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老秘 发表于 2009-3-3 22:23:21

福建南平工业园区管委会2006年工作总结

    2006年是“十一五”计划的开局之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在省、市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园区管委会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加快中心城市建设和持续突出工业、实现突破工业的决策部署,以项目建设为重点,抓进度、抓服务;以讲求效益为核心,抓招商、抓管理,扎实推进园区各项工作有效展开,发展总体态势良好。全年新引进企业13家,新投产企业9家,新增规模以上企业8家,园区企业总数达到66家,其中投产企业50家,规模以上企业27家;全年累计实现生产总值8.47亿元,同比增长57.67%,其中:工业总产值7.78亿元,同比增长66.58%;上缴税收3116.2万元,同比增长30.92%;出口交货值2.27亿元,同比增长26.14%;园区企业职工达5216人,新增就业人数1408人,各项经济指标均完成或超额完成市里下达和本委年初制定的计划目标。
    今年4月,园区分别通过了国家发改委、国土资源部清理整顿全国各类开发区的审核公告,经省政府批准,合并江南工业园区更名为“福建南平工业园区”,并保留为省级开发区。经市政府、市委编办批准,园区管理机构相应更名为“福建南平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并于9月份正式运作。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nbsp;&nbsp;&nbsp; <STRONG>一、统筹协调,着力工业增总量</STRONG>
&nbsp;&nbsp;&nbsp; 围绕加快推进中心城市和工业化步伐,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工业企业提速为突破口,以经济总量增效为核心,持续推进园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今年园区工业产值增速总体保持月均50%以上,同比净增3.11亿元。
&nbsp;&nbsp;&nbsp; 1、培育优势企业,增强规模拉动。以现有骨干企业特别是有发展潜力的企业为重点,帮助协调解决企业用工、用电、用地以及扩产融资等方面需求,鼓励创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牌产品,重点推进了源光亚明无极灯生产线投入与专利申请、闽航电子电热基片扩产、中发电机整装立式水轮发电机等技术改造,办妥源光亚明、闽航电子、彩虹染整、华田机械、朝日电缆等企业的土地权证,协调解决彩虹染整织造车间、鸿志兴包装征地、华港饲料车间和办公楼建设等扩建工程,有效促进企业增产增效。今年园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从去年的19家增加到27家,净增产值2.99亿元,占园区工业总净增产值的96.14%。园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占企业总数近六成,累计实现工业产值7.47亿元,占园区工业总产值的95.95%,占市本级规模工业产值的比例提高1.88个百分点,达到6.71%。
&nbsp;&nbsp;&nbsp; 2、扩大贸易市场,提升经营效益。及时向企业传递市场供求信息,拓宽销售渠道,促进产销平衡;指导企业加强节能降耗、减污增效等方面的规范化管理,克服宏观经济因素影响,实现企业整体经营效益稳步增长。全年工业企业完成销售产值7.77亿元,平均产销率99.75%,比上年同期提升3.01个百分点;累计实现利润3285万元,净增2296万元,7家企业生产效益迅速回升。同时,用好外贸优惠政策,落实出口退税额度573万元,基本保证出口型企业的退税要求。照明电器、针织服装和汽车配件等11家出口产品生产企业全年累计实现出口交货值2.27亿元,净增4700万元,新增华闽汽配和涌鑫化纤2家出口企业,新华安制衣转变“贴牌”出口的生产模式,自主创新的“港菲”商标打入了美国市场。
&nbsp;&nbsp;&nbsp; 3、依托行业龙头,促进产业集聚。注重培育园区主导产业集聚,依托华闽汽配、源光亚明、闽航电子、朝日电缆、新华安制衣等行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汽车配件、电子机械、电线电缆、针织服装、有色金属产业,引导企业优势互补,实现聚集规模效益。今年,在壮大汽配产业集聚上,引进了总投资1000万元、远太汽贸项目,推动投资5000万元的华田机械开工建设;在培育电子电器产业集聚上,引进了总投资600万元永晟电子、投资600万元鑫源电器,促进闽航电子扩大投资600万元;在延伸有色金属产业链条上,想方设法帮助协调投资1.6亿元的南铝板带配套铸轧扩建项目的用地,促使朝日金属和朝日工业电料开工建设,逐步提高园区产业集聚的整体水平。
&nbsp;&nbsp;&nbsp; <STRONG>二、突破项目,提升质量求效益</STRONG>
&nbsp;&nbsp;&nbsp; 始终把项目作为全年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对照创业竞赛和本委既定的目标任务,坚持项目引进、落地投产“两手抓”,严格选资引项目,抢抓进度建项目,配套跟进促项目,实现了项目工作重大突破。
&nbsp;&nbsp;&nbsp; 1、主动招商选资引项目。结合园区现有产业布局和供地需求,积极对接七大产业集群,充分利用福建省网上招商、“5·16”旅洽会、“9·8”厦洽会等政府招商平台,加大牵线搭桥力度,采取以商招商、借力招商等办法,积极开展招商选资工作。今年,管委会梁廉荣主任三次亲自带队到浙江、福州、厦门、上海等地走访客商,主动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辐射,延伸上下游产业链。通过严格项目准入机制,加强评价选资,有选择地引进了一批经济效益好、规模大,贡献高、社会责任感强的项目。2006年新引进项目呈现出了数量多、质量好、规模大的特点。全年共引进项目13项,超本年计划目标数4项,其中投资上千万以上的有9项,项目计划总投资1.74亿元,注册资本5850万元,长城渔具成为市本级在“9·8”厦洽会上唯一签约项目。这些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年产值4.21亿元,税收1328万元,同比分别增加121.7%、145.8%、187.9%和121.1%。
&nbsp;&nbsp;&nbsp; 2、抢抓序时进度促落地。实行委领导挂点、工作人员具体负责的项目工作机制,深入园区企业实地调研,通过加强与省、市有关部门联系,积极帮助协调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做到跟踪到位、服务到位、责任到位,加快了项目的落地投产步伐。2006年,项目建设开工率高,速度快。一是13家新引进企业全部动工建设,新企开工率达100%,是建园以来开工率最高的一年。全年累计完成投资3328万元,占年计划2760万元的120.58%。海月印花、纬业织造、永晟电子、享通农业等4家企业实现当年引进、当年开工、当年投产。二是12家上年结转企业,有9家在建,全年累计完成投资1.18亿元,占年计划7810万元的151.09%。华港饲料、森兴木业、奇聚建材、三潭佳妮等4家企业及南铝板带公司一期建设竣工投产。三是2项企业扩建项目,全年累计完成投资1513万元,占年计划1360万元的111.25%。朝日电缆二期扩建、鸿志兴包装彩印生产线等2个项目厂房建设已竣工,进入设备安装调试阶段。
&nbsp;&nbsp;&nbsp; 3、力求规模质量增后劲。对规模大、质量好的项目实行了一位领导、一套人马跟踪服务,随时掌握项目进展情况,倒计时安排工作,全力促进项目引得进,快开工,早投产,尽快出效益。2006年是园区项目质量好、大项目同时开工数量最多的年份。在建的22家企业和2项扩建项目,计划总投资8.28亿元,注册资金1.93亿元;投资上千万元的项目17项,占总数的70.83%,其中投资上亿元的有南铝板带公司,投资4000万元以上的有华田机械公司、长城渔具公司等2家企业。全年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7亿元,占年计划投资1.19亿元的142.86%,这些项目全部建成达产后,可实现年工业产值13.24亿元,税收5514万元,是园区现有企业工业产值和税收的2倍,将大大增强园区经济实力,为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nbsp;&nbsp;&nbsp; 总投资4.2亿元,注册资金9000万元、用地265.56亩的南铝板带项目,是园区历年来项目用地面积、投资规模、产值税收最大的项目。2006年1月开工建设,全年共完成投资8328.74万元,占年计划投资185.08%,仅用11个月时间,一期工程即告竣工。
&nbsp;&nbsp;&nbsp; <STRONG>三、全力推进,科学运作建平台</STRONG>
&nbsp;&nbsp;&nbsp; 1、市区合力,推进大横绿色产业区建设。按照市政府部署,我委作为市政府的出资单位,投入资金550万元,抽调5名干部职工,与延平区政府通力协作,共同推进大横绿色产业区的开发建设。至12月止,一期工程的800亩启动区有序推进,全年完成投资2100万元,1万伏电力线路、广播及通讯光缆等4条缆线全部迁移完毕,林地的征占用和土地报批获省上批准,总工程量165万立方米的“一平”A标段土方工程完成挖填土方90万立方米;120万立方米的B段土方工程于9月初完成招标并开工建设。广平新型建材、迪达新型建材、奥普电器、绿洲兔业、天和机械等5家企业达成入园意向,项目用地总面积563亩,启动区工业用地预计2007年上半年可以提供企业建设。
&nbsp;&nbsp;&nbsp; 2、拓展空间,不断扩大各组团建设规模。按照效益优先的原则,想方设法,合理开发和配置土地资源。一方面,在现有园区规划范围内寻找适宜开发用地,最大限度的用好每一寸土地。先后征、转让土地110.1亩,落户华田机械、鸿志兴包装二期和长城渔具等3个项目;出租罗源工业用地73.25亩,落户鼎力铝业、昇昇工艺、远大墙材、永盛竹木等4个项目;盘活闲置用地132亩,落户远太汽贸,促使朝日电缆二期、朝日工业原料、朝日金属、阳光针织等5个项目开工或即将开工建设。另一方面,在规划区域及周边寻求适宜工业用地开发的空间,拟继续开发罗源组团1238亩、塔下组团的塔下村十里庵、洋丹680亩工业用地,为今后园区滚动开发做好前期工作。
&nbsp;&nbsp;&nbsp; 3、集中资金,保证重点项目基础配套建设。今年是我委资金运作最困难的一年,我委科学筹划,确保重点项目的园区公共基础的配套建设和重点项目用地的资金需求,全年累计投入资金1538万元,有力地促进了项目的建设进度。完成了铝板带项目土地、林地报批,供电电力线、铁路专用线迁移、道路拓宽和村民饮用水、机耕路的改建;动工修建塔下组团洋丹片水、电、路配套,罗源组团二期道路和8号台地的平整以及供电线路改造,为朝日电缆二期、朝日金属、朝日电工电料、恒业色纱、长城渔具、永盛竹木、鼎力铝业和远大墙材等8个项目顺利开工提供基础保证;征收土地104.64亩,于4月底和10月底分别交付华田机械和长城渔具;办妥彩虹染整、源光金属、朝日电缆、朝日钢构、源光亚明二期等企业的土地权证。
&nbsp;&nbsp;&nbsp; <STRONG>四、创新思路,效益经营促持续</STRONG>
&nbsp;&nbsp;&nbsp; 调整园区开发建设思路,创新工作方法,倡导以“经营企业”的理念来经营园区,提高运作能力,注重效率与效益、投入与产出的平衡,促进园区开发建设可持续发展。
&nbsp;&nbsp;&nbsp; 1、契约管理,“四定”跟踪。从追求园区项目数量型向讲究项目质量效益型转变,强调了项目投资强度,讲求土地转让效益。一是实行项目契约式管理。加强对入园项目的评估和选资,对新进项目均在合同中明确规定注册资金、投资总额、上缴税收和建设期限,使项目更实在、更具体,双方的权责更明确。二是强化责任,实行定人员、定时间、定任务、定目标的“四定”办法,紧盯项目投产、在建、开工、前期四个阶段进度,落实环保建设“三同时”,从经济效益、规模体量、产业关联、财税贡献、环境影响以及社会责任感方面综合考评项目质量,确保项目按照预期目标向前推进。这些办法的实施,有效提升了项目的质量,促进了项目建设速度,缩短了建设周期。今年成为建园以来新引进项目开工率最高,项目质量最好、大项目同时开工数量最多的年份,新引进项目年内开工率达100%。
&nbsp;&nbsp;&nbsp; 2、盘活资源,增强实力。加强了对园区现有资源的有效配置,通过盘活破产企业土地资源、敦促占地未建企业动工、推出创服中心整体招商等办法,促进资源有效利用。2006年初仅用两个月时间,创服中心大楼全部出租,引进了海月印花、纬业织造和永晟电子等3家企业入驻,并实现当年投产创税。对企业的闲置用地,积极主动与业主沟通,晓之以理,晓之以法,动之以情,促进开工建设,年内园区多年闲置的用地全面动土,先后有远太汽贸、阳光针织、朝日金属、朝日工业原料等4家企业开工建设。对资不抵债停产3年多的昌宝丰冷冻食品公司地块,一方面,我委加大协调服务力度,多次与东方资产管理公司和市中级人民法院协调,抓紧启动并加快企业清偿的审理进程,仅用4个多月时间依法判决。另一方面,我委加大牵线搭桥力度,吸引了浙江联华公司、美国太平洋海洋食品集团、明良集团、奥普新电器等一些效益好、规模大、财税贡献率高的企业前来考察并参与竞标,2006年12月30日,经福建省拍卖行南平分行公开拍卖,奥普新电器公司等以1000万元竞买成交,停产3年的企业土地被全面盘活。
&nbsp;&nbsp;&nbsp; 3、多方筹资,缓解压力。今年争取省发改委、财政厅等上级项目资金112万元;通过协调金融部门支持,尽可能减少压缩的贷款额度,按时转贷到期贷款资金;清收土地转让、租赁应收款100万元,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资金压力。同时,积极寻求融资新途径,科技工业园投资有限公司被省工行授予A级信用企业,具备了贷款主体资格,争取国家开发银行贷款支持取得实质性进展。完成了园区开发建设可行性报告编制,委托省环科院进行园区环境影响综合评价,长沙组团环评报告于12月编制完成,争取明年初通过省专家组评审查,确保2007年二季度国家开发银行贷款资金到位。
&nbsp;&nbsp;&nbsp; 4、严格审批,厉行节约。倡导全体干部职工树立“节约每块铜板”的理念,进一步落实集体研究、民主决策制度,严格“一支笔”审批,所有入园项目、建设工程以及资金安排全部由主任办公会议研究、集体决定,防止管理松懈造成资金浪费和流失,杜绝违规操作和暗箱操作,确保园区开发资金安全使用。全年园区行政经费同比减支26.4万元,优化节约工程投入50万元,节约项目设施迁移改建投入120万元。
&nbsp;&nbsp;&nbsp; <STRONG>五、强化服务,贴近企业重诚信</STRONG>
&nbsp;&nbsp;&nbsp; 进一步转变服务观念,坚决实行纯服务制度,积极开展诚信服务、有效服务和民心服务,对企业(项目)服务跟踪到位,落实到位,努力营造亲商、重商、扶商的良好发展环境。
&nbsp;&nbsp;&nbsp; 1、严格规范窗口服务。以招商发展科为窗口,立标准、树形象、带全委,做好企业服务工作。积极为企业无偿代办建设中的用地规划、立项、质检、消防等相关手续。全年为企业早开工、办证出具各种《承诺函》近50份;在今年的“6·3”洪灾中,提前防范,周密部署,及时采取了得力措施,投入5万元对6处可能存在的山体滑坡实行塑膜保护、疏通排洪沟等,并在汛期高峰组织人员及时抢险,使园区经济损失比去年“6·17”洪灾减少881万元,受灾企业数减少8家。
&nbsp;&nbsp;&nbsp; 2、加大协调工作力度。针对园区企业的要求和市人大调研中有关企业反映问题,管委会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并进行逐个分解落实,明确分管领导、责任科室和经办人,及时解决了彩虹染整公司、源光金属公司和鸿志兴包装公司等3家企业土地权证问题,得到了企业的认可。积极配合市劳动局,做好彩虹染整公司与聘用人员的劳资纠纷问题,使双方回到依法解决问题的轨道上来;妥善协调处理龙翔木业公司与周边居民因企业二期同向板的环保整治问题,为市政府领导的现场办公会议提供条件;此外,还在协调福建世电公司内部股东股权转让纠纷、针纺园铁路道口改造等问题方面,做了大量协调工作,确保企业安全生产、群众正常生活,园区总体稳定。
&nbsp;&nbsp;&nbsp; 3、实施品牌带动战略。积极向企业宣传讲各类优惠、扶持政策,提高企业产学研结合力度,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含量,引导企业走科技创新、品牌创业的持续发展之路。今年,华闽汽配公司“闽字牌”省著名商标通过复审,朝日电缆公司“朝日”及图商标、华闽汽配公司“NPM”及图商标、新华安制衣“港菲”商标获“福建省著名商标”称号,占本年度市本级获止殊荣商标的四分之三。闽航电子有限公司被确认为省级高新技术企业。
&nbsp;&nbsp;&nbsp; <STRONG>六、推行效能,营造氛围筑和谐</STRONG>
&nbsp;&nbsp;&nbsp; 主动融入全市发展大局,通过深入开展机关效能建设,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工作作风,有效提高了机关行政能力和工作效率。
&nbsp;&nbsp;&nbsp; 1、抓学习强廉政,提高执政能力。一方面坚持集中学习和自学相结合,组织和引导干部职工紧密联系自身思想素质和职责要求,认真学习上级决策部署、有关会议精神和工业经济、项目开发、财经及工程管理等专业经济知识,提高履职能力。今年开展党委中心组学习,组织干部职工观看电教片和召开全委干部职工大会共计10场次,对十六届六中全会、《江泽民文选》、省委第八党代会和市委第三次党代会精神以及《南平市“十一五”规划纲要》等进行了系统学习,进一步明确发展目标,统一思想认识,提高驾驭全局能力,坚定解决园区困难、致力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另一方面,深入开展廉政建设。严格执行党员领导干部“四大纪律八项要求”等规定,贯彻落实两个《条例》和《实施纲要》,以建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和治理商业贿赂为契机,加强干部的有效监督和管理,通过发生在身边的案例,举一反三,有针对性制定机关制度并严格执行,从源头上筑牢反腐防线。一是取消原定工程造价30万元以下的项目可以由规划建设科决定招标方式选择施工队伍;取消工程合同签订后,再附加补充协议;取消工程施工中现场签证等“三种”做法,1万元以上的工程全部由规划建设科组织工程技术人员会审,报管委会主任办公会研究决定,杜绝腐败滋生的源头。二是管委会、委纪委分别与委机关“一室两科”、下属三个单位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加大责任考核和责任追究力度。三是8月份围绕转变作风,服务发展,圆满召开了党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通过广泛向市直有关部门和园区企业征求意见,认真制定和落实整改措施,有力推动了机关干部队伍的党风廉政建设。今年,在全市专项治理政府采购中没有问题发生。
&nbsp;&nbsp;&nbsp; 2、健全考评制度,改进机关作风。调整充实效能建设领导班子成员,在原有的绩效量化考评办法的基础上,着手建立以工作态度和实绩为主要内容的考评办法,建立健全与开发区工作相适应的绩效考评和激励机制,切实增强各项工作的执行力度。今年下发《关于调整机关效能建设领导小组的通知》,修订《工业园区工作人员绩效考评实施方案》,并出台《工业园区考勤管理制度》,在签到、请销假、考勤工作报告、监督检查、责任追究等方面做出具体细化规定,明确奖惩标准,并配套实行指纹签到,严格机关工作纪律,营造优良的工作环境和工作秩序。同时,认真对待人大、政协和效能办的投诉建议、议案和群众来信来访,有部署地开展“一诉一整改”工作,做到接访热情周到,并按照部门职能,分解落实到相关的部门及责任人,实行案件办结率与年终考核挂钩,加大办件力度。今年承办的《关于企业反映问题和提出建议的情况》等市政府、人大反馈督办件等6件、有关长沙村民房屋受损的信访件等6件,都及时反馈,办结率达100%。
&nbsp;&nbsp;&nbsp; 3、推行政务公开,加大透明力度。进一步规范政务公开“五项制度”,下发《关于调整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审议小组和评议小组的通知》文件,调整充实了政务公开小组成员,加大工程招标、土地转让租赁、征租用地补偿、行政开支费用、引进项目投资等群众关注、利益敏感内容的公开力度,把本单位工作人员出勤情况纳入公示内容,将政务公开工作分解下达到每个科室,明确公开内容程序、报送时间、公开方式和相关责任人,推进政务公开高效运作。全年单位内部公开19期,按时向市效能办报送社会公开4期,有效接受了社会各界的监督,提高了行政工作的透明度。
&nbsp;&nbsp;&nbsp; 4、狠抓创业竞赛,争创先进业绩。根据全市创业竞赛目标任务,以序时推进 “四个一百”项目为抓手,做到跟踪、服务、责任“三到位”,在全市创业竞赛争先创优。今年纳入市政府“四个一百”的15个项目进展顺利,全年累计完成投资1.62亿元,占年计划1.34亿元的121%。本年计划4个投产、4个在建、4个开工和3个前期储备项目中,华港饲料、森兴木业、奇聚建材、纬业织造、永晟电子等5个项目以及南铝板带一期建设竣工投产,昇昇工艺完成工商注册和总平设计,厂房已开工建设,实现了项目由储备向开工建设的转换升级。2006年,我委在全市创业竞赛和“四个一百”考评中排名第四,取得新的突破。
&nbsp;&nbsp;&nbsp; 5、开展挂村服务,推进新农村建设。建立挂点领导负责制,深化互动联动的南平机制,与联动单位市委讲师团一道,致力挂点玉地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力促进了该村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进步。一是帮助发展生产。通过资源转化,兴办农业生产加工项目,鼓励和扶持竹木加工业、食用菌生产、第三产业、劳动力输出等方式,逐步增加村民收入。二是指导党建工作。先后5次深入玉地村指导开展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群众满意度达到95%,为该村发展党员2名、培养积极分子2名;村“两委”换届工作顺利完成;“七·一”期间,我委与该村31名党员共同座谈,共庆建党85周年。三是维护社会稳定。积极协助村两委做好矛盾纠纷排查工作,调解村民纠纷4起;协调解决月洋自然村8亩集体土地权属纠纷的历史遗留问题和该自然村村民的迁移工作,把群体性上访事件解决、控制在基层。四是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与村两委共同研究,基本落实资金95万元,12月21日正式启动12公里通村道路硬化工程。五是丰富农村文化生活。积极开展为挂点村镇捐赠图书活动,向玉地村捐赠了价值1000元的有关科技文献书籍110册,提高村民科技知识和农业技能。
&nbsp;&nbsp;&nbsp; 6、加强基层党建,增强组织活力。今年3月,经市直机关党工委批准,第一届中共福建南平工业园区委员会成立后,针对园区非公企业比例大、党员流动性强的特点,进一步理顺党组织和党员关系,推行了党委书记为党建指导员、组织委员为党建联系员的党建工作指导制度,不定期深入企业进行调查摸底,认真做好换届工作,并强调在重点岗位上发展党员,鼓励凡是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即有3人以上党员的非公企业建立起党的组织,配备党员活动阵地,确保基层党务工作正常运转。年内园区5个基层党组织13个支部全部按期完成换届,吸收正式党员4名、培养积极分子12名;在市直党工委举办的“七·一”表彰大会上,园区企业华闽汽配被授予“优秀基层党组织”称号,园区党委委员、管委会办公室主任周忠星同志和福建闽航电子公司党支部书记陈小红同志被市直机关党工委表彰为“优秀共产党员”,涌现了一批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党员,充分体现了园区党建工作的丰硕成果,有力推动了园区工业化进程。
&nbsp;&nbsp;&nbsp; 7、创建精神文明,优化社会环境。今年,我委以创建第十届市级文明单位为抓手,把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放到全委工作通盘考量,做到年初有计划、平时有督促检查、年终有总结,并纳入干部职工的绩效考评和领导政绩年度考核。2006年,支持恒达社区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经费1500元;在中国共产党建党85周年来临之际,积极组织园区企业排演了多个文艺节目参加市直机关和社区的文艺演出,并深入挂点村慰问困难党员,赠送纪念品;参加党建第七片区第三届乒乓球比赛以及市发改委等部门举办的“十一五规划有奖知识竞赛”等各类文体活动;10月还与市直机关党工委、市经贸委、国有资产监督管委会共同研究制定《关于开展和谐企业创建活动实施意见》。积极参与“结对帮扶”、“送温暖、献爱心”等社会公益活动,“6·3”洪灾期间,积极发动干部职工响应市有关部门号召,为灾民集资捐款5430元,给受灾群众送去温暖;主动深入挂点村玉地村和征地村罗源村开展慰问老党员和困难群众活动,送去慰问款2764万元。通过创建活动,营造了园区健康向上的社会环境。
&nbsp;&nbsp;&nbsp; 总结一年的工作,我们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对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是园区经济总量不大,对市本级的贡献偏低;园区基础设施完善和平台拓展大量的刚性资金支出和少量资金来源的矛盾较为突出;园区企业产出对园区资金的支撑尚未形成;平台的拓展仍需努力。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认真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和要求,持续强化招商增后劲,持续强化服务求速度,持续强管增收求效益,持续拓展平台求发展,坚定不移地办好工业园区,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绿色腹地建设作出更加积极的贡献。
&nbsp;
&nbsp;
二OO六年十二月三十一日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福建南平工业园区管委会2006年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