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长治县经济建设与民生事业同步发展的实践启示
<p>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近年来,长治县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在一些重点民生领域先行先试、积极探索,一大批惠民利民举措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各项民生事业同步发展、亮点纷呈,努力让老百姓拥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和更优美的环境,全县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p><p><br></p><p><b>群众利益无小事,牢牢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b></p><p> 一切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秉承这个初心,牢记这个使命,山西省长治县的主要决策者从解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入手,把群众满意不满意、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作为执政目标,无论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时候,还是中高速或常态化的时候,都坚持大力发展民生,持续改善民生,不断筑牢和巩固社会和谐稳定的物质基础。</p><p> 坚持转型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发展是执政之要、民生之基、和谐之本。没有经济发展作为支撑,发展民生就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近年来,长治县坚持把转型作为经济工作的主线,把园区作为产业转型的平台,把项目作为经济发展的抓手,一大批新项目、好项目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一大批新产业、新业态拔地而起、蓬勃发展。全县规模以上企业达到49家,小微企业达到1400余家,形成了既有参天大树、又有绿荫遍地的产业格局,为实现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2016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33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2.5亿元;2017年上半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69.5亿元,增速为9.8%,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0.8亿元,增速达73.4%,为5年来最高,稳居全省、全市经济发展第一方队。雄厚的经济实力,为发展民生、改善民生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长治县实行政策向民生倾斜,投入向民生倾斜,精力向民生倾斜的“三倾斜”举措,以最优的政策、最多的投入、最大的精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在整个财政支出里面,民生支出的比例逐年增多,达到10多个亿,占到全县财政收入的60%以上,直接用于民生的项目占到三分之一。</p><p> 坚持群众路线这个根本方法。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们党长期坚持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也是了解群众愿望、把握群众诉求的根本途径。长治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要求全县党员干部:“必须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切实增强政治责任感,坚持正确的群众观点、群众立场、群众工作方法,更加自觉、主动、真诚地解决群众困难、理顺群众情绪、做好群众工作。”强调党员干部要把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作为提高执政本领、转变工作作风的一门必修课,深入下去体察民情民心,深入下去解决实际问题,深入下去增长才干本领,深入下去加强党性锻炼。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以上率下、以身作则,深入乡镇、村和部门、单位开展调研,深入农户与群众面对面谈心,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所需所盼,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全县干部作出样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定期下基层,就人民群众关心的民生民计问题开展调研,及时向县委、县政府提出意见和建议。面向社会公布了县委书记县长热线电话,率先在全省成立第一家社情民意专门机构—社会工作联络中心,专门从事县委书记县长热线电话的办理工作。只要群众打来电话,无论事情大小,中心受理人员都会迅速将案件转到相关职能部门或单位,并对案件的办理情况进行跟踪督办。自开通以来,中心共受理市县案件18795件,全部得到及时处理,实现了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结果。“有问题打个电话找县长”,已经成为长治县百姓的一个口头禅。</p><p> 坚持民生至上这个执政理念。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群众的柴米油盐、衣食住行,看似小事,实为大事,是关系到人民幸福安康、国家长治久安的大事。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和实际困难的事情,再小也要竭尽全力去办。”长治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经常这样告诫全县党员干部。为了让全县每家每户都能过一个暖冬,大力实施“暖心工程”,对全县所有农户每户每年以货币化的方式免费供应1.5吨冬季取暖用煤;建成了两个热源厂,解决了县城所有居民的供暖问题。在民生工程具体实施过程中,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不仅多次听取各个项目进展汇报,而且经常深入实地调研,提出具体要求。长治县每年都要将群众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列为政府的利民惠民实事,每件实事都由一名政府领导亲自负责,安排一个牵头单位具体落实,保质保量地按时完成。</p><p> <b>全方位发展和改善民生,让老百姓共享改革发展的红利</b></p><p> 让老百姓享受到更多改革发展的红利,拥有更多公平感、获得感和幸福感,是长治县委、县政府一以贯之的政绩观。从老百姓身边的小事做起、从细节入手,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大到教育住房,小到家庭生活,县委、县政府一班人像保姆一样,细心呵护着百姓。</p><p> <b>免费公交,让百姓出行更加便捷。</b>为缓解县城交通压力,方便老百姓出行,早在2009年长治县就开通了两条免费公交线路,投放30辆大型豪华公交车,后来又增加到四条线路,覆盖了县城所有学校、医院、企业、小区、商业网点和机关院所。“老百姓出行不用花钱,可以免费乘坐县城的任何一辆公交车!”这在山西省尚属首例,在全国也属罕见。当首批免费公交投入运行时,一度有人怀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提供免费午餐,这种做法令人质疑,这一‘形象工程’不日将‘夭折’。”如今,公交没有因为“免费乘坐”而冷落乘客,更没有因为长期不收费而导致机制紊乱。出门乘公交、购物乘公交、看病乘公交、办事乘公交、上下班乘公交、上下学乘公交……几年来,长治县“免费公交”已深入人心,并成为人们工作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辆辆穿梭于县城,连接周边农村的“免费公交”,不仅为百姓出行提供了便捷的交通工具,也成为全县人民心中掂量政府“执政为民”的标杆,成为这个小县城一道靓丽的风景线。</p><p> <b>免费教育,让每个孩子上得起学。</b>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如果办不好教育,就是失败的民生。长治县率先在全省全面推行15年免费教育,全县每年投入3500余万元免除全县幼儿和高中学生的学费、教材费,每年投入1600余万元为学生提供蛋奶和营养餐,惠及全县5万多个家庭。筹资6475.52万元,完成了72所公办义务教育学校的基础设施改造和教学设备配置,顺利通过省级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工作复核验收。全县34所寄宿制学校有30所达到标准化建设要求。引进首个高等院校,与长治医学院合作办学,首批800名新生今年入驻。试点推行“县管校聘”机制,深化教师聘任制改革,盘活了教师资源。引入“公办民营”办园模式,全县7所因多种原因停建的幼儿园全面完工并投入使用。大力推行“普惠性幼儿园”建设,确保学前3年毛入园率达到96%。全县小学“四率”、初中入学率、普通高中毛入学率分别达100%、100%和93%。</p><p> <b>稳定就业,让城乡居民荷包鼓起。</b>近年来,长治县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与质量有了显著提升,这与居民的收入提高有着莫大的关系,关键还在于有着稳定的就业保障。全县20多个煤矿企业,30多个地面转型企业,1400多个小微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仅长治经济技术开发区范围内的各类企业,就业人员就达到6000余人。此外,长治县加强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鼓励自主创业、开发公益性岗位,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确保稳定就业。每年可实现城镇新增就业3000多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75%。</p><p> <b>全民医保,让全县百姓看得起病。</b>为了解决群众“看病难”问题,长治县在全省率先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灵活就业人员合作医疗。在城乡医疗保障全覆盖的基础上,长治县把新农合住院补偿报销额提高1万元,最高限额达4万元,建立了重大疾病救助基金,对20类重大疾病,特困人员最高可获得医药自费部分50%的救助,最高封顶为5万元。加快县级大医院建设步伐,与长治市和平医院深度合作,推选业务骨干到和平医院学习进修,和平医院的高端人才常驻县里开展工作,最终达到同质化医疗的效果,使人民群众享受到“县级医院的消费、和平医院的医疗”。深化县乡医疗卫生机构一体化改革,组建了长治县医疗集团,一改过去县、乡各级医疗机构单打独斗的局面,打破原有的利益壁垒,实现优质医疗资源的共建共享、合理流动,有效提升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医疗水平。在此基础上,加快推进医疗、医药、医保“三医联动”改革,充分发挥医保的杠杆作用,实行报销比例分级化管理,引导群众留在基层就诊。</p><p> <b>老有所养,让高龄老人无后顾之忧</b>。随着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加快,养老问题成为全社会日益关注的重大问题。长治县通过健全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实现城乡养老保险全覆盖,城乡居民养老待遇高于国家标准。在全省率先启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程,全县农村60岁以上老人每月领取的养老金增加到65元,城镇60岁以上老人养老金达到75元。把80岁以上老人发放高龄补贴并列入财政预算,全部足额发放,年均发放近100万元,使全县4000多名80岁以上老人受益。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合并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后,长治县在国家规定基础上每人每月多发20元,仅此一项,县财政每年投入资金达1200万元。稳步推进养老设施建设,安馨养老院投入运营,韩店敬老院主体完工,全县日间照料中心达到26家。</p><p> <b>文化惠民,让百姓生活多姿多彩。</b>长治县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持续优化公共文化服务,积极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基本建成普惠型、全覆盖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县现有文化艺术中心(含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综合体育场馆等各类大型公共文化活动场地20余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3个,村村拥有文体活动场所、资源共享室和农家书屋,为广大群众接受公益性文化服务、休闲健身提供了便利。同时,着力加大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持续开展“送戏下乡”工程,以“关爱模范、礼敬文明”为主题,以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方式,每年送戏250多场、送文艺晚会80多场。连续举办八届祈福文化旅游节,打响了以“天下都城隍”为龙头的旅游品牌,推动了全县文化旅游产业蓬勃发展。成功举办首届长治振东国际马拉松大赛,来自乌干达、埃塞俄比亚等多个国家和国内26个省市的5000多名运动员报名参赛,成为全国第一个县级举办的马拉松国际赛事。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赢得了广泛赞誉,长治县先后荣获“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县”“中国书法之乡”“中国曲艺之乡”等殊荣。</p><p> <b>绿色发展,让百姓享受到更多生态福祉。</b>长治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恪守“坚决不上一个污染项目”的环保红线,全面推进绿色生产生活方式。重点推进老雄山、五龙山生态植被保护修复,大力推进陶清河、黎水河生态水系综合治理,全县村镇绿化、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等指标居全省前列。大力实施减排工程,县城二级及以上天数稳定在350天左右,入选“中国避暑百佳县”。大力实施土地塌陷村整村搬迁工程,目前已建成28万平米。全省首家农村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项目实现当年建设、当年投产,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工程全部完成。开展“铁腕治污”专项行动,取缔“散乱污”企业214家。积极开展“五道五治”专项行动,县容县貌、村容村貌、户容户貌得到明显改观。</p><p> <b>扶贫济困,不让一个贫困户掉队。</b>长治县不是深度贫困县,虽然脱贫任务相对较轻,但县委、县政府的主要领导却将其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德政工程,紧紧抓在手上、放在心上。“不让一个贫困户掉队,实现共同富裕。”这是县委、县政府向全县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在全面落实产业扶贫、教育扶贫、政策扶贫、金融扶贫等措施的基础上,在全省首家推出“上一份大病医疗保险、出一份户容改善补贴、发一份外出务工奖补”三项精准扶贫举措。许多贫困户都是因病致贫,疾病面前他们更需要一份医疗保障。县财政拨出专款67.98万元,为全县9997位贫困人员上了一份大病医疗补助保险与意外伤害保险。为了帮助贫困户改善住房和生活条件,县财政拨付专款40多万元,为即将脱贫的810户贫困户每户发放500元的补贴款,帮助他们改善户容户貌。“钱虽不多,但很暖人心。”贾掌镇一个贫困村的村干部说。为了调动广大贫困户自食其力的积极性,县财政拨出专款60多万元,为每位走出家门、外出打工的贫困人员发放每月50元的奖补金。这些真金白银的办法,成为扶贫济困的“攻坚利器”。去年一年,长治县有960户2558人稳定脱贫。</p><p> 一项项民生举措的推出实施,一件件民生实事的落地生根,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生活发生了质的飞跃,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征程上,长治县迈出了自己坚实的步伐。</p><p> <b>以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b></p><p> 党的十九大强调,全党同志一定要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不仅在物质文化生活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政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虽然长治县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相比,还有不少短板,还有许多不平衡不充分的地方。对此,长治县委书记、县长王现敏胸有成竹又信心满满:“十九大精神就是我们的指路明灯,我们一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位置,把财力和精力更多地投向民生领域,推动改革发展成果共建共治共享,让老百姓真正享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p><p>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是根本性、基础性工程,也是全县人民高度关注的民生实事。长治县立足本地区位优势,本着“顺应发展趋势、优化教育资源、满足教育需求”的原则,着重在强基础、抓质量、建名校上下功夫。强化教育设施建设,新建一所高中,加快推进教育园区二期工程,实现全县各类学校办学条件达到国家规定的基本标准。加强教育队伍建设,聘请最好的教育团队打造最好的教育资源,引进最新的教育理念培训最优秀的老师,积极培育10名以上国家级“名师”,让孩子们享受最好的教育。加快发展高等教育,引进一所卫生专科学校,深化与长治医学院合作办学。统筹推进县域内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基本实现县域校际资源均衡配置,保障所有适龄儿童、青少年平等接受教育,力争3—5年打造成为教育强县。</p><p> 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确保城乡居民持续增收,是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的物质基础。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农业结构性改革,发展特色、高效、有机农业,提升农业效益。大力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社,积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打造特色产业品牌。加快农村土地流转,全力打造100个家庭农场,实现农民土地流转与务工收入“双重收益”。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全面落实就业创业政策,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通过岗位培训、内部轮岗等措施稳定现有岗位,通过实施“千户小微企业培育工程”等举措增加就业容量,新建一批中小企业孵化器等创业平台,以创业带动就业。健全创新创业政策体系,在财税、金融、土地、用工、政府采购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为创新创业主体提供全方位、多层次、高质量服务。</p><p> 深入推进养老产业。积极创新养老机制,对老年人医保尤其是大病医疗保险、慢性病报销等加大政策倾斜力度,确保老人生活有保障、无顾虑;对老年人优先实施签约家庭医生政策,为全县老人建立健康档案,真正实现“一对一”服务;支持鼓励民间、社会和企业参与养老事业,拓展居家养老、街道养老、专业养老机构等多样化、社会化模式,不断满足养老服务需求。在重阳节等传统节日,对80岁以上老人进行慰问,尤其对孤寡老人、空巢老人、残疾老人、贫困老人进行重点慰问。一个人只有对自己的父母孝顺,才可能对党忠诚,对国家忠诚,对事业忠诚。长治县委在使用干部的时候,也把“孝”作为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对父母不孝的党员干部,不仅不能重用,还要酌情给予处分;对需要照顾老人的党员干部,在休假、请假等政策上予以倾斜,体现县委用人导向与价值取向。推进孝道文化进机关、进社区、进校园,通过评比孝老爱亲模范、举办老年人书法大赛、为老年人免费照相等活动,将孝道文化渗透到社会每个领域,在全县形成敬老爱老的浓厚氛围。</p><p> 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以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续为方向,把城乡建设与产业发展结合起来,把城中村改造、棚户区改造与提升城乡品质结合起来,把城乡升级改造同“五道五治”行动结合起来。按照“县城—重点镇—中心村”三级城乡格局,在更高层次、更大空间内对城乡进行创意策划,统筹推进规划编制、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布局、制度安排“五个一体化”。深入推进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社会服务、文化体育等基本公共服务建设,强化财政对公共资源投入保障,在劳有所得、病有所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各个方面取得新进展,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p><p> 坚决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都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举全县之力,围绕精准扶贫目标,加大各方帮扶力度,加大内生动力培育力度,把脱贫攻坚与“三基”建设、生态保护、产业支撑、新型城镇化结合起来,放大政策叠加效应,真正让每个贫困户脱真贫、真脱贫。</p><p> 党的十九大,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更要有新作为。长治县委、县政府将时刻牢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力以赴抓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各项工作,不断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带领全县人民走上共同富裕的幸福之路。(调研组成员:王保国 李元斌 刘成芳 徐杰)</p><p></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