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试点工作基层调研报告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村振兴要用好深化改革这个法宝。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作为金融改革的重要组成,是集聚金融资源的基础性工程,更是推进乡村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年以来,全省上下深入开展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试点工作,*县*镇作为全省*个试点乡镇之一,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县部署要求,结合本地实际,以农村基层党组织为依托,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信用建设在纾缓“三农”领域发展难题、促进乡风文明、推进基层治理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取得了初步成效。一、基本情况*镇地处*县腹地,是典型的农业乡镇,全县重要的粮油及蔬果生产基地。镇域面积*平方公里,人口*万,耕地面积*亩,现有党员*名,网格党小组*个。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试点工作开展以来,该镇立足“三农”发展,聚焦信用体系建设,逐步探索出一条组织引领、金融主导、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信用村建设新路径。截至目前,全镇共对*户农户进行信用等级评定,其中A级以上信用户达*%,下辖*个村全部被评为AAA级信用村,累计授信*亿元,累计发放信用贷款*余万元。二、主要做法(一)走出一条“科学评议”之路。以乡风文明评议为立足点,着力完善评议体系,确保评议公平、公正。一是队伍专业化。由村“两委”牵头,在各村成立由村民代表、网格党小组长、妇联、共青团等组成的乡风文明评议小组,构建了一张了解群众、深入群众、覆盖群众的评议网络。二是流程合理化。采取“三评两审两公开”的评议方式,围绕农户敬老情况、邻里关系、受表彰情况、违法违纪情况等八个方面定性指标开展评议,注重将“美丽庭院”“星级文明户”评选情况纳入评议范围,使评议内容更加丰富、鲜活。三是操作科学化。在“谁来评”环节,加入群众互评,突出“背靠背”评议;在“评什么”环节,细化正负面清单,提升评议可操作性;在“怎样评”环节,增加乡风文明评议结果报告,向农户反馈失分情况,引导农户及时改正,形成了评议“闭环”。目前,全镇已完成第一阶段乡风文明评议工作,评议覆盖率达*%。(二)形成一套“精准采集”模式。以信息采集为基本点,着力构建一套符合实际的采集机制。一是构建多元网络。建立“镇党委+村党组织+网格党小组+信息采集员+农户”的五级网格工作体系,依托网格党小组,在全镇划分*个信息采集小组,对网格成员、信息采集员、志愿者进行整合,逐村逐户做好信息采集工作。二是建立倒逼机制。坚持定期通报,对各村信息采集情况实行日统计、日排名、日通报,推动形成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坚持村银联动,各村与金融机构加强协调配合,在信息采集中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确保信息准确性。三是开展分类服务。结合农村实际,对本地劳作农户,深入田间地头、工厂车间或利用晚上、周末时间上门采集;对外出务工农户,通过微信、电话等实行“在线”联系。截至目前,全镇共采集信息*户,采集农户信息*万余条,其中 A级以上信用户*户。(三)出台一体“正向激励”举措。以调动信用户参与信用体系建设的热情为出发点,出台系列激励举措,着力增强信用户“获得感”。一是享受广泛的社会服务。不同等级信用户在涉农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等业务时享受办理优先,在图书馆、体育馆等场所享受押金免除、场地免费等服务优待,在医疗体检、旅游观光等方面享受价格优惠。二是享受深入的金融服务。定期邀请银行到村、组开展金融知识普及宣传活动,为信用户贷款开辟“绿色通道”,解决农村产业发展“用钱难、担保难”问题。截至目前,全镇累计发放信用贷款*余万元,其中用于农户种养殖贷款比例高达*%(如图*)。三是享受全面的基层服务。建立基层金融服务队伍,发挥金融村官、金融信息员作用,摸排农户信贷需求,梳理信贷办理程序与开户资料“两个清单”,形成信用档案,及时对接金融机构,为农户提供“足不出村”的信贷服务。(四)营造一片“基层善治”氛围。以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为落脚点,着力构建以信用体系建设为依托的基层治理新格局。一是“一户一牌”亮身份。根据信用户不同等级制作信用户标牌,在农户门前显眼处悬挂,设置信用“二维码”,将金融产品、办理方式、优惠政策等融入其中,着力营造基层诚信氛围。二是“一村两榜”晒信用。建立信用“红黑榜”,在“红榜”公示信用户文明守信典型,在“黑榜”公示失信行为及失信原因,激励先进、鞭策后进。截至目前,全镇已有*户因乱搭乱建受到“黑榜”公示的信用户主动拆除了违章建筑。三是“一室三用”显实效。在各村党群服务中心建立信用村建设功能室。全镇*个村全部设立“金融服务室”,由村“两委”成员担任兼职“金融协理员”,并邀请银行“金融指导员”定期指导,为村民提供金融政策咨询、小额取款等服务。目前,*个“金融服务室”累计接待服务群众*余人次,为留守老人转账取款*余人次。建立村级“民信驿站”,设立“民信信箱”、开通“民信热线”,以信用体系建设为媒介推进为民服务,解决群众困难。开设“信用超市”,把信用户主动参与志愿服务、人居环境整治、秸秆禁烧等村级工作的表现量化成信用分值,发放相应价值“信用券”,信用户凭借“信用券”到信用超市兑换相应生活物资,让信用成为实在红利。四是“一网四员”强服务。与村民“大管家”服务平台深度融合,以网格党小组为依托,推行网格党员“一岗多责”,推进网格员履行政策宣传员、矛盾调解员、金融信息员、民情联络员职责,建立“金融服务室+民信驿站+网格员+农户”点面结合的基层治理新体系。三、存在的主要问题本次调研采取走访座谈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调研,笔者看到了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对*镇乡村振兴产生的积极影响,但也发现了推进工作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释放内生动力“难点”尚存。在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试点工作过程中,“上热下冷”现象依然存在,在基层表现为,一方面村级深度参与不够。在对该镇农户获取金融服务的来源统计结果中可以看出,农户获取金融服务的渠道以银行获取为主,金融服务室服务仅占*%,另有*%的农户未享受过金融服务,说明村级党组织在推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中作用发挥还不够。另一方面群众认识程度不够。在走访中笔者发现,包括部分评为A及以上信用等级的信用户,对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意义仅停留在“可以贷款,没什么其他作用”上,“可有可无”的思想依然存在,如,笔者随机走访*位农户,有*%的农户认为,信用村建设就是信用贷款,而能回答出信用村建设意义的农户占比仅*%。(二)健全体制机制“堵点”较多。一是乡风文明评议机制不够准确。笔者在调研中发现,在开展乡风文明评议过程中,该镇*个村均反映乡风文明评议部分指标难以准确评价,如,对不孝敬老人、违法犯罪等“一票否决”事项,缺少具体细化指标,在操作过程中,把握难度较大。二是村银共享机制尚未健全。在对*个村的“两委”成员走访中发现,有*个村的干部表示与银行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信用户通过银行进行贷款,村级无法掌握基本情况,导致村级服务缺乏指向性。三是动态管理机制有待完善。信用户的信息更新和信用等级动态调整不够及时。如,经过第一轮的信息采集,很多农户,尤其是未评为信用户的农户反映,自己购置了房产与车辆,信用等级应当有所提升,但由于缺乏有效的信息更新渠道,客观存在信息无法更新的情况,同时,由于未制定明确的准入退出标准,存在一次评定“进退两难”的局面。四是激励机制成效有限。虽然该镇在信用户正向激励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县级层面也为信用户提供了景点门票、体检优惠等服务,但总体力度不够,有关部门受政策法规、层级权限等限制,提出的激励举措还很有限。笔者通过“您是否享受到信用村建设带来的实惠”的调查显示,*位农户中仅有*户选择了“是”。(三)优化金融服务“痛点”难纾。一是服务覆盖不够。金融机构产品开发主要针对性不强,多以*万元为上限,缺少针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产品开发,无法满足农业企业,尤其是小微农企的金融需求,*镇目前共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家,仅有*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获得信用贷款,且额度均不高。二是用信效果不显。如,马鞍山农商行对*镇整镇授信*亿元,但截至目前,实际用信仅*万元,用信率不足*%。三是信贷流程不清。虽然各家银行均对信用户的信贷流程进行了简化,但由于系统内部差异和产品差异,致使流程不统一,信用户难以掌握,如,建设银行推出“农信贷”,信用户凭借信用“白名单”,仅需要提供身份证*项申请材料,而农业银行“信e贷”则需要提供至少*项申请材料。四是补偿机制不佳。虽然,在防范信贷风险方面,县级做了很多探索,制定并完善了《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风险补偿基金使用管理办法》,但笔者认为,仍缺少对特定风险的考虑,以*镇为例,今年,由于受到疫情、汛情等不可抗力影响,该镇*余户农户,*多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遭受天灾影响,不仅有经济损失,更有偿贷压力,而目前的风险补偿办法,没有充分考虑灾情等因素的影响,不能完全起到“雪中送炭”的作用。四、几点思考在今年的全省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工作调度会上,丁向群部长提出了“统筹推进、积极稳妥、重点突破”的工作原则,其中“重点突破”就是要立足问题导向,解决短板问题。因此,笔者结合自身思考,提出如下建议。(一)要在激发内生动力上持续发力。一是建强基层堡垒。要进一步提高镇村两级党组织,尤其是村级党组织对信用村建设思想认识,通过金融培训、工作培训等途径,着力让干部既知信用村,更懂信用村,打通农村信用建设“最后一步路”。二是营造浓厚氛围。在镇村两级,要注重传统与现代手段相结合,定期开展农户信用知识宣传活动,通过电视、乡村大喇叭、微信、宣传单页等多种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农户信用知识宣传,在上级层面,建议采取动画视频、漫画折页等生动的方式,让群众喜闻乐见,变“被动参与”为“主动参与”。三是选树先进典型。建议各级广泛开展信用户先进典型评选活动,表彰一批在信用村建设工作中认识高、行动快、效果好的村干部和信用户,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形成“人人争当信用户”的良好局面。(二)要在健全体制机制上精准聚力。一是乡风文明评议应突出精准性。建议上级层面采取边试边改的方式,持续完善乡风文明评议工作,操作过程中注重征求基层意见,进一步细化量化指标体系,推动评议程序日趋精准科学。二是村银共建应突出联动性。目前,针对村银共建存在的问题,在*县委组织部的指导下,*镇正探索开展“党建金融联盟”工作机制,拟联合县农行、建行、新华村镇、邮储等*家金融机构与镇党委及*个村党组织组建“党建金融联盟”,由各党组织负责同志担任联络员,定期沟通信息情况,形成联动效应。三是信息调整突出及时性。建议上级部门对农户信用信息进行分类更新,其中,“一票否决”事项及时与公检法及人行沟通调整,并向镇村反馈。一般性数据信息实行一年一调,由农户向村党组织提供证明材料。四是激励措施要突出实效性。建议从省级层面鼓励税务、农业农村、财政等部门针对信用村建设出台相关激励政策,适度向县级下放激励权限,向信用主体倾斜相关惠农政策、税收政策,进一步增强信用主体获得感。(三)要在优化金融服务上久久用力。一是提升服务覆盖。建议金融系统不断增强信用产品的针对性和覆盖面,尤其是加大对农村新型经营主体的产品开发力度,确保它们在乡村振兴战略大背景下切实发挥主力军作用。二是增强服务效果。“授信不等于用信”,建议金融系统在授信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服务意识,主动深入到基层信用户中去,为群众生产经营活动提供更为贴切的服务,消除群众在贷款方面的思想顾虑,提升用信水平。三是统一服务流程。建议金融系统之间要加强沟通联系,在删繁就简的基础上,联合制定统一的信贷流程和材料清单,主动为基层信用户提供信贷便利。四是强化风险防范。建议上级层面结合当前灾后重建工作,进一步健全完善风险补偿机制。一方面,将不可抗力因素引发的偿贷风险纳入风险补偿范围;另一方面,拓宽工作思路,加强与保险行业的沟通,吸纳社会化保险机构参与风险补偿,鼓励积极开发信用村建设保险产品,充分发挥社会资本分担信用风险的优势。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