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途杂谈 发表于 2022-11-21 16:16:12

涉农街道流动党员现状分析

根据区委组织部的通知要求,**街道就当前流动党员有关情况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分析了目前流动党员管理的现状,现作出如下报告:一、流动党员基本情况通过调查统计,**街道目前共有外出流动91名,未接收外来流入党员。主要呈现出了以下的特点:一是流动党员数量不断增加。总的来看,流动党员的数量呈现逐年上升之势。二是流动党员分布面较广。街道外出跨省流动党员共51名,占外出流动党员总数的54.9%,主要在北京、上海、陕西等经济发达地区的非公有制企业务工;省内流动党员38人,占41.8%,主要在郑州、洛阳等地非公有制单位务工。三是流动党员身份比较单一。从流动党员的构成上看,主要是农民党员,有极少数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二、加强流动党员管理的基本做法近年来,**街道在抓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中,注重把握不同流动党员的特点,坚持分类指导,创新教育治理方式,积累了经验并取得了一定的实效。(一)发挥服务中心作用,确保党员“流而有根”街道建立了1个街道便民服务中心,11个村(居)党员服务中心,街道、村(社区)两级在经费、场地、政策等方面给流动党员党组织创造各种有利条件,均建立了流动党员微信群,主动加强与流动党员的联系,确保党员流动到哪里,党员的管理就跟踪到哪里。(二)规范完善管理制度,确保党员“流而有管”一是落实管理责任。街道党工委和各党支部共同负责的责任,实行网格化管理。明确了各基层党组织流动党员管理责任,形成对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合力,确保对流动党员的管理实效。同时建立流动党员台账,更新信息,动态管理。二是实行“双联双管”。加强与流出地党组织和流动党员的联系,按照流入地日常管理,流出地跟踪管理的原则,定期把流入党员的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情况和民主评议结果反馈给原籍党组织,使流动党员管理不断线、不漏档,党员的流出流入都在党组织的管理监督之下。三是健全考核机制。街道党工委定期对各基层党组织流动党员管理工作情况进行考核检查,并将其列入基层党组织年终考核评比的一项重要内容,促使各基层党组织对流动党员进行有效管理。(三)创新党员活动载体,确保党员“流而有为”一是加强学习教育。利用春节前后举行一次流动党员集中学习教育;二是开展流动党员联系活动。党组织负责人、支部成员联系1-2名流动党员,鼓励有能力、有爱心的流动党员联系困难户,让流动党员为其提供致富信息和技术服务,帮助困难户致富。三、流动党员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整体上来看,街道流动党员管理服务工作措施较有力、方法有创新、效果较突出。但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其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行踪难掌握。流动党员逐年增多,流动范围日益扩大,流动地点不断变化,工作岗位经常变动,客观上增加了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难度。加上一些流动党员组织观念淡薄,不愿受约束,也不主动与党组织取得联系,导致了流动党员的去向难掌握,底子难摸清。二是管理难落实。有些基层党组织对流动党员教育管理认识不足,管理方法不够灵活,造成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滞后。加上基层党支部书记一人身兼数职,对流动党员管理工作往往会感到力不从心。三是作用难发挥。有些流动党员长期游离于组织之外,党性意识淡化,一心打工挣钱,把自己等同于普通群众,不想发挥党员作用,甚至把参加党的组织生活看作是一种负担,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得很有限。四、加强流动党员管理工作建议1、走出认识误区,解决流动党员“管不管”的问题。流动党员是党员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团结凝聚广大流动人员,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在流动党员中,多数是年富力强,具有一技之长,他们在外经风雨、见世面,学到了别人的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经验。用好他们,对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意义重大:有利于本地的干部群众更新观念、增长才干,提高致富本领;有利于带动党员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因此,要改变过去那种认为对流动党员管理无关紧要的错误认识,克服畏难情绪,把这项工作作为事关长远、事关全局的大事来抓。把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紧紧抓在手上,逐步解决好对流动党员疏于教育管理的问题。2、构筑组织网络,解决流动党员“谁来管”的问题。根据流动党员不同的特点,尽可能的健全和完善组织设置,把流动党员按工作场所、性质分别编入党支部、党小组,形成一个覆盖面较广的党组织管理网络。3、创新管理机制,解决流动党员“怎么管”的问题。流动党员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流动性强、分布广,要因地制宜,探索灵活有效的管理机制。要构建四级管理网格。针对流动党员管理上存在的上管下不管,此管彼不管的现象,构建以“市委组织部—基层党委—党支部—党小组”四位一体流动党员管理网格,层层落实工作责任和要求,做到职责明确、组织健全、管理到位,形成对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合力,确保对流动党员的管理实效。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涉农街道流动党员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