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将秘书 发表于 2009-2-27 16:43:50

说一尺不如行一寸

</p>
            <p style="line-height: 150%; text-indent: 30"><br>
<br>
  无论是在优越的环境中,还是在困境中,只要肯勤奋做事,就会实现你的梦想,你付出了就会有收获,因为天道酬勤。<br>
  古人云:“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西洋人说:“天才就是勤奋。”这两句格言应永远地成为一切有上进心的人的座右铭。<br>
  东汉王朝遭受黄巾起义的打击和宦官之乱后,统治力大为削弱。凉州军阀董卓乘机率兵入洛阳,获取朝政大权。就董卓当时所处的形势而论,比起后来的曹操更为有利。可是,董卓不仅没有建立曹操那样的功业,反而身败名裂,这于董卓懒于政事,贪图享乐关系甚大。<br>
  董卓拜为丞相之后,本该竭力革除朝廷弊端,稳定天下民心,逐渐提高自己的声望。可是他不肯耗费心力,对天下的形势不做全面深入的分析,对可能出现的情况不做应付的准备。而是终日沉湎于酒色之中,当十八路诸侯起兵时,董卓方才大惊失色。在与十八路诸侯作战受挫后,就决定迁都长安,命令部下屠杀洛阳市民,掠夺富户的金银财宝。派吕布去挖掘汉朝前代皇帝和后妃的陵墓,获取墓中的随葬财宝,以图坐享富贵。<br>
  退避到长安后,董卓仍不思励精图治,却在长安附近另筑一座供其享乐的城堡——郿坞。“城郭高下厚薄一如长安,内盖宫室,仓库积屯二十年粮食;选民间少年美女八百人实其中,金玉、彩帛、珍珠堆积不计其数;家属都住在内。”自从得到美女貂婵为妾,董卓“为色所迷,月余不出理事。”<br>
  由于董卓迷恋酒色而懒于政事,因而对吕布的背叛和王允的暗中活动毫无所知。当李肃来到郿坞,假传天子禅让的诏命,董卓便欣然起程,准备去做皇帝。进了皇宫,等待他的却是吕布的方天画戟。董卓死后被停尸街头。“看尸军士以火置其脐中为灯,膏流满地。”可见当时军民对他是何等的痛恨,这是他荒淫无度,苟且偷安应得的下场。<br>
  一个人要想指望事业有成,必须与“勤奋”二字交友,始终保持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的作风,真心实意地把全副精力投入到事业中去。勤奋的人,终会收到丰硕的成果。<br>
  杰克·伦敦在19岁以前,从来没有进过中学。他在40岁时就死了,可是他却给世人留下了51部巨著。<br>
  杰克·伦敦的童年生活充满了贫困与艰难,他整天像发了疯似的跟着一群恶棍在旧金山海湾附近游荡。说起学校他不屑一顾,并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偷盗等勾当上。不过有一天,当他漫不经心地走进一家公共图书馆内开始读起名著《鲁滨逊漂流记》时,他看得如痴如醉,并受到了深深的感动。在看这本书时,饥肠辘辘的他,竟然舍不得中途停下来回家吃饭。第二天,他又跑到图书馆去看别的书。一个新的世界展现在他的面前——一个如同《天方夜谭》中巴格达一样奇异美妙的世界。从这以后,一种酷爱读书的情绪便不可抑制地左右了他。他一天中读书的时间往往达到了10至15小时,从荷马到沙士比亚,从赫伯特·斯宾塞到马克思等人的所有著作,他都如饥似渴地读着。当他19岁时,他决定停止以前靠体力劳动吃饭的生涯,改成用脑力谋生。<br>
  他厌倦了流浪的生活,他不愿再挨警察无情的拳头,他也不甘心让铁路的工头用灯揍自己的脑袋。<br>
  于是,就在他19岁时,他进入加州的奥克兰德中学。他不分昼夜地用功,从来就没有好好地睡过一觉。天道酬情,他也因此有了显著的进步,他只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就把四年的课程念完了,通过考试后,他进入了加州大学。<br>
  他渴望成为一名伟大的作家,在这一雄心的驱使下,他一遍又一遍地读《金银岛》、《基督山恩仇记》、《双城记》等书,随后就拼命地写作。他每天写5000字,这也就是说,他可以用20天的时间完成一部长篇小说。他有时会一口气给编辑们寄出30篇小说,但他们统统被退了回来。<br>
  后来,他写了一篇名为《海岸外的飓风》的小说,这篇小说获得了《旧金山呼声》杂志所举办的征文比赛头奖。但是他只得到了20元的稿费。他贫困至极,甚至连房租都付不起了。<br>
  那是1896年——令人兴奋和激动不已的一年。人们在加拿大西北柯劳代克,发现了金矿。跟随着像蝗虫一样的淘金者人流,杰克·伦敦踏上了柯劳代克之路。他在那儿呆了一年,拼了命似地挖金子。他忍受着一切难以想像的痛苦,而最后回到美国时,他的囊中却仍然空空如也。<br>
  只要能糊口,任何工作他都肯干。他曾在饭店刷洗过盘子;他擦洗过地板;他在码头、工厂里卖过苦力。后来,有一天,他饥肠辘辘,身上只剩下两块钱了——他决定放弃卖苦力的劳苦工作,献身于文学事业,这是1898年的事。五年后的1903年,他有六部长篇以及125篇短篇小说问世,他成了美国文艺界最为知名的人物。<br>
  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勤于行动,行动则是架在河上的桥梁。<br>
  我们从小就读过这样一则古代寓言:“蜀之鄙有二僧”——在四川的偏远地区有两个和尚,其中一个贫穷,一个富裕。<br>
  有一天,穷和尚对富和尚说:“我想到南海去,您看怎么样?”<br>
  富和尚说:“你凭借什么去呢?”<br>
  穷和尚说:“我只要一个水瓶、一个饭钵就足够了。”<br>
  富和尚说:“我多年来就想租条船沿着长江而下,现在还没做到呢,你凭什么去?<br>
  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归来,把到过南海的事告诉富和尚,富和尚深感惭愧。<br>
  穷和尚与富和尚的故事是一个简单的道理:。<br>
  有人常常感叹世道不公,为何自己囊中空空,但想一想,给你换掉“脑袋”,你是否最终仍会回到原来的状态。<br>
  有两个人,一个体弱的富翁,一个健康的穷汉。两个相互羡慕着对方。富翁为了得到健康,乐意让出他的财富;穷汉为了得到富翁,随时愿意舍弃健康。<br>
  一位闻名世界的外科医生发现了人脑交换方法。富翁赶紧提出要和穷汉交换脑袋。其结果,富翁会变穷,但能得到健康的身体;穷汉会富有,但将病魔缠身。<br>
  手术成功了。穷汉变成富翁,富翁变成了穷汉。<br>
  但不久,成了穷汉的富翁由于有了强健的体魄,又有着成功的意识,渐渐地又积起了财富。可同时,他总是担忧着自己的健康,一感到轻微的不舒服便大惊小怪。由于他总那样担惊受怕,久而久之,他那极好的身体又回到原来那多病的状态中;或着说,他又回到以前那种富有而体弱的状态中。<br>
  那么,另一位新富翁又怎么样?<br>
  他总算有了钱,但身体很弱。然而,他总是忘不了自己是个穷汉,有着失败的意识。他不想用脑得来的钱相应地建立一种新生活而不断地把钱浪费在无用的投资里,应了“老鼠不留隔夜食”这句老话。<br>
  钱不久便挥霍殆尽,他又变成原来的穷汉。然而,由于他无忧无虑,换脑时带来的疾病不知不觉的消失了。他又像以前那样有了一副健康的身子骨。最后,两个人都回到原来的模样。<br>
  实际上,在这篇文章中描述的“穷汉变成富翁,富翁变成了穷汉”的道理,引人深思。是笨鸟,就先飞。如果你彻底明白了这个道理,你可能就会成为真正的富翁!<br>
  <br>
</p>

gjb8625872 发表于 2009-2-27 16:44:12

出来混 迟早都是要灌的

吾爱 发表于 2009-2-27 16:44:34

此帖虽说不上山明水秀,可是也别有一番风味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说一尺不如行一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