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眼看文 发表于 2020-10-8 21:43:11

在攻克深度贫困堡垒中 践履初心使命

<h2 id="Title" class="art-title text-center" style="text-align: center; color: rgb(0, 0, 0); font-family: 微软雅黑;">在攻克深度贫困堡垒中 践履初心使命</h2><p class="subtitle text-center" id="SubTitle" style="font-family: 微软雅黑;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center; color: rgb(0, 0, 0);"></p><p class="author text-center" style="font-size: 14px; font-family: 楷体;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center; color: rgb(0, 0, 0);">□刘有升</p><div class="attachment" style="text-align: center; color: rgb(0, 0, 0); font-family: 微软雅黑; font-size: 14px;"></div><div id="ozoom" class="content" style="color: rgb(0, 0, 0); font-family: 微软雅黑; font-size: 14px; zoom: 1;"><founder-content id="content"><p style="font-size: 16px; text-indent: 2em;">脱贫攻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及标志性指标,精准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大攻坚战之一,取得脱贫攻坚战胜利的关键在于打赢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攻坚本来就是一场硬仗,而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是这场硬仗中的硬仗。”破解深度贫困,打赢打好精准扶贫这一攻坚战,完成好第一民生工程,是中国共产党初心使命的应有之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所在。</p><p style="font-size: 16px; text-indent: 2em;">深度贫困地区是脱贫攻坚最大的短板和最薄弱的区域,概括起来主要涵盖三种情况:“三区三州”地区,这是“短板中的短板”,中央统筹重点支持的地区,贫困人数已从2013年的532万人剧减至今年5月中旬的43万人,同期贫困发生率则由25.5%速降至2%;“三区三州”之外的中西部地区的169个深度贫困县,这也是重点,尚余52个贫困县、2707个贫困村及551万人未脱贫;此外,还有部分已脱贫摘帽但易返贫的地区。深度贫困地区致贫原因复杂,要清晰地看到,鉴于历史、现实、区位、生态等多方面的缘由,这些地方是“贫中之贫、难中之难、坚中之坚”,改进基础保障和公共服务的成本高、难度大,但完成好深度贫困歼灭战没有退路、只有前路,“无论这块硬骨头有多硬都必须啃下,无论这场攻坚战有多难打都必须打赢”。</p><p style="font-size: 16px; text-indent: 2em;">◆多视角解构攻坚目标</p><p style="font-size: 16px; text-indent: 2em;">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分析当前经济形势”的要求,为走出深度贫困提供了重要遵循。</p><p style="font-size: 16px; text-indent: 2em;">首先,从全面视角看,这是复杂的系统工程,应注重整体性、差异性、动态性。着眼全局,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及生态文明等角度协同推进,解决好“两不愁三保障”难题,根治个体、村落、县域乃至区域性整体贫困,与全国一道全面步入小康社会。分类指导,对“三区三州”及其他地区差异化帮扶,从户、村、县等多维空间纵深拓展。把准节奏,“脱贫攻坚越到紧要关头,越要坚定必胜的信心”,沿现有标准行稳致远。</p><p style="font-size: 16px; text-indent: 2em;">其次,从辩证视角看,运用好“两点论”“重点论”及“转化论”。坚持“两点论”,一分为二地思考,不仅看到各方面关心关注的有利局面,而且认清疫情带来的负面影响;既看到已获决定性胜利并向全面胜利发起总攻的态势,也要正视稳定脱贫机制、基础保障和公共服务、“三保障”等方面的困难。坚持“重点论”,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以“三区三州”为重点,抓好“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易地扶贫搬迁,牵好“牛鼻子”,对症下药。坚持“转化论”,把握从量变到质变的演化规律,防微杜渐,“一方面大规模地减贫,一方面又有很多人返贫,这个任务就不算完成”。</p><p style="font-size: 16px; text-indent: 2em;">再次,从长远视角看,要有“风物长宜放眼量”的韬略。“脱贫只是第一步,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尚未实现,应以此为新生活、新奋斗起点,致力共同富裕。“打赢脱贫攻坚战,只是消除了绝对贫困,缓解相对贫困将是长期任务”,相对贫困将长续存在,应周密谋划“后2020”时期相对贫困化解机制。</p><p style="font-size: 16px; text-indent: 2em;">◆多向度夯实基础保障</p><p style="font-size: 16px; text-indent: 2em;">“把短板补得再扎实一些,把基础打得再牢靠一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p><p style="font-size: 16px; text-indent: 2em;">要扣紧“两不愁三保障”的基本要求及核心指标,提升深度贫困地区基础保障质效。</p><p style="font-size: 16px; text-indent: 2em;">一是确保“两不愁”,使不愁吃、不愁穿成为常态。吃饱穿暖是基本需求,理应更好地得到保障。</p><p style="font-size: 16px; text-indent: 2em;">二是落实“三保障”,强化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保障。教育堪称扶贫开发、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大计,要在控辍保学上再加把劲。统筹养老、医疗、低保等措施,将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慈善救助等保障范畴。助推农村危房改造,铲除住房安全“拦路虎”,让贫困户安居。</p><p style="font-size: 16px; text-indent: 2em;">三是建牢基础设施,搞好农村公路、安全饮水、生活用电、网络电视等供给,狠抓人居环境整治,优先改水改厕、垃圾处理,朝着美丽乡村建设目标多下功夫。</p><p style="font-size: 16px; text-indent: 2em;">四是改进公共服务,围绕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尤其是均等化的要求,从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及弱有所扶等9个维度出发,为到2025年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全面建立、到2035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而努力。</p><p style="font-size: 16px; text-indent: 2em;">◆多渠道促进持续增收</p><p style="font-size: 16px; text-indent: 2em;">“要加快构建促进农民持续较快增收的长效政策机制,让广大农民都尽快富裕起来”。促使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机衔接,推进可持续发展,使贫困人口工资性、经营性收入渐次提升,转移性收入稳步下降。</p><p style="font-size: 16px; text-indent: 2em;">一要深化产业扶贫。注重龙头效应,培育致富能手、企业家,发挥“火车头”作用;探索“政府+金融机构+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农户”等多链条模态,形成稳固的扶贫产业链。集结外溢效应,激活农村集体经济,扩大资产收益。</p><p style="font-size: 16px; text-indent: 2em;">二要拉动消费扶贫。激活市场力量,打通“最后一公里”,提升产销对接广度和深度,让产品走向市场。线上线下结合,依托线上商城及社区超市,搭建销售主阵地;瞄准市场需求,做大“以购代捐”“直播带货”,促成消费扶贫。</p><p style="font-size: 16px; text-indent: 2em;">三要带动就业创业。规范技能培训,增强人力资本。加大劳务输出,点对点、实时地提供就业信息,做实劳务协作。</p><p style="font-size: 16px; text-indent: 2em;">四要集聚社会合力。做深东西部协作,在理念、资金、项目、人才、信息等方面援助,助力双方共赢。建立扶贫共同体,打造由政府扶贫、企业扶贫、社会扶贫等组成的大扶贫框架。</p><p style="font-size: 16px; text-indent: 2em;">五要注重生态环保。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高度统一,恪守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p><p style="font-size: 16px; text-indent: 2em;">◆多维度激发内生动力</p><p style="font-size: 16px; text-indent: 2em;">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致富终究要靠贫困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实现。”外在助力固然重要,但它要通过内生动力起作用。应处理好以下关系,进一步激发内生动力。</p><p style="font-size: 16px; text-indent: 2em;">首先是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在脱贫致富中,贫困群众既是客体,更是主体,其主体性地位不可替代。尊重首创精神,实施榜样示范,汇聚正能量。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传承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扶贫济困等传统美德,提振精气神。</p><p style="font-size: 16px; text-indent: 2em;">其次是内因与外因的关系。构建互动机制,绘就外部扶持和内部脱贫有机组成的图景。转化动力机制,推广“中国扶贫第一村”赤溪村成功实践,力促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我能脱贫”的蝶变。</p><p style="font-size: 16px; text-indent: 2em;">再次是脑袋与口袋的关系。深度贫困地区一些群众缺乏脱贫意识,为此,要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生命线”作用,拔除思想“穷根”,扶贫扶志扶智深度嵌联,这是贫困人口跳出个人贫困、家庭贫困与代际贫困周期律的密钥。深化教育扶贫,重视基础教育、强化职业教育,让群众脱贫有思路、有技能、有渠道、有盼头。</p><p style="font-size: 16px; text-indent: 2em;">最后是“输血”与“造血”的关系。要由单纯“输血”转变为“输血”“造血”结合。加强人力资源开发,深入开展技能培训,培养劳动技能和综合素质,变给钱给物为给劳动技能、就业门路,引领深度贫困地区劳动力在当地就业或外出务工。</p><p style="font-size: 16px; text-indent: 2em;">[作者为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本文系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项目号:FJ2019B022)的阶段成果]</p></founder-content></div><p></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在攻克深度贫困堡垒中 践履初心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