论学习研究宣传的高地  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福建师范大学教授,省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 郑传芳  福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孕育地和实践地,我们要落实好中央和省委的要求,以三类基地设立为契机,努力把重要孕育地和实践地的宝贵财富挖掘好、研究好、宣传好,全力打造福建理论学习研究新高地,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研究宣传作出福建应有贡献。  一、准确领会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精神,跟进学习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  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决议》在十九大报告基础上,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核心内容概括为“十个明确”,是对这一思想理论来源、理论实质、理论内涵和理论地位的新定位,要在研究中认真学习领会。除系统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1—3卷)和习近平有关论述摘编选编等权威读物外,还要及时跟进学习最新重要讲话精神,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二、努力收集珍贵史料  珍贵史料形式多样,含文字类的,如报告、讲话、文章、批示、指示、信函、书稿等;实践类的,如下基层调研、群众接访、现场办公、实地考察、出席会议、外事活动、抗险救灾等;决策领导类的,如发展思路、战略规划、思想方法、领导艺术等;实物类的,如手稿、批示、信件、照片、刊物、**、录像、录音、新闻报道等。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17年半,踏遍福建的山山水水,留下了许多珍贵史料。在一些展馆还看到习近平同志当年慰问环卫工人的合影照片,看到习近平同志连续12年资助林冬梅圆“读书梦”的一张汇款单等,都是非常珍贵的历史资料。我们一定要挖掘、整理和保护好,这对理论研究、经典文献编撰等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三、坚持收集整理资料和研究阐释提升相结合  要从珍贵的历史资料中研究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宝贵的思想内涵、坚定的政治立场、高尚的精神品格、科学的领导艺术、优良的工作作风、亲和的人格魅力、诚挚的人民情怀、高深的战略远见等,研究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由来和发展,以更好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这方面,需要下功夫和气力,处理好收藏保存与研究利用、梳理回顾与推动发展等关系。要明确年度任务、阶段目标和各自主攻方向,加强统筹协调,加强规划引领,开展协作攻坚,确保拿出高水平研究成果,打造福建理论学习研究宣传的高地。  学深悟透新思想“在马言马”彰显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本色  福建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学生研习社学生代表、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20级博士生 郑智超  厦门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读书社(以下简称“读书社”)是2017年入选的福建省高校首批重点马克思主义理论读书社。读书社依托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创建平台,以及“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研究中心”等研究平台,汇集了一大批来自我校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及相关专业的师生,致力于通过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宣传和研究,筑牢新时代青年学子的理想信念之基,培养一批具有扎实理论素养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习近平总书记任厦门市副市长时,曾指导我校在读的张宏樑学长,“要把马克思主义原著‘厚的读薄,薄的读厚’”。读书社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将理论学习和专业素质提升协同并进,定期开展“马列经典著作读书会”“行知读书会”“冯语读书会”等活动,由学院导师全程导读经典文献,深度参与和指导同学们的学习和研究,并通过“马克思主义论坛”“校外专家进思政课堂”等学术平台,邀请校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为同学们解读理论前沿。同学们结合经典文献学习,积极撰写学术论文,迄今在各级各类学术刊物上共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300余篇,获得了包括马克思主义研究优秀成果奖、全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优秀论文一等奖等荣誉。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做学问要“走出书斋”,面向“广阔天地”。读书社坚持将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相融合,在理论联系实际上下功夫,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走深走实。一是在导师的带领下,深入厦门市十余个社区,开展“家门口”“面对面”的“新思想进小区”宣讲活动,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该活动入选“福建省新时代党建优秀案例”。二是与北京大学、中央党校、山东大学等一流院校开展“联学共建”,共同研讨新思想。三是深入中小学校开展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有关活动,结合新思想读本的有关专题,为中小学生进行教学展示。四是开展“追寻总书记足迹”系列党性教育拓展活动,赴省内外红色教育基地参观学习。五是号召同学们积极投身疫情防控志愿服务中,在师生所需之处扛起“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责任担当。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专业的博士研究生,我也积极参与其中。  今天,我们学校在读书社基础上成立福建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学生研习社。我们要传承优良传统,创新方式方法,聚焦学习宣传研究阐释新思想这个重点,把研习社办成新思想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的有效载体,作为提升自身理论修养、有效服务社会的重要平台,努力在学理化上深耕,在大众化上细作,为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落地生根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基地座谈会发言摘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