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系统深入学习《论中国共产党历史》
日前,习近平同志《论中国共产党历史》一书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这部专题文集,收入习近平同志关于中国共产党历史的重要文稿40篇。本期从学习笔记、哲学方法、历史视野三个角度谈体会——【学习笔记】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权威指导
在迎接建党一百周年之际,习近平同志《论中国共产党历史》的出版发行,对于广大干部群众学好党的历史,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论中国共产党历史》一书,收入习近平同志2012年11月29日至2020年11月24日期间关于中国共产党历史的重要文稿40篇。其中,党的十八大到十九大期间21篇,十九大以来19篇。其鲜明特点在于,全景呈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共产党历史的重要论述,其中有16篇是第一次公开发表;注重原文收录,原汁原味呈现习近平总书记的论述,使人们能近距离感受总书记的语言风格和深邃思考;注重研究式编辑,体系化呈现总书记有关论述,对于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共党史的思想具有极大帮助。
该书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于中共历史的深邃思考,尤其是饱含对一些重大史实的深刻总结。比如,明确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的相互联系和重大区别,并阐明了两个时期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为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关系提供了遵循。再比如,把陕甘宁革命根据地的作用概括为“两点一存”,就是陕甘革命根据地为党中央和各路长征红军提供了落脚点,为后来八路军主力奔赴抗日前线提供了出发点,成为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全国硕果仅存的完整革命根据地。这为驳斥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提供了丰富的史学滋养和深厚的理论支撑。
该书既强调重要意义又饱含方法论,既有整体回顾总结又有前瞻期盼,是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权威指导。比如,《革命精神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等篇目,既指出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修课,又强调革命精神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要让红色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再如,《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一百二十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古田会议奠基的我军政治工作对我军生存发展起到了决定性作用》等篇目,深情缅怀毛泽东、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功勋情怀,深刻总结红军长征胜利、抗美援朝出国作战的历史经验,并对五四运动等重大事件,古田会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等重要会议,决定改革开放、举办经济特区等重大决策进行了总结回顾。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室副主任、教授 沈传亮
【哲学方法】深刻领悟党史学习的辩证法
中国共产党在历史发展的重大时刻与重要关头,都勇于并善于总结历史经验、推进理论创新,不断指导实践的胜利前进。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为指导,深刻领悟《论中国共产党历史》所蕴含的科学方法论,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深刻领悟辩证把握党史的主流与本质。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求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动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向强起来伟大飞跃的显著成就,是历史发展的主流与本质,探索过程中的曲折仅仅是支流,并且通过科学总结已经成功将其转变为进一步前进的宝贵财富。
深刻领悟全面理解党史的内在逻辑连续性与统一性。历史的发展总是呈现出千丝万缕的内在关联性,任何一个时代都不可能脱离前一个时代所遗留下来的大量资金、技术与生产力总和。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历史,有着内在紧密的逻辑连续性与继承性,都始终服务于中国共产党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与使命,都始终构成了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伟大社会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
深刻领悟从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性角度出发把握党史。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在各个时期制定科学的政策、修正错误并指导实践顺利前进,关键在于能够始终立足于中国实际,从不同时期的社会物质条件总和、基本国情出发谋划实践,这就是贯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整体历史进程中的一根思想红线——实事求是。要从历史发展的大趋势与客观规律角度出发,增强在新时代继续写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的气魄。
深刻领悟从群众史观的高度出发认识党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中国共产党正是基于对人民群众现实诉求的及时回应与充分满足,才不断团结最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到革命、建设与改革的伟大社会革命运动之中,不断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深刻领悟从具体的历史的分析方法出发理解党史。对党史中重大历史事件的认识,不能采取真空化的方式,抽离历史事件产生与发展所处的具体社会历史条件,这是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同样,对党史中重要历史人物的认识,也需要结合历史与时代的具体条件给予全面、历史、辩证的评价。既不能单纯将历史过程的成功或失误归功或归咎于个人,也不能脱离历史和时代发展条件的限制而以今人的标准去衡量甚至苛求前人的实践。
——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助理 张明
【历史视野】党史姓党的历史依据
《论中国共产党历史》全书贯穿“党史姓党”的重要论断,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和战略高度对党史工作性质作出的重大判断。古今中外的历史编纂工作全都告诉我们,历史编修工作从来都有着明显的阶级属性。在阶级社会中,根本不存在所谓超阶级的、纯客观的、没有政治属性的历史。
从一定意义上说,中国古代史姓“义”,此“义”即所谓奴隶主阶级或封建统治阶级之“大义”,是一种政治属性、政治性质,其价值取向无外乎维护奴隶主阶级或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孔子所编《春秋》,就其性质而言就姓“义”,他的“春秋笔法”就是典型的维护奴隶主阶级统治、维护奴隶主阶级“大义”的笔法。司马迁与他的父亲都是封建统治阶级的史官,又都受到过封建统治者的迫害。但是,司马父子对封建统治阶级的忠诚却不容置疑。在史学编修工作中,他们都忠诚地坚守着封建“大义”。
清代著名史学家章学诚是“史意”的坚定捍卫者。章学诚特别重视在史志编撰中体现其鲜明的指导思想,并把这一指导思想谓之曰“史意”。就其本质而言,“史意”是一种性质、一种属性、一种封建“大义”。诚如恩格斯所言,统治阶级的思想从来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西方史学家也同样重视史学工作的性质、重视史学工作姓什么,他们也力图使历史编纂工作不仅真实,而且有“意义”、有“价值”,符合西方史学所服务的统治阶级的利益。
就我们而言,党性就是我们需要在历史记述中通过诸多方式强化的“主观性”。我们党的性质,是我们党所固有的质的规定性,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根本标志,这个标志在于她鲜明的阶级性、广泛的群众性和工人阶级政党的先进性。这些质的规定性,当然也必然是党史工作的质的规定性。由这些规定性所规定的价值取向,也必然是党史工作的方向,是党史工作的“意”,是党史工作的“大义”。
深入学习《论中国共产党历史》,要深刻把握这一光辉文献所蕴含的战略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底线思维和创新思维。从党和国家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正确分析、综合、判断和处理学习党史所面临的形势任务。从整体与部分之间、整体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中把握学习党史的任务。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坚守党性原则、坚守“党史姓党”的重要论断,保持忠诚的品格,在事关党和人民根本利益的问题上不退让半步。
——中共厦门市委原党史研究室主任 单辉
(本文刊载于《中国纪检监察》杂志2021年第5期)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