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黔达 发表于 2018-3-24 20:03:58

公文思路研究之二:公文常用的的归纳和演绎思路

本帖最后由 叶黔达 于 2018-3-24 20:08 编辑 <br /><br /><div align="center"><b><span style="font-size:22.0pt;">公文常用的的归纳和演绎思路</span></b></div>

<div align="center"><b><span style="font-size:12.0pt;">(公文思路研究之二)</span></b><b><span style="font-size:12.0pt;"></span></b></div>

<div style="text-indent:4em;"><span style="font-size:12.0pt;">中共四川省委党校(行政学院)叶黔达 柯世华</span></div>

<div style="text-indent:2em;"><b>【题首语】</b></div>

<div style="text-indent:2em;">这是我们经多年努力在世纪之交期间完成的原创性“公文思路研究”课题。以后运用于各级各类大中专教学和培训中。思路教学于提升学生的公文写作能力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受到师生好评。有关内容分别发表于当时的《应用写作》《秘书》和《秘书之友》,先后被好些专著教材转引,也被十多家网站采用。(无论转引或者转载,都没有告知我们,谈何版权。想想有益于大家,也是一点小小的贡献吧。)</div>

<div style="text-indent:2em;">无论是初涉公文写作,还是长期从事公文写作,抑或从事公文教学,重视公文思路的研究都是重要的。现重发这组文章,以期对大家有所裨益。</div>

<div> </div>

<div style="text-indent:2em;">这是运用归纳和演绎的逻辑思维方法形成的公文常用的两种思路。 </div>

<div style="text-indent:2em;"><b>一、归纳思路</b></div>

<p style="text-indent:2em;">这是从两个以上个别的、特殊的事物或道理的共同属性中,推出同一类事物或道理的普遍性结论的推理方法。它是从个别到全体,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法。公文写作中运用这种思维方法形成了归纳思路。如对某类客观事物共同规律的探讨、对先进经验或错误教训的提炼总结等,都可运用这种思路。归纳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p>

<p style="text-indent:2em;">(一)完全归纳法,即穷究同类事物中所有个别事物,推出普遍性结论的方法。这种方法不允许漏掉任何一个性质相同的个别事物。例如当年《国务院关于表彰国家科委等单位长年深入基层开展扶贫工作的通报》,它概括而重点不同地历数了国家科委等10个单位组成扶贫团(组)定点联系帮助贫困地区,使贫困地区经济、社会面貌发生了可喜变化;国家民委等27个单位相继确定扶贫联系点,不定期地派干部为贫困户做好事、办实事;国家计委等其他中直机关都做了大量工作,为贫困地区解决了许多困难和问题。然后强调指出:“这些部门艰苦细致、卓有成效的扶贫工作,受到了贫困地区广大干部、 群众的热烈欢迎,得到了社会各界高度赞扬。国务院特予通报表彰。”如不采用这种完全归纳法,文章的效果就不同了。 一般说来,运用归纳法来认识客观事物时,完全归纳法最可靠。但实际上,只在少数情况下才能做到完全归纳。一则因为人们很难在一定时间内完全无遗地穷究同类事物中的所有个别事物,特别是较大范围的同类事物。二则完全归纳法赖以凭借的个别事物
总是发展变化的,这个别事物的显著变化极有可能动摇甚至推翻原来归纳出的结论。因此,在公文写作中,较少用到完全归纳。 </p>

<p style="text-indent:2em;">(二)简单枚举法,即根据某类事物部分对象的概括,推出一般性结论的方法。这属不完全归纳法。如《中共××县委员会关于向徐庆文、吴春山同志学习的决定》中,归纳出的结论是“徐庆文、吴春山同志忠诚地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了一生,他们的一生是光荣的一生。他们不愧是我党的优秀党员”。而归纳出这个结论的依据,就是选择他们一生中一些典型事迹来介绍,而没有罗列出全部事迹(那样写没有必要,也因篇幅所限而不可能)。不少调查报告、总结、情况报告、表彰或处分的文稿都运用了这种方法构成思路。
</p>

<p style="text-indent:2em;">简单枚举法运用虽然很方便,但它极容易出现轻率归纳,以致以偏概全使结论出现片面性、绝对化等错误。运用这种归纳方法,应注意:第一,不要轻易下结论,如果要下结论也不必因个别事物未能归纳而迟疑不决,可选择诸如“一般情况下”“大体上”“在一定条件下”等类限制词语,以表明其相对性,留有余地。第二,不要仅仅注意同类事物的数量或表面相似处,而忽略了同类事物的本质属性,使结论偏离事物本质。要注意对重要的归纳对象或结论进一步深入分析,充分考虑到时空变化后的情况,
使归纳的结论更正确、更深刻。 </p>

<p style="text-indent:2em;">**** Hidden Message *****</p>

<div style="text-indent:2em;"><b>三、归纳和演绎的关系 </b></div>

<p style="text-indent:2em;">归纳和演绎既是两种方向完全不同的对立的思维方法,又是互相依存的辩证统一体。归纳是演绎的基础,演绎的前提常常是依靠归纳而获得的。可以说,归纳的结论就是演绎的前提,离开归纳,演绎不可能进行。而归纳也离不开演绎,归纳时对个别事物
的选择必须准确、典型,必须依赖演绎法对这些个别事物进行检验,决定弃取,即根据尚未确定的、假设的一般去寻找、考察个别,才能正确进行归纳;而归纳得出的一般结论,也要靠演绎去验证、去推广扩大。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归纳和演绎,……是必然相互联系着的。不应当牺牲一个而把另一个捧到天上去,应当把每一个都用到该用的地方,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只有注意它们的相互联系、它们的相互补充。”(《自然辩证法》) 公文写作中分别运用到归纳思路或演绎思路时,一定要注意到这种联系,以防出现片面性。 </p>

<div style="text-indent:2em;"><b>&nbsp;</b></div>

<div style="text-indent:2em;"><b>(选自2003年四川人民出版社《现代公文写作技巧》,后加修改录入《现代公文写作与处理规范·观念·技巧》)</b></div>

<div>&nbsp;</div>

<div>&nbsp;</div><p></p>

李小乐乐 发表于 2018-3-26 09:58:20

简单枚举法,即根据某类事物部分对象的概括,推出一般性结论的方法。

zmrcg 发表于 2018-3-26 10:02:41

专家之手,必属精品,学习了

wangjingkai123 发表于 2018-3-29 09:48:36

asdfasdfasdfasdfasdfasd

青蛙 发表于 2018-4-28 15:30:42

谢谢楼主不吝分享,西西

心态文明 发表于 2018-4-30 10:18:47

(《自然辩证法》) 公文写作中分别运用到归纳思路或演绎思路时,一定要注意到这种联系,以防出现片面性。

huangwenlong 发表于 2018-5-16 10:58:48

写的太好了,非常的到位

羽时俱进 发表于 2018-6-28 10:40:04

简单枚举法运用虽然很方便,但它极容易出现轻率归纳,以致以偏概全使结论出现片面性、绝对化等错误。运用这种归纳方法,应注意:第一,不要轻易下结论,如果要下结论也不必因个别事物未能归纳而迟疑不决,可选择诸如“一般情况下”“大体上”“在一定条件下”等类限制词语,以表明其相对性,留有余地。第二,不要仅仅注意同类事物的数量或表面相似处,而忽略了同类事物的本质属性,使结论偏离事物本质。要注意对重要的归纳对象或结论进一步深入分析,充分考虑到时空变化后的情况, 使归纳的结论更正确、更深刻。

TT7107 发表于 2018-6-28 19:27:56

简单枚举法运用虽然很方便,但它极容易出现轻率归纳,以致以偏概全使结论出现片面性、绝对化等错误。运用这种归纳方法,应注意:第一,不要轻易下结论,如果要下结论也不必因个别事物未能归纳而迟疑不决,可选择诸如“一般情况下”“大体上”“在一定条件下”等类限制词

xiaoyang349 发表于 2018-10-18 10:00:43

感谢分享,学习老秘友们的思路。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公文思路研究之二:公文常用的的归纳和演绎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