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之友 发表于 2017-3-25 20:00:00

如何营造风清 气正政治生态

<div style="text-indent:2em;">重庆市用事实证明了反腐倡廉与经济建设并行不悖,不仅对“反不廉洁影响经济建设”错误论调给予了有力回击,而且带给我们一个重要启示:良好的政治生态可以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可以将从严治党、反腐倡廉与积极作为、快速发展有机结合在一起,走出了一条“两手抓、两手硬”的新路。实践中,必须抓好五个方面:</div><div style="text-indent:2em;"><br></div>

<div style="text-indent:2em;"><b>第一,抓住“一把手”这个关键</b>。一把手位居关键岗位和中枢地位,一把手能否以身作则,带好班子、管好干部,真正扛起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对一个地方和单位政治生态至关重要。重庆市委立足全面从严治党大局,紧盯管党治党不严的突出问题,从抓“一把手”权力制约入手,通过“书记抓,抓书记”,层层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形成环环相扣“责任链”,特别是2014年底重庆开启的党建“大考”,全市区县党委书记逐一对党建履职情况述职,各界代表参与评议,市委领导逐一点评,一针见血指出存在的问题,形成了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抓给一级看的上下联动态势。重庆市的做法启示我们:越是“老大难”的不良风气,越需要抓住一把手这个关键。抓住“关键少数”,抓住党员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及时推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定期做好对一把手的“体检”,不仅有利于增强领导干部“免疫力”,而且能够涵养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div><div style="text-indent:2em;"><br></div>

<div style="text-indent:2em;"><b>第二,抓住制度规矩这个根本</b>。制度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净化政治风气、优化政治生态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不会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只有立规矩、严纪律,才能真正形成最稳定、最持久、最根本的从政环境。重庆市委贯彻执行中央路线方针政策坚定不移,2013年9月就出台两项整顿“吏治”严规——党员干部政治纪律“八严禁”、生活作风“十二不准”,具体到不准借婚丧喜庆事宜大操大办、不准持有会员卡、不准用公款相互吃请等,给党内生活吹来了一股清风。2014年重庆市委出台了《关于党政机关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不直接分管人财物等工作的暂行规定》,2016年初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重庆市领导干部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经商办企业行为的规定》等,一系列制度设计实现对权力的“合围”。重庆市的做法启示我们:恰当有效的纪律规矩能够给从政环境和政治生态以正向的引领,合理有效的制度供应是营造良好的从政环境和政治生态的长久保证。加强政治生态建设,既要靠干部自觉,更要靠制度规范;既要着力解决当前突出问题,又要注重建立纪律规矩的长效机制。</div><div style="text-indent:2em;"><br></div>

<div style="text-indent:2em;"><b>第三,抓住选人用人这个导向</b>。选人用人风气正不正,是一个地方政治生态的晴雨表。建设良好的政治生态,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机制,选准、用好干部是至关重要。重庆市委全面落实习总书记“二十字”好干部标准,旗帜鲜明地提出看党性、看作风、看实绩、看操守、看民意“五看”标尺,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机制,培养和使用忠诚干净担当、谋改革促发展实绩突出的干部,激发了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的干劲。配合“五看”标尺,又出台“六个必须”“六项体检”,向全市干部传递了强烈信号,明确了选人用人六个导向即注重品行的导向、科学发展的导向、崇尚实干的导向、重视基层的导向、鼓励创新的导向、群众公认的导向,形成鼓励人才干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社会氛围。重庆市的做法启示我们:选准、用好了干部,就能够凝聚党心、鼓舞人心,优化政治生态。公开树立起选人用人标杆对党员干部具有重要导向作用,对政治生态建设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实践中,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严格按规矩选人用人,做到选贤任能、用当其时,知人善任、人尽其才,这样选出来的干部才能组织放心、群众满意、干部服气。</div><div style="text-indent:2em;"><br></div>

<div style="text-indent:2em;"><b>第四,抓住问责制这个利器</b>。动员千遍,不如问责一遍。责任到位,管党才能真管,治党才能从严。2012年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后,重庆从惩治“四风”开始,紧盯当地“四风”主要表现形式。市委综合运用纪律处分、批评教育、书面检查、诫勉谈话及组织处理等多种问责方式和手段进行责任追究。一方面,坚持抓早抓小,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通过函询、诫勉谈话、批评教育等方式处理。2015年以来,此类案件达8905件,占纪检案件总量的64.4%;另一方面,对问题严重的,严格依规依纪进行纪律处分和组织调整或组织处理,违法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2015年重庆市就有243名党政领导干部被追究党风廉政建设失职责任,是2014年的8.1倍。目前重庆市已经形成并实施三年一巡视、五年一审计、不间断督查的机制,严厉追究党风廉政主体责任已成常态。重庆市的做法启示我们:要把管党治党的责任抓好抓实,推动形成良好的政治生态,才能把党组织建设成为更加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实践中,要坚持把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摆在首位,强化执纪监督,综合运用“四种形态”,着力营造“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氛围。</div><div style="text-indent:2em;"><br></div>

<div style="text-indent:2em;"> </div>

<div style="text-indent:2em;"><b>第五,抓住群众评判这个标准。</b>评判政治生态是否风清气正,最可靠的依据在于群众是否满意认可。为了真正做到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重庆市委常委会成员频频深入到各自联系的区县基层,运用“互联网+”思维,构建市、区县、乡镇(街道)、村(社区)、村(居)民小组和社区网格的五级联动“服务群众工作信息管理系统”,群众只需用手机或电脑,将问题提交群工系统,就会形成逐级解决、限时办理、意见反馈的督查办理闭环流程。现在群众反映问题,上网比信访更管用、找村支书比找区委书记更管用。截至目前,群工系统已受理群众反映事项34,320件,办结33,000件,办结率达96.1%。重庆市的做法启示我们:政治生态好不好,作风建设成效怎么样,不能靠党员干部“自弹自唱”,得靠群众来感受,把发言权和打分权交给群众,让群众来评判。实践中,各项工作要取得群众满意的实效,必须多从群众角度想问题,多考虑群众感受,多看群众生活状况,多体会群众的艰辛,以民意考量实绩,以群众满意度提升政府公信度。(点评人:牛余庆)</div><p></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如何营造风清 气正政治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