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之友 发表于 2017-11-27 19:50:01

实例点评:县域经济的科技创新模板

<div style="text-indent:2em;">新昌:县域经济的科技创新模板</div>

<div style="text-indent:2em;">新昌位于浙江东部山区,没有航运,不通铁路,是典型的资源小县。交通不便、资源匮乏,自然条件上毫无优势可言。</div>

<div style="text-indent:2em;">然而,恰恰就是这个山区县,在过去的十多年间,完成了两次惊人的跨越:先后实现了从欠发达山区县到全国百强县、从全省重点污染县到国家级生态县的华丽转身。</div>

<div style="text-indent:2em;">能够完成如此华丽的转身,与新昌立足科技创新密不可分。一串数据,展示了新昌科技创新的傲人成绩。目前,新昌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保持在70%以上,2016年研发经费支出占GDP 比重达到 4.45%,每万人拥有发明专利 25.4件。2017 年一季度,新兴产业产值占比提高到54.9%,新产品产值率提高到 52.4%,规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9.7%,利税增长23%,利润增长32.1%。</div>

<div style="text-indent:2em;">小县城,大科技。<span style="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新昌立足山区实际走出的一条符合自身发展的科技创新之路,这种“新昌模式”,值得其他县域学习借鉴。</span></div>

<div style="text-indent:2em;"><b>用初心换恒心 新昌精神带动科技创新</b></div>

<div style="text-indent:2em;">新昌企业家群体,坚守实业,做强主业。伴随着经济发展,特别是近些年金融市场的高度繁荣,不少看上去“美丽”的金融泡沫扑面而来,新昌企业家稳住心神,专心做自己的实业。使得企业的发展方向平稳,科技创新动力源源不竭。只在自己熟悉或者与自己产业链相关的业务上下功夫。在不少外地企业家看来,新昌企业家有时有点儿“木讷”,放着大把快钱不赚,就在自己那“一亩三分”领域苦苦钻研。但就是这种“木讷”,让新昌企业家避免了房地产、金融市场大幅波动带来的冲击,减少资金链断裂产生的风险,守住了自己的家业。</div>

<div style="text-indent:2em;">做强实业,舍得在科技创新上投入,则是新昌企业家的魄力所在。科技创新投入高、风险大、见效慢,但是新昌企业家愿意做这个“傻子”。就整个新昌而言,2016年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到 4.45%,远高于国内和省内平均水平。而例如新和成这类龙头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比高达该企业销售收入的5.4%。</div>

<div style="text-indent:2em;"><b>四两拨千斤 政府推动科技创新</b></div>

<div style="text-indent:2em;">用耐心换初心,以同心换同行。新昌县委、县政府与企业同心协力,创造条件扶植助推新昌的科技创新。</div>

<div style="text-indent:2em;">在新昌,有一个创新驱动领导小组,县委书记、县长任组长,每个月都会召开创新驱动领导小组会议,每年召开科技创新大会,协调推进科技创新各项工作。新昌全面建立科技指导员制度,选调200多名科级以上领导干部担任科技指导员,帮助企业解决各种问题。</div>

<div style="text-indent:2em;">在资金配套上,新昌县政府也毫不含糊。新昌优化投入产出相匹配的科技管理体制,确保财政科技投入占比10%以上,每年安排3 亿元用于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发展,每年减免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3亿多元,设立4亿元的产业发展基金重点扶持创新型、科技型企业成长。</div>

<div style="text-indent:2em;">除了做好“店小二”外,新昌县政府还擅长在工作中发现问题,并努力去解决。</div>

<div style="text-indent:2em;">经过这些年的不懈努力,新昌发明专利快速增长,2016 年申请发明专利 5689 件,同比增长77.1%。新昌加快知识产权综合执法试点工作。根据安排,新昌拟成立知识产权综合执法组,统筹协调执法工作,组长由分管科技的县领导担任,新昌县知识产权局、市场监管局、文广局的相关负责人共同参与,争取到2018年完成知识产权管理权和执法权的统一,真正实现“三合一”。</div>

<div style="text-indent:2em;">产学研合作:体制创新解决“两张皮”困境一个人口43万的县,完全依靠企业或者政府来完成科技创新,似乎是件难以完成的事情。借智,充分利用产学研合作成了不二选择。</div>

<div style="text-indent:2em;">产学研合作,这个喊了无数年的老口号,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只是“看上去很美”。高校研究内容与实际生产存在严重脱节,“两张皮”现象很严重。</div>

<div style="text-indent:2em;">5 月 14 日,浙江理工大学胡旭东教授照常参加了新昌产学研的一次例会。这位纺织机械行业的资深教授,与新昌企业已保持了10年以上的深耕合作,几乎走遍新昌的每一个角落。“新昌县政府发展科技创新的理念很明确,企业对科技的渴望和需求更为强烈,整体氛围很好。”胡旭东谈及合作时的初衷。</div>

<div style="text-indent:2em;">在新昌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目前胡旭东团队派出五六名教师常驻新昌县并成立了浙江理工大学新昌技术创新研究院,为新昌纺机行业的发展出谋划策,持续提供智力支持。</div>

<div style="text-indent:2em;">而以项目牵引模式进行合作的公司,在新昌中小企业中也很常见。2013年,绍兴康健精密不锈钢有限公司委托中国计量大学刘亚丕团队开发不锈钢软磁材料。刘亚丕团队经过两年的科技攻关,成功开发了项目产品,经企业技术人员对生产工艺和夹具、磨具的二次开发,现该产品已广泛应用于航空、化工等领域,为企业带来丰厚的回报。</div>

<div style="text-indent:2em;">在新昌的龙头企业中,“豪投”上亿元“筑巢”,吸引人才凤凰的不在少数。以企业建设的重点企业研究院及工程实验室为载体,吸引高校优秀研发团队进驻企业,为企业服务。</div>

<div style="text-indent:2em;">新昌县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龙头企业采用筑巢引凤的模式,可以使企业掌握产学研的主动权,从而系统深入地进行自主研发,同时为企业技术发展提供人才后备库。</div>

<div style="text-indent:2em;">企业出题,高校解题,政府助力,新昌县正加快形成产学研合作新格局。针对山区县“引才难,留才难”的瓶颈,新昌县政府实施“天姥英才”计划,每年安排5000万元以上资金,为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等提供生活补助、科研创业经费。出台企业自建人才房、购房补助、家属落户、子女就学、医疗体检等政策,为人才提供重点服务和保障,力求人才“愿意来、留得住”。</div>

<div style="text-indent:2em;">(摘自 《浙江日报》 作者:马可远 曹陆英 孙艺秋)</div>

<div style="text-indent:2em;"><b>点 评:</b></div>

<div style="text-indent:2em;">创新驱动这个“大战略”怎样才能在“小县域”生根发芽,乃至开花结果?</div>

<p style="text-indent:2em;">近年来,浙江省新昌县贴近产业抓创新,破“四不”(科技投入产出不匹配、产学研用结合不紧密、科技成果评价不科学、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不适应)
促转型。新昌用十年时间完成从欠发达山区县到全国百强县、从全省重点污染县到国家级生态县的华丽转身,走出了一条创新驱动发展、打造经济升级版的新路子,“新昌模式”对县域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值得其他地区学习。</p>

<div style="text-indent:2em;"><b>一、企业出题,高校破题,政府助力,形成产学研合作新格局</b></div>

<div style="text-indent:2em;">产学研合作能够破解理论研究与实际生产脱节的难题,早就被全国各地的科技创新实践所证实。新昌的贡献在于,政府依托龙头企业,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开展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加快企业转型发展。可概括为四种主要形式:第一,企业“借智”,产学研合作求发展。新昌企业对科技的渴望和需求十分强烈,浙江高校多集中在杭州,其科技成果数量多、质量高,加上政府的推动,新昌企业与杭州的高校一拍即合。高校的科研团队直接参与企业运营,为企业破难题、找方向。</div>

<div style="text-indent:2em;"><b>第二,企业“筑巢引凤”,产业创新上水平。</b>“筑巢”,企业投巨资建设产业技术研究院 (或重点工程实验室);“引凤”,吸引高校和科研机构到这里从事应用技术研发。这种企业筑巢引凤模式,有利于企业把握产学研合作的主动权,进而系统地进行自主研发,也为企业长远发展提供技术和人才储备。</div>

<div style="text-indent:2em;"><b>第三,二次创新让传统工艺光芒四射</b>。由于中小企业的研究力量薄弱,适合通过项目牵引模式,企业技术人员在消化吸收引进技术的基础上,进行再创新。</div>

<div style="text-indent:2em;"><b>第四,集成创新让传统产业插上网络化、智能化的翅膀,焕发了新活力</b>。传统产业在新昌占有很大的份额。新昌企业敏锐地把握到以网络技术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孕育的机遇,主动作为,大力推动传统产业与网络信息技术的嫁接,做强产业链。</div>

<div style="text-indent:2em;"><b>二、弘扬新昌精神,推动体制机制创新,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b></div>

<div style="text-indent:2em;">新昌的人文环境驱动了新昌的科技创新,源自新昌精神的弘扬和体制机制的创新所营造的良好环境。</div>

<div style="text-indent:2em;">弘扬新昌精神,要支持企业家群体走正道,坚守实业,做强主业,反对企业家弃实投虚,制造“美丽”的金融泡沫。</div>

<div style="text-indent:2em;">弘扬新昌精神,要支持和鼓励企业家务实创新,增强企业创新的内在动力,生产出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以提升主业的市场竞争力。政府助力,推动体制机制创新“动真格”:一是体制创新“动真格”,真正建立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的领导体制。县委、县政府专门成立创新驱动领导小组,协调推进科技创新各项工作;二是机制创新“动真格”,建立以科技为导向的用人机制。加大对乡镇街道和园区一把手科技工作的考核力度,以考核促发展;三是制度创新“动真格”,全面建立科技指导员制度。每年选调科级以上的领导干部担任科技指导员,深入企业破解难题。</div>

<div style="text-indent:2em;"><b>三、巧借外力,汇聚人才、资本等创新资源,提高科技创新能力</b></div>

<div style="text-indent:2em;">人才,是科技创新最重要的资源之一。新昌没有知名高校和研究型的大院大所,原来人才少、底子薄,投入的研发经费非常有限。新昌是个山区小县,三面环山、交通不便,招引人才的难度可想而知。</div>

<div style="text-indent:2em;">面对现状,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形成了一个共识:县域位于省级科技创新体系的末端,要想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绝不能单凭一己之力,需要借梯登高、巧借外力,更要既立足本地又跳出本地来集成配置人才、资本等创新资源和要素,提升科技创新整体效能。</div>

<div style="text-indent:2em;">为破解山区县“引才难,留才难”的瓶颈,新昌县政府实施“天姥英才”计划,每年安排数千万的科技财政专项资金,为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等提供生活补助、科研创业经费。为解决企业人才的“后顾之忧”,县政府为他们提供专门服务和重点保障。例如,出台企业自建人才房、购房补助、家属落户、子女就学、医疗体检等“特殊”政策。另外,正在全县18家企业开展激励机制试点,采取股权激励、科技项目销售分成、项目只奖励、一次性科研重奖等多种模式,重奖科技人才,充分调动了科技人员投入创新的积极性,做到“人尽其才”。</div>

<p style="text-indent:2em;">政府全力做好“店小二”,企业心无旁骛谋发展。新昌从财政、税收、金融、要素保障等方面,向企业创新倾斜。例如,优化投入产出相匹配的科技管理体制,确保财政科技投入占GDP的比重达到10%以上,每年安排3亿元用于科技创新、人才引进和新兴产业发展,每年减免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 3
亿多元,还设立 4 亿元的产业发展基金,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些做法都值得其他地区学习借鉴。(点评人:李文胜)</p><p></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实例点评:县域经济的科技创新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