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老秘 发表于 2009-3-3 22:23:00

全市科技工作有关情况

<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LINE-HEIGHT: 29pt; TEXT-ALIGN: center; mso-line-height-rule: exactly" align=center>南平市科技局<?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o:p></o:p></P>
<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30pt; LINE-HEIGHT: 29pt; mso-line-height-rule: exactly; mso-char-indent-count: 2.0">2001-2006年,组织实施科教兴市战略,紧扣南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与工作要求,科技工作在原有基础上有较大进步。创新的步伐进一步加快,采取自主研发和引进消化吸收相结合的办法,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取得了一定的创新成果,提高了科技综合实力;自身的特色进一步形成,打造企业创新平台、科技服务推广平台、对外交流合作平台等,探索了后发展地区科技工作的新路子;支撑的作用进一步增强,科技的发展进步,有力促进了产业集群、农业农村、社会事业等发展,科技贡献率正在逐年增高,第一生产力的作用进一步显现。<o:p></o:p></P>
<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30pt; LINE-HEIGHT: 29pt; mso-line-height-rule: exactly; mso-char-indent-count: 2.0">一是政策环境更加优化。市委、市政府召开了撤地设市以来首次的全市科技工作会议,出台了《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动员全市力量加快科技进步和创新,为海西区绿色腹地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二是项目带动能力不断增强。共实施市级以上各类科技项目499项,“十五”比“九五”多出172项;获省级以上科技进步奖47项,国家级获奖项目取得零的突破。建设全省首个设区市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国家级闽北星火技术产业带建设质量持续提升,农村远程视频培训系统在全省率先启动运行,延平区获得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区)称号,延平、邵武、武夷山、建瓯、政和四县(市、区)通过全国科技进步考核。三是科技特派员制度持续深化。科技特派员通过技术咨询、典型示范、利益共同体等形式,在农村一线开展科技服务,逐步形成制度化、规范化的长效机制,有效健全了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科技对农业生产的贡献率从40%提高到50%以上。这项制度还在全国得到推广,建阳市列入由科技部、商务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共同组织实施的“农村科技扶贫创新与长效机制探索”项目。四是成果转化力度加大。共推广应用科技成果1524项,开发新产品1330个;登记省级成果89项,市级成果389项;专利申请受理862件、授权公告355件。优质水稻新品种“特优175”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相继应用到生产领域,农业科技示范取得明显成效,为经济增长注入了新的活力。五是企业创新能力逐步提高。各类企业逐步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全市拥有9个省级技术中心、3个博士后科技工作站,高新技术企业已发展到23家。组织开展“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区域试点”,引导和带动企业投入建设资金达7000多万元,累计新增产值15亿元,利税1.3亿元。民营科技企业发展到573家,据统计,2006年技工贸总收入约45亿元。六是科技人才队伍稳步壮大。全市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0.36万人,一批中青年科技人员成为第一线骨干力量,中高职称人员的比例较大幅度提高。借智工作有了新的突破,院地校地合作形式多样,创立虚拟性质的闽北科技研究院,搭建起科技交流服务平台。<o:p></o:p></P>
<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30pt; LINE-HEIGHT: 29pt; mso-line-height-rule: exactly; mso-char-indent-count: 2.0">今后五年,全市科技工作将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工作方针,落实《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促进市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的实现,到2010年,基本形成与绿色腹地建设相适应的区域创新体系,科技综合实力明显增强,进入全省中上水平。为全面提升工业、农业和社会发展领域的科技水平,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一点一线一重心”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o:p></o:p></P>
<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30.1pt; LINE-HEIGHT: 29pt; mso-line-height-rule: exactly; mso-char-indent-count: 2.0"><B style="mso-bidi-font-weight: normal">增强创新能力,提高企业科技创新水平。</B>围绕产业集群以及生物技术等新兴产业,重点组织实施国家、省、市级科技计划项目,提高工业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加大培育高新企业力度,发挥已有的省级技术中心、博士后工作站、市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的带动辐射作用,借助闽北科技研究院,通过“6·18”,加强科技成果对接,提高企业引进消化再创新的能力。<o:p></o:p></P>
<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30.1pt; LINE-HEIGHT: 29pt; TEXT-ALIGN: left; mso-line-height-rule: exactly; mso-pagination: widow-orphan; mso-char-indent-count: 2.0" align=left><B>围绕新农村建设,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步伐。</B>按照实用科技推广到村的要求,重点抓好农林牧渔业良种繁育与推广、农业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培植、农村科技信息化、农村劳动者科技素质教育等“五大工程”;持续抓好国家级闽北星火技术产业带建设,以农业科技型龙头企业以及32家省、市科技特派员示范点为平台,提高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的覆盖面;实施建瓯竹类资源开发、武夷山岩茶大红袍产业化关键技术研发等科技部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计划,以及 “一县一业”、“一镇一品”等星火项目的组织实施,壮大特色产业。<o:p></o:p></P><B style="mso-bidi-font-weight: normal">&nbsp;&nbsp;&nbsp; 促进社会和谐,增强社会发展领域科技导入。</B>优先支持能够提升公共事业服务能力和保障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科技、环保、卫生、防灾减灾等社会公益型科技项目;继续在可持续发展工作领域推广清洁生产、节能降耗、绿色环保等公共技术,开展各种形式的科技下乡、科技扶贫、科技宣传、科技咨询等活动。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全市科技工作有关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