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然 发表于 2021-1-9 22:15:01

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



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 2021年1月6日在郎溪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郎溪县人民政府县长   肖阳
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县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2020年和“十三五”发展回顾2020年,是郎溪发展史上极为重要、极不平凡的一年。一年来,面对前所未有的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历史机遇,全县上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和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加快推进“一地六县”合作区郎溪片区规划建设,省委、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莅临郎溪调研指导,“一地六县”规划建设,其时已至、其势已成、其兴可待。一年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和历史罕见的汛情灾情,全县党员、干部、群众、医务工作者、人民子弟兵、民兵预备役以强大的凝聚力、执行力和战斗力投入疫情防控阻击战和防汛抗洪保卫战,充分展现了不畏艰苦、甘于奉献、守望相助、共克时艰的时代风采,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动人篇章。一年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全县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省市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落实落细“六稳”“六保”工作,集中力量办好“十件大事”,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较好地完成了县十七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实现了“十三五”圆满收官。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8亿元,增长4%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服务业增加值增长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0.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85亿元;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5.1%、6%。2020年,我们重点做了以下工作。一、三大攻坚战成效显著牢守底线,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有力有效。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们按照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第一时间建立健全“点、线、面”疫情防控工作体系,统筹做好医用物资、生活必需品保障。全县干部群众闻令而动、全民战疫,开展联防联控、群防群控,强化常态化疫情防控,切实做到“外防输入、内防扩散”。7名郎溪医护人员出色完成驰援武汉任务。全县治愈出院病例1例,1月30日后无新增确诊病例,全面打好了这场没有硝烟的疫情防控人民战争。出动救援抢险力量0.53万人次,紧急转移避险安置1.86万人次,成功防御长达51天的梅雨期、历史罕见的6次强降雨侵袭、南漪湖持续超警戒水位37天的险情,防汛抗洪取得全面胜利;汛中开始谋划、汛后迅即推进灾后恢复重建“四启动一建设”工作,得到国家减灾委和省市充分肯定。金融风险防范全面加强,政府隐性债务实现“无增量、减存量”目标。“1+10+N”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强力开展,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建平镇平港社区被评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毕桥镇市场监督管理所被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推荐为全国食品安全工作先进集体,并已通过省级公示。尽锐出战,脱贫攻坚决战决胜。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不动摇,集中力量打好“四季攻势”,扎实开展“抗补促”专项行动。精准落实“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要求,剩余113户317人全部脱贫,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持续加强监测预警和动态帮扶,防范“三户一体”返贫致贫机制进一步健全,贫困户“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问题动态清零。“九大工程”精准推进,87个扶贫项目高效实施,28个贫困村实现特色种养扶贫产业园区全覆盖。与岳西县县域结对帮扶有序开展。“五大振兴工程”启动实施,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管控并重,污染防治持续强化。以“五控”为抓手强力推进大气污染防治,PM2.5、PM10平均浓度分别下降18.6%、17.3%,优良天数比例增长17.5%,超额完成市下达目标任务。新老郎川河水质改善和南漪湖等重点流域水环境治理持续推进,县域地表水断面指标全部达标,累计净获得上级生态补偿资金550万元,居全市首位;7个乡镇政府驻地污水处理设施相继投入使用,城区污水处理厂二期和开发区东西区污水处理厂一级A提标改造即将建成。“1+N”和中央、省市生态环保督察等反馈问题按时整改完成,“三大一强”“散乱污”企业排查整治持续开展。“三线一单”科学编制。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创建工作扎实推进。二、经济运行企稳向好工业强县纵深推进。突出“保企业、稳增长”,出台实施应对疫情支持中小企业共渡难关“十条政策”、深入推进“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若干政策、持续做大新型政银担等一系列纾困惠企措施,创新施行“123456”工作法,分区分级推进复工复产,重点税源企业于2月底全部恢复生产。坚持政府过“紧日子”、政策兑现“马上办”,强化财政与金融、产业、就业等政策系统集成和财政资金直达机制,确保政策红利直接惠及各类市场主体,倾心倾力帮扶企业发展。累计新增减税降费2.1亿元,拨付各类扶持资金2.28亿元、工业企业考核奖励资金2806.5万元,减免养老、工伤、失业、医疗保险费6600余万元;为285户企业办理536笔享受银行优惠利率贷款21亿元,为14户中小微企业办理21笔延期贷款及无还本续贷7000万元,累计降息让利1815万元。申报非标专项债项目8个、总投资30.8亿元,申请发行专项债券16亿元,已发行3.9亿元。大力推进“培大育强”“小升规”,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8%、20%;新增规上工业企业30户,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76个;新认定、复审高新技术企业15户;获批国家级绿色设计产品2个。郎溪经济开发区顺利进入国家级培育期,被评为省绿色发展试点园区,纺织材料特色产业集群被列入省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基地)。现代农业稳步发展。大力实施茶产业和花卉苗木产业提升工程,农业转型升级加快推进。狠抓春耕备耕、灾后田间管理,粮食稳产、生猪保供等顺利实现。新增国家级农民合作社1个、省级示范家庭农场3家。宏云制茶被评为省级首批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示范基地。农业新产业新业态加快推进,大佛山养心谷被评为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五星级精品园区,新增省级示范区2家。狠抓农产品质量安全,新增“三品一标”认证8个,获批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称号。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8.5%,秸秆收储运和“五化”利用体系健全完善。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有序实施,新增村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达50万元以上强村6个、达10万元以上优村22个,“薄弱村”全面消除。服务业难中有进。狠抓“两稳一促”,全力克服疫情冲击。从国际市场开拓、口岸通行、扩大出口信用保险承保覆盖面等多方面降低企业成本和风险,新增外贸企业3户,预计超千万美元企业数达8户,进出口总额3.15亿美元。推动“冬去春来暖生活”消费促进活动,支持大型商业综合体、限上企业等40多户企业开展展销活动,限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长7%。全面推进农村电商提质增效,农产品网销额达1.3亿元,增长53%,建平镇被评为省级电商示范镇。全域旅游“四级联建”全力推进。探索创建 “三美”模式,积极推进“两山”理念实践创新基地试点建设,新和旅游度假区总规正在编制,基础设施全面启动,“悠然茶田”度假酒店等项目签约落地,皖东南花木大市场发展势头良好。新和千亩樱花林、美迪花世界花卉展分别被央视《新闻联播》和《人民日报》头版报道。中国绿茶之乡-郎溪茶旅二日游线路被评为省首届十大最美茶旅线路,凌笪乡被评为省避暑旅游目的地。三、发展后劲持续增强“一地六县”高位起势。坚持先行先试、边干边试,与沪苏浙等地加强合作、深度融合,高标准推动“一地六县”郎溪片区规划建设。抢抓机遇,积极申请国家、省、市在产业发展政策、重大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保护、公共服务发展上的倾斜支持,力争更大的规模空间和政策“红利”。谋划“一地六县”重大工程项目52个,总投资863.2亿元;沪皖大道建设提升工程等18个重大项目正式开工。与省港口运营公司合作组建定埠港国际物流公司,开展定埠港二期建设,即将开通集装箱航线,全力打造区域性航运枢纽和生态绿色皖东南第一港。与白茅岭农场有限公司签订沪皖绿色农产品共建共享合作基地等战略合作协议。与光明集团、“苏浙皖甬”农担公司签订金融支持“一地六县”绿色生态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与华东理工大学共建长三角区域发展郎溪研究院,在全省率先设立长三角区域交流合作服务中心。深化与广德、溧阳合作建设苏皖合作示范区,民生共享、旅游发展等6个方面42个合作项目(事项)深入实施。项目引领量质齐升。擦亮“一地六县”招牌,强力开展招商引资、项目攻坚“双百”行动。成立招商引资工作信息中心,充实优化专业招商力量,完善工业项目预审等招商机制,更加注重主导产业培育和产业链招商,更加突出节约集约和亩均贡献。新签约内资项目90个,其中5-10亿元项目2个、10亿元以上项目5个;实际利用省外资金项目94个,到位省外资金190亿元,增长5.6%。严格落实“四督四保”“六个一”项目推进机制,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持续推进。预计全年新开工项目50个,竣工项目50个(其中投产运营40个)。博盈机电、金弘润新材料等项目建成投产。聚杰微纤、友良锻造等项目开工建设。谋划新型基础设施、公共卫生等领域重点项目50个,已批到位项目154个,到位财政性资金超10亿元。深化改革激发动能。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常态化开展“一张网”建设,实现“一网、一门、一次”和7×24小时不打烊服务;政务服务事项平均承诺时限压缩至3.06个工作日。被《人民日报》《环球时报》社评为最具投资营商价值县,荣获2019年省投资环境十佳县。交易监管“一放开三严管”模式稳步开展。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加快编制。“五大工程”助推人才兴县改革深入实施。乡镇机构改革、事业单位车改顺利完成。市场监管、交通运输、文化市场、农业领域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扎实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持续深化,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深入开展。完成供销社“三会”制度建设。砂石资源统一经营管理改革正式实施。四、城乡面貌日益优化城市建设扎实推进。城东新区控制性规划编制完成。市民文化艺术中心开工建设,郎溪(国际)大酒店完成封顶。水韵郎川(城区水环境整合治理PPP)、老城区改造等重大项目加快建设。长三角君澜酒店签约落户。滨河路改造等4条市政道路、税务局宿舍等3个老旧小区改造及绿化提升工程等项目投入使用。智慧城市建设稳步推进。创建国家园林县城47项考核指标均已达到要求。稳定城区房地产市场发展、促进建筑业改革发展实施意见出台施行,在全省率先推行商品房预售资金第三方托管,房屋销售面积42.6万平方米、增长12%,预购支付2.85亿元回购安置房935套,完成256户、2.6万平方米房屋征收。以“红色物业”为抓手,“四位一体”物业管理加速构建。城区烟花爆竹“双禁”、违建拆除、货车限行强力开展,城市管理水平不断提升。镇村建设持续深化。2019年6个省级中心村、2020年7个美丽乡村示范村、4个重点示范村通过省级评定,2020年2个省级中心村和5个“315”示范工程品牌村主要工程基本完工,40个重点自然村整治项目全部完成。深入推进农村环境“三大革命”与村庄清洁“百日行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如期实现。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8%。城乡一体化垃圾转运体系建成运营,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全面推广“生态美超市”,设立“三美银行”试点,新建9个“新风堂”。建立“河长制+检察官”“民间河湖长”“河湖警长”工作机制,河湖“清四乱”工作常态化推进,岸线划定和保护规划编制完成。“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加快创建,创成省级森林村庄4个,人工造林4129亩。基础设施加速完善。商合杭高铁建成通车,郎溪南站开通运营,“铁公基”交通网络业已形成。G318十字段改扩建、建平大道开发区段大修工程加快推进。龙须湖绿道一期、通湖绿道、环天子湖绿道(盛村至柯村段)、庆丰绿道及28公里农村道路扩面延伸工程交工验收,新和绿道、灯塔绿道、环天子湖绿道(十姚路)开工建设,“美丽的乡村风景线”初具规模;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创建工作位居全省前列。钟桥水库、钟桥河右岸防洪工程已经省水利厅备案并上报水利部列入今年实施计划。港口湾水库灌区郎溪片项目加快建设,第一联合圩钱浒站、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及水系连通凌笪和姚村项目区建设完成;老郎川河左岸堤防治理工程初步设计已经获批、即将实施。城乡电网供电可靠性进一步提高。五、幸福指数不断提升社会保障更加有力。城乡低保、特困供养人员标准全面提标,社会保险待遇水平稳步提升。跨省异地就医即时结报积极推行。创新开展首届掌上面试招聘会,常态化开展“2+N”就业招聘活动,新增城镇就业人数8261人。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评价位居全市前列。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维权扎实推进。县乡村三级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实现全覆盖,十字香山老年公寓入选首批长三角异地养老机构。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挂牌运行。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扎实推进。城乡公益性公墓全面启动建设。县人武部新营区建设主体工程完工,圆满完成年度征兵任务。社会事业齐头并进。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登记工作顺利完成。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县医院“三五创建”稳步推进,门诊住院综合楼及附属配套工程加快建设,县中医院步入良性发展轨道。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与县医院合作建立医联体,乡村卫生健康振兴“五大工程”深入实施,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全民健身中心投入运营,郎溪县第一届运动会成功举办。郎溪中学校舍改扩建、第四小学、职教中心二期建成使用,郎川幼儿园主体完工,第三中学、实验初中综合楼新建工程启动建设。高考再创佳绩,本科总达线率全市第一。镇村两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社会秩序和谐稳定。深化法治郎溪、平安郎溪建设。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持续推进,成功打掉以方腊为首的黑社会性质组织1个、恶势力组织2个,摧毁“保护伞”“关系网”6个。司法所建设提升工程三年行动计划启动实施。弘扬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推广“七大调解法”。以“党建+三治”为代表的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持续深化。顺利完成“七五”普法总结验收工作。城区管理体制改革启动实施。城区社区警务网格化管理、乡镇社区警务机制改革和农村派出所参与交通警务机制改革有效推进。“雪亮工程”二期加快建设。我老秘网县荣获第五届安徽省文明城市称号,十字镇施吴村被评为全国文明村镇。六、自身建设切实加强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深化“三个以案”警示教育,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省委巡视“回头看”为重点,扎实开展巡视巡察发现问题整改。加强法治政府建设,修订完善县政府工作规则,严格遵守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监察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强化审计监督,68件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103件政协委员提案高质量办理。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中央八项规定及细则,驰而不息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格执行国务院“约法三章”,“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压减5.3%。支持纪检监察机关监督执纪问责,坚决查处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不廉洁问题。与此同时,国防教育、国防动员、人民防空等工作水平进一步提升,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统计、审计、气象、档案、老龄、老干部、机关事务、关心下一代等工作取得新成效。各位代表,过去一年的成绩令人振奋。追溯“十三五”时期,为郎溪未来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五年来,我们坚持发展为要,综合实力愈加增强。预计地区生产总值从2015年的110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188亿元,年均增长7.6%,人均生产总值达到54089元。财政收入由21.8亿元增加到29.8亿元,年均增长6.4%。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2.3%。金融机构存款、贷款余额年均分别增长14.9%、15.6%。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7.8%、8.4%。荣获国家级生态县、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省发展民营经济先进县、省质量强县、省卫生县城、省双拥模范县等称号。五年来,我们坚持转型升级,产业结构愈加优化。三次产业比由13.1:56.9:30优化到10.5:53.3:36.2。规上工业企业达214户,应税销售超亿元企业达47户,税收超千万元企业达23户;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2%,智能制造、新材料和大健康三大主导产业产值占比提高到60%,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年均增长18.6%、占比提高到56%。服务业增加值、规模农产品加工产值年均分别增长7.7%、12%。市场主体由10506户增加到30818户。五年来,我们坚持统筹协调,城乡魅力愈加彰显。县城建成区拓展到17.5平方公里,绿化覆盖率达40.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4.8平方米,亮化、绿化及一批配套功能提升项目高质量实施,城市更大更美更宜居。县城防洪标准基本达到50年一遇,经受住2次特大洪涝灾害。美丽乡村建设持续推进,建成省级中心村35个,自然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实现全覆盖,道路、水电、通信等基础设施更为完善。五年来,我们坚持“两山”理念,生态优势愈加释放。深入贯彻水、土壤、大气“十条”, PM2.5、PM10指标和优良天数比例实现“两降一升”,考核Ⅲ类水体达标率达100%。扎实开展中央和省环保督察、国家土地例行督察、违建别墅、“大棚房”等问题整改,高井庙自然保护区开发建设问题得到根本遏制。超额完成污染物减排任务。单位GDP能耗较2015年下降16%。“河(湖)长制”“林长制”进一步推深做实。五年来,我们坚持扩大开放,发展活力愈加迸发。以“一地六县”合作区、苏皖合作示范区为重点,与长三角重点城市开展全方位全领域合作。五年累计招商引资项目355个,累计实际到位内资875亿元、外资4.54亿美元,建成亿元以上项目289个。完成交通投资超30亿元,商合杭高铁、扬绩高速、建平大道、定埠港等一批事关长远发展的项目建成运行,公路里程建设较“十二五”末增长118%。五年来,我们坚持民生为本,群众生活愈加美好。民生工程高标准实施,累计投入资金30.1亿元。较2015年,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42.2%、204.8%,农村特困人员集中、分散供养标准分别提高107.3%、204.6%。新增城镇就业4.5万人。现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8个贫困村稳定出列、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超30万元,是“十二五”末的14.9倍。教育卫生投入不断加大,水平大幅提升。高考应届本科达线率和一本达线率逐年提高,连续3年摘得市理科状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不断提升,每千人拥有床位数、医师数、护士数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各位代表,奋斗伴随着艰辛,成绩来之不易。这是上级党委、政府和县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县政协以及各方面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县人民和衷共济、奋发有为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和创业投资者,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驻郎武警官兵、政法公安干警,向关心、支持郎溪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感谢!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受疫情、汛情、世情影响,县人代会确定的少数指标未预期完成,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从经济发展看,经济总量不大,增长压力增大,实体经济困难增多,产业层次仍然较低,主导产业不突出,领军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偏少,财政收支平衡矛盾较为突出,高质量发展基础还不牢固。从蓄势动能看,大项目储备不足、转化不多,有效投资增长乏力,支撑重大项目的要素保障、服务保障还不够强,科技创新支撑能力偏弱,生态环保压力仍然较大。从群众期盼看,公共服务供给还不平衡不充分,城市治理、社会治理还有待加强,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领域与群众需求还有差距。从政府自身看,少数政府工作人员思想不够解放、专业能力不够过硬,不敢担当、不善担当等问题依然存在,服务效能还需进一步提升。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十四五”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按照县委十三届十三次全会部署,根据《中共郎溪县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县政府编制了《郎溪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提请大会审查。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十四五”期间,我们将坚定不移地实施“生态立县、工业强县、人才兴县、创新活县”四大战略,推动郎溪高质量发展。一是生态立县。深入贯彻生态绿色发展理念,积极践行“两山”理念,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将保护生态环境和提供生态产品放在更重要位置,走出一条具有郎溪特色的生态美、生产美、生活美的绿色崛起之路。抢抓“一地六县”合作区建设机遇,大力发展绿色制造业、绿色生态农业、全域旅游业,加快构建绿色创新体系和绿色产业体系,促进绿色高质量发展。二是工业强县。深入贯彻高质量发展理念,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为引领,抢抓“一地六县”合作区建设机遇,以重大项目建设为突破口,做优做强主导产业,转型升级传统产业,探索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优化“一区四园一港”产业布局,促进产业集聚,大力引进项目,逐步形成现代化产业体系,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三是人才兴县。深入贯彻人才强国战略,抢抓长三角人才一体化发展重要机遇,瞄准“一地六县”排头兵定位,积极推进“郎川聚才”行动,加快完善人才就业创业政策,高效提供就业与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不断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激发人才创新活力,不断培育创新发展新优势,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撑。四是创新活县。深入贯彻创新发展理念,积极吸引长三角地区优质创新资源,大力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协同建立创新服务中心、产业转化基地和“企业—高校—政府”创新联盟,打通G60科创成果转化承载通道,加强科研成果转化,提升产品科技含量。大力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行动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计划,加快形成以创新为引领的产业体系和发展模式,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综合考虑,“十四五”时期,通过建设“五区一圈”的空间格局(践行“两山”理念样板区、区域产业合作示范园区、生态型产城融合先行区、绿色农产品服务功能区、现代临港产业集聚区、共建共享共保“幸福圈”),加快打造高水准生态保护绿色发展先行区、高质量产业合作创新发展先行区、高颜值文旅康养产城融合先行区、高品质宜居宜业人才汇聚先行区,把我老秘网县建设成为“一地六县”长三角工贸文旅创新强县。到“十四五”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积极成效,长三角一体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和社会治理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奋力争当安徽省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排头兵。力争地区生产总值超过300亿元,年均增速稳定在8%到10%左右。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第二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例稳定在53%左右,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例超过40%。2021年工作安排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新阶段现代化美好郎溪建设起步之年。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按照党中央和省市县委决策部署,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为引领,以“一地六县”建设为“一号工程”,坚持工业强县,统筹推动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城乡一体化、社会治理现代化协调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努力实现生态保护高水准、经济发展高质量、城乡面貌高颜值、人民生活高品质,奋力争当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排头兵。建议今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服务业增加值增长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全市保持同步;完成市定节能减排任务。在实际执行中,力争完成得更好一些。围绕上述目标任务,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一、紧扣“一体化”,全力打好“一地六县”开局之战。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机遇,推动“一地六县”郎溪片区从工作谋划向编制规划、从概念性研究向实战化深化细化、从侧重规划向务实推进“三个转变”。以规划蓝图引领一体化。主动向上对接“一地六县”合作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交通基础设施、生态环保等专项规划,超前谋划我老秘网县相关项目。强化与毗邻地区规划衔接和实施协同,高起点编制“一地六县”郎溪片区规划和综合协调中心服务区核心区规划,谋深谋实功能定位、发展框架、建设思路,推深做实资源整合、产业合作、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工作,加快编制“三美”新和旅游度假区、开发区东区绿色智造产业园及特色产业、生态型产城融合先行区、绿色农产品服务功能区、定埠港临港产业园、梅渚建筑新材料产业园、新发绿色智造配套产业园等板块规划。以区域合作融入一体化。发挥区域合作战略叠加优势,构建多层次、多领域、多渠道合作机制,争当融入长三角“排头兵”。依托上海光明集团绿色发展基地,推动与综合协调中心服务区有序衔接,串联白茅岭农场、城东新区协同发展。强化“一地六县”生态空间共保、环境协同治理,加强与毗邻市县污染防治联防联控和区域监管执法一体化。加快“一地六县”政务数据资源共享共用,积极开展公共服务资源对接等创新合作。推动与周边旅游资源联动整合,联合推广跨区域精品游线。加强与长三角城市教育、文化、卫生等公共服务协作合作。加快宁杭高铁二通道、宁杭高速二通道、合杭高速二通道和长乐通用机场等重大交通项目前期工作,进一步提升交通互联互通水平。以产业平台推进一体化。持续深化与沪苏浙先发园区合作,加快开发区东扩片区建设,优化“一区四园一港”空间布局,提升承载能力,促进产业集聚,努力打造省际产业合作园区“郎溪模式”。积极融入G60科创走廊,争取设立创新服务中心和产业转化基地。深化与白茅岭农场合作,建设长三角重要的农产品供应冷链物流基地,力争“中国长三角(郎溪)绿色农产品集配基地”开工建设。确保长三角区域发展研究培训中心建成使用。推进定埠港码头二期工程完工,大力培育现代临港产业集聚区,建设海关监管作业区和B类保税物流中心,打通“一地六县”合作区水运通道。二、聚力“高质量”,不断完善工业强县新体系。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供给侧、需求侧协同发力,全面提升产业层次,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进一步提高工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增强项目带动力。编排年度重点项目161个、新开工项目98个、计划投资110亿元,确保项目开工率80%以上。落实“六个一”推进机制,加大项目清单化推进、全过程攻坚力度,全力做好一线服务、调度推进、要素保障,进一步形成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浓厚氛围。争取完成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2000亩、补充耕地500亩,全力保障项目用地需求。加快推进启德精密机械、威盛家具二期、福锦纺织等项目开建,南卫医疗、新涛光电二期等项目竣工,华茂机械、聚杰微纤、友良轮毂等项目投产。增强企业竞争力。坚持培大育强、转型升级。启动实施产业链“链长制”、产业集群“群长制”,深化行业龙头骨干企业、重点税源企业培育行动,高水平建设小微产业园,力争产值超亿元企业达55户、税收超千万元企业达25户,新增规上工业企业30户以上。排定拟上市挂牌梯队企业7户,加快万方织染、博盈机电、帏翔电子、柏维力生物、托新精密等重点企业上市步伐。支持外贸企业拓市场、转方式、创品牌,确保进出口总额增长5%。坚持科技创新、数字引领。实施创新性企业龙头、科技型“小巨人”企业培育工程,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技术型人才培育,深化产学研合作,力争高新技术企业超45户,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分别增长15%、20%。深入推进“互联网+”行动,促进大数据、5G、区块链、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支持企业“零地技改”“机器换人”,力争技改投资增长10%以上,推进鸿泰钢铁、南方水泥等技改项目投产。坚持绩效评价、要素倾斜。严格落实工业企业绩效评价办法,在价格、用地、排污、信贷等方面实行正向激励、反向倒逼的差别化要素政策。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确保各项纾困政策直达基层、直接惠及市场主体。坚持绿色低碳发展。严格落实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协同推进减污降碳。支持绿色技术创新、绿色化改造,建设绿色工厂,打造绿色产品,发展绿色智造,创建绿色园区。增强园区承载力。进一步完善开发区体制机制,促进“一区四园一港”深度融合,激发发展活力,全力争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围绕项目充实、设施夯实、产业填实,推进绿色智能制造等主导产业建链补链强链,加速形成产业集群和产业板块。实施基础设施补短板、强弱项、提功能三年行动计划,建成歌场北路等道路5条,争取启动开发区东向直通扬绩高速道路建设,动工建设110千伏新和输变电工程,推进园区10千伏配电网覆盖。开展“标准地”“亩均论英雄”改革,不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清理盘活闲置低效用地1500亩。力争主要指标增速居全省及长三角地区开发区前列。三、突出“现代化”,统筹建设城乡融合新高地。高起点建设品质县城。谋深谋实城东新区建设用地规划布局和配套功能设施完善,引领城市品质提升。推进水韵郎川、市民文化艺术中心及郎溪(国际)大酒店装修工程主体完工。确保国家园林县城首创首成。大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快老城区改造,推进核心地块开发、古城区道路改造和5个老旧小区改造。启动3个农贸市场建设,改建1个农贸市场。于细小处、细微处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全面推行保洁市场化运作,力争建筑垃圾分拣中心建成,打好违法建设管控、市容市貌整治、背街小巷改造、交通秩序整治、劣质水体治理等城市脏乱差“歼灭战”。开展“物业管理提升年”活动,推动综合执法进小区,消除小区物业管理“最后一公里”问题。力争跻身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促进全域文明创建再上台阶。持续推进建筑业、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高标准推进产城融合。坚持“以产促城、以城兴产”,大力推进“一地六县”专精特新展示中心、开发区锦绣湖产城融合等项目建设。依托定埠港,发展壮大第三方、第四方工业物流。加快推进商贸物流、现代金融、研发设计等现代服务业与制造业、现代农业融合发展,培育数字经济、楼宇经济、夜间经济、网红经济等新业态,提速建设大岩路商业综合体,打造苗木、花卉等专业市场。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等适宜农村发展的现代服务业,启动电商产业园建设,推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着力培育壮大电商经营主体,确保农村电商交易额增长20%以上。高水平改善乡村环境。把乡村建设摆在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统筹做好村庄规划建设,科学布局宜居宜业的乡村空间,让乡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留得住乡愁。加快人居环境整治。继续开展“三大革命”“三大行动”,全面巩固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创建成果。进一步深化生态美超市建设。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力争高标准完成2个省级中心村、5个“315”品牌村建设和50个重点自然村整治工作,启动3个省级中心村建设,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示范点。加快村庄基础设施提升。大力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实施农村供水保障工程,确保农村饮水安全;加大财政资金扶持力度,调整优化城乡公交客运运营机制,更好地满足群众公共交通需求;完成22.6公里美丽公路建设,启动到村“双车道”公路建设,建立美丽公路管护机制,加强路域环境整治;持续加强农网建设,建改配变36台、10千伏线路30公里、低压线路94公里。四、践行“两山”理念,加快打造乡村振兴郎溪样板。保护生态环境,力促生态美。严格执行“三线一单”生态空间管制制度,层层落实保护责任,确保创成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抓好上级环保督察反馈和“1+N”突出问题全面整改、清仓见底,纵深推进“三大一强”专项攻坚行动。坚决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确保PM2.5、空气优良天数比例持续优化,新老郎川河、南漪湖等重点流域及内河水体生态环境切实改善,土壤环境监测制度全面建立。强化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确保城区污水处理厂二期、开发区东西区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项目建成使用,探索实施乡村污水处理设施社会化管护。扎实开展河(湖)长制“清江清河清湖”专项行动,加快整治河湖乱占、乱建、乱堆、乱采等问题。全力推进全国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创建,以“五绿”为抓手提升城乡绿化融合发展。狠抓绿色发展,力促生产美。抓产业发展。坚持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狠抓粮食安全,全面促进茶、花卉苗木、果蔬等特色产业规模化发展,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促进农业高质高效。扶持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健全生产、加工、仓储、物流产业链,争取农产品加工产值增长10%以上。推动现代农业和乡村旅游业相结合,抓好皖南光明蓝莓小镇等项目建设,加快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抓主体培育。鼓励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抓好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培育,发展市级以上家庭农场20家、专业合作社4家、产业化联合体2家。积极推进“能人工程”培育计划,力争培育产业发展带头人30人、新型职业农民100人。抓品牌建设。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构建县乡村监管网络,打造安全放心的“金字招牌”。新增“三品一标”5个、农业品牌1个,创建长三角农产品供应示范基地2个。抓全域旅游。围绕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目标,以“一城两山三湖”为重点,加快“旅游+”产业培育,努力打造生态绿色康养旅游基地。力争新和旅游度假区尽早创成省级旅游度假区。实施“石佛山-天子湖”景区品质提升工程。争取创成省级特色旅游名镇1个、省级特色旅游名村2个、省级休闲旅游示范点2个以上、3A级景区2个。巩固脱贫成效,力促生活美。全面实施“五大振兴工程”,推动脱贫攻坚工作体系由解决绝对贫困问题向解决相对贫困问题平稳转型,奋力打造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郎溪样板。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现有帮扶政策、资金支持、帮扶力量总体稳定,巩固住、拓展好脱贫攻坚成果。加强扶贫资金项目管理,推动扶贫产业持续发展壮大。进一步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建立健全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快速发现和响应机制,大力帮扶农村低收入人口发展增收和生活改善,促进全县农民创造更加富裕富足的美好生活。五、激活“强引擎”,持续增强改革开放新动力。全面深化重点领域改革。积极运用信息化手段,统筹政务数据资源和社会数据资源,推进数字郎溪建设。完成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持续深化权责清单制度体系建设和乡镇机构改革。实施行政复议体制改革、城区警务体制改革、社区网格化管理改革。深化国有平台公司改革,优化整合国有资源,促进企业升级,激发更大的促进发展动能。推深做实财税金融、社会治理、供销合作、教育科技、人才体制等领域改革。巩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三变”改革成果运用,力争村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强村达20个、10万元以上优村占比突破90%。全力打造“四最”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推进“一网通办”“掌上好办”、7×24小时不打烊“随时办”,全面建立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让“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成为常态,不断满足企业和群众个性化、多元化办事需求。深化“证照分离”、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等一系列商事制度改革,营造更加公开透明便利的准入环境。强化“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进一步提升全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持续推进“四送一服”双千工程,建立常态化政企沟通联系机制,完善企业反映问题分级调度和“直通车”工作机制,积极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水平。优化招商体制机制,突出绿色环保、投资强度、科技含量、亩均效益等指标挑商选资,加快编制产业地图和招商图谱,构建政府、企业、中介、商协会协同招商工作格局,在努力引进上市公司、进口替代企业、解决“卡脖子”技术企业、专精特新“单打冠军”和“小巨人”企业上下功夫,高端承接沪苏浙产业转移,推进主导产业做优做大做强。确保新引进投资5亿元以上项目10个、10亿元以上项目3个。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启动G50“四改八”扩建(含郎溪南出口改造),确保G318十字段改扩建、沪皖大道等项目竣工验收。加快筹建钟桥水库,力争早日开工。启动建设老郎川河左岸堤防治理工程、钟桥河右岸防洪工程,加快港口湾水库灌区郎溪片项目建设。六、致力“民生事”,着力培育和谐幸福新典范。优化公共服务,让群众更舒心。建设教育强县。持续支持郎溪中学“四名”建设,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加快建设第三中学,争取郎川幼儿园秋季招生、实验初中综合楼建成使用。科学规划建设公办、民办幼儿园,满足学前教育需求。加强智慧学校建设。加快发展职业教育,支持发展民办教育。推进实施好义务教育教师“三权”统一改革试点。以“八大品牌赛事”为抓手,组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体育活动。建设健康郎溪。坚持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慎终如始地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强化对重点人群、重点场所、重点环节防控,提高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和水平。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力争县医院门诊住院综合楼投入使用,启动县医院二期和县中医院肿瘤中心、医养结合及中医治未病中心项目建设。开展国家级卫生县城创建。强化文化建设。实施文化品牌提升工程,加快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推进特色文化名村创建。扎实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普及、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市民文明行为规范工程。持续推进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深度融合,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加快建设革命烈士墓园修葺工程。打造“十星清洁户”“两香家庭”及“三美银行”“最美庭院”“星香美”三创工作品牌。完善社会保障,让群众更放心。高质量完成民生工程。完善就业服务体系,重点抓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城镇就业困难人员等群体就业。做好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工作。健全社会救助制度,加大对困难群众精准帮扶力度。完善医疗保障制度,大力推行跨省异地就医即时结报。加快智慧养老服务体系和残疾人康复救助体系建设。加快公益性公墓建设。深入实施惠民殡葬政策。持续做好老年、妇幼健康工作。加强双拥工作,健全退役军人工作体制机制,高标准创成7个全国示范型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和省级双拥模范县。加强社会治理,让群众更安心。深化平安郎溪建设,强力推进“党建+三治”,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严密防范和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开展枫桥式派出所创建,启动县看守所和拘留所建设。深入实施司法所建设提升工程三年行动计划,加强社区矫正管理。落实开门接访、带案下访制度,推动矛盾纠纷调处化解“最多跑一地”。完成村和社区“两委”换届工作。启动“八五”普法。高质量完成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进一步夯实统计基层基础,提升统计数据质量。健全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提升应急救援和综合防灾减灾能力。深入开展“1+10+N”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启动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落实“四个最严”要求,以争创省食品安全示范县为抓手,实施“1+4”行动抓好食品安全监管,确保社会和谐稳定。同时,继续加强国防教育、国防动员、人民防空工作,支持总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残联、文联、科协、红十字会等人民团体开展工作,做好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审计、气象、供销、档案、老龄、老干部、机关事务和关心下一代等各项工作。各位代表,发展的重任和人民的期盼,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将坚持永葆初心、牢记使命,持续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工作效能提升,努力打造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旗帜鲜明讲政治。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把党的领导贯穿到政府部门履职全过程,严格党内政治生活,确保上级和县委各项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贯彻落实。抓好省委巡视“回头看”反馈问题整改。认真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依法行政守规矩。始终把法治理念融入政府工作全过程,强化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严格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健全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机制。主动接受县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县政协民主监督,高质量办好建议提案。主动接受监察监督、司法监督和社会各方监督,让权力运行更阳光更透明。提升效能强服务。全面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多做有利长远的工作、多打增强后劲的基础、多办群众急盼的实事。深化学习型政府建设,适应新时代,贯彻新理念,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强化创先争优意识,营造比学赶超氛围,点燃干事创业激情,全力做到“工作争上游,作风创一流”。清正廉洁作表率。从严从紧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高标准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强化政府过紧日子、群众过好日子措施,管住用好财政资金。加强重点领域全程管控和审计监督,严肃查处各类违纪违法问题,让干部更清正、政府更清廉、政治更清明。各位代表!起航新时代,奋斗新征程。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在中共郎溪县委的坚强领导下,继续奋斗,勇往直前,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奋力谱写郎溪现代化建设的崭新篇章,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