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要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到农村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现代种养业,向农业输入现代生产要素和经营模式。工商资本进军现代农业,是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趋势,也是世界各国发展现代农业的普遍选择,有利于促进人才、管理、技术、资本等生产要素向农业回归,为农业注入旺盛的生机和活力,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工商资本大举进军现代农业的现象值得深入思考。
一、工商资本进军现代农业的原因分析
当前,工商资本进军现代农业,不仅面临着重大的产业机遇,也有着重要的经济与社会意义,不仅能从中实现自身经济价值,还能切实为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稳定作出积极贡献。
(一)农业是国家重点保护产业。国家对农业的特殊保护政策对大型工商资本具有相当吸引力。而且,从工商资本自身资金需要来说,也希望寻找新的投资机会。在我国所有投资领域中,最受国家保护和给予各种优惠政策最多的莫过于农业。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农”工作,作出了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部署,连续出台了11个中央1号文件给予全面加强和扶持,不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实施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在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与此同时,农业项目免征投资相关税收,农业贷款在金融全面紧缩情况下非但不紧缩而且还是加大力度的重点之一,农副产品绝大部分税率是最低的,大部分农业项目的审批、用地、资金融通、外汇调剂都较为优惠,国家每年都对一些大型项目给予无偿援助等。面对拥有9 亿人口的农村巨大市场潜力和各项优惠政策,工商资本不会视而不见,都会对在农业这一开发程度尚低的领域投资给予重新评估。
(二)农业正在成为新的投资热点。当前,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提升和消费升级,对农产品的品质要求越来越高,消费模式正在发生转变,促使农业领域不少项目成为工商资本追逐的新的投资热点。如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设施农业等,正逐步成长为附加价值高、市场份额巨大、投资回报较快的产业;还有农产品深加工业,如植物油、豆类制品、纤维毛类制品、畜牧水产业保鲜加工等,工商资本正在加速渗透。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3-2013年,农产品加工业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从2.63万亿元增加到17万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成为国民经济中最具成长活力的产业之一。也就是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农产品加工业发展面临着一系列重大机遇,正在成为工商资本追逐投资的热点。
(三)农业比较效益较高。一直以来,社会上有一种较为普遍的错觉,就是认为农业不赚钱、比较效益低,主要是从农户与非农从业人员人均收入差异角度来看问题。农户收入低的根本原因是因为人均拥有土地等生产资料太少,就业极不充分。如果换一个角度,从投入产出角度来分析,尽管农业投资周期长,但投资回报率并不低。据专家分析,按从基础生产到最终消费的综合效益计算,农业是最有前途、获利较高的投资产业之一。在全球排名前10位的大型财团企业里,有4个是以农业为基础的食品企业集团,如瑞士雀巢集团年销售额440多亿美元,这就说明农业投资的比较效益相对较高,嗅觉敏锐的工商资本自然不会放弃这样的逐利机会。
二、工商资本进军现代农业的必备条件
2013年5月,我有幸随同朱保成组长赴四川调研后,调研组形成了《联想控股进军现代农业的调查与思考》,韩长赋部长批示:“联想开发猕猴桃的这种模式不错,‘公司+规模农户’,大公司带动大农户,优势互补,实现双赢,大家在一个产业链上合理分工,发展现代农业,共享增殖收益。”从联想控股发展现代农业情况看,工商资本要进军现代农业,必须具备较高的品牌知名度、赢得社会信任和优秀的企业声誉,才能帮助企业在进入农业领域发展时,获得更好更快的发展机会。
(一)必须具备雄厚的资金实力。农业投资周期长风险大,要求投资主体必须具有雄厚的资金实力。我国农业存在所谓的资金短缺,实际上缺的是长期资金,只有增加长期资金投入,才能有效地提高农户投资的边际报酬,从而带动农户增加投资。因此,投资主体在其资产结构中长期资金必须占有一定比例,这样企业才具备长线投资的能力和抗拒周期性波动的能力。
(二)必须具备很强的技术创新能力。技术创新是决定农业投资是否取得实效的关键性因素。如果投资主体仅仅在形式上完成了产加销一条龙的组建,而在新产品开发或资源综合利用上没有实质性的技术进步,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价值并没有得到相应提高,那么,这样的投资就拿不到新的市场份额和新增利益。相反,如果投资主体具有技术创新能力,就可以大大提高产品的附加价值并从市场上获取超额利润,就可以使参与各方分享技术创新的新增利益,也就使投资主体有了内在的生命力。
(三)必须具备强大的市场开拓能力。农业投资的成功还取决于企业对市场的开拓能力。这种能力是建立在广泛搜集和整理市场信息,对市场需求作出准确判断,不断筛选和开发出新项目,迅速形成生产能力以及有产品营销艺术等企业综合素质的基础之上的。唯有具备这种市场开拓能力,企业才能最终实现生产与市场对接这一重要目标,才能有效地提高农产品价值的实现能力,才能真正起到带动千家万户农民进入市场的作用。这一点对于以农产品开发为对象的企业尤为重要。正是农产品具有需求弹性较低而异质性较强的特点,对于企业打开市场的综合能力也就有了更高的要求。
三、规范引导工商资本进军现代农业
2013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鼓励和引导城市工商资本到农村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种养业,这是中央首次以文件形式向社会释放强烈信号,引起工商资本的高度重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又对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进军现代农业提出了明确要求,如何做到“鼓励”和“引导”相结合,是摆在政府管理部门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积极稳妥推进土地规模经营。工商资本进军现代农业,必然要以土地规模经营为基础。我国实行的是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以一家一户分散经营模式为主,土地分散到农户,这种现状无法完成现代农业的产业集中。为此,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允许农民以承包经营权入股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鼓励承包经营权在公开市场上向农业企业流转,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因此,应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规范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土地流转机制,推动农村土地集中,破解土地流转难题,让工商资本进军现代农业有更加合适的生存空间和发展土壤。
(二)给予适当的政策支持。从长周期看,工商资本进军现代农业可以获取平均利润甚至超额利润,但因投资回收周期长,存在着不可预测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因此,对于进入现代农业的工商资本应给予一定的支持,在信贷、利率、税收、国内外融资等方面赋予必要的政策优惠。这样既体现政府部门对农业的保护和支持,同时也鼓励工商资本通过正常手段从农业开发中获取应得利润。
(三)健全产业标准。在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中,政府部门、工商企业、家庭农场和大户等各具角色,如果各敲各的锣、各唱各的戏,就会导致行业混乱,最终各吞各的苦。因此,需要由政府部门统一协调各方面,共同致力于建立起有公信力的产业标准,成为产业链上大家共同遵守的规范,这样才能使整个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四)加强监督管理。工商资本进军农业各有利弊,从现阶段看,可能出现“跑马圈地”抢占资源,导致农民失去自己的生产资料、劳动岗位和政府提供的最后保障线,带来隐形社会问题等。对此,政府部门应加强监督管理,对工商资本经营和财务进行考察审计,建立相应的社会监督机制,通过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约束调控企业行为,防止出现“挂羊头卖狗肉”或截留政策损农坑农现象。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