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加快推进镇江数字产业融合发展”专题协商议政的发言摘要
本帖最后由 lth346137261 于 2021-6-4 09:42 编辑导读:5月31日,镇江市政协召开了八届二十三次常委会议,就“加快推进镇江数字产业融合发展”开展专题协商议政。省政协委员、市政协副主席、市工商联主席卢道富,省政协委员、市政协常委、市民盟主委杨晓勤,市政协常委、江苏科技大学海洋装备研究院首席专家姚震球,市政协委员、京口区政协主席刘吉顺,市政协委员、新华日报社镇江分社社长晏培娟,润州区政协常委、江苏睿泰数字产业园有限公司总经理张蕾等6位省、市、区三级政协委员,从不同角度对数字产业融合发展进行会议建言,发言摘要如下:
关于推进镇江数字产业融合发展的调研报告(摘要)
市政协专题调研组
数字经济时代,“得数据者得天下”。建议我老秘网市将发展数字经济作为产业强市的战略引擎,以数字产业化为基础,以产业数字化为重点,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着力打造具有区域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以数字产业高水平融合发展助推镇江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此建议:第一、聚焦基础支撑,打造数字产业融合发展公共底座。要推进新基建。制定出台5G产业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加快推进5G、大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全市范围内数据传输和网络互连的低成本、高速度、广覆盖。要做强新产业。培育壮大5G应用、北斗导航、车联网、新型元器件等先导产业,加快发展量子通信、虚拟现实、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依托句容台湾半导体产业园、新区集成电路产业园、高新区半导体产业园等科技园区,打造具有区域影响力的集成电路产业基地。要推广新应用。加快推动“大数据+服务业”深度融合,推动车联网、无人机、无人驾驶、无人配送等场景试验和应用,加快发展智慧旅游、智慧物流、网络视听、数字贸易等领域平台经济。加快推动“大数据+农业”深度融合,实现现代农业生产实时监控、精准管理、远程控制和智能决策。第二、聚焦跨界融合,坚定数字产业融合发展主攻方向。要打造“未来工厂”。依托长三角和南京都市圈优势产业集群,结合设备研发、生产制造、销售运维、物流运输等场景布局人工智能应用,探索建立集远程监控、实时通信、免提监控、人机协作、精度操作、智能维护、智慧管理等于一体的新一代5G智能工厂。要搭建融合平台。按照“大企业做平台,小企业上云端”的整体思路,大力建设“企业上云”服务平台、工业互联网平台、公共服务平台,形成制造业领域优势互补、强强联合、跨界合作的优良生态。要强化标杆引领。定期遴选数字产业化重点企业和产业数字化重点企业,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品牌贡献大、发展速度快的数字经济龙头企业。通过政策引导、现场观摩、示范培训等,引导广大中小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加快构建梯次分明、相互衔接、具有镇江特色的数字经济企业梯队。第三、聚焦创新驱动,增创数字产业融合发展先发优势。要荟聚数字人才。健全“柔性引才”机制,着力引育我老秘网市急需的数字经济领军人才、创新创业团队和数字工匠;加快推进产教融合,支持驻镇高校、职业院校优化数字经济相关学科设置,建立校企人才合作订单式培养机制;以镇江技师学院承建“华为数字化人才培养基地”为契机,培养一批本地数字技术应用型人才。要招引数字项目。主动承接长三角一体化溢出效应,积极引进区块链、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经济行业领军企业。发挥商务成本低、生态环境优等优势,大力招引软件外包、呼叫中心、电子商务、影视制作、数字出版等人才密集型企业。要建设数字园区。围绕G312产业创新走廊、高新区、高校园区、官塘创新社区等科创载体,重点布局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科研机构、协同创新平台等产学研创新载体,打造“园区+校区+社区”三区融合发展的现代创新知识城区。要攻克数字瓶颈。鼓励企业采取“揭榜挂帅”等方式,与高校院所、专家团队开展供需对接,对标关键技术,设立研发目标,破解产业链“断供”难题。抢抓国产替代机遇,实施大数据应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突破“卡脖子”的核心基础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和基础技术。第四、聚焦智慧治理,激活数字产业融合发展内生动力。要优化政策供给体系。强化顶层设计,成立由书记、市长为双组长的镇江市数字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制定数字经济发展战略、总体规划和政策措施;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政务流程数字化再造,打响“不见面审批(服务)”品牌;设立数字经济产业引导基金,或组建国有或混合所有制公司整体运作,发挥财政资金撬动引领效应;深化“数字镇江”建设,组建镇江市大数据运营公司,推动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要完善统计考评机制。在先行先试数字经济统计体系的基础上,结合全省数字经济统计要求,建立完善具有镇江特色的分行业监测体系。开展数字经济专项考核,提高考绩份量,完善绩效评价,形成比学赶超浓厚氛围。要提升全民数字素养。成立镇江市数字经济专家咨询委员会,为政府决策、产业发展提供咨询服务;适时举办全市数字经济发展大会,加强政策解读和宣传引导,提升各级党政干部的大数据思维和全民数字素养;组建全市数字经济发展行业协会,推动建立数字经济产业联盟,促进全市数字经济产业健康规范发展。
对我老秘网市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几点建议(摘要)
江苏省政协委员 卢道富
发展数字经济意义重大、任务艰巨,面广量大的市场主体的数字化转型是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工程。为此,围绕如何推动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在课题组和各位委员发言的基础上和启发下,提出以下四点建议:一、凝聚共识,下大力气讲清楚数字经济带来的挑战和机遇,让民营企业在思想深处认识到数字化转型的重大意义,进而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变“要我做”为“我要做”。重点讲清:一是面对挑战,要讲清“不得不做”的道理。随着数字经济的纵深发展,产业链、供应链、技术链甚至资金链上的企业纷纷融入,竞相实施数字化转型,必然对我老秘网市企业提出数字化要求。终端产品、零部件配套均概莫能外,置身其外、“独善其身”必将遭到无情的淘汰和抛弃。二是面对机遇,要讲清“做有所得”的好处。企业成功的数字化转型可以有效降低生产经营成本、精准配置资源、提高运营效率、化解个性化需求与高效率生产间的矛盾。更为重要的是,基于数字要素的导入和数字资源的利用,可以在更高、更广、更深领域,增加新的附加值,打造新的增长点,抢占新的制高点,实现数字赋能,抢抓发展先机,形成产业优势,对企业做大做强做优极具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可以预期数字经济和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必将引发新一轮的“洗牌”,其结果就是快人一步,棋高一招者“胜”!如在碳达峰和碳中和背景下,国家智能电网的建设和微电网的推进,对网内所有供应商提出了数字化和智能化的要求。大全集团审时度势,及时响应,启动了“灯塔2.0”数字化转型工程,前期工程的实施便实现了年增效约15%的红利,而且拓展了市场,储备了技术,增添了发展后劲,对我们是一个很好的启发。二、典型引路,花大功夫深耕数字经济试验田和样板方,让民营企业在实践层面了解到数字化转型的有效路径,进而收到“它山之石可攻玉、摸着石头好过河”的效果。一方面,点上精心试验。在规上企业、“四群八链”重点骨干企业、成长性好的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中选取部分积极性高、基础条件好的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先行先试,既有利于这些企业占领信息技术高地,做强做优做大,又形成经验供面上借鉴。另一方面,面上集成探索。高起点高标准谋划,打造全国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试验区(示范市、数字园区),制定工作目标和政策举措,争取省部级以上高层的关心指导支持(如争取国家授权镇江开展数据资源产权交易试点),吸引多方资源(如争取国家层面在镇江布局建设重点中心、重点工程等),做到高点定位,上下联动,在气势上强人一等,在节奏上快人一拍,在办法上高人一招,在更大范围内形成镇江市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浓厚氛围,抢占声势制高点,并借此推进数字经济的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据了解,北京市(打造标杆城市)、贵州贵安新区(打造试验区)、河北保定(打造示范市)等地均在积极探索。三、汇聚力量,用大手笔集聚数字经济的要素保障和政策支持,让民营企业在更优环境中享受到数字化转型的有力支持,进而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实现“整合资源、融合发展”。我们觉得要集中精力重点做好如下三件事:一是要给先行试点企业“吃小灶”,体现政策导向。要加大政府专项资金和相关基金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支持力度,对先行试点数字化转型的企业给予技改资金专项补贴;深化科技金融创新(如创设数字贷产品),为数字化转型企业提供特别金融支持(如再担保倾斜、附条件给予贴息),支持符合条件的数字化转型重点企业进入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数字化运维团队享受我老秘网市人才政策;企业数据市场化利用形成的市场主体剥离享受服务业和高新区相关政策,并视同为新建或引进项目列入考核。二是要为试验区“争礼包”,体现制度创新。要在精心研究的基础上,积极向省、国家争取符合镇江实际的政策支持,如健全优先使用数字化转型企业产品的政府(包括国有资金项目)采购政策,对数字化产品和服务进行招投标加分;对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的投入纳入增值税减免加计扣除或返还税款等。三是要为数字经济“搭舞台”,体现优化环境。坚持“体现公益性、服务市场化、把好安全关”的公共属性,建立专门机构(如成立镇江大数据发展公司)在数据开放共享、岛礁贯通和信息安全上营造好数字经济营商环境。四、创新探索,靠大智慧打造数字经济的镇江经验和地方特色,让民营企业在更广领域收获到数字化转型的有益回报,进而实现“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一是在数据利用的市场化方面,要加强研究,推动协作,构建数据市场体系,促进数据资源开发利用;二是在技术团队的本土化方面,要研究专门的人才政策,既导入数字经济专业人才,又接续培养企业自己的研发运维人才,并按市场规则转型成数字经济市场主体,实现数字产业招商引“智”双丰收;三是在公共平台的融合化方面,政府要推动数字岛礁的联通,打破数字壁垒,防止数字孤岛,建设数字产业化公共通道和平台,加快政府基础公共数据集成,加快向经济社会领域有序开放共享,促进数字经济在企业间和全社会的深度融合;四是在运营维护的安全化方面,要研究并采取安全措施,防止企业数据外泄、技术绑架、第三方掣肘等负面影响;五是在推进实施的组织化方面,要成立专班,成体系有机制地推进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特别是要组织专门团队对全市企业数字化转型深入研究,顶层规划,一企一策,咨询参谋,将企业的数字化转型纳入“四群八链”的服务中,并列入高质量考核。
依托数字技术助力农业腾飞(摘要)
江苏省政协委员 杨晓勤
一、适应新要求,加大农业数字化推动力。要强化顶层设计。根据我老秘网市农业发展总体规划,围绕大田种植、水产养殖等主导产业,科学谋划“十四五”数字农业发展规划,减少顶层设计的定位与实际建设内容的偏差。要加强平台整合。数字农业牵头部门要建立市级平台间、辖市区平台的数字农业联动机制,变项目模块间的数据“碎片化”为关联模块的系统化、科学化。要强化属地推动。提高辖市区对农业数字化建设的认识,加大农业数字化投入,强化组织推动和宣传推广。二、夯实新基础,提高农业数字化支撑力。要构建农业大数据服务平台。通过标准化分类与数据建库,建立市级农业数据平台,采集包括农作物生长环境、气象条件、土壤墒情在内的相关数据;使用无人机遥感技术,采集包括农作物长势、病虫害情报在内的相关数据;建立农产品交易信息化平台,收集农产品集市供销价格、消费者需求等信息动态。要建设公共数字农业创新与服务平台。支持我老秘网市具有一定实力和影响力的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农业物联网系统、农产品直播平台等,推进数字农业工厂建设。要建设农业数字化政府治理平台。包括农资管理、农业生产综合监管、完善农产品产地标识信息采集与可追溯系统、秸秆焚烧监管系统等功能。要建设智能农机系统。加大研发智能收割机、智能田间管理机等市场前景较好产品和系统的力度,有效推进农业数字化转型和高校、企业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动农业机械全程智能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三、打造新示范,扩大农业数字化影响力。要分类打造各级示范点。引领耕耘10年的省级农业龙头企业江苏润果提升规格,向国家级智慧农业产业园迈进。在各辖市区加大以奖代补力度,向上争取资金,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推动建设一批省、市级数字农业应用基地、电子商务示范基地。要建设大学生培训和就业基地。充分利用智慧农业社会化平台培养新一代以职业院校学生为主体的智能农机手,培养从事智慧农业的“新农人”,以智慧农业促进乡村振兴。要加强示范点土地使用研究。组织开展大型农业经营主体土地使用需求调查,对有延期需求的示范点延长土地承包期10-30年。加强示范点附着建筑物占地方式和使用面积的研究,适当考虑用地指标。完善土地流转手续,为示范点对接资本市场创造有利条件,更好地促进农业发展。
关于加快我老秘网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建议(摘要)
镇江市政协常委 姚震球
一、创新驱动,加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我老秘网市自动化基础好的高端制造业要加速拥抱数字化。充分运用工业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深化企业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等各环节的数字化应用,提高质量及竞争力目标。对船舶海工、机械加工等自动化基础差的传统制造业,则可从管理、物流等环节入手,提升管理效率,优化供应链等。同时,从推行企业资源计划(ERP II)、制造执行系统(MES)做起,促进企业管理和自动化水平的提升、数字化研发工具的普及和关键工序的数控化率;也可以从单个数字化智能化生产线做起,采用小步快跑策略,加快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二、典型带动,激发企业数字化转型动能。要树立行业数字化标杆,激发转型动能。如我老秘网市鱼跃集团在新冠疫情爆发初期,通过口罩、呼吸机等产品市场需求量异常升高的大数据分析,敏锐地捕捉到市场对相关医疗产品的巨大需求,及时把握住商机,赢得了发展机遇。要鼓励制造业骨干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起到引领、支撑和示范作用,力争成为数字化时代的制造业龙头;支持龙头企业数字化改造,引入工业机器人为代表的智能制造装备,建设数字化智能企业、智能车间和智能生产线,建立起不同行业的数字化标杆;带领产业链上下游的中小企业共享龙头企业搭建的云平台等数字化技术成果,全面提升我老秘网市制造业发展水平。三、行政推动,强化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政策支持。要用好政府税收减免、技改资金、信息化提升资金等政策杠杆,设立工业企业智能化、数字化改造贴息、奖励专项资金,大力扶持和奖励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要利用好高校和社会资源,培养制造业所需的数字化技术应用人才,构建以高校、数字技术服务企业等为主体的数字化转型咨询指导专家队伍,推行智能制造顾问制度,为企业提供一对一服务。要鼓励和推动龙头企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院校及技术服务商,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和面向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服务平台,支持中小企业将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营管理等核心业务能力向云平台迁移,解决盈利水平不高、人才资源匮乏的中小微企业“不能转、不善转”的问题,形成大中小企业协同转型发展新格局。
高质量推进镇江数字产业园区整合提升(摘要)
镇江市政协委员 晏培娟
一、产业定位高端化,明确园区发展方向。要通过整体规划设计、全面优化布局、系统改造提升,着力形成集核心企业、众创空间、创新型孵化器、公共服务平台等于一体的开放空间,打造优势互补、特色突出、功能集聚的开放载体。要培育特色引项目,聚焦游戏、网络影视等优势产业。要整合资源引平台,以园区、特色载体为支撑,引进一批数字研发、设计制作等延链补链强链项目,推动数字产业向精深迈进、向高端提升。要注意克服过去“泛园区化”的倾向,从简单追求规模扩大化转向注重提高亩均效益,更加突出园区的功能性和特色优势,努力将园区做精、做深、做优。二、主导产业特色化,坚持园区特色发展。要做大增量。突出以商招商和产业链招商,绘制数字产业“招商地图”,加快引进培育区块链、5G、VR/AR、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智能终端等项目。对投资体量大、市场前景好、产业升级带动作用强的重大项目,可按照“一事一议”、“一企一策”的原则确定扶持政策。要做活存量。对入驻我老秘网市数字经济园区的企业,鼓励其兼并收购、嫁接整合,并在土地、税收等方面给予政策优惠。探索建立数字产业园区存量企业分类评价制度,对用地低效、能耗超限的企业,实施清退补偿政策。要做优变量。积极推广镇江网络作家村的“传媒+社会资本”运营新模式,大力推进我老秘网市数字文创产业高质量发展。以镇江网络作家村为主体,以镇江科技产业园、可一数字产业园、长山科技文化园及江苏网络作家村等载体为支撑,发挥网络作家村IP资源优势,积极创建江苏(镇江)网络影视创业园,打造长三角(镇江)网络影视发展中心,力争3-5年内形成年产值10亿元以上的数字影视特色园区。三、资源整合最优化,提升园区发展能级。要提升基础设施数字化水平。支持数字化园区与本地基础电信运营商紧密合作,推动窄带物联网全面覆盖、5G试点应用,加快建设低时延、高可靠、广覆盖的网络基础设施,满足园区企业对网络信息服务质量和容量的要求。要提升管理服务数字化水平。建设与推广“园区大脑”等智慧园区管理平台,对园区内人流、物流、能耗、环保、消防和安全生产等进行高效管理。充分应用信息技术,为入园企业提供政务代办、创业辅导、人才招聘、政策法律咨询、项目路演对接等公共服务。要提升融合发展数字化水平。探索建立数字产业园区联盟,充分考虑各园区的资源禀赋、区位优势、产业基础等因素,统筹协调好规划建设、招商引资、项目落地、企业服务等工作,推动园区共建、共管、共享。各园区内部也可探索建立企业联盟,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引领作用,牵引带动上下游配套企业共建创新链共享、供应链协同、数据链联动、产业链协作的融通发展模式。要出台数字产业“靶向”人才政策。与一些传统产业不同,人才是数字化企业的“根”。如何吸引、留住更多、更优秀的人才,需要出台更为精准的“靶向”政策。要设立数字产业投资基金。初始投资金额1亿元,引导国内外优秀数字经济项目落地镇江。引导基金不能搞“大水漫灌”,要向那些有发展潜力、有市场规模、有未来前景的优质项目倾斜。
加大我老秘网市数字产业人才培训力度的建议(摘要)
润州区政协常委 张蕾
一、结合产业布局,制定数字产业人才发展规划。聚焦“四群八链”人才需求,建立产业人才需求预测分析机制,细化行业人才培养目标,提升人才培训的计划性和针对性。二、紧扣产业需求,搭建数字产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以学校教育为基础、在职培训为重点、基础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公益培训与商业培训相补充”的数字产业人才培养体系,培育拥有数字技能的专业复合型人才。支持具备数字产业基础的龙头企业在数字人才培养、数字人才共享、数字人才服务等领域建立市场化的第三方平台,让数字产业人才培养按照市场需求结构进行转型和升级。三、深化校地合作,提高院校服务数字产业的精准度。鼓励在镇院校、职校瞄准我老秘网市支柱产业,开设数字产业相关专业课程,培养专业化数据工程师等数字产业人才。支持在镇院校与相关用人单位合作签订深度合作协议,加大大数据分析、软件编程、工业软件、数据安全等数字技能培训规模。四、强化产教融合,创新数字产业人才培养模式。引导产教融合型试点企业充分运用和落实人才“镇兴”行动的相关政策措施,统筹规划、整合现有数字产业实训资源。依托“长三角一体化”、“宁镇扬一体化”等国家战略,争取与周边城市在人才项目对接、人才引育共推、人才评价共认、人才服务共享、人才权益共维等领域取得共识融合发展。
抢抓发展机遇建设数字京口(摘要)
镇江市政协委员 刘吉顺
一是强化顶层设计,实现基础共享。加快研究制定全市数字化发展战略规划和行动计划,加强对数字化发展的战略指导、政策支撑。强化组织领导,探索实行数字经济链长制管理,明确市领导挂钩、部门各负其责、属地相互协同的工作机制。统筹推进支撑数字化发展的基础体系建设,加强要素供给。二是突出统分结合,加快整体推进。利用数字技术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赋能传统产业,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加强数字社会建设,提升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加强数字政府建设,打造全市一体化政务信息平台,大力提升政务服务水平。三是完善数据应用,营造良好生态。打破条块、部门之间数据壁垒,扩大基础公共信息数据有序开放,加快推动政府数据共享交换,优化经济治理基础数据库,运用大数据更好感知社会态势、辅助决策施政,同时强化数据资源安全保护,加强政务数据、企业商业秘密和个人信息保护。四是推进协同创新,释放高校红利。依托江苏大学、江苏科技大学等本地高校及南京都市圈高校资源,打造环高校知识经济圈,开展共建国家、省、市级大学数字经济科技园,联合申报、共同承担国家、省部级国家数字经济重大课题,共建研发机构,构筑镇江数字经济研发高地。五是主动超前谋划,争取优势资源。围绕国家新基建、北斗产业应用、江苏大学农机产业和江苏科技大学船舶服务等,布局建设一批国家级、省级数字服务中心和平台,争取一些国家级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试点示范。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