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宁秘书 发表于 2009-2-27 16:59:08

关于做优清流交通环境的思考

●张爱武</p>
            <p style="line-height: 150%; text-indent: 30"><br>
  “路隘林深苔滑”,清流地处丘陵山地,自古交通不便,过去对外运输主要靠九龙溪水运。由于不沿边、不沿线、不靠海,连接东南沿海及内陆的高速公路、铁路等尚处于规划设计等前期工作中,时至今日,交通区位劣势仍是众所周知的制约清流经济发展的瓶颈。<br>
  尽管清流有丰富的资源,但交通区位的影响,清流经济总量目前相对较小,2006年GDP总量为15.7亿元,仅占全市的3.5&nbsp;%,产业结构不够合理,2006年三次产业结构为38.4:22.9:38.7,一产太高,二产严重偏低,与发达地区一产仅占GDP的10%以下相距甚远。说明我县目前仍是以农业为主的农业县,工业基础还相当薄弱,拉动经济增长的服务业比重仍然偏低。因此,突破交通瓶颈,改变清流的区位劣势,是当前清流经济发展迫在眉睫的任务。<br>
  一、做优清流交通环境是清流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br>
  1、突破交通瓶颈是做大城区的需要。清流县城位于县境内偏西北,不处于县域中心地带,由于这一特殊地理位置和交通区位等因素影响,县城目前尚未起到集聚和幅射作用,仅是全县的政治中心而未成为经济中心,南面李家、灵地、邓家、赖坊、沙芜、长校、里田等乡镇的人流物流向连城集聚,北面的林畲、嵩溪等则向明溪集聚,老百姓赶墟、进货、购买日常生活用品、住院等都舍远求近往交通较为便利的连城、明溪跑,甚至连晚上吃夜宵以及一些娱乐活动都在周边县进行,一些赚到钱先富起来的人在连城、明溪县城购房置业、定居生活。由此使得城区人口包括流动人口近年来长期在2万人左右徘徊,未取得突破性进展。聚集人气是做大城区的关健,只有人流、物流、资金流充分向县城集聚,才能吸引外来者购房消费,房地产市场才能不断拓展,城市功能才能不断配套完善,做大城区才能有效进行。因此,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建成全县各乡镇1个时快速便捷到达县城的交通网络已是刻不容缓。<br>
  2、突破交通瓶颈是做强产业的需要。引进县外资金发展本地经济的招商引资活动目前各地都在进行,在用地、财税、用工等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交通是否便利、物流成本的高低则成为影响客商能否在当地投资的重要因素。外商产业转移主要看中的首先是区位优势、交通条件,其次是原材料及土地价格、产业配套环境、产业布局,最后才是优惠政策及服务态度、服务环境等。目前,由于高速公路、铁路等未通达我县,受交通制约影响,我县工业产业体系基本是以“木”和“矿”二字构成的资源粗加工型工业体系,林产化工、矿产品采选及加工业已成为我县工业的主导产业。外商舍近求远、千里迢迢、一路奔波到我县投资,看重的也是我县的木材资源和矿产资源。2006年我县47家规模工业企业中,有29家是“木”字号和“矿”字号企业,占规模工业企业家数的61&nbsp;%,2007年1至5月,林产工业、非煤矿及加工业、煤炭工业共完成产值31697万元,占工业总产值的62.3%,而电子信息、机械加工等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产业在我县几乎还是空白。因此,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做强产业提供便捷高效的交通网络支撑已是燃眉之急。<br>
  3、突破交通瓶颈是做旺旅游的需要。我县旅游资源丰富、种类齐全,集聚了“奇山、溶洞、湖水、温泉、峡谷、寺庙和红色旅游”等特色,初步形成“一湖、一洞、二泉、三山、四景”的温泉生态旅游格局,这已为全县上下所共识。但清流旅游却“养在深闺人未识”,给人以“犹抱琵琶半遮面”之感,旅游产业发展出现了有旅游资源、没有游客,有旅游产品、没有旅游精品,有旅游赞美度、没有旅游知名度的“三有三没有”现象。出现此现象之原因除清流旅游资源前期规划工作滞后,资源未能充分开发利用,开发档次、品味低,缺乏战略投资商外,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制约应是其中的主要原因。比如,目前进入九龙湖、嵩口温泉、灵台山等风景区的通道可谓蜿蜒崎岖、山高路陡,特别是经过嵩口高坑陡坡后,游客早已是晕头转向、分不清风景在何处了,游客回去后对此一宣传,想来的游客便打消了念头,这应是清流有旅游资源但却没有游客的最大原因。因此,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做旺旅游提供舒适快捷的交通网络支撑已是众望所归。<br>
  二、做优清流交通环境的实践和愿景<br>
&nbsp;&nbsp;&nbsp;&nbsp;&nbsp;县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了“做大城区、做强产业、做优环境”三大重点工作,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做大城区做强产业的基础性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从2007年起,以高速公路建设为契机,加快省道改造、改善工程建设,形成以高速路、省道为主骨架,对接全国高速公路网的高等级公路连接线,实现高速化;实施县城到乡镇及乡通乡经济干线升级改造,构建县到乡1小时经济圈,实现快速化;结合高速公路互通口连接线建设,拓宽、美化县城进出口通道,实现县城出口公路景观化;实施通村公路硬化工程,实现网络化。从高速公路、省道、县道、农村公路四个层面同时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交通基础设施实现跨越式发展,为清流县域经济发展提供重要的交通支撑:<br>
  高速公路:开通高速公路对清流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划时代意义,其作用不言而喻,是清流人民盼望已久之事。永宁高速是泉南高速的一段,起于我省泉州市,经永安、清流、宁化至江西吉安、湖南衡阳、广西桂林、柳州、止于南宁。该线南接闽南金三角,北接江西、湖南等广阔腹地,将与全国高速公路网相连,项目建成后,将极大改善我县的内外交通条件和投资环境,有利于开发和利用我县丰富的矿产资源、森林资源和旅游资源,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缩小与沿海的经济差距。该线从永安至明溪互通后经我县温郊莒林、桐坑至高坊,设嵩口互通,穿雷家山遂道至大路口,沿省道204右侧前行至供坊设清流互通,经暖水塘至宁化。嵩口互通通过修建6.8公里连接线至嵩口镇连接省道307线,沟通我县南面嵩口及周边田源、邓家、灵地、李家、赖坊、沙芜等乡镇上下高速公路,嵩口往南经灵地镇、李家乡至龙岩连城县可达永武高速连城互通,供坊互通通过修建3.9公里连接线与省道204线及规划中的省道307线相接,可解决城区及周边乡镇上下高速公路的通行问题。目前,该项目建设“预可”已于今年1月17日经国家发改委批准立项,5月16日,交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召开“工可”审查会,通过“工可”,近期内报送国家发改委审批,7月13日已开展工程勘察设计及设计咨询招标,力争2007底控制性工程动工建设,2011年建成使用,清流实现高速公路的愿景指日可待。<br>
  省道:省道204线路经我县林畲、嵩溪、龙津、里田、长校,北承三明、南接连城,是现阶段进出清流最主要的交通干线,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通过“交通先行工程”建设结束沙石路的历史,进行了水泥路面改造。经过十几年超负荷使用,路面已破败不堪、坑坑洼洼,难以适应清流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亟需进行路面改善。目前,吾通凹至横溪岭“改善工程”30公里正按二级公路标准进行路面改善,2007年建成使用;里田田坪至长校江坊公路19.19公里也已按二级公路路基宽10米、路面宽9米标准改建,2007年底建成通车。204线改建改造完成后,将极大改善我县现有南北通道,进出清流交通环境得以明显优化。<br>
  县道:由于前几年我县更多地将注意力集中于农村公路建设上,县道建设历史帐较多,我县大部分县道目前仍然是沙石路和柏油路,公路等级低,路况较差。一是大路口至李家公路。该路是我县重要的经济命脉干线,纵贯清流县南北,沿线涉及中部及南部8个乡镇10万多人口,双向对接永宁高速嵩口互通和永武高速连城互通,与龙长高速、赣龙铁路等对接,可快速直达沿海,该线路目前公路等级较差,路窄、弯多、坡陡、半径小、通过能力不强,已不能适应清流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沿线群众要求改建的呼声很高,改造工作已是迫在眉睫。目前,该公路改建工作已列为2007年县重点建设项目,按三级路路基宽7.5米标准设计,时速30公里每小时,总投资1.1亿元,2007年开工建设嵩口至围圃6公里,2008年底建设使用。二是余朋经温郊至嵩溪公路。该路段全长34.4公里,七星岩至温郊小池10公里已按四级公路标准完成水泥路面硬化。温郊至桐坑公路8公里将按三级公路标准建设,路基宽7.5米,水泥砼路面宽6.5米,投资1200万元,已完成工程发包,2007年建成使用。三是沙芜至永安新建公路。该路全长26.068公里,我县境内11.67公里,投资3219万元,永安境内14.398公里,概算投资5244万元,按三级公路标准建设,2007年完成施工图设计、资金拼盘等前期工作。四是余朋至李家公路。该路段全长52.98公里,至2006年底已按三级路标准完成灵地至沙芜29公里水泥路面硬化任务,余朋蛟坑至铁石公路全长10公里,将按三级标准建设,总投资2360万元,目前已进行路基施工,2007年底建设使用。余李线余朋蛟坑至铁石公路贯通后,从清流县城出发,经里田、长校、李家、赖坊、沙芜、余朋、温效、嵩溪塘背,清流县境内将形成环清流大循环公路。<br>
  农村公路:我县农村公路总里程386.3公里,至2006年末,已完成约315公里,全县111个行政村有94个实现了通村水泥路面硬化,占84.7%,目前还剩余71.3公里未硬化。今年将完成13个项目62公里农村公路建设任务,实现全县98%以上行政村通水泥路。<br>
&nbsp;&nbsp;&nbsp;&nbsp;&nbsp;通过今后几年的努力,清流将改变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全县14个乡镇实现1小时上高速公路,交通环境的改善将成为清流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推力。<br>
(作者为清流县人民政府副县长)<br>
(责任编辑:&nbsp;陈&nbsp;&nbsp;&nbsp;锋)</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关于做优清流交通环境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