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县实施“回归工程”的调查与思考
<p align="center"><font face="黑体" color="#ff1493" size="4"><font size="5">——对我县实施“回归工程”的调查与思考<br/></font> 宁化县工商联</font></p><p><br/><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4"> “回归工程”就是在团结本土广大民营企业家共谋发展的同时,通过乡情、友情、亲情来感召在外地的宁化籍或在宁化学习、生活、工作过的各界人士回来投资兴业,共谋发展,实现宁化在外人士的人心、智力、信息、企业、资金、项目的回归。大力实施“回归工程”,发展壮大回归经济,是招商引资的重要举措,是提升县域经济整体实力的有效途径。最近,我们配合县政协深入部分回归企业,围绕如何在全县大力实施“回归工程”,挖掘回归资源潜力,发展壮大回归经济进行了专题调研。</font></p><font face="楷体_GB2312" size="4">
<p><br/> <font face="黑体">一、我县“回归工程”现状</font></p><font face="黑体">
<p></font> 改革开放以来,大批宁化人凭着客家人吃苦耐劳的精神,走出宁化,闯荡全国,寻找商机,投资创业,谋求发展,经过一段时间的打拼,近年来逐渐走上成功之路,积累了一定的财富和投资经验,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这些人既是当地经济的创造者,又是宁化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和宝贵财富。据不完全调查显示,我县在外投资创业人员及企业遍及全国十余个省、市,相对集中在北京、“长三角”、“珠三角”、本省的福州以及沿海地区等。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着力开发工业新区、城市新区、旅游新区,高度重视“回归工程”工作,把它作为招商引资的一个重要举措来抓,特别是随着城区路网和过境红色旅游公路、高速公路、铁路的不断完善,交通状况将得到有力改善,加强与外出人员的亲情、乡情、友情联系,积极引导外出人员回归创业,促进宁化经济社会发展,实施“回归工程”的时机已经基本成熟。目前,全县共吸引“回归工程”30余个,回归企业中,涉及领域主要分布在加工业(木材、服装)、农业种养、以及社会事业等方面,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p>
<p><br/> <font face="黑体"> 二、实施“回归工程”的有利条件与不利因素</font></p>
<p> <font face="黑体">(一)实施“回归工程”的有利条件</font></p>
<p> <font face="宋体">1、思乡情谊深。</font>广大在外知名人士尽管远隔千山万水,却时刻关注着家乡的建设与发展,他们对家乡有较深厚的感情,都希望家乡能快速发展,也希望能为家乡发展尽一份力。据不完全统计,每年约有100余人次的宁化籍在外人士为家乡的修桥铺路、捐资助学等公益事业捐款捐物达300多万元。仅2008年广州闽江水族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洪春先生、深圳环球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邱根声等人为建设水茜乡新田里大桥捐资达100余万元。这些义举折射出在外人士浓浓的思乡奉献之情,为实施“回归工程”奠定了坚实的感情基础。</p>
<p> <font face="宋体">2、自身条件硬。</font>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人才济济。广大在外知名人士经过数年的摸爬滚打和拼搏闯荡,已经积累了科学的管理经验、纯熟的操作技能和丰富的人生阅历,有知识、有头脑、有经验、有技能,是一座复合型的人才库。如在“长三角” 和“珠三角”一带创业的宁化籍成功人士中,有相当一部分是高校毕业后留在当地发展的,大多知识程度较高。二是有一定的资金。不少在外务工经商人员通过自己的勤奋努力,把企业做大做强,把职位做到蓝领、白领阶层,手中积累了一定的物质财富。三是年富力强。大多数在外事业有成人士,他们年纪轻,有头脑,有的已经成为年轻的企业老总或职业经理人,所办企业发展迅猛,为实施“回归工程”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p>
<p> <font face="宋体">3、产业定位准。</font>目前,全县招商引资力度不断加大,随着鑫宇公司、行洛坑钨矿等项目落户发展,县委、县政府提出重点培育有色金属和矿产深加工产业,产业特色日趋明显,产业定位科学合理,为实施“回归工程”找准了产业对接的着力点。</p>
<p> <font face="黑体"> </font><font face="宋体">4、园区建设活。</font>我县按照特色鲜明、产业集群的思路,对接永宁高速公路建设的重大机遇,加快了工业新区建设,制定了实行综合园区与专业园区并举的发展规划,园区建设如火如荼,各项配套设施进一步完善,工业园区的产业承载功能进一步增强,这些特色园区的建成为实施“回归工程”打造了广阔的发展平台。</p>
<p><br/> <font face="黑体"> (二)实施“回归工程”的不利因素</font></p>
<p> <font face="宋体">1、思想认识不足。</font>客观地说,我县过去做了一些回归工作,但大多是自发的,有些工作仅局限于口头上和报告中,具体落实在工作规划和具体行动上的还不多。有些“回归工程”的实施仅局限于个别单位或部门,没有形成整体工作合力,工作有些滞后,成效不是很明显,特别是没有建立一个统一健全的“回归工程”管理机构,没有明确一个专门部门从事调查摸底、联络沟通等基础性工作,对全县“回归工程”资源缺乏全面深入的了解,对全县实施“回归工程”缺乏宏观管理。目前,全县还没有哪一个部门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出全县“回归工程”资源的分布状况和已回归企业的有关情况,因此工作力度有待加大。</p>
<p> <font face="宋体"> 2、感情联络不紧。</font>通过调查了解,我们过去与在外人士的联系和交往具有随意性、偶然性,没有目的性、计划性、长远性,不能有的放矢,对他们的学习、工作、生产经营等情况不是很清楚,人走茶凉,感情联络不紧,信息不通,情况不明,使有些在外人士对调查了解他们的生产经营情况在思想上有顾虑,心理上有防范,感情上有距离,怕找麻烦,不愿意介绍或者不愿意真实介绍自己的情况,使实施“回归工程”有一定的感情联络障碍。</p>
<p> <font face="宋体">3、产业对接不准。</font>在外人士从事的行业范围很广,每个行业都有其赖以生存的资源环境、产业环境、社会环境、市场环境等。从客观因素上讲,不是在外人士不愿意回乡兴业,而是由于产业环境不对投资项目的路,投资项目又不对投资者的路,他们不敢冒风险回乡投资兴业,只好固守在外地,这种产业对接上的分歧对实施“回归工程”有一定阻碍。 <font face="宋体"> 4、软硬环境不佳。</font>宁化经济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地理位置又处于内陆深处,交通十分不便,受条件限制,有经济头脑,有志创业者往往向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寻找商机,外出创业成功人士也不愿意回乡创业。特别是已回归部分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由于资本不雄厚,块头较小,加之有的企业土地手续不全或根本没有土地手续,生产设备及产品又不能作为贷款抵押,致使一些企业在融资上难度大,影响发展壮大。此外,有些部门还存在服务意识不强,工作作风不实,办事效率不高,在具体事项的经办上,政策服务落实不到位,吃拿卡要现象依然存在。这些都严重阻碍了我们“回归工程”工作的顺利开展。</p>
<p> <font face="黑体">三、对我县实施“回归工程”的几点建议</font></p>
<p> <font face="宋体">1、领导服务。</font>实施“回归工程”在我县的经济发展史上,是一项崭新的事业,必须建立全县性的组织领导机构。由相关领导牵头,有关部门、单位参加,组织实施“回归工程”;明确目标,制定方案,落实措施,分解任务,督促检查,务求实效。县、乡两级党委、政府要把“回归工程”摆到重要位置,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要认真做好“回归工程”资源的跟踪调查工作,各乡镇对本地区在外人员的职业、资产、分布状况、联系方式及已回归人员的情况应有充分的了解,并建立较为详细的项目库和报表。要认真编制投资指南、在外人员通讯录,组织开展联系、走访、慰问、调查等活动,为“回归工程”的开展做好基础性工作。县委、县政府要组织考察团专程到外地走访投资创业的宁化籍人士和相关企业。一方面走访、看望、送上故乡的问候,并与当地党委、政府进行必要的交流、沟通,为他们在异地营造良好的氛围;另一方面倾听他们对回家乡创业的意向和建议,要利用春节、清明节等时机,邀请在外成功人士回宁恳谈,共商发展,洽谈项目,增强他们回归创业的自豪感。同时,专门落实人员妥善解决已回归企业的困难和问题,充分发挥县政府门户网、中国宁化在线等媒体作用,大力宣传回归企业的先进典型,树立回归企业的榜样。通过亲情、乡情、友情和典型的感召、以及必要的政策措施和服务手段,动员、招引他们回家乡创业。</p>
<p> <font face="宋体"> 2、政策服务</font>。实施“回归工程”与招商引资可以相提并论,相辅相成。要把“回归工程”列入全县招商引资工作的重要内容,享受招商引资政策待遇,制定工作计划,并列入年度目标考核内容。与此同时,要根据回归企业根在宁化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制订更切实可行的优惠政策,为回归企业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要结合实际,积极筑巢引凤,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制订和实施一系列政策性优惠和鼓励措施,特别是要着力帮助回归企业解决好企业用地和融资这两个关键问题。在供地方面,如果不符合进入园区条件的,可以在城区或各乡镇集中安排场所,建好厂房,以租赁的方式为一些中小创业者提供生产条件,让他们可以安心回归创业,慢慢扶持发展壮大。在融资方面,加强银企合作,增强银企互信,搞好授信评级,帮助企业以良好的信誉赢得金融机构长期的信贷支持。对回归办企业和支持公益事业的回归人士,要在政治上多关心,符合条件的,可推选为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让他们有机会参政议政,为家乡建设出谋献策。每年可表彰一批对我县经济贡献大、安置就业人员多、支持家乡公益事业成绩突出的回归人士,激发他们回归的成就感。县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四个不让”的要求,切实改进工作作风,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坚决杜绝各种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行为。要大力整治企业周边环境,努力化解各种矛盾和纠纷,对严重扰乱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秩序、威胁投资人生命财产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严惩不怠。努力营造“回归经济”大发展政策环境。</p>
<p> <font face="宋体">3、引导服务</font>。要有针对性、有重点地选择一批在外创业人员及企业开拓创新、积极进取的成功事例,加强舆论宣传,大力弘扬不等不靠、自强自立的创业精神,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敢于创新、善于突破的开拓精神,大力宣传自主创业、艰苦创业典型。通过宣传引导、典型示范引导、努力消除在外创业人员“小富即安”的思想束缚,克服他们“安于老本行”的思想观念,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鼓励在外创业人员开拓创新,大胆进行第二次创业,变在外创业人员攒钱建房为投资办企业,以求更大的发展空间,促进宁化经济更快发展。同时加强跟踪服务,根据企业的发展实际,聘请专家、学者为回归企业提供技术信息、技术咨询和技术转让、技术开发、产品研制等方面的服务,帮助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打造知名品牌。要利用各种机会和场所,大力推介回归企业,帮助企业拓展产品市场。尤其要做到,凡是政府采购和大型建设项目所需要的产品,只要是县内企业能生产且符合标准的,要优先采购和使用。</p>
<p> <font face="宋体">4、载体服务。</font>商会是“回归工程”的有效载体和平台,近年来,我县先后在人员比较集中的北京、上海、泉州建立了异地商会,商会组织的建立,为在外创业人员提供了较好的服务平台,资源、信息共享平台和沟通感情的平台。但现有的异地商会已不能满足“回归工程”的需要,必须不断健全商会网络组织,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发挥商会组织在实施“回归工程”中的独特优势。一是要尽快使现有异地商会运转正常。已建立的商会,由于缺少有影响力人员牵头,机构运转资金困难等原因,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要及时予以调整、提高,使其适应形势发展。二是精心策划,在尚未建立商会且人员较集中的地区组建商会。一方面增强两地创业人员宁化乡亲间的团结互动,同时服务好会员企业;另一方面便于沟通联系故乡情况,可以大大地调动在外老板们的向心力、凝聚力,也触动他们的思乡激情,促使他们为家乡建设出谋献策、贡献力量。三是为使商会组织正常运转,必须在人力和财力上给予足够的支持。在人力上,必须有专门的组织(如县商会等)经常的、及时的与异地商会组织保持沟通和联系;在财力上,为使“回归工程”务求实效,建议建立“回归工程”工作基金,以便于及时考察实情、组建商会、指导工作、沟通感情,推进二次创业。</font></p>
<p> </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