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OO七年南平市畜牧水产工作的意见
2007年,是“十一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也是畜牧水产调整发展的关键期,总的要求是:围绕建设现代畜牧水产业,实施“培育畜牧大产业,发展优高水产业”策略,坚持内涵挖潜转变增长方式,外延拓展培育大产业,重心下移抓好持续发展的基础建设,着力解决动物防疫、产品质量和畜污治理等发展中的难题。预期目标是:畜牧产值增8%、渔业产值增6.5%,总产值占大农业37.5%,人均畜牧水产家庭经营收入力争950元;肉蛋奶总产41.5万吨,水产品总产11万吨,增长5.8%和3.5%。为落实上述目标要求,提出以下实施意见:<B> 一要正确引导产业发展。</B>在畜牧水产发展的转型期,要用现代发展理念、现代经营形式、现代技术条件、现代产业体系、培养新型农民发展畜牧水产业,这是指导我们工作的战略定位。针对产业发展中的难题,必须坚持四大原则:一是要正确处理质量与数量的关系,走质量效益型内涵发展之路;二是要正确处理常规养殖与特色养殖的关系,探索产品特色化、市场高端化优质特色之路;三是要正确处理发展养殖业与科学养殖、疫病防疫的关系,走安全、优质的产业提升之路;四是要正确处理产业发展与保护生态环境的关系,走持续发展的生态型产业之路。
<B> 二要做大做强产业体系。</B>从优势产品抓起,在“一县一品”上抓突破,走特色+规模的发展之路,续建“五大”优势产业区,即:“一城”(南平奶城)、“两带”(生猪产业带、优势养鳗带)和“两区”(三大特色养禽区、草食牲畜优势区),构建块状、带状区域规模,便于产品加工、市场流通和要素集聚。经过2~3年的培育,打造形成区域规模经济。采取“梯度推进”策略,在龙头企业上抓突破,继续培育乳制品、肉鸡两大产业集群,增强长富、大乘、天凌乳业龙头实力,做大做强圣农肉鸡产业。坚持招商引资和培育发展两手抓,利用生猪产业带优势,加大猪肉制品加工业招商力度,培育大禾、一春、汇通公司等猪业龙头企业,推进肉猪产业化经营,同时做大绿洲公司的肉兔产业。做大做强光泽鸿建山庄、武夷山万鑫源农庄、浦城生态公园的休闲渔业,其余县(市、区)发展一家有规模、上档次的休闲或观赏鱼养殖基地;推进河段、水库江河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投放大规格鱼类、蟹苗等3000万尾(只),形成闽北特色水产业。
<B> 三要推进增长方式转变。</B>一抓区域布局调整。畜禽、水产的规模养殖,大水面开发乃至产品加工业,要考虑有序发展的前瞻性,按照规范、有序发展的要求,重点调整猪、禽规模养殖布局,规划建立农村畜禽养殖小区,以及网箱养殖、规模养鳗区域布局。二抓提高经营效益。推进适度规模经营,提高资源配置和利用效率转变增长方式,以猪禽业、奶牛业、养鳗业和大型深水网箱养殖为重点,以优势特色加适度规模,规模化加集约化、产业化,提高规模经营效益。三抓产品质量安全。启动畜产品、水产品质量安全绿色行动,实施从投入品源头、生产过程、市场准入到餐桌的全程监管,延平区和4个县级市开展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无公害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5个以上,加强饲料及饲料添加剂、兽药及兽用生物制品等投入品的监测,加大对使用瘦肉精、苏丹红、莱克多巴胺、氯霉素、孔雀石绿、恩诺沙星等查处力度,力争生猪、鲜奶、禽类药残检出率为零,水产品药残、水产品及水发产品甲醛检出率控制在4.5%和1%以内,确保安全无责任事故。四抓提升科技含量。加大主推品种、主推技术推广,关键是建设生猪、奶牛和肉羊等良种核心群,加大名优水产良种推广,特别是23个场2万头奶牛良种繁育,市水产良种场倒刺鲃、光泽鸿泽中华鳖繁育推广;推广猪禽分批轮养、仔猪早期断奶、水禽无公害旱养喷淋技术、生猪粪便零排放处理技术,斑点叉尾鮰池塘和网箱养殖、水产高密度套养和机械化养殖、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等高效技术,以及种养结合、草畜结合等综合配套技术。五抓科技推广服务。以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能力为重点,实施“绿色证书”、“科技入户”、“核心农户”、村防疫员“全员培训”工程,开展“一堂课、一份手册”科技入户活动,特别是动物疫病预防、动物免疫、动物检疫、动物卫生安全、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等知识的科技普及。
<B> 四要强化动物防疫工作。</B>市政府将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动物防疫工作的意见》、《关于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以改革建立兽医行政管理、行政执法和技术支撑三大体系,工作有效运转的公共财政保障机制。各地要围绕建立三大体系、公共财政保障机制及动物防疫保障措施,争取当地政府制订出台相应实施意见,并于上半年完成改革工作。动物防疫工作总的要求是:确保“有病不流行、有疫不成灾”,有效控制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情,奶牛“两病”达到净化区标准。突出三大重点措施:一是突出抓免疫,实行禽流感、口蹄疫100%强制免疫,做到“五不漏”和“真苗、真打、真有效”,免疫抗体合格率70%以上,猪瘟、鸡新城疫等全面免疫,全面推行“村级动物免疫日”和免疫证入户。二是突出抓监测,市本级负责免疫抗体监测抽检,病原学和血清学监测;县(市、区)负责口蹄疫、禽流感每村春季20份、秋季30份免疫抗体监测,病原学、血清学采样(包括棉拭子和血清),每年两次奶牛“两病”监测。三是突出抓保障,重点是人员队伍、防控经费、基础设施和责任机制等的保障,应急物资、储备金、预备队和应急演练等应急控制能力的增强,以及疫情巡查报告、排查记录、采集病料等的应急反应。动物检疫工作,要围绕规模场检疫率、定点屠宰检疫、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率和上市动物及其产品持证率“四个100%”目标,把好“三大关”:一是动物检疫关。加强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切实做到“三必检”,即动物离开饲养场必检、动物进入屠宰场必检、动物及产品进入市场必检,推行家禽检疫脚环标识;二是市场准入关。严防染疫动物及其产品上市流通,落实“三必查”,即查畜禽免疫标识、查免疫证明、查检疫证明;三是畜禽调运关。严格准调证制度,强化9个省际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防堵工作,确保疫病不输出、不传入。
<B> 五要抓好畜牧污染治理。</B>按照“减量化、再使用和资源化”要求,坚持近期与远期、治标与治本相结合,建立标本兼治、循环利用的可持续发展机制。近期治理,完成禁建区内143家规模场治理达标,加快其它401家治理进度。综合治理,一是按区域布局发展畜牧业,畜牧禁养区、禁建区和适度养殖区划定到位,引导畜牧发展向疏散区、丘陵山区和草食牲畜转移;二是前移源头治理关口,严把新建场“三道关”,即严格新建和扩改建规模场审批制度,不在禁建区内建规模场,治理不达标的关闭或搬迁;三是推行畜禽生物安全养殖,综合利用畜禽粪污资源,推广人畜分离、村场分离、水禽旱养等健康养殖方式,推广生态养殖—集中供沼气—生产有机肥—高效种植业,以及猪—沼—果、牧—沼—草等循环经济模式,建设生态型畜牧基地和村落。
<B> 六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B>做好四方面工作:一是要编制项目申报规划,建立项目储备库,争取农业部等的国家项目,重点是优势特色产业、健康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生物质产业等产业发展项目,良种繁育和推广、动物疫病防疫、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基层推广体系等基建项目。二是要分析研究省上畜牧水产《投资指南》,围绕投资重点和当地实际,认真策划项目可研报告,多渠道争取省农业厅、海洋与渔业局等有关部门畜牧水产项目扶持。三是利用“5.13”、“6.18”、“9.8”招商活动平台,加强市与县(市、区)生猪肉联加工、水产品与烤鳗加工、动物产品生物提取与加工,以及畜禽良种繁育等项目的招商和对接;投产项目、在建项目、开工项目和前期储备项目等“四个一百”项目的开发。四是抓好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市本级重点是PCR化验室、渔业监测中心建设,县级要加快顺昌、建阳动物疫病化验室建设进度,已配仪器设备渔业监测中心化验室建设,松溪长巷、浦城富岭、邵武沿山、朱洋等4个省际防疫监督检查站建设,争取建成投入使用。
<B> 七要完善行政执法体系。</B>开展以保安全生产、保产品质量、保农民增收为目标,以动物卫生监督、渔政与渔业安全管理、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为重点,以法治宣传、监测检疫和行政执法为手段,集中整治与长效监管、源头治理与与跟踪管理、打击处理与诚信自律的综合执法。重点工作上,一是加大《畜牧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宣传力度,增强依法行政办事能力;二是加大防疫监督、动物检疫、产品质量安全、渔政管理等行政执法力度,保畜牧水产健康发展;三是组织开展动物疫病强制免疫、餐桌污染治理、畜禽污染治理、水产养殖用药、渔业安全生产等专项执法与执法活动。<B> 八要切实加强自身建设。</B>突出四个重点:一是机关党建“三级联创”。按照省、市的部署要求,扎实推进“三级联创”活动,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形成目标相联、上下互动、系统带动、共同推进的工作机制。二是政风行风建设。按照抓行业必须抓行风的要求,强化行业系统行风评议,建立宣传发动、查找问题、落实整改、评议督查的工作机制,以良好的行风树立公众形象。三是机关效能建设。列为政风行风评议的重要内容,突出解决工作部署不落实,职责不清、推诿扯皮,“小吏大权”和机关“四岗”(脱岗、虚岗、串岗、私岗)等问题,形成有序运作、高效运转、优质服务的工作氛围。四是党风廉政建设。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防腐机制,落实“一岗双责”、“一票否决”廉政建设责任制,养成党中央倡导的八个方面良好风气,为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