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冬冬 发表于 2021-12-15 14:11:52

讲话材料

2018年12月18号上午,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隆重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我们在座的都是改革开放的亲历者、参与者、见证者,能亲身经历和参与40年的风雨兼程,亲眼目睹和见证40年的沧桑巨变,确实深感荣幸,倍感自豪。由于庆祝大会当天,我在王家庄村组织集中收看了大会直播实况,认真聆听了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所以,这里我就不照本宣科地领学讲话原文了。结合几天来个人的学习和思考,这里我重点汇报3个方面的心得:一、改革开放40年历程的简要回顾回顾改革开放40年历程,有的学者将其划分为4个阶段,有的划分为5个阶段,我感觉比较准确的是4个阶段,这4个阶段各自承前启后,每一个阶段又有着不尽相同的改革任务,同时又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为后续的改革成功奠定了坚实基础。第一阶段,改革的启动和目标探索阶段(1978年—1991年)。自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直到党的十四大确立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时期是改革的启动和目标探索阶段。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逐步向城市推进。农村改革方面,安徽等地率先试水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并取得巨大成功,随后在全国推广;企业改革方面,开展多种形式的国有企业扩大自主权试点,集体经济和个体经济逐步恢复和发展;对外开放方面,1980年,中央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立经济特区;宏观管理体制方面,以宏观间接管理为目标,对价格、财税、金融、计划以及流通体制等进行改革。随着改革取得巨大成功和人们逐步对改革形成共识,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确定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改革的重点逐渐从农村转向城市,以搞活国有企业为中心环节全面展开。第二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初步建立阶段(1992年—2002年)。1992年初,邓小平同志视察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并发表重要谈话,史称“南巡讲话”,这为中国走上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道路奠定了思想基础。随后,以党的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和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为标志,我国正式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和基本内容。到2002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初步建立。这一阶段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宏观管理体制方面,1994年对财政、税收、金融、外汇、计划和投融资体制进行系统改革,确立以分税制为核心的新的财政体制框架和以增值税为主的流转税体系;国企改革方面,党的十五大确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实施“抓大放小“,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调整;市场流通方面,取消生产资料价格双轨制,进一步放开竞争性商品和服务价格,要素市场逐步形成;社会保障方面,逐步建立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医保制度,建立失业保险、社会救济及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第三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步完善阶段(2003年—2011年)。党的十六大提出到2020年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十六届三中全会围绕这一目标就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作出全面部署。与此同时,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大战略构想,作为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自此,我国改革进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阶段。这一阶段主要的改革措施有:取消农业税、牧业税、特产税;放宽非公经济市场准入;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步伐加快;实现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企业投资自主权逐步扩大;土地、技术、产权、资本等要素市场加快发展;水、电、油、天然气等重要资源价格的市场化步伐加快;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社会保障覆盖面不断扩大。 第四阶段,“五位一体”全面深化改革新阶段(2012年至今)。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改革是涵盖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生态文明的全面改革。为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改革任务,原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及时召开会议,将改革任务分解细化为336项重要举措,逐一确定牵头单位、协调单位、参加单位,凝聚各方力量,强力推进落实,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为全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进改革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和工作基础。二、40年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和经验启示对改革开放40年来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取得的伟大成就,总书记用两句话来形容,“绘就了一幅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历史画卷,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奋斗赞歌。”事实也确实如此,40年来,大到整个国家和社会,小到我们每个单位和家庭,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大的方面看,总书记在讲话中用10个“始终坚持”总结了改革开放40年我们所取得的“十个方面巨大成就”。比如,国内生产总值由3679亿元增长到82.7万亿元,年均实际增长9.5%,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2.9%的增速;比如,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71元增加到2.6万元,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比如,累计减贫7.4亿人,贫困发生率下降94.4个百分点,谱写了人类反贫困史上的辉煌篇章;比如,教育事业全面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3.8%;比如,养老保险覆盖超过9亿人,医疗保险覆盖超过13亿人,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比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8.52%,上升40.6个百分点;比如,居民预期寿命由1981年的67.8岁提高到2017年的76.7岁;比如,基础设施建设成就显著,信息畅通,公路成网,铁路密布,高坝矗立,西气东输,南水北调,高铁飞驰,巨轮远航,飞机翱翔,天堑变通途;比如,我国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商品消费第二大国、外资流入第二大国,外汇储备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可以说,我们在富起来、强起来的征程上迈出了决定性步伐!从小的方面看,比如家庭“三大件”,改革开放之初是“手表、自行车、缝纫机”,八九十年代是“冰箱、彩电、洗衣机”,后来是“手机、电脑、小汽车”,现在已全面步入多元化消费升级时代,放在40年前这是不敢想象的。比如住房,40年前,绝大多数城镇居民租住单位或房管部门提供的房子,只有少数居民拥有自己的住房,家庭人口多,住房面积小,三代同居一室现象十分普遍;而现在,城乡居民基本上都有了自己的住房,并且随着棚户区改造、危旧房改造、易地扶贫搬迁的强力推进,广大群众的居住条件大为改善。2017年,我国城、乡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分别比1978年增加30.2和38.6平方米。再比如穿衣,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人们大多穿的是深颜色的中山服,目的主要是御寒,能穿一件新衣服就让人很羡慕了;而现在,着装更加注重的是色调的协调和款式的搭配,某种程度上,衣着成了个性的绽放和魅力的展示。2017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衣着支出1758元,比1978年增长40.6倍。以上这些,不是很全面,但直观反映了改革开放所给我们带来的变化。回望40年历程,曾经走过的路、跨过的山、趟过的河,都化为了宝贵的经验,既启迪着今日的中国,更昭示着明日的中国。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总书记以穿透历史的视野,将改革开放40年的经验提炼为九点启示,这就是:必须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不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发挥和增强我国制度优势;必须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不断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必须坚持扩大开放,不断推动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这“九个坚持”,源于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深刻总结我国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原因,进一步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指明了新时代改革开放的前进方向。“九个坚持”既有理论性概括,又有实践性部署,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如何继续推进改革开放一系列根本性问题,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和发展,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芒,彰显了我们党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的坚强意志。我们要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国际与国内相结合的角度,对“九个坚持”进行系统深入的理解,把握内在逻辑,领会精神实质,明确实践要求,更好地推进新时代改革开放事业。三、坚定走好新时代的改革路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的胜利召开,事实是给全党全国人民发出了新时代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宣言书和动员令。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不懈努力,目前全面深化改革“四梁八柱”的基本框架已经全面搭建起来,接下来主要任务就是照图施工、照单作业。我们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政治担当,当好改革的拥护者、实践者,向改革要质量,用改革提速度,靠改革添效益,不断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步伐。这里,就如何搞好下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我粗线条、框架性的谈些个人的认识和体会。我觉得,关键是要坚持“五个一”:一是要坚持一个正确方向,就是社会主义方向。改革开放40年的历史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具有蓬勃生命力,就在于它是实行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之所以能够健康发展,就在于它是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总书记讲:“我们全面深化改革,不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好,而是要使它更好;我们说坚定制度自信,不是要固步自封,而是要不断革除体制机制弊端,让我们的制度成熟而持久。”这一重要论断可以说揭示了改革的初心。当前,全面深化改革正向整体和纵深推进,我们坚决不能忘记这个初心。我们党领导的改革历来是全面改革,问题的实质是改什么、不改什么,有些不能改的,再过多长时间也不能改,但不能把这说成是不改革。对于错误的改革观,要洞若观火,保持政治定力、明确政治定位,要不为各种错误观点所左右、不为各种干扰所迷惑,不能把西方的理论、观点生搬硬套在自己身上。在涉及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等根本性问题上,必须立场坚定、旗帜鲜明,不讲模棱两可的话,不做遮遮掩掩的事。二是要围绕一个总体目标,就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应有之义,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到2035年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到本世纪中叶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清晰地勾勒了我国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推进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一方面,要善于运用制度和法律治理国家,加快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务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使各方面制度更加科学、更加完善,使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得到彰显;另一方面,要注重治理能力建设,把各方面的体制机制优势转化为管理经济社会事务的实际效能。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要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一目标,坚持辩证法、两点论,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上下功夫,一方面,发挥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效率优势,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另一方面,发挥政府科学的宏观调控和有效治理,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实现“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的有机统一。三是要强化一个重要保障,就是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既是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推进的重要目标,也是重要保障。推进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要把依法治国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把依法执政作为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加强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面守法各环节建设,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司法体制改革、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建设,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有机统一,提高全民族法治素养和道德素养,着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有效提高国家机构依法履职能力,增强各级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推动发展的能力,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加强我们党运用法律手段领导和治理国家的能力。四是要坚持一个价值取向,就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成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伴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人民群众的公平意识、民主意识、权利意识不断增强,对社会公平问题的反应越来越强烈。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着眼创造更加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消除各种有违公平正义的现象,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为此,推进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要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作为一面镜子,审视各方面体制机制和政策规定,推动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改革。要通过改革创新制度安排,努力消除因为制度不健全造成的有违公平正义的现象,使制度安排更好体现社会主义公平正义原则,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五是要落实一个根本保证,就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我们党是改革开放的领导者和推动者,没有党的全面领导,改革开放不可能走到今天,更不可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没有党的坚强领导,改革开放很可能迷失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必须将全面深化改革进行到底,必须保证全党服从中央,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把准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定位、政治大局,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不动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提高党的全面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确保改革开放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确保改革取得成功。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讲话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