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实抓好精准扶贫 实现岑溪全面脱贫
本帖最后由 大敏头 于 2016-12-19 20:33 编辑 <br /><br /><div style="text-indent:3em;"><span style="font-size:16pt;">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对扶贫工作作出了重大战略调整,出台了《关于创新机制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习近平总书记也指出,加快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奔小康,是广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啃下的“硬骨头”。围绕中央和习总书记的要求,自治区吹响了“攻坚五年·圆梦小康”的扶贫冲锋号。新形势下,如何实施精准扶贫,打赢岑溪扶贫攻坚战,对于加快脱贫致富步伐,促进县域经济协调发展,确保岑溪贫困群众到2020年与全国、全区同步实现全面小康,具有重大意义。</span></div><div style="text-indent:3em;"><b><span style="font-size:16pt;">一、岑溪市扶贫开发现状和存在的问题</span></b></div>
<div style="text-indent:3em;"><span style="font-size:16pt;">近年来,岑溪坚持开发式扶贫的方针,大力实施“开发扶贫攻坚工程”,取得不错的成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b>一是</b>农村贫困人口数量逐年减少。据统计,实施“十二五”扶贫开发工作以来,岑溪农村贫困人口从11.2万人减贫到目前的5.9万人,年均减贫率达9.46%。<b>二是</b>农村基础设施不断改善。近四年来,全市共使用财政专项扶贫资金3364.4万元,用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生产、生活环境的改善。新建或硬化村屯道路267条215.7公里,实施农村安全饮水项目83个和危房改造1.2万多户。同时,大力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农田整治、水利灌溉等工程,大大地改善了农村的发展环境和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b>三是</b>扶贫产业发展不断壮大。岑溪从扶贫村的实际情况出发,大力推进砂糖桔、欧洲坚果种植和三黄鸡养殖等扶贫产业建设。同时,依托龙头企业或基地推广新科技以壮大特色优势产业。比如,2014年,在安平镇古院村建立一个立体种养殖场示范基地,带动该村23户贫困户养猪,每年出栏生猪6000多头,贫困户年增收约三千元。<b>四是</b>农村人均纯收入逐年增加。2011年底,全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5829元。至2014年底,全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加至8634元,年均增长幅度达13.25%。</span></div>
<div style="text-indent:3em;"><span style="font-size:16pt;">这些成绩充分说明,岑溪的农村贫困状况正在不断改善,农民生活水平也在逐步提高。但是扶贫开发毕竟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事,尽管我们在过去的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清醒地看到,岑溪扶贫开发仍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span></div>
<div style="text-indent:3em;"><b><span style="font-size:16pt;">基础设施建设滞后。</span></b><span style="font-size:16pt;">由于贫困村需要建设项目较多,群众自筹能力较差,部分项目资金投入不足,项目实施难度大。还有一些修建后的村屯道路缺乏后续资金养护,因雨天水毁等原因又出现了“行路难”。<b></b></span></div>
<div style="text-indent:3em;"><b><span style="font-size:16pt;">贫困人口多,扶贫任务重。</span></b><span style="font-size:16pt;">岑溪农村人口约为76.7万人,其中扶贫对象7.2万多人,接近农村人口的十分之一,扶贫工作任务繁重。<b></b></span></div>
<div style="text-indent:3em;"><b><span style="font-size:16pt;">贫困群众经济基础薄弱,返贫因素较多。</span></b><span style="font-size:16pt;">一些刚脱贫的群众经济状况还非常脆弱,疾病、灾害和子女读书等因素极易造成经济反复恶化,突出的如因灾返贫、因病返贫、因学返贫等。<b></b></span></div>
<div style="text-indent:3em;"><b><span style="font-size:16pt;">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差和观念落后。</span></b><span style="font-size:16pt;">贫困村外出务工的青年较多,留守村里的多是老人小孩,发展能力有限;个别贫困户没有一技之长,就业和创收较为困难,贫困状况更难以解决;甚至还有一些贫困户“等靠要”思想比较严重。</span></div>
<div style="text-indent:3em;"><b><span style="font-size:16pt;">二、岑溪扶贫开发的建议及对策</span></b></div>
<div style="text-indent:3em;"><span style="font-size:16pt;">在今年召开的全区精准扶贫攻坚动员大会上,彭清华书记指出,</span><span style="font-size:16pt;">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既是全党全国人民致力实现的第一个百年梦想,也是我老秘网区“十三五”奋力实现“两个建成”目标之一。岑溪必须紧跟自治区扶贫攻坚步伐,做到不掉队、不拖后腿。要实现这一目标,应重点抓好以下六方面工作:</span></div>
<div style="text-indent:3em;"><b><span style="font-size:16pt;">一是着力抓好精准扶贫识别工作。</span></b><span style="font-size:16pt;">精准识别是精准扶贫的基础和前提。岑溪精准识别工作动员会召开后,投入经费190多万,选派了77名贫困村第一书记和近2000名工作队员,深入到279个行政村开展识别工作。下一步,要通过多种形式向群众介绍相关政策、识别的程序和工作要求,让更多群众认识到精准识别和建档立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广大群众在充分了解的基础上积极参与配合精准识别工作。要严格按照识别程序开展工作,严把质量关,确保信息采集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建立健全精准识别纠错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确保识别工作过程公开透明、公平公正,做到符合标准的一户不漏,不符合标准的一户不进。</span></div>
**** Hidden Message *****
<div style="text-indent:3em;"><b><span style="font-size:16pt;">五是着力加强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水平。</span></b><span style="font-size:16pt;">公共服务是搞好扶贫开发的重要保障。要提高乡村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推进梨木、筋竹等6个镇级卫生院建设,抓好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工作;实施新农合大病保险和</span><span style="font-size:16pt;">新型医疗救助制度,</span><span style="font-size:16pt;">采取有效措施逐步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加快推进“五险合一”工作;开展“阳光低保”专项活动,建全五保户供养、最低生活保障等救助体系;</span><span style="font-size:16pt;">大力推进农村“三留守”人员关爱活动。</span></div>
<div style="text-indent:3em;"><b><span style="font-size:16pt;">六、着力推进金融扶贫。</span></b><span style="font-size:16pt;">金融是支持贫困地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和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重要工具。</span><span style="font-size:16.0pt;">2014</span><span style="font-size:16.0pt;">年以来,岑溪的扶贫龙头企业申报并获得扶贫项目贷款累计达到4200万元,累计发放扶贫到户小额贷款500万元,有效缓解资金压力。下一步要继续</span><span style="font-size:16pt;">加大与农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协作力度,抓好扶贫</span><span style="font-size:16.0pt;">企业</span><span style="font-size:16pt;">项目</span><span style="font-size:16.0pt;">贷款、扶贫到户小额贷款、贫困村互助资金等信贷工作,</span><span style="font-size:16pt;">解决扶贫开发资金投入瓶颈问题,促进贫困村产业开发,加快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积极在贫困地区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和“一元民生”保险业务,降低贫困群众因灾致贫、因灾返贫风险。</span></div>
<div style="text-indent:3em;"><b><span style="font-size:16pt;">七、着力整合社会资源,合力攻坚扶贫。</span></b><span style="font-size:16pt;">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扶贫开发,是促进扶贫开发工作的一项重要措施。要积极开展部门定点帮扶活动,支持贫困村第一书记开展扶贫攻坚工作,发挥部门优势,</span><span style="font-size:16.0pt;">整合资金、项目,向贫困村倾斜。</span><span style="font-size:16.0pt;">发挥政府引导作用,</span><span style="font-size:16.0pt;">不断完善扶贫联席机制,协调组织各行各业和社会力量参与扶贫计划和项目的实施。</span><span style="font-size:16pt;">以一企一村“村企共建”的模式,积极发动民营企业结对帮扶贫困村脱贫,最大限度安排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员,就近到厂矿企业或农业合作社就业,使其尽快脱贫。</span></div><p></p> 关于加强村级干部队伍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十里镇党委秘书何XX
村级组织是农村最基层的组织,是执行国家方针政策的最后的落实者,是群众自治工作管理者。村干部身处农村工作最前沿,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骨干力量,是上级党委、政府联系农民群众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其“官”不大,却掌管着农村发展及村民生活的大事小情。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既是巩固和加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的历史任务,也是破解当前农村改革发展稳定难题,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现实要求。在村干部队伍建设过程中,必须着力解决三个根本问题:如何优化村干部配备?怎样有效发挥村干部作用?对村干部怎么强化管理?本文立足十里镇实际,坚持问题导向,致力探索新形势下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为村干部队伍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一、基本情况
十里镇位于甘肃南部,岷县县城西南面,距城西7公里。全镇共有25个行政村,117个村民小组,有9816户,43089人。全镇总面积94.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2204亩,人均占有耕地0.75亩,201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016元。镇党委下设25个党支部,共有党员860名,农民党员721名。现有村“两委”干部86人,其中女性2人,拥有大专及以上学历层次的1人,35岁以下8人,36岁至45岁32人,46岁及以上46人。
二、村干部队伍建设面临的困难及问题
自2013年村“两委”换届以来,十里镇村干部队伍建设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然而,受历史原因、发展条件和外部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村干部队伍建设仍面临一系列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是能力不足。面临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多重迭加的历史机遇和“标兵渐远、追兵日近”的发展态势,以及群众对村干部抓发展、惠民生、促和谐的期待,部分村干部思想上准备不足、能力上不能适应,难以胜任新形势、新任务提出的新要求。据调查,全镇一半以上的村干部还不会使用电脑,不适应信息时代条件下的工作需求。
二是结构不优。据统计,全镇86名村干部中35岁以下的仅占9.3%,45岁以上高达53.5%,初中及以下学历层次的高达87%,的古录村“两委”干部平均年龄51岁,坪路村“两委”平均年龄更是达到了53岁。全镇50名村正职干部中,致富能手、产业带头人、复转军人、回乡大中专毕业生仅有11人,所占比例不足30%。年龄老化、文化程度不高、来源结构不合理的问题短期难以解决。
三是队伍不稳。在工资待遇普遍较低,工作繁重的情况下,村干部队伍流动较大。三年来,全镇村干部主动辞职的达12人,其中正职3人,副职10人,占村干部总数的6.3%。
四是负担较重。村干部对上直接对接党委政府,对下直接联系群众,对外直接承担协调重任,对内直接面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线阵地,工作内容多而杂。同时,村“两委”干部还承担了卫生厕所建设、“两费”收缴等一系列较为繁重的考核任务,村干部普遍面临着巨大的工作压力。
五是缺乏担当。个别村干部参选动机不纯,将职务当做谋取个人发展的资本,对农村发展、村民诉求不够关心;部分村干部遇到难题“绕着走”,解决问题不积极,工作开展不深入,服务群众不到位,“等靠要”的消极思想比较突出。
三、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究其原因,有以下因素制约着乡镇对村干部行之有效的管理。
一是从农村现状看,村干部“不便管”。长期的农村发展格局形成了巨大的城乡差异,农村较差的自然条件、生活条件、生产条件使得大量农民纷纷涌进城市,能力强、素质高的人才“不愿留”,村干部来源受限,由此形成了农村的“人才空洞”。造成在村干部的选任上“无人可选”甚至“无人可用”的局面,使选举面临着“矮子里面拔将军”的困境,部分偏远村、经济基础薄弱村甚至出现了无人可选的现象,村干部来源渠道不畅通,对整体队伍结构及村干部素质产生了不良影响。
二是从自身素质看,村干部“不好管”。在村干部文凭构成中,小学、初中占大多数,高中以上文化寥寥无几。因为文化水平不高,一些村干部掌握政策理论知识不多,思想观念陈旧,法制观念不强,制度意识淡薄,讲政治、讲大局、讲组织、讲服从、讲奉献认识程度不够深。在“内因”制约下,尤其需要“外因”特别是有针对性的培训教育来帮助村干部提高自己。而乡镇受制于资金、场所等条件限制,组织有针对性的培训较少。个别做出了一定成绩、连续任职多年的村干部因此产生了骄傲自满情绪,在个人与集体、下级与上级、少数与多数面前,不能正确选择对待。特别是在个人利益、局部利益受损时,与组织、制度产生对立倾向,给乡镇管理带来不便。
三是从所处身分看,村干部“不能管”。村干部的身分具有双重性,一方面,他是干部,有明确的工作任务和工作责任;另一方面,他是农民,有具体的生产任务和家庭责任。这种双重身分和双重责任,使得多数村干部难以“两兼顾”、“两不误”,不少村干部工作责任感不强、事业心不足,在困难和挑战面前,可以选择“后退一步海阔天空”;在组织、制度面前,可以理直气壮地选择“摞挑子”、“卸担子”。同时,村干部来自农民群众,生活在农民群众之中,在工作中难免多了一层顾虑,放不开手脚,不少村干部也把自己所做工作当成是一件得罪人的“差事”,宣传政策时支支唔唔,贯彻政策时犹豫不决,执行政策时畏首畏尾,工作效果也就可想而知。正是村干部这种身分的特殊性,让乡镇管理处于“欲罢不能”的境地。
四是从享受待遇看,村干部“无从管”。当前,农村就有这样一种观点:最穷是党员,无路当干部。而从实际情况看,村干部所能享受的待遇是较低的。一是政治“无望”。对多数村干部来说,当村干部既是起点,也是终点。不少村干部认为,不管个人能力再强,工作做得再好,村干部的身分始终不能改变,因而得过且过、工作懈怠。二是经济“无靠”。目前,村干部月平均工资1000元,社干部每月工资300元,村监委主任每月250元,这些收入对维持一家的生活运转显然是不够的,这种状况使不少人把当村干部当作一种“副业”,出工不出力,甘当“撞钟和尚”。三是老后“有忧”。村干部在离职后没有生活保障的措施和制度,不少村干部就有了“在职轰轰烈烈干工作,离职冷冷清清背骂名”想法,时常有一种经济上的“危机感”、感情上的“遗弃感””。因而,在不少人眼中,当村干部不是“香饽饽”,而是“烫山芋”,对职位缺乏兴趣,工作没有热情,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硬性的规章、制度等,还是软性的教育、培训等,都难以奏效。
本帖隐藏的内容
五是从制度建设看,村干部“无法管”。对村干部的管理,各地都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但从制度本身看,其内容简单、形式单一、条款粗放,往往重“硬”轻“软”,重工作轻教育,重约束轻激励,缺乏系统性;从制度层面上看,制度大多是乡镇一级制定,而乡镇受自身财力和职能限制,制定的制度深度不够,往往奖是“鸡毛蒜皮”,罚得“不痛不庠”,影响的范围较小,难以起到正面的激励作用。正是因为制度的系统性和深度不够,在遭遇农村的实际情况、村干部的个人素质、村干部的待遇身分等因素干扰时,制度失去了威严,失去了应有的监管与约束力,也就失去了对村干部行之有效的管理,让乡镇处于“有法却无法”的尴尬之中。
四、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的具体措施
强化村干部队伍建设必须坚持正确的导向,立足农村实际,下大力气破除壁垒,消除障碍,不断深化制度创新,通过优化村干部配备,提升村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亮化村干部整体形象等途径,从根本上理顺对村干部管理的关系、机制,将对村干部的管理纳入到科学、规范、有序的轨道上来,从而有效发挥村干部队伍的作用。
一要坚持正确导向,树立村干部标准。村干部标准既是选举村干部的导向,也是评价村干部的标准,更是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的目标。一方面,要必须坚持底线标准。制定科学的村干部标准,首先必须坚持《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所规定的底线标准,即村干部必须符合一定的任职资格,做到“奉公守法、品行良好、公道正派、热心公益” 且“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工作能力”。另一方面,要积极倡导上线标准。村干部还应符合“好干部”上线标准,做到信念坚定、热爱农村、务实创新、为民奉献、清正廉洁。信念坚定,就是要忠诚于党,坚定不移地拥护党的领导,坚决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热爱农村,就是要怀着对农村、农民的浓厚感情,扎根农村、服务农村。务实创新,就是要紧跟时代步伐,敢于开拓、勇于担当、善于创新,既能脚踏实地抓好各项工作落实,又能以前瞻性、全局性的眼光抓好长远发展。为民奉献,就是要忠于岗位职责,具有推动发展、维护稳定、服务群众的能力,切实发挥好村民自治的制度优势,务实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将广大村民的切身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清正廉洁,就是要强化自身作风建设,公道正派,清白做人、干净谋事。
二要扩宽选人渠道,扩大村干部来源。要切实改变村干部选人用人的弊端和障碍,努力打破“无人可选、无人可用”、“能人不干、干人不能”、“有人却无人”等现象,形成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局面。一是扩大来源群体。要坚决打破行业、身分、地域和村际的限制,不拘一格选人才。抓住本村党员、群众这个主渠道,积极鼓励和支持回乡知识青年、复员退伍军人、乡镇企业经营者、专业大户、致富能手参选村干部。在本村选拔困难的地方,推行跨村,积极鼓励机关中政治思想素质好、工作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熟悉和热爱农村工作的年青干部到村任职,动员退休退职回乡干部担任村干部,引导激励高校毕业生担任村干部。二是创新推选机制。将民主程序前移,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动员群众力量,强化亲情、乡情感召,寻找村干部合适人选,积极保持沟通联系,及时掌握优秀人才信息,增强预见性,扩大储备。三是优化选人条件。对合适的村干部人选,放宽任职限制,利用户口迁移、不设年龄上限等措施,宽口径选人,合适即用。
三要完善激励保障,增强岗位吸引力。要切实扭转村干部“无人想当、无人愿当”的局面,加大村干部的职位吸引力,把“烫山芋”变成“香饽饽”。一要让村干部政治上有“奔头”。建立对村干部的表彰奖励机制,定期开展“先进村”、优秀村干部等评比表彰,对先进村和拔尖人才给予重奖;对勤奋工作、政绩特别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村干部,开政策口子,将他们选拔到全额拔款事业单位、考录到公务员队伍和直接提拔到乡镇领导岗位上来,让村干部实实在在地看到希望。二要让村干部经济上有“干头”。在现有的基础上,适当提高村干部岗位报酬。建立村干部待遇正常增长机制,对连续几年考核优秀和作出了重大成绩的村干部提高其待遇。同时,鼓励和提倡村干部兼职兼薪,通过兼任其他村干部和兼任护林员等提高村干部报酬。三要让村干部生活上有“想头”。建立定期走访村干部制度,加强沟通与交流,关心他们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建立村干部养老保险制度,资金来源可采取财政、个人分担的办法;建立村干部正常离任安置制度,根据村干部任职岗位和任职年限一次性发给离任安置金,让村干部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失有所得。鼓励村干部领办、创办各种村集体经济项目,领办、创办人不论在或退职,都可从该经济项目领取一定奖励或补助。
四要强化教育培训,提升村干部能力。 加强对村干部的教育培训,帮助其克服自身条件,超越自我,成为讲政治、讲组织、讲纪律、讲奉献的排头兵,成为带动一方群众、促进一方发展的“领头雁”。一是建立培训制度。在县委的组织下,以乡镇培训为主体,使村干部学习教育培训经常化、制度化。坚持“点”、“面”结合的原则,对先进村和后进村、对先进村干部和后进村干部进行重点培训,使先进更上一层楼,成为一方学习的典范;使后进迎头赶上,消除发展差异。注重培训的普及面,每年集中对村干部进行轮训,并加强新任村干部的任职前培训。二是夯实培训阵地。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加强镇党校建设,定期对村干部实施学习培训。三是丰富学习培训内容。按照理论联系实际、按需施教、讲求实效的原则,立足政治觉悟、工作能力的提高,工作作风的转变和工作方法的改进,立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采取举办培训班、外出参观、举办讲座等形式,组织村干部学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以及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同时,注重针对性培训,实施对不同的村、村干部开展“一村一品”、“一人一技”培训。
五要深化指导约束,树优村干部形象。要改变对村干部的管理办法不多、成效不佳的局面,积极探索建立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机制,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一是实行目标管理。要紧紧抓住“业绩与报酬挂钩”这个“牛鼻子”,对村干部实行半年目标、年度目标、任期目标管理,将全村范围内的政治、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工作量化,分解到具体的村干部。村干部上任前要签订任期责任书,每年要签订年度责任书,制定半年工作计划。推行村干部基础补贴+绩效补贴制度,基础补贴按照发放,绩效补贴由乡镇定时考核,根据考核情况发放。二是加强民主管理。要健全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民主决策等制度,实行党员、村民代表制度,实行村务公开制度,通过村务公开栏或召开会议等形式定期公开村上事务,特别是村里的财务开支情况,落实好党员、群众的参与权、知情权、监督权和决策权。三是强化组织管理。乡镇切实加强对村干部思想、组织、工作等的日常管理,建立谈心谈话、诫勉、述职评议、考核等制度,定期分析村干部思想和工作状况,加强针对性指导;定期组织召开党员、群众或村民代表会议,对村干部进行民主测评;加强对村干部的任职和离任审计。对工作积极性不高、带领群众致富能力不强、工作实绩不明显、群众不满意的村干部,要按照规定程序及时进行组织调整。同时,做好后备和离任村干部的管理,落实对后备村干部的培养、锻炼,拓展村干部的选用基础;关心离任村干部生活,引导他们参政议政,以利于其发挥余热,减少其对村组工作的潜在阻力。
总之,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必须坚持多措并举,切实促进形成有序流动、结构优化、运转高效、群众公认的村级干部队伍。各级党组织应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从健全制度入手,从强化管理着力,不断激发村干部的内在潜能,进一步提高农村基层工作能力,为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提供坚强有力保证。 解决扶贫开发资金投入瓶颈问题,促进贫困村产业开发,加快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积极在贫困地区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和“一元民生”保险业务,降低贫困群众因灾致贫、因灾返贫风险。 190多万,选派了77名贫困村第一书记和近2000名工作队员,深入到279个行政村开展识别工作 贫困人口多,扶贫任务重。岑溪农村人口约为76.7万人,其中扶贫对象7.2万多人,接近农村人口的十分之一,扶贫工作任务繁重。 贫困群众经济基础薄弱,返贫因素较多。一些刚脱贫的群众经济状况还非常脆弱,疾病、灾害和 切实抓好精准扶贫 实现岑溪全面脱贫 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既是全党全国人民致力实现的第一个百年梦想,也是我老秘网区“十三五”奋力实现“两个建成”目标之一。 以“心手相连”为主题,通过“一帮一”、“一帮几”、“几帮一”等方式,深入开展县级部门、各乡镇党员干部与贫困户结对帮扶活动,落实帮扶资金57余万元,实现了贫困村对口帮扶、贫困户结对帮扶全覆盖。广泛动员一切社会力量,整合筹措各类资金,努力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大扶贫格局。积极探索实施“1融2带3一体”的党建扶贫工作机制(“1融”即“强村+弱村”“富村+穷村”党组织深度融合;“2带”即带动提升组织战斗力,带动经济同步小康;“3一体”即发展规划一体、基础建设一体、产业培育一体),通过聚合资源、盘活发展要素,众人拾“柴”为XX扶贫事业再添一把“火”。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