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政府全体(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p style="margin-bottom: 5px; border: 0px; list-style: none; word-wrap: normal; word-break: normal; line-height: 21px; color: rgb(73, 73, 73); font-family: simsun; font-size: 14px;"><span style="word-wrap: normal; word-break: normal; line-height: 32px; font-family: 楷体_GB2312; color: rgb(78, 86, 89); font-size: 16pt;"><span lang="EN-US" xml:lang="EN-US" style="word-wrap: normal; word-break: normal; background-color: white;"><font color="#000000" face="楷体_GB2312" style="word-wrap: normal; word-break: normal;">(根据录音整理)</font></span></span></p><p style="margin-bottom: 5px; border: 0px; list-style: none; word-wrap: normal; word-break: normal; line-height: 21px; color: rgb(73, 73, 73); font-family: simsun; font-size: 14px;"><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white;"> <wbr></span></p><p style="margin-bottom: 5px; border: 0px; list-style: none; word-wrap: normal; word-break: normal; line-height: 21px; color: rgb(73, 73, 73); font-family: simsun; font-size: 14px;"><span style="word-wrap: normal; word-break: normal; line-height: 32px; font-family: 楷体_GB2312; color: rgb(78, 86, 89); font-size: 16pt; background-color: white;"><font style="word-wrap: normal; word-break: normal; font-family: 宋体;"><font color="#000000" style="word-wrap: normal; word-break: normal;">同志们:<br> 今天这次会议,是把两个会议合在一起开。第一,按照“三项制度”规定,每年年中召开一次市政府全体(扩大)会议,这项制度我们已经坚持了三年。第二,这是一次党课。前段时间我参加了中组部在延安干部学院举办的第一期中青年干部党性教育专题培训班,要求每位学员回去以后上一次党课。所以,借今天这次会议讲一次党课,邀请部分市委常委和市人大、市政协的同志参加,各区(市)委书记也列席了会议。在市委的支持下,部分市委常委在做好分管工作的同时,直接参与抓了几项政府重点工作,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同时,通过市政府全体(扩大)会议、每日要情等制度,加强市政府与几大班子的沟通,共同推动了工作的开展。<br> 上午听了各区(市)、枣庄高新区和市直有关部门的工作汇报,我感到会风、文风非常好,发言者讲得很投入,听众听得很认真。对各单位的发言,我有三点体会:第一点,表面上看是语言简练,背后是内容精炼、主题突出。大家的发言紧紧围绕市委“3695”的总体要求,紧扣城市转型、“三大战役”的工作思路,主题非常突出。第二点,表面上看是铿锵有力,背后是内容丰富、底气十足。因为干的工作多,所以内容丰富;因为干的成效好,党委政府满意,人民群众欢迎,所以底气十足。第三点,表面上看是条理清楚,实质上是理念清新、思路清晰。每一项工作,都是站在民生的高度,站在群众的高度,站在时代的高度,理念清新,思路清晰,成效明显。会风、文风是一个大问题,有人形象地概括为“常说的老话多、正确的废话多、漂亮的空话多、严谨的套话多、敢说的假话多”。这“五多”现象在枣庄也或多或少存在,但是通过今天的发言可以看出,大家在解决“五多”方面迈出了很大一步。会风、文风实际上反映的是我们的党风、作风。没干事就会出现“五多”问题;多干事讲话内容就实、底气就足。下面,我重点谈三个方面的问题。<br> </font><font color="#000000" style="word-wrap: normal; word-break: normal;"><strong> 一、关于政府工作开展情况<br></strong> 这几年,政府工作始终围绕一个战略、三大战役、九大基础建设、100件惠民实事展开。第一大战役,发展煤化工。现在全市已建和在建煤化工项目总投资已达到278亿元。第二大战役,发展文化旅游。目前也有了很大的突破,台儿庄古城试运营100天,游客超过50万人次。各景区游客人数也大幅增长。今年以来,微山湖湿地公园接待游客62.03万人,冠世榴园接待游客45.2万人,盈泰生态园接待游客67.78万人。现在全省百人以上团队来得最多的是枣庄,专列、包机来得最多的也是枣庄,这就是二日游带来的变化。在全国很多景区涨价的背景下,枣庄旅游门票在降价,游客数量直线飙升,这可以说是一个“枣庄现象”。第三大战役,加快城市建设。棚户区改造正在积极推进,BRT首条线路已投入试运营。其他各项工作也都在有序推进。<br> 上午大家在发言中,对上半年工作进行了汇报,这里我重点谈谈政府工作出现的几个转折性变化。<br> 第一个变化,在转方式、调结构的同时,主要经济指标增长加速。按照一般规律,在转方式、调结构、节能减排、安全生产的前提下,多数会对经济发展带来一定影响,要想保持一个较快的发展速度非常不容易。但是我们的经济发展速度并没有因为转方式、调结构而减慢,这也是一个“枣庄现象”。上半年,全市GDP增长14.1%,同比加快3.5%,高于全省、全国0.5和3.5个百分点。财政收入平稳较快增长,每个月都保持20%左右的增幅均衡入库,得到省财政厅的肯定。</font></font></span></p><p style="margin-bottom: 5px; border: 0px; list-style: none; word-wrap: normal; word-break: normal; line-height: 21px; color: rgb(73, 73, 73); font-family: simsun; font-size: 14px;"><font style="word-wrap: normal; word-break: normal; line-height: 30px; 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20px; background-color: white;"><font size="5" style="word-wrap: normal; word-break: normal; line-height: 36px;"> </font>第二个变化,在工业经济稳定增长的同时,服务业发展加速。上半年,我市二产增加值增幅并没有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但三产增加值增幅大幅提升,增长16.5%,分别高于全国、全省6.9和4.5个百分点,居全省第二位;我市三产增加值增幅高于二产2.5个百分点,而全国、全省三产增加值增幅分别低于二产3.6和0.6个百分点。三产主要靠服务业拉动,服务业主要靠文化旅游拉动。上半年,全市商业、住宿餐饮业用电量增长31.2%,是全社会用电量增幅的3.4倍。住宿业营业额增加33.8%,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15.2个百分点。电信业务量增长37.6%。客运周转量增长21%。三产投资增长39.2%,高于二产29.2个百分点;在建餐饮名店、星级酒店、商业名店等“四引”、“七个一”项目94个,上半年完成投资76.7亿元,其中在建五星级酒店10家(滕州3家、市中1家、新城1家、台儿庄5家)。服务业营业税增长39.5%,是工业增值税增幅的4.7倍。服务业提供税收占地方税收的比重达到46%,比年初提高8.8个百分点,而服务业占GDP比重不到27%,充分说明了抓服务业的重要性。2009年,服务业新增就业人员7.4万人,占全市新增就业人员的70%。<br> 第三个变化,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发展后劲明显加速。以上两个变化说明,经过我们三年来的努力,发展成果初现端倪,但更应该看到,枣庄下步发展的后劲越来越足,效果会越来越明显。<br> <strong> 从投资结构看。</strong>今天的投资结构决定明天的经济结构。这几年最令我鼓舞的一个指标,就是去年三产投资增幅超过二产43.4个百分点,排全省第一。这项指标最能体现科学发展的力度,体现城市发展的后劲。上半年,三产投资增长39.2%,是二产的3.9倍;三产投资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44.8%,比去年提高7.2个百分点,提高幅度是全国、全省的5.5倍和1.8倍。只要继续保持这种投资态势,三五年后我们的经济结构就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br> <strong>从金融信贷看。</strong>2006年,全市新增贷款31亿元,占全省的1.2%;去年,新增贷款176亿元,是三年前的5.6倍,占全省的3%。枣庄人口占全省的3%,新增贷款占到全省的3%,说明我们达到平均线了,下一步要争取超过平均线。2006年,新增存贷比为56.5%,在全省倒数;今年7月末,新增存贷比达到113.57%,高于全国、全省51.2和42.8个百分点,排全省第二位,仅比第一位低0.13个百分点。随着下半年棚户区改造等大项目信贷资金的到位,我们的存贷比还会提高,后劲很足。新增存贷比113.57%,说明除了自己存的每100元钱全部用于了枣庄的建设,还用了13.57元外地人存的钱,这在枣庄还是第一次。信贷资金利用率的大幅提高,对城市转型的支撑作用大大加强。<br> <strong>从大项目看。</strong>2006年,全市过亿元项目169个(其中过10亿元项目4个),完成投资163.3亿元;2009年,全市过亿元项目208个(其中过10亿元项目24个),完成投资346.8亿元。虽然项目总量增加不多,但完成投资额却是2006年的2.1倍,说明大项目数量增加。今年1至7月份,全市过亿元项目205个(其中过10亿元项目达到28个),完成投资218.7亿元。省重点项目一般100个左右,今年我市有8个项目列入,说明我们的大项目很有分量。<br> <strong>从城建投资看。</strong>这两年,是枣庄城市建设投资力度最大、速度最快的时期。上半年,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52.62%,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47.7%,村镇建设投资同比增长253.1%,均为历史最高。新城建设也是历史上投资最快的时期:一是新城19个城中村已基本完成搬迁,涉及4万人,投入13亿元,为新城发展腾出了10平方公里的空间。二是目前正积极推进5条道路建设,拉开了新城的城市框架。三是新城规划基本完成,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做完这些前期工作,下步一些有实力的开发商就会来枣庄投资城市建设。<br>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落实到转方式、调结构上来,这也是当前经济工作的主要矛盾。转方式、调结构既要看存量,更要看增量。存量部分不可能实现大的调整,能做的文章主要是增量部分。在推进城市转型中,我们围绕增量调整下了很大功夫,但增量调整有一定的滞后期。“一年吃苦头、三年有看头、五年尝甜头”。大家一定要有吃苦头的准备,努力在增量部分调整上下功夫。我在延安干部学院发言时,引用了朱熹的一句诗:“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牢牢抓住转方式、调结构这个“源头”,枣庄转型发展才会有“活水”源源流来,才能不断取得新的胜利。<br> 结合上午的发言和我平时掌握的情况,对各区(市)的工作简要作一下点评。<br> 滕州市,总的来看“有位次”。第一,县域经济发展有位次。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等主要经济指标都有大幅增长。第二,招商引资有位次。引进世界500强企业2家、中国500强企业4家;重点推进115个过亿元的项目建设,其中过10亿元的项目17个(包括5个棚改项目);实际到账境外资金5848万美元,增长94.9%。第三,服务业发展有位次。上半年,有121个投资过千万元的服务业项目开工建设,完成投资67.8亿元。需要重点加强的工作:在目前位次的基础上,还要进一步前移,真正进入全国县域经济发展第一方阵。<br> 薛城区,总的来看“有力度”。第一,城市拆迁改造力度大。目前燕山路已经完成拆迁,火车站周边拆迁全面启动。第二,文化旅游发展力度大。节会经济与文化旅游、休闲经济结合得比较好,汽车越野赛等搞得有声有色。第三,浙江产业园张范区块建设力度大。华信国资电缆、电动车、LED灯等项目正在加快建设。需要重点加强的工作:围绕财源建设,在引大项目、建大项目上争取实现更大突破;积极对接新城,继续加大城市拆迁改造力度,树立“门户城市”新形象。<br> 山亭区,总的来看“有特色”。第一,城市建设有特色。抓住“鲁南欧情山城”这一定位,加快城市建设改造步伐,欧式风格初显。第二,农村改革有特色。土地使用产权制度改革、林权制度改革走在全市、全省、全国前列。第三,镇域经济有特色。以城头豆制品为代表的“十朵金花”发展迅速。需要重点加强的工作:在推进“三位一体”土地使用产权制度改革、新农村建设、小城镇建设方面,当排头、做表率。<br> 市中区,总的来看“有魄力”。第一,转型发展有魄力。围绕打造城市转型示范区,实施了“百项工程”。第二,旧城改造有魄力。山东棚改看枣庄,枣庄棚改看市中。市中棚改面积占全市的一半多,承担了“老城做新”的重任。第三,新区建设有魄力。鲁南水城、枣庄老街项目推进得非常快,全民健身中心、中兴阁成为新的标志性景观。需要重点加强的工作:转变棚改模式,想方设法破解资金、土地等瓶颈,集中优势兵力推进棚户区改造,同时做好市南工业区改造等工作;按照属地管理的要求,尽快完成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的交接。<br> 峄城区,总的来看“有成效”。第一,大企业集团建设有成效。积极培植丰源、福兴、葡诚等大企业集团,年底有望实现三个“十亿板块”。第二,台湾工业园建设有成效。投资5000多万元,建成高标准厂房1.9万平方米,吸引9家台资企业落地。第三,为农服务有成效。全区为农服务网络共办理群众委托事项4.3万余项,赢得了广大农民的满意。需要重点加强的工作:抓好两个对接,在与市中区对接发展上下功夫,在与台儿庄古城旅游对接上做足文章,努力成为中心城区的重要一极、城市经济带的重要板块。<br> 台儿庄区,总的来看“有品位”。第一,古城建设有品位。台儿庄古城的建设、业态可以说是国内一流。第二,旅游配套建设有品位。在建的五星级酒店有5家,在全省首屈一指。第三,城市管理有品位。围绕“国内外知名旅游目的地”的定位加强管理,城区建筑外立面改造成效明显,古城韵味更加突出。需要重点加强的工作:围绕古城一期开城,全面提升餐饮、住宿、娱乐等配套服务功能,努力做天下第一的业态、天下第一的管理、天下第一的古城。<br> 高新区,总的来看“有办法”。第一,城中村拆迁有办法。城中村拆迁工作,目前已完成拆迁量的90%多。新城周边环境、高速路出入口整治等,也做得很好。第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有办法。已经成为全国锂电池生产基地。第三,泰国工业园建设有办法。目前正与有关方面洽谈,计划在世博会结束后将泰国馆迁至园区,成为园区建设的新亮点。需要重点加强的工作:继续抓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让良种尽快结出硕果,让树木尽快变成森林。<br> 以上是对区(市)工作的点评,对部门工作我就不一一点评了。总的来看,经过三年的实践,枣庄的发展现在处在一个拐点上。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br> 一是占据了制高点。在资源观方面我们占据了制高点。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米”就是资源。枣庄是一座资源枯竭型城市,如何再创辉煌,必须树立新的资源观,寻找新的资源,就是找“米”。一个地区不占有未来发展的资源,不可能实现跨越式发展、超常规发展。地下资源没有了,就要努力挖掘地上资源;自然资源没有了,就要努力挖掘人文资源;内部资源没有了,就要努力挖掘外部资源。枣庄的煤炭资源濒临枯竭,我们就积极寻找水资源,修建了庄里水库,为煤化工发展提供了水资源保障;积极挖掘台儿庄古城、中兴公司、石板村等历史人文资源,发展文化旅游;积极到外地开办煤矿,占据外部的煤炭资源。水泥产业在国内利润每吨只有几十元钱,而到了中东、非洲等地每吨利润能达几百元,水泥企业要想办法开拓这些国外市场。通过开展二日游吸引外地游客到枣庄消费,想办法将世博会泰国馆迁至枣庄等,都是挖掘外部资源。占据了资源的制高点,就为下一步发展提供了支撑。同时,在其他方面我们也努力占据制高点。在三次产业发展方面,牢牢抓住了服务业这个制高点;在制造业发展方面,牢牢抓住了机床这个制高点;在传统产业发展方面,牢牢抓住了优化升级和“走出去”这个制高点;在城市建设方面,牢牢抓住了同城化和“门户城市”这个制高点;在人才技术上,牢牢抓住了枣庄学院、枣庄职业学院、鲁南煤化工工程技术研究院这三个制高点。只要牢牢占据制高点,我们就不会输在理念上,就能“一夫当关、万夫莫开”。<br> 二是夯实了支撑点。在占据制高点的同时,还要坚持打基础、谋长远,努力夯实一些支撑点。像我们谋划实施的“一城、一库、一电、两院、四条路”等九大基础建设,就是为枣庄长远发展提供支撑。<br> 三是出现了转折点。有了制高点和支撑点,枣庄城市转型才会出现转折点。希望大家永远记住这几个日期,可能只是短暂的一瞬,但对枣庄的发展带来了深刻的影响。2007年9月5日,实施了小火电的“全国第一爆”;2007年11月7日,实施了小水泥的“全国第一爆”;2009年6月24日,迎淮核查取得第一名。这三件事,标志着在“一箱油”理念指导下,我们走出了一条科学发展的新路子。2009年3月2日,枣庄被列为国家第二批资源枯竭城市转型试点市,省政府随即出台了《支持枣庄市做好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工作的意见》,标志着枣庄的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2009年12月24日,新能凤凰百万吨甲醇投产,标志着煤炭产业第一次由支柱产业转变为支撑产业,掀开了枣庄煤化工发展新的一页。2010年5月1日,台儿庄古城一期试运营,“起爆”了枣庄文化旅游的发展。2010年8月2日,BRT开通试运营,拉开了枣庄同城化的新时代。<br> 这些制高点、支撑点、转折点,从不同角度标志着枣庄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在后金融危机时代,我们如果把握得好,就能在转方式、调结构这场硬仗中实现弯道超车,就能实现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率先崛起。枣庄的发展路子只有一条,就是坚定不移地走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路子。<br> <strong>二、关于发展理念问题<br></strong> 做好任何一项工作,关键要“顶天立地”。“顶天”,就是指理念;“立地”,就是指群众路线。这里所说的发展理念,就是一个“顶天”的问题。<br> 总结过去的工作,应该说成绩非常可喜。为什么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关键有三点:一是理念上有高度。有了“顶天”的理念,工作就能做得更有成效、更有影响力。二是工作上有招数。大家会干事、干成事的本领明显增强。三是制度上有保障。通过抓落实的“三项制度”,保障了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br> 我认为,我们可以输在基础上,但不能输在理念上。枣庄是一个老工业基地,是一个资源枯竭型城市,我们的发展注定是一场攻坚战、持久战。要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首先要在理念上超常规、跨越式。在任何情况下,我们都不能输在理念上。理念输了,就是真正地输了、永远地输了。我们可以输在套路上,但不能输在招数上。像招商引资,各地都在抓,这是套路;但我们提出了定点招商,就是招数。像抓文化旅游是套路,而重建台儿庄古城这样的龙头景区、开展二日游就是招数。我们可以输在个别事情上,但不能输在制度上。一个人干成事可能是偶然,一群人干成事就不是偶然;一件事干成可能是偶然,一大批事干成就不是偶然;一时干成事可能是偶然,长期干成事就不是偶然。这个结果靠的是制度。<br> 如何做到理念上的“顶天”,我想通过几个例子来说明。</font></p><p style="margin-bottom: 5px; border: 0px; list-style: none; word-wrap: normal; word-break: normal; line-height: 21px; color: rgb(73, 73, 73); font-family: simsun; font-size: 14px;"><font style="word-wrap: normal; word-break: normal; line-height: 30px; 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20px; background-color: white;">第一个例子,BRT建设。如果仅仅把BRT看作改善了的公交,这是一种理念;如果把BRT上升到同城化的高度,这又是一种理念;如果把BRT从物质层面上升到精神层面,作为塑造城市精神、城市规范的动力,这又是一种理念。<br> BRT刚开始规划建设时,没有设置专用车道,只能算是改善了的公交。我们通过重新规划建设,为其设置了专用车道,从技术层面解决了交通拥挤问题。<br> 建设BRT不仅是为了解决交通拥挤问题,更是为了解决同城化问题。资源型城市的特点,就是哪里有矿区、哪里就有生活区,布局比较分散。特别是枣庄这座城市,由于历史的原因,城市中心经过了多次变迁。因此,枣庄的城市建设区域割裂、资源分散,人气、商气难以聚集,城市发展严重滞后,中心城区很难发育。这是“疑难杂症”,只能用同城化这个“药方”,拉近各个城区的时空距离,让资源共享,让人气、商气聚集,促进城市的发展。实现同城化的办法有很多,像修高架、轻轨、地铁等,但都不适合枣庄。一公里的高架平均造价1亿元,一公里的轻轨平均造价4亿元,一公里的地铁平均造价8亿元。这些办法在枣庄显然都行不通,毕竟我们的财力有限。借鉴国外的一些经验,我们提出建设BRT,得到了专家的认可。去年,我们启动了BRT建设。现在,枣庄成为全国第十三个、全省第二个拥有BRT的城市。在这些城市中,BRT对于枣庄城市发展的意义最大,效果也最好。市财政对BRT的投入,一公里不超过1000万元。枣庄BRT带来的效益是多方面的,不仅促进了同城化,还提升了城市形象,增强了市民的信心,综合效益是全国最好的。<br> 建设BRT不仅具有物质层面的意义,更具有精神层面的意义。通过建设BRT,对枣庄城市规范,乃至城市精神的形成,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现在建设BRT的决策已经被大家基本认可,要真正实现“公交的成本、轻轨的效果、市民的生活方式”,做到“快、准、捷、廉”,关键要实施科学的管理。通过提升管理水平,解决占道经营的问题,解决人、车各行其道的问题,就是建立一种城市规范。同时,在全社会倡导文明乘车,树立良好的社会公德,提升市民的文明素质。因此,建设BRT不仅是解决交通拥堵问题,还是解决同城化问题,更是塑造城市规范、城市公德、城市精神。这对各区(市)、各级干部乃至广大市民,都是一个考验。<br> 第二个例子,棚户区改造。棚户区改造的理念,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旧房”变“新房”。这个理念高度,只是一个基本高度。像有些地区,就棚户区改棚户区,而周边的旧城没有同时进行改造,不仅造成城市建设的不协调,还给下步工作带来了一系列问题。第二个层次,“旧区”变“新区”。这个理念把棚户区和旧城改造有机结合起来,就提升了一个高度。全市目前有棚户区面积545万平方米,加上相关的旧城改造面积达到1170万平方米。我们将棚户区改造和旧城改造一并考虑,统一规划、统一拆迁、统一建设。这些全部改造完,城市面貌就能实现“旧貌换新颜”。第三个层次,“城市建设”变“城市经济”。这个理念又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不仅把棚户区改造作为城市建设的一部分,而且作为城市经济的一部分,结合改造规划一些楼宇经济、城市型产业园区、专业市场等,注入城市发展的各种经济因素,让城市实现“脱胎换骨”的变化。所以,我们一定要用更高的理念、更新的思路去谋划棚户区改造。<br> 第三个例子,全民健身中心。如果把全民健身中心仅仅当作一个人工湖、一个公园对待,这个理念水平就不高;如果把它当作一块城市绿地,就上升到了生态的理念;如果当作一个城市景区,就上升到了经济的理念;如果当作一片城市功能区,就上升到了城市发展的理念;如果当作广大市民休闲健身的场所,那就上升到了民生的理念,这才是人民群众真正需要的,这是我们工作的最终落脚点。因此,我对全民健身中心规划先后作了五次调整,把湖面变成水系,把硬驳岸变成软驳岸,加入了商业功能,引入了鲁南水城、枣庄老街的概念,并最终落脚到民生上,成为广大市民健身休闲的场所,每一次调整都是理念的新提升。现在,全民健身中心已经成为市中新区的“灵魂”和城市发展的“发动机”。<br> 第四个例子,台儿庄古城。如果仅仅把台儿庄古城作为旧城改造项目,也是为群众办实事。但是我们把这个项目作为全市文化旅游发展的突破口,作为一个文化遗产来规划建设,这个理念就提升了。现在,我们在全世界为台儿庄古城寻找新坐标。首先,台儿庄古城是可以重建的二战纪念城市。只有侵略者炮火毁坏的古城,重建后世界遗产组织才会承认。从这个角度上讲,世界上只有两座古城可以叫做重建的古城,一个是华沙,另一个就是台儿庄。其次,台儿庄古城是闻名于世的东方古水城,可以与西方的水城威尼斯齐名。再次,台儿庄古城是京杭大运河上唯一保存完整的古城,展现了博大精深的运河文化。最近,我们正在策划与华沙的市长、威尼斯的市长、苏伊士运河或巴拿马运河沿岸的一个城市市长对话,在全世界叫响台儿庄古城的品牌。重建的台儿庄古城,在二战遗产方面,要把华沙作为“坐标”和“参照系”;在古水城方面,要把威尼斯作为“坐标”和“参照系”;在运河文化方面,要作为中国运河文化代表城市,与苏伊士运河和巴拿马运河的沿岸城市相媲美。<br> 第五个例子,煤化工。煤炭产业过去一直是我们的支柱产业。但是如果我们一直把煤炭作为支柱产业,几十年后就会矿竭城衰。于是我们通过发展煤化工,把煤炭由支柱产业变为支撑产业。现在我们每年煤炭产量是2000多万吨,其中1000万吨作为原料转化成煤化工产品,增值4倍,相当于这1000万吨煤换来了4000万吨煤的效益,煤矿变成了“铁矿”。随着煤化工产业链条继续向下游延伸,煤矿就会变成“金矿”。</font></p><p style="margin-bottom: 5px; border: 0px; list-style: none; word-wrap: normal; word-break: normal; line-height: 21px; color: rgb(73, 73, 73); font-family: simsun; font-size: 14px;"><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white;"><font style="word-wrap: normal; word-break: normal; line-height: 30px; 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20px;">此外,像庄里水库,如果仅仅作为水利设施,也很有意义;如果作为景区,就能多发挥一些作用;如果作为支撑枣庄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作用就更大。像泰国工业园,如果仅仅作为工业园建设,就只是一个普通园区;如果与泰国特色的商贸旅游融合在一起,就上升为都市产业区的概念。因此,我们干任何工作,在遇到困难的时候,首先要在理念上去突破。只有理念上的超常规、跨越式,才能破解枣庄发展的瓶颈,才能让枣庄经济成为超越经济、追赶经济。<br> <strong>三、关于群众观问题<br></strong> 如果理念是“顶天”,那群众观就是“立地”。理念要定位高,关键还要落得实。只有紧跟时代潮流、遵循发展规律,只有始终站在人民群众的利益之上,才会做出震撼人心的工作成效。同样做一件事情,是为了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还是为了少数人的利益;是得到少部分群众的支持,还是得到大部分群众的支持,这就是群众观的问题。<br> 我们讲的群众观,是共产党人的群众观。从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角度来看,为什么要坚持群众观?群众观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具体体现。只有一切从实际出发,密切联系群众,我们才能取得事业的成功。从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角度来看,怎样坚持群众观?就是要坚持实事求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角度来看,是否很好地坚持了群众观?就是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把群众是否赞同、认可、满意作为工作的标准。从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角度来看,新时期是否还要继续坚持群众观?就是与时俱进,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br></font><font style="word-wrap: normal; word-break: normal; font-family: 宋体;"><font style="word-wrap: normal; word-break: normal; line-height: 24px; font-size: 16px;"><font style="word-wrap: normal; word-break: normal; line-height: 27px; font-size: 18px;"><font style="word-wrap: normal; word-break: normal; line-height: 30px; font-size: 20px;"><strong> (一)为什么要强调群众观?<br></strong> 结合党的建设和发展实际,在新时期之所以强调群众观,主要有三个方面。<br> <strong>一是从党的发展历程来看,群众路线是党取得革命和建设胜利的重要法宝。</strong>水可载舟,亦可覆舟。陈毅同志曾经说过,淮海战役的胜利,是老区人民用小车推出来的。这就是群众的力量。抗战时期,华侨陈嘉庚分别到重庆和延安参观后断定,中国的希望在延安。因为中国共产党代表的是广大人民群众,和人民群众是鱼水关系。历史经验表明,我们党的工作,凡是坚持了群众路线,就一定能取得胜利;反之就要受到挫折,甚至导致失败。<br> <strong>二是从国外政党的教训来看,群众观永远不能丢。</strong>前苏联解体前,当时的苏联社会科学院曾进行过一次问卷调查,被调查者认为苏共仍然能够代表工人的占4%,认为代表全体人民的占7%,认为代表全体党员的占11%,而认为代表党的官僚、干部、机关工作人员等既得利益集团的竟占85%!也就是说,绝大多数苏联人民认为苏共已经不是他们利益的代表。当时新华社的一位记者就在苏联,他认为苏联的解体一定会在社会上引起巨大反响,于是就跑到红场上去采访,结果发现苏联群众根本不以为然,反而认为苏共早该垮台了。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党群关系的首先解体,导致了苏共和苏联解体的悲剧。所以说,我们必须把群众利益牢牢放在心上,既要考虑干部职工的利益,更要考虑广大群众的利益,这关系到我们党的执政基础。</font></font></font></font><strong><br></strong><font style="word-wrap: normal; word-break: normal; font-family: 宋体;"><font style="word-wrap: normal; word-break: normal; line-height: 24px; font-size: 16px;"><font style="word-wrap: normal; word-break: normal; line-height: 27px; font-size: 18px;"><font style="word-wrap: normal; word-break: normal; line-height: 30px; font-size: 20px;"><strong> 三是从新时期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来看,必须坚持正确的群众观。</strong>江泽民同志指出,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据统计,目前70%至80%的上访案件,是因为党群、干群矛盾激化引起的。有些干部对干群关系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甚至已经淡化、麻木。我们党在夺取政权的时候,没有人对干群关系的重要性产生过怀疑。因为在那个时候,我们党还不是执政党,离开人民群众一天都生存不下去。红军长征到达陕北的时候,虽然只有7000余人,但靠着人民群众的支持,星星之火最终燎原。但是党执政后,一些党员干部却渐渐脱离了群众,量变的积累必然会引起质变。在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和群众的关系是“鱼水关系”,是血浓于水的关系。在今天,这种“鱼水关系”依然是我们事业成功的法宝。像孔繁森、郑培民、沈浩等党员干部,以及枣庄的模范党员干部,始终和群众保持着密切的“鱼水关系”,得到了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但在个别干部身上,“鱼水关系”却蜕变成了以下四种关系:<br> <strong> </strong><strong>第一,“蛙水关系”。</strong>鱼儿对水,可谓生死相依,密不可分。而有些干部认为执政了,就不再是“鱼”了,跳上岸变成了“青蛙”。有求于群众时,就如青蛙般跳下“水”去;而一旦从群众那里得到了个人想要的东西,便跳上岸去,对群众指手画脚。<br> <strong>第二,“萍水关系”。</strong>萍虽然生长在水中,但始终浮在水面上,与水之间总是有一种隔膜。有些干部没有把群众当作真心朋友,对群众表面亲亲热热,实则虚情假意,内心怨气重重。党员干部不体察民情,群众也不买他们的账,如同萍水相逢。为什么有些人感到“耳朵”聋了、“眼睛”看不见了?就是因为你浮在上面,不深入群众,群众不把你当回事,有问题也不给你说。个别干部下基层蜻蜓点水,像“萍”一样浮在水面上,“坐着轮子转,隔着玻璃看,最后吃顿饭,啥事都没办”。一些机关之所以存在“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说到底就是把自己与群众之间的关系视为“萍水”,明明举手之劳,就是不愿意帮群众办事。<br> <strong>第三,“油水关系”。</strong>油滴在水上,表面上看二者亲密接触了,但油是油、水是水,谁也没有渗透到对方中去,不相融、不相干。现在个别干部对群众疾苦麻木不仁,对群众呼声充耳不闻,甚至不给油水不办事,给了油水乱办事。有外商反映,有些部门存在“科长经济”,办项目手续时,具体经办的科长竟提出,“给点钱办手续只要3天,不给钱要3个月”。“批不批在局长,办不办在科长”;“上面很好,下面好狠”。结果是小科长毁掉了大项目。<br> <strong>第四,“水火关系”。</strong>有些干部将自己置于群众对立面,颠倒主仆关系,与人民群众水火不相容。干部如果像火,受煎熬的就是群众;群众一旦承受不住,就会起来把火灭掉。像瓮安事件、石首事件等,就是当地的干群关系到了水火不相容的地步,最终导致了恶性群体性事件的发生。<br> 之所以出现“蛙水关系”、“萍水关系、“油水关系”、“水火关系”,客观上受市场经济、社会环境等因素影响,但说到底还是这些干部的群众观出现了问题。<br> </font></font></font></font><font style="word-wrap: normal; word-break: normal; font-family: 宋体;"><font style="word-wrap: normal; word-break: normal; line-height: 24px; font-size: 16px;"><font style="word-wrap: normal; word-break: normal; line-height: 27px; font-size: 18px;"><font style="word-wrap: normal; word-break: normal; line-height: 30px; font-size: 20px;"><strong>(二)怎样树立群众观?<br></strong> <strong>第一,一切为了群众。</strong>这是世界观,解决“为谁工作”的问题,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做决策,要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人民群众赞成、拥护、答应、高兴的就做,人民群众不赞成、不拥护、不答应、不高兴的就不要去做。这里所说的人民群众,不是一个具体概念,而是一个政治概念,代表的是绝大多数人民群众。<br> 像BRT建设。在枣庄之前开通BRT的国内12个城市,都用了相当长的时间才基本平息群众的议论,最快的也用了一年多的时间才平息,目前仍有个别城市市民没有真正接受BRT。BRT开通前两个月,我们这里群众也是议论纷纷,有说好的,也有说不好的。交通部门的同志多次与市民对话,但是讨论的主要是技术方面的问题,没有抓住建设BRT是为了群众利益这个根本。其他城市关于BRT的争论,提反对意见的主要是20%的有车族,而80%坐公交的群众又认为BRT与自己无关,因而总是争论不休。为什么我们的BRT8月2日一开通,就能得到大多数市民的拥护?这里有科学决策、努力工作的原因,更重要的我们采取了两条措施。一是让群众免费乘坐体验。群众体验之后,感觉BRT是真正为自己的。二是从舆论上加以引导。BRT建设初期,群众之所以议论多,主要是群众对党委、政府的决策不够了解。BRT试运营的当天,我就写了一篇社论,主要表达了三个观点。第一个观点,BRT是最大的民生工程。目前有车的人不超过20%,却占用了80%的城市公共交通资源;80%的群众只有通过BRT、公交等,才能享受更多的公共交通资源。这个观点很快就被群众接受了。有的人说,说BRT太“霸道”了,马上就有人反驳,说BRT就是要“霸道”,因为它是老百姓的车。一辆小汽车只坐两三个人,而BRT坐100多人。是让两三个人为100多人等一两分钟,还是让100多人为两三个人等一两分钟?小道理在大道理面前就没有道理,小利益在大利益面前就不算利益。更何况我们并没有侵犯20%有车人的既得利益,而是通过拆迁拓宽了道路,BRT没有挤占现有车道。第二个观点,BRT开创了枣庄同城化的新时代。现在,薛城区的一些群众坐BRT到市中区来买菜买肉,分享市中区的商业资源。新城的凤鸣湖,过去一到晚上冷冷清清,前几天我再路过时,发现有很多人在这里散步休闲,就是因为其他区的群众坐BRT来分享新城的城市资源了。下一步,新城还要建设文体中心、音乐馆、影剧院等设施,将来会有更多的人坐BRT到新城来看演出。如果市中区、新城区、薛城区的群众可以共享城市资源,人气、商气就起来了,枣庄进入同城化时代,城市发展就将大大加快。第三个观点,BRT是枣庄唯一可行的选择。高架、轻轨、地铁确实很好,但成本都非常高,超过了我们的实际承受能力,对枣庄来说是不现实的。<br> 除此之外,BRT在精神层面也带来了很大影响。《鲁南晨刊》最近刊登了一篇报道,一位70多岁的老大妈,她女儿十年前从青岛嫁到了枣庄,8月1日她来枣庄看女儿,正赶上8月2日BRT试运营,就去试乘体验。一路上,这位老大妈让人帮着拍了许多照片。记者就问她拍这么多照片干啥用?她说,十年前我女儿从青岛嫁到枣庄时,街坊邻居都说我怎么能让女儿从青岛这样的大城市嫁到枣庄这样的小地方呢,那不得受苦啊。我拍这些照片,拿回去给那些街坊邻居看看,枣庄的城市发展理念、水平,一点不比青岛差,我闺女没有嫁错。在某种程度上,BRT让枣庄市民真正为之自豪,提升了自尊心,增强了凝聚力。现在各区(市)都迫切希望能够尽快开通BRT,共享城市发展的成果。目前,市政府也有这方面的考虑,当然最主要的还是充分发挥各区(市)的积极性,让群众共享城市资源。<br> <strong>第二,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strong>这是方法论,解决“依靠谁”、“怎么工作”的问题。“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群众对冷暖甘苦感受最深刻,对改革发展体会最清楚,对政令得失反映最真实。我们做决策、干工作,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路线。只有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才能更好地反映民声、体现民意、汇集民智。在转型实践中,各级领导干部要善于向群众学习,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实情,探寻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要善于在群众实践中检验成效,增强工作的生命力。像我们探索的农村土地使用产权制度改革,就是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深入群众调研,汲取群众智慧,然后再做出决策,最终得到了群众的欢迎和支持。<br> <strong>第三,对群众负责、让群众满意。</strong>这是认识论,解决“工作标准”问题。对各级领导干部来说,就是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所谓正确的政绩观,既是指工作出发点要建立在群众利益的基础上,也是指工作的成效必须达到人民群众的要求。在延安时期,为了纪念张思德,毛主席写了一篇《为人民服务》的文章,文中有这样一段话: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比泰山还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永远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这段话阐述了人生的意义,更指出了我们党的根本性质,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让人民满意。像全民健身中心,为什么要按照这个定位来建?因为大广场、大公园是形象工程,而全民健身中心是民生工程,群众真正需要的是那些小广场、小绿地。现在全民健身中心每天晚上人很多,说明小广场、小绿地建得还不够,群众不得不舍近求远,跑到那里去休闲。如果几百米内就有一个小广场、一块小绿地,老百姓就会感到非常方便。建大公园,是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但是把各种健身设施集中起来,建一个大的健身中心,就是真正给群众方便,是民生工程。<br>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关键要处理好三个方面的关系:<br> <strong>其一,既要立足当前,更要谋划长远。</strong>像我们谋划的城市转型、九大基础建设,就是立足当前、谋划长远。<br> </font></font></font></font></span><span style="color: rgb(68, 68, 68); font-family: Tahoma, 'Microsoft Yahei', Simsun; font-size: 16px; line-height: 1.5;">**** Hidden Message *****<p></p> 谋划的城市转型、九大基础建设,就是立足当前、谋划长远。 政绩观,关键要处理好三个方面的关系:其一,既要立足当前,更要谋 自中央部署启动党史学习教育以来,组织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中央、自治区党委和市委的部署要求,把党史学习教育作为当前最重要的政治任务,认真落实“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要求,紧扣关键环节,聚焦重点任务,搭平台、创载体,确保抓实内容、抓出成效。现将党史学习教育开展情况报告如下。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