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委*届*次全体会议公报
县委*届*次全体会议公报 <BR>[ 作者:佚名 点击数:1 更新时间:2006-6-24 ] <BR> (2006年2月18日中国共产党**县第九届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 <BR> <BR> 中国共产党**县第九届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2006年2月17日至18日在县城召开。 <BR> 全委会由县委常委会主持。县委委员24人、县委候补委员5人出席会议。县纪委委员、各有关方面的负责同志及担任过副处级以上实职的退休党员老干部代表列席会议。 <BR> <BR>全会听取和讨论了田勇同志受县委常委会委托所作的题为《切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县委关于制定**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马晓红同志受县委常委会委托就《建议(讨论稿)》向全委会作了说明。 <BR> 会议一致同意县委常委会向全委会作的报告,充分肯定了县委常委会的工作。认为“十五”时期是**经济社会加快发展并取得明显成效的五年。五年来,县委常委会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充分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核心领导作用,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团结带领全县广大党员和各族干部群众集中精力谋发展、全力以赴搞建设,实现了经济持续稳步增长,全县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新成绩,为“十一五”经济社会加快发展和推进“三个三分之一”战略实施奠定了良好基础。全委会对县委常委会“十五”时期的工作表示满意。 <BR> 全委会认为,“十一五”时期,是我县实施“三个三分之一”战略目标的重要阶段,必须抢抓机遇,应对挑战,实现经济社会快速持续发展,同时仍然是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继续打基础的重要时期,必须树牢求真务实思想,沉心静气谋发展,坚定不移打基础,全力以赴求跨越。 <BR> 全委会指出,“十一五”时期的发展,必须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市委一届九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施“三个三分之一”战略目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又快又好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科技进步和加强自主创新为动力,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优势资源开发,实现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切实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培植重点产业群,增强县域经济实力;切实加快社会事业发展,着力解决社会事业“短腿”问题,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切实强化人口控制工作,科学合理有序开发利用资源,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切实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努力扩大就业,加强扶贫济困工作,推进依法治县,深化平安创建,全力维护稳定,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BR> 全委会指出,“十一五”时期要紧紧围绕“谋发展、打基础、求跨越”这一总体要求,着力解决制约全县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重点问题,全力打好“三个基础”,努力做好“三篇文章”。“三个基础”,一是以交通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努力解决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推进发展环境改善;二是以县城为重点的城镇化基础,努力建设川滇黔结合部昭通东部新兴工业城市;三是以教育、卫生为重点的社会事业发展基础,努力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三篇文章”,一是培育农业主导产业,促进农民增收,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二是加快优势资源开发,推动工业经济加快发展,加快培育产业群体,促进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提高经济总量和人均经济占有量,增强县域经济实力;三是着力解决人口问题,狠抓人口控制工作,全面提高人口素质,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促进人口与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BR> 全委会建议“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全县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以上,提前两年实现人均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的目标;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年均25%以上速度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9%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到“十一五”末控制在9‰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到“十一五”末,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交通、电力、水利、城镇“瓶颈”制约得到基本解决;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切实改善,绝对贫困人口温饱问题基本解决,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2000元,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新成效;优势资源开发利用进程加快,效益提高,结构调整取得新突破,煤电、煤化工、电矿结合的重工业、建材、生物资源开发和农产品加工形成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工业经济快速发展,新型工业化建设取得新成效,县域经济实力明显加强;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职业教育得到新加强,人民群众基本医疗卫生得到保障,科技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得到增强,城乡文化体育事业和民族文化事业得到切实发展,人口素质得到切实提高,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平安创建深入开展,社会治安和安全生产状况明显好转,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新进步;人口控制工作得到新强化,生态建设有新进展,环境治理和保护工作得到新加强,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矛盾得到较大缓解;“三个三分之一”发展模式初步形成,区位独特、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和谐,山川秀美、人民安居的新**建设取得新进步。 <BR> 全委会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地加以推进。要认真落实党在农村的政策,用工业理念谋划农业,积极培育农业主导产业,着力改善农村基础条件,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发展壮大劳务经济,全力打好扶贫攻坚战。要优化经济布局,重点建设煤电、建材和农产品精加工工业园区,烤烟、粮食生产、畜牧、中药材生产及粗加工基地,推进优势资源开发。要突出重点,发挥比较优势,做大做强煤炭、煤电、煤化工、重化工和生物资源开发产业,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要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镇毕、镇凤、镇赫公路建设,积极争取连接水麻高等级公路及内昆铁路骨干公路网立项建设,力争开工建设镇叙公路,积极争取铁路支线或过境线立项建设,打牢县域经济发展的交通基础。加强电力、水利和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等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城镇化,全力打造新兴工业县城。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招商,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要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推进社会全面进步。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巩固“普六”成果,全力推进“普九”攻坚,全面实现“两基”,积极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大力发展各种类型的职业技术教育,加快培养社会需求的实用技术人才。加强科技工作,加强科技成果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和推广工作,努力提高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加快卫生事业发展,加大公共卫生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健全完善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基本建立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积极发展文化体育事业,加快城乡文化体育设施建设,积极培养文化旅游产业,广泛开展城乡文化体育活动,提高城乡居民生活质量。坚定不移地抓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坚持资源开发与保护并重,切实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努力打牢人口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基础。狠抓人口控制工作,着力抓好“控制、提高、转移”三大措施,严格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势头,努力提高人口素质,积极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切实提高全民思想道德素质和全社会文明程度。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切实提高依法治县水平。加强社会保障和扶贫济困,切实提高社会保障能力。深化平安创建工作,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推进治安防范体系建设,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努力构建平安和谐**。 <BR> 全委会强调,实现加快发展,推进小康社会建设,关键在党,关键在干部。必须进一步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提高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深入推进先进性教育活动,巩固扩大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建立健全党的先进性长效机制,切实增强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为加快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切实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艰苦创业之风,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全面贯彻《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切实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BR> 全委会部署了今年的工作,强调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必须采取扎实有效的措施,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务求实效,为顺利实施“十一五”规划开好局、起好步。 <BR> 全委会号召,全县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和各族人民群众,要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信心、振奋精神,同心同德、艰苦拼搏,扎实工作、务求实效,为开创“十一五”起步新局面和实现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而努力奋斗! <BR>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