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调研报告
落实中央、省文明办关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示范县创建工作进行专题调研部署安排,XX市文明办针对调研重点内容,采取实地考察、座谈研讨、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一、对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示范县创建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1)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创新乡村治理体系,迫切需要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示范县创建。农村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传统上的人际关系、伦理道德、价值观念受到了巨大冲击,各种矛盾凸显,各种利益之间的协调平衡也更加困难。在这种新形势下,只有切实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引导人们正确处理利益关系、社会矛盾才能走好乡村善治之路。(2)加强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地位,迫切需要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示范县创建。加强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建设,引导广大农民群众崇尚科学,反对迷信,弘扬先进文化既是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的重要内容,也是改变农民群众生活习惯、提高生活质量的有力载体,对乡村振兴战略起着重要的引领、支撑和保障作用。(3)重塑城乡关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迫切需要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示范县创建。当前,农村的差距不仅体现在经济上,更突出体现在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和基础设施上。只有不断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才能真正把以人为本的要求落到实处,改变农村群众生产条件和生活质量。(4)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走共同富裕之路,迫切需要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示范县创建。与过去相比,农村社会经济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农业经济结构得到了调整,农民收入实现较快增长。但必须清醒地看到,农业和农村发展仍然处于困难的阶段,达到“生活宽裕”要求还有很多路要走,进一步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都需要更为艰苦的努力,尤其是需要用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推进思想解放,营造良好氛围,大力提高农民综合素质。三、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示范县创建需要破解的难题:1、发展不均。由于各地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视程度和激励机制不同,创建进程不平衡。有的乡镇领导重视,人员到位,措施得力,群众参与的积极性较高,有的乡镇领导对精神文明建设认识还不到位,抓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意识还不够强,市县“热”、乡镇“凉”、农民“冷”的现象仍然有不同程度的存在;有的村镇文明村镇创建基本上成了几个村干部的事,精神文明建设往往作为一项软性指标加以布置,有时会出现走过场的考核,几本档案完事,挂个牌子了事;由于镇村财力匮乏,导致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投入不足。2、力量不足。当前农村事务多、矛盾多, 乡村基层干部的主要精力用于征地征迁、处理矛盾纠纷、发展经济上,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有被边缘化的趋向,大部分村干部的主要工作精力在大量纷繁的行政事务、经济发展、矛盾调解等任务中,没有更多的人力、物力来抓精神文明建设。3、参与不多。农民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主体,如果缺少农民群众的广泛积极参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只能是一句空话。通过调查发现,伴随着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城乡经济收入差距较大,农村的大部分青壮年外出务工,许多农村仅剩下妇女、儿童和老人,农村“空壳化”现象严重,加之网络化的普及,农民玩手机的人数越来越多,投入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使用率不高,参与系列群众文化活动积极性不强。 4、虚拟难控。随着微博、微信和微视频的发展,手机中的宗教极端内容、黄赌毒思想、谣言传播也随之蔓延。这些新型传播方式更形象、更有吸引力,由于农村群众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分辨力不强,很容易受极端思想的影响。同时,网上传播正能量的作品又太少,且大都是官方面孔,不易被接受。由于技术、人员等因素,基层管理网络和手机信息的能力非常有限,使农村虚拟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和监管成为短腿。5、陋习难除。婚丧嫁娶讲排场大操大办,盖房出殡要选择风水宝地,娶媳嫁女要选择黄辰吉日、生病求神拜巫等等。这些封建主义思想残余,占领着一部分农村、农民的思想和精神文化领域,根深蒂固,一时难以根除,影响农村的进一步发展。一些低俗的演出在农村还有一定的市场,对广大农民群众产生一定的精神毒害。农村外出务工青年中抽高级香烟,用奢侈品,成为外出打工的农村青年带回家乡的一种城市生活“时尚”,农村青年结婚逐渐城市化,车子、房子、婚宴,并且要体面迎娶新娘。这种盲目的攀比风,使一部分农村家庭背负上沉重的债务包袱,成为家庭矛盾激化的一个重要因素。三、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示范县创建的原则、内容、标准和激励措施:(一)基本原则: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示范县要注重强化县乡两级的主体责任,县级负责整体谋划,加强支持和指导,乡镇负责具体实施和推进,形成有效联动。(二)主要内容:1、完善工作机制。制定和完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各项工作机制,特别是文明村创建工作机制,统一规范工作程序。修订完善相关工作制度,健全学习、例会、督办等一系列长效工作机制。结合乡规民约道德评议会活动的开展不定期组织村道德评议会召开座谈会、交流会,研究和讨论创建文明村的好做法、好措施。组织道德评议会成员到先进村参观学习,不断提高工作水平。 2、丰富活动载体。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把文明村创建同乡规民约道德评议、“文化进农户五个一工程”、“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等活动相结合,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有载体,开展文化活动有阵地,开展科教活动有课堂。开展“城乡共建”,组织县级部门加大资金投入,进行“一对一”帮扶。 3、整治农村环境。继续深入开展农村环境整治,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环境卫生问题,加快环境卫生管理城乡一体化进程,突出抓好农村垃圾分类减量处理、农村污水收集处理、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加大畜禽粪便、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化肥农药、农村河沟污染整治工作力度,确保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覆盖率达100%。探索建立政府补助、以村集体和群众为主的筹资方式,落实相应人员、职责、经费和制度,加强村庄卫生保洁、设施维护和绿化养护等工作。4.营造文明乡风。注重保护传统村落,挖掘和弘扬农村传统文化,修缮农村古塔、古庙宇、古戏台、古祠堂、古民居等历史文化遗迹,发扬传统民俗活动、民间技艺等特色民俗文化。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利用村级文化教育场所,开展多种形式的知识宣传和培训活动,全面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大力整治“人情风”等农村不良社会风气,推动完善村规民约,引导广大群众参与文明旅游、文明上网等活动,加大对农村黄赌毒、黑恶势力、非法宗教的打击力度,倡导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5、激活工作主体。以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为切入点,加大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经费投入,支持好、引导好文明村的创建工作。积极创设以“共建文明和谐家园”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载体,调动群众参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性,提高群众的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修正意识。 6、深化创建内容。深化“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提高群众的道德文明素质。组织编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手册,免费向群众发放。以文明村创建和文明市民标兵评选活动为载体,培养和树立先进典型,组织媒体大力宣传先进事迹,使农村群众学有榜样,赶有目标,促进农村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 (三)工作标准:1.成立一个自治机构。建立“四会一约”,村规民约、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和禁毒禁赌会,履行“管理、调解、组织、宣传、治安”等服务职能。2.组建一批志愿队伍。组建一批“扶贫济困、法律援助、应急救援、环境保护”等志愿服务队伍,开展各种志愿服务活动,将活动记录登记造册。3.设立一个农家书屋。书屋内配齐书橱、阅览桌椅等基本设施,配置“科技、医学、教育、心理、文艺”等不同类型书籍,张贴“书香家庭、学习榜样、读书格言”等文化宣传品,建立“开放时间、图书借阅”等农家书屋管理制度。4.打造一个文体场所。结合实际,购置篮球、羽毛球、象棋、健身器材等,打造“群众文化活动室、篮球场地、文化广场”等文体活动场所。5.规范一批宣传阵地。利用房屋墙体、空闲之地、宣传橱窗等载体,制作一批“核心价值观、市民文明公约、六比六看大竞赛、爱护环境、遵德守礼、家风家训、二十四孝”等宣传正能量的宣传栏、宣传牌,每家每户门口悬挂木制楹联。6.开展一批文体活动。挖掘“能唱歌、爱跳舞、懂书法、会武术”等农村文艺人才,积极组织开展“周末我登台”“广场月月乐”“节日家家欢”等喜闻乐见的群众文化和体育活动。7.培养一批专业能手。培养村民“重知识、爱学习”的良好习惯,邀请各种技能专家或推荐本土专业能手,为屋场村民讲授劳动技能课,培育一批擅长“种水稻、养家禽、栽苗木、做烟花”等农村生活专业能手。8.评选一批先进典型。从多个角度发现身边美,广泛开展“十大孝星、星级文明户、最美庭院、书香家庭、屋场带头人”等典型人物和事迹。(四)激励措施:对创建成功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示范县,整合涉农资金予以重点支持。同时,安排一定专项资金扶持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示范县工作。四、浏阳市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做法、成效和建议:近年来,浏阳市根据屋场“居民集中、关系密切、相互影响”等特点,以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为目标,在全市广泛开展“美丽乡村、幸福屋场”创建活动,村村创建幸福屋场,连片打造美丽乡村。通过创建活动,全市各乡镇街道建立了一批“幸福屋场”示范点,努力实现农村社会更加和谐、精神文化更加繁荣、文明新风更加浓郁、生活品质更加提升,开创幸福屋场里的幸福生活。一、突出环境整治,让村容村貌美起来。深入实施“生态美城”战略,把环境综合整治与“美丽乡村、幸福屋场”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动员全市上下共建宜居宜业、精致精美的幸福家园。一是坚持统筹推动。从2011年起,在全市全面开展“城乡统筹、环境同治”行动,将其作为“美丽乡村、幸福屋场”建设的工作着力点,发动干部群众扎实推进村容大整治、造绿大行动、道路大畅通、河流大净化等工作,实现了屋场建设全面提质,城乡面貌焕然一新。近年来,对县域交通干道进行了全面提质改造,硬化乡村道路1920余公里,植树近3000万株,拆违拆旧200余万平方米。7个乡镇、6个村获评国家级生态镇、生态村。二是坚持示范带动。坚持精心布局、精细设计,着力打造一批具有浏阳特色、留住美丽乡愁的“美丽乡村、幸福屋场”精品工程,充分展现田园风光、彰显农家情趣。切实发挥示范工程的引领作用,组织全市各乡镇、村组开展幸福屋场现场观摩活动,通过互评互议、交流经验,进一步浓厚了建设氛围、提升了建设水平。现全市共打造了浏东公路、浏跃公路、荷文公路、大文公路等一批美丽乡村示范带,文家市镇红旗屋场、金刚镇何家屋场、永安镇湾里屋场等干净整洁、错落有致,呈现出一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崭新风貌。三是坚持社会联动。坚持把广泛发动群众作为“美丽乡村、幸福屋场”建设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在屋场建设过程中,注重发挥政府资金的撬动作用,带动群众集资、企业捐资,并由村民自主规划设计、自愿投工投劳,极大调动了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每个屋场均成立理事会,制定自治章程,通过志愿者包路段、农户包庭院等方式,常态化开展日常保洁、管理维护等工作,形成了全民参与环境整治、共同建设美丽浏阳的良好局面。全市“幸福屋场”创建过程中共投入建设资金9800万元,其中村民自筹8100余万元,占82.7%。 二、突出文化引领,让乡风民风淳起来。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美丽乡村、幸福屋场”建设的根本取向,深入挖掘浏阳深厚的文化底蕴,创新载体,丰富内涵,努力营造敦亲睦邻、融洽祥和的浓厚氛围。一是发挥乡贤文化的带动力。充分发挥地方贤德人士威望高、见识广、与村民联系紧的独特优势,注重把优秀基层干部、企业能人、道德模范等广泛凝聚起来,通过设立乡贤榜、评选星级乡贤等举措,鼓励其带头参与、大力支持“美丽乡村、幸福屋场”建设,涌现出一大批服务乡亲、报效家乡的先进典型。如大瑶镇杨花村党总支书记刘良洪,放弃经营多年的年产值1000万元以上的明大建筑公司,回乡带领村民大力发展九龙生态农庄等村级集体经济,近6年村民年人均纯收入增幅达15%以上;淳口镇高田村党总支书记张学文,主动辞去在企业年薪10多万元的工作,回乡带领村民筹资投劳,投入300多万元建设了高田新屋场、金盆屋场、香积屋场,并在环境整治、纠纷化解等方面积极推行村民自治,努力探索基层社会治理的新路径。二是强化宗祠文化的引导力。浏阳宗祠文化源远流长,共有宗祠家庙260多个。在“美丽乡村、幸福屋场”建设中,充分依托现有祠堂,组织“家风家训分享会”、“道德模范交流会”,开展“文明上网、文明旅游、文明交通、文明餐桌”等道德实践活动,把传统宗祠文化中融入现代文明、赋予新的内涵,将祠堂打造成为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使祠堂成为道德建设的“宣讲站”和新风良俗的“始发站”。三是提升群众文化的凝聚力。引导各屋场兴建了农民课堂、农家书屋、党员活动室、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场所,组织开展“文化下乡”、“电影下乡”、“科技下乡”等,精心举办“广场月月乐”、“节日家家欢”等特色文化活动,培养村民文艺爱好,丰富群众精神生活,屋场成为人气最旺、笑声最多的地方。今日浏阳,社会和谐度不断增强,实现连续五年各特护期赴上级党政机关“零非访”目标。特别是通过发挥文化的巨大引领作用,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升,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面貌和思想观念极大改观。如针对过去农村办酒互相攀比、铺张浪费的陋习,我们及时组织开展“淳风美德润浏阳、文明办酒倡新风”活动,得到了老百姓的衷心拥护、积极响应。三口镇潘连初老人90岁生日时,其子女准备操办大寿,潘老坚持节俭办酒,只举行了一个简单的家庭聚餐,亲戚朋友的贺礼也一概婉拒。现在,文明办酒、节俭办酒在浏阳蔚然成风,群众普遍感到从沉重的人情负担中解脱出来。三、突出产业培育,让创业创富火起来。发展产业、富裕农民是“美丽乡村、幸福屋场”建设的题中之义。一是因地制宜兴产业。坚持实施“产业兴城”战略,立足各区域的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重点发展浏北区域的新型工业、浏南区域的鞭炮烟花、浏东区域的生态旅游、浏西区域的花卉苗木,引导各乡镇、村组、屋场走专业化、特色化的发展之路,基本形成了镇镇有产业、村村有企业、家家能就业的发展局面。如官渡镇依托得天独厚的文化旅游资源,积极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来势良好。二是因势利导促创业。着眼转型创新发展,推动广大农村群众打开“心门”、走出“家门”,树立现代市场观念和经营理念,积极投身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潮之中。古港镇松山屋场与在线旅游“咕咕家”连锁合作,推出“咕咕家”连锁农家乐,让游客通过互联网就能预订旅游服务。沿溪镇沙龙村成立多个蔬菜合作社,并创立“e果蔬移动互联网商城”,打造集宣传、销售、管理于一体的网络平台,线上销售实现较快增长。三是因需施策强家业。顺应广大农村群众加快增收致富的热切期待,按照全面深化改革要求,在全省率先成立农村资源流转交易中心,将水田、林地、鱼塘等资源交易全面统筹起来,依托互联网为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有力促进了村民以地兴业、以地增收。结合农房抵押融资改革试点工作,实施“诚信屋场”创建工程,截至2015年10月,全市农房抵押贷款额达51.7亿元,惠及农户和企业1.8万家,有效破解了村民融资瓶颈,释放了农村创富活力。2015年浏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5380元,增长9.5%,农民群众的自豪感、获得感、归属感大幅提升。浏阳市以屋场为单位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把群众的日常生产生活与精神文明建设紧密地结合起来,发挥乡贤带动、坚持社会联动,最广泛的吸引群众参与到屋场建设中来,大幅提升了村民的幸福感、自豪感和归属感,走出了一条美丽乡村建设的新路子。一是坚持村民自治,激发群众热情。浏阳市在以屋场为载体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始终坚持村民自治,发挥村民的自主性,组织地方知名人士、骨干党员、组长、老同志参与屋场管理,实行“乡绅”协商式自治,使群众真正成为屋场的践行者、守护者、建设者,“美丽乡村、幸福屋场”创建工作效果更明显,影响更长久。二是坚持文化引导,尊重民风民俗。每个屋场的形成都具有其特定的人文环境。浏阳市在提升农村精神文明水平工作中注意正确引导广大农村群众头脑中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和宗族意识,尊重民风民俗,发挥积极作用,避免消极影响,用邻里感情、道德熏陶来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社会秩序和健康的社会风气。三是坚持科学谋划,提升群众幸福指数。幸福屋场建设,最终要落实到改善民生、增进福祉上来。浏阳市在“美丽乡村、幸福屋场”建设工作中将幸福屋场建设同推进各项工作落实、发展社会经济、提升人民生活水平等结合起来,让广大群众切实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提升生活幸福指数,让屋场建设永葆动力。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