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乖哈哈 发表于 2016-10-16 10:29:40

xx乡换届党代会报告

<div align="center"><div align="center" style="text-indent:2em;"><span style="font-size: 11.5pt;">抢抓机遇</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 </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克难奋进</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span></div>

<div align="center" style="text-indent:2em;"><span style="font-size: 11.5pt;">创建美丽富裕新老秘</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span></div>

<div align="center" style="text-indent:2em;"><span style="font-size: 11.5pt;">---</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在中国共产党老秘乡第九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span></div>

<div align="center" style="text-indent:2em;"><span style="font-size: 11.5pt;">2016</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年</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10</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月</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23</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日</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span></div>

<div align="left" style="text-indent:2em;"><span style="font-size: 11.5pt;">各位代表、同志们:</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span></div>

<div align="left" style="text-indent:2em;"><span style="font-size: 11.5pt;">现在,我受中共老秘乡第九届委员会委托,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以审议,并请列席代表提出建议。</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span></div>

<div align="left" style="text-indent:2em;"><span style="font-size: 11.5pt;">一、过去五年的工作回顾</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span></div>

<div align="left" style="text-indent:2em;"><span style="font-size: 11.5pt;">过去的五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老秘乡党委、政府带领全乡干群,始终坚持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为主线,以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显著提升为目标,抢抓机遇,奋勇创新,奋力开创了老秘发展新局面。</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span></div>

<div align="left" style="text-indent:2em;"><span style="font-size: 11.5pt;">&nbsp; &nbsp;</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一)过去五年是老秘大发展,综合实力稳步提升的五年</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span></div>

<div align="left" style="text-indent:2em;"><span style="font-size: 11.5pt;">五年来,全乡各项数据均创历史新高,</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2016</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年全乡财税收入预计</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1360</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万元,较</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2011</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年同期增长</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127%</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2016</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年规模以上工业产值预计</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16</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亿元,同比增长</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14.6%</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农民人均纯收入由</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2011</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年的</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9556</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元增长到</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10751</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元,净增</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1195</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元。全乡经济呈跨越式发展。<b>陶瓷工业集中区提质增效。</b>我们</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按照</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布局合理、用地集约、产业集聚、清洁环保、错位发展</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的总体要求,举全乡之力,集全乡之智,实现了陶瓷园区规模由小变大,全乡财税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工业用电量等成倍增长。截止</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目前,陶瓷工业集中区占地面积已达</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1000</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亩,总投资额达</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20</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亿元,园区内</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一纵两横</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路网、供排水系统、污水集中处理系统等均高标准规划、建设完成并已投入使用。目前园区入驻规模以上企业</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6</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家,生产线</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14</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条,年产值达</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15</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亿元,年税收近千万元。同时,园区就近解决剩余劳动力</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2000</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余人,工资收入合计达</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6000</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余万元。<b>高新林业基地日新月异。</b></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以藕塘村为核心、辐射周边</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8</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个村的高新林业基地已完成</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投资</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1.2</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亿元,基地面积已达</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6000</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亩,基地内</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30</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公里</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的外环路景观大道已建设完成,以黄桃园、白茶园、黄茶园为主的</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1600</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多亩的特色种植采摘园区也已相继成型。核心景观区内,以</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3</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公里</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长的樱花大道为主线的景区</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三纵一横</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路网格局也已基本形成,</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200</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亩的景观水面和环水的山地自行车道已完工,游泳池、休闲垂钓中心、综合休闲大楼也即将投入使用。<b>滨河城乡对接区初惠百姓。</b>随着县城的东扩,我乡抢抓机遇,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加快对接河西的城镇化建设进程。通过几年的不懈努力,实现了西河河堤的杂草丛生到滨河东岸的灯火阑珊。现在,绿草如茵、繁花似锦的滨河东岸已经让老秘的群众提前感受到了城镇化建设带来的巨大变化。滨河新区的建设改善了老秘群众的居住环境,提升了生活品质,加快了老秘人民融入城区的步伐。<b>现代农业示范区扩规升级。</b></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紧抓</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三万</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活动契机,多方筹资,累计投入</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800</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余万元,全面扩宽硬化了三支渠、柘林中沟、百万中沟,解决了沿线的排涝、灌溉和生活用水等问题;对全乡各主干、支渠道进行清淤清障,实现了全乡水系四通八达;争取国家资金</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3000</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余</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万元,开展土地整理项目,目前涉及我乡</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17</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个村的优质稻板块基地已达</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3</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万余亩;总结推广土地流转成功经验,解决冬闲田,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农民收入。</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span></div>

<div align="left" style="text-indent:2em;"><span style="font-size: 11.5pt;">(二)过去五年是老秘大改变,城乡面貌焕然一新的五年</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span></div>

<div align="left" style="text-indent:2em;"><b><span style="font-size: 11.5pt;">美丽乡村建设如火如荼。</span></b><span style="font-size: 11.5pt;">围绕</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建设和谐美丽新老秘</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打造黄梅城区后花园</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的发展思路,实行以点带面,循序渐进稳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藕塘村作为全县首批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老秘老秘</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等</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9</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个村为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样板村。全乡累计投入</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130</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余</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万元,新建了垃圾中转站一座,购置了大马力的垃圾车</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2</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辆,添置了高标准的垃圾箱</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60</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余个,垃圾实行了</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定点堆放,统一收运,集中处理</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的模式,做到垃圾日产日清。学习借鉴外地美丽乡村建设成功经验,理思路、加措施、重实效,结合自身实际,打造出独一无二</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的</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美丽乡村</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b>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改善。</b></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五年间,我们累计投入</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700</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多万元,完成了全乡</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10</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余条通村主干道路</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的土路基扩宽工程,</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8.6</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公里</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的柘林、梅山、文沟等路段</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8</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米</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宽的道路硬化工程已经完工,完成老秘老街的升级改造;与此同时,为了进一步推进全乡主要干道路网的通畅,确保群众安全出行,乡党委自加压力、自筹资金近</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250</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万元启动了染铺、安乐两座大桥的规划和建设工作,目前工程进展顺利,安乐大桥即将投入使用。</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积极响应</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绿满黄梅</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行动,实现荒山绿化</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3000</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亩,通村公路绿化</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26</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公里</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美丽乡村建设栽种树木</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2000</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亩,描绘出老秘绿的美景。</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span></div>

<div align="left" style="text-indent:2em;"><span style="font-size: 11.5pt;">(三)过去五年是老秘</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大和谐,社会事业蒸蒸日上的五年</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span></div>

<div align="left" style="text-indent:2em;"><b><span style="font-size: 11.5pt;">计生工作扎实开展。</span></b><span style="font-size: 11.5pt;">始终坚持</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六个一</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工作机制、</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四化</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管理模式、</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四分</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结账方法、</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三全</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工作要求、</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三转</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工作模式、</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三严</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工作办法,常态化推进计生工作。</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2015</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年取得了全县综合排位第一的好成绩。<b>生活品质大幅提升。</b></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五年间,我乡共建成</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26</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个村级卫生室,</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19</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个村级文化广场,组建</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 11</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支民间表演队,在全县举办的广场舞、太极拳等比赛中,都获得了奖项,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不断丰富,生活品质不断提升。<b>按标施保全面完成</b></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我乡按标施保工作严格按照入户调查、收入核算、村民大会讨论、结果公示等步骤,全面清理清查了全乡低保对象,低保受益群体户数和人数均减少了</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60%</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以上,同时坚持实行动态化管理,确保应保尽保。<b>精准扶贫稳步推进。</b></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按照</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3155”</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工程的目标,结合</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五步工作法</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聚焦</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六个精准</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要求,</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对全乡各村贫困人口进行了精准摸底和调查,确定了全乡现有贫困人口</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1970</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户</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5736</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人,对照</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五个一批</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帮扶政策逐一进行结对帮扶,目前,我乡已顺利脱贫</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351</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户</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1286</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人,其他贫困户将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在今明两年逐步实现脱贫。<b>土地确权惠及民生。</b>因地制宜,充分调研、化解工作难点。结合各村实际情况,在群众自主自愿的基础上</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稳妥推进土地确权工作,完成了全乡</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4.9</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万亩土地的摸底、测绘、公示等工作。<b>土地管理日趋严密。</b></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成立了土地管理巡查专班,采取分片管理,集中巡查的方式,对全乡的重点村和重点路段进行了全天候的监控,对巡查过程中发现的</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三违</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现象进行坚决打击。累计巡查</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3000</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余次,拆除</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三违</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建筑</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115</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宗,全乡重要干线和重点区域内的抢建行为得到了有效遏制。<b>依法治乡确保稳定</b></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加大村级网络平台建设,已顺利完成全乡</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29</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个村的网格化建设工作,实现了全乡网格化管理的全覆盖。同时,整合各部门力量,完善信访平台建设,畅通信访渠道,加强和规范综治建设,切实做好人民调解工作,累计排查调解各类</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矛盾纠纷</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400</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余起,刑事案件立案</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10</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余起,</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治安调解</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50 </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余起,处理交通事故</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100</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余起,切实做到</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有效维护了我乡社会和谐稳定。<b>防汛抢险干群一心。</b></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五年来,乡党委始终把防汛抗旱作为最紧迫的工作来抓。尤其是面对今年</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98+”</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的特大洪水,乡党委动员全乡上下,牢固树立防大汛抗大灾的思想,乡六大防汛分指挥部严格按照要求,落实防汛物资保障,切实加强汛期查险除险等工作,全乡共成功处置险情</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38</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次、加固河堤</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1800</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多米、转移安置人员</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100</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余人;灾后恢复生产卓有成效,采取党委成员包片、国家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组织农技、农机、水利等相关部门深入到农户,参与灾后恢复生产工作,已累计投入资金</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300</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多万元,先后组织劳力</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2600</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多人次,机械</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230</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台套,全面推进</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落实了</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一抗四保</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工作要求。</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span></div>

<p align="left" style="text-indent:2em;"><span style="font-size: 11.5pt;">**** Hidden Message *****</span></p>

<div align="left" style="text-indent:2em;"><span style="font-size: 11.5pt;">通过大家的不断努力,我乡产业布局、发展格局已基本形成,在接下来的五年,我们要进一步夯实基础,把</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东</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XXXXXXXXXXXXXX”</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的四大板块做实、做强、做靓,以</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功成不必在我</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的胸怀,以</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年接着一年干、一届接着一届干</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的务实精神,为把老秘建成美丽、富裕新老秘而努力奋斗。</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5pt;"></span></div>

<div style="text-indent:2em;">&nbsp;</div></div>

风间水月 发表于 2021-4-18 21:19:22

发展全域旅游建设最美乡村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婺源县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016年8月30日)
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婺源县第十二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请予审议。
中国共产党婺源县第十三次代表大会,是在我老秘网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
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团结和动员全县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承前启后,开拓创新,奋力进取,扎实苦干,大力实施旅游全域化发展战略,坚定不移地推进中国最美乡村建设,为与全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一、五年来的工作回顾
过去的五年,是婺源立足新起点,全面推进中国最美乡村建设事业新跨越的五年。这五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按照县第十二次党代会的决策部署,县委团结带领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抢抓机遇、乘势而上,攻坚克难、开拓进取,谱写了婺源科学发展、绿色崛起的壮丽篇章。
这五年,我们坚持围绕旅游做强三大特色产业,经济总量和发展质量实现平稳较快增长。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速11.7%;财政总收入实现13.14亿元,增长了2.04倍;三产比从15.3:40.7:44优化为13.6:32.5:53.9。旅游业加快从观光游向休闲度假游转变,景区利益分配、旅游市场监管等制约婺源旅游发展的“瓶颈”,在改革创新中被不断突破;江湾成功创建国家5A级景区,国家4A级景区由6个增至12个,各种新兴旅游业态如雨后春笋,涌现出一大批休闲度假、康体健身、文化体验型旅游项目,最美乡村的品牌知名度和综合效益不断提升,游客人次、门票收入、综合收入分别是2010年的2.9倍、2.7倍和3.3倍。农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茶产业标准化、产业化、规模化水平进一步提升,茶业系列产值达28.2亿元;涌现出了一批农业观光体验园,形成了以绿茶为核心,皇菊、荷包红鱼、油茶等为特色的生态农业产业体系。大力发展生态工业,稳步推进生态工业园区扩园调区,成功申报并启动了省级旅游商品产业基地的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支撑工业发展的平台不断拓展,集聚了一批以旅游商品、绿色食品、机械电子、鞋服纺织等为特色的生态工业。
这五年,我们坚持加大投入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内外交通和城乡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京福高铁建成通车,九景衢铁路加速推进,昔日偏远山区正成为通达四方的重要枢纽,与沿线城市一体化发展进程不断加快,婺源人民正搭乘高铁列车驶向更加美好的明天。段莘至浙源、清华至沱川、瑶里至灵岩洞等旅游公路全线贯通,乡村公路建设全面向自然村延伸,农村经济步入发展的“快车道”。针对旅游高峰期交通拥堵问题,积极拓宽旅游公路、增设停车场,采取了统一换乘、信息预报、技防管控等措施,实现了“睹花不堵路”。大力实施了以旅游为引导的新型城镇化,朱熹大道、文公大桥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相继完工,城市外环线快速推进,“一环五区”的城市框架全面拉开;启动实施了智慧婺源、城区地下综合管网、城区景观提升和里弄小巷改造等城建重点项目,城市功能和品位得到极大提升,初步实现了向宜居宜业宜游最美县城的嬗变。加快推进江湾省级示范镇和清华、赋春两个市级示范镇建设,精心打造了一批“美丽乡村”,创建了一批景观村、田园村、特色村,“步步皆景、处处如画”的最美乡村画卷正展现在世人面前。
这五年,我们坚持守住底线加强文化生态保护,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实现了良性互促互动。牢固树立保护优先的理念,绝不以发展之名牺牲生态文化,彰显了绿色发展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深入开展了天然阔叶林十年禁伐、农村面源污染“十大整治”工程,启动了城乡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农村生活垃圾收运系统建设、山塘水库管理整治等工作,成功创建饶河源国家湿地公园,婺源的生态优势进一步提升。扎实推进国家级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加强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保护和传承,不断探索实践古村落、古建筑保护机制,形成了以“篁岭模式”“汪口模式”“九思堂模式”等为代表的古建保护性开发模式;坚持“将徽派进行到底”,对重点村落、主要干道沿线的非徽派建筑进行改造提升,对新建建筑坚持徽派风格,不断提升了最美乡村徽派建筑大观园的品质形象。
这五年,我们坚持民生为重发展各项社会事业,群众幸福感和满意指数实现稳步提升。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全县基本养老、医疗等政策实现城乡全覆盖;精准扶贫、保障性安居工程等工作稳步推进,困难群体生活得到明显改善。教育事业加快发展,完成了朱熹中学、詹天佑小学、紫阳五小、六小及县第二幼儿园等项目建设,婺源茶校完成整体搬迁,高考屡创佳绩。体育事业蓬勃发展,承办了一系列国家级、省级重大赛事,举办了首届婺源国际马拉松赛,荣获“全国门球之乡”。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全面推开,基本药物制度实现全覆盖,公共卫生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文化产业加快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不断优化。积极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深化法治婺源、平安婺源建设,人民群众安全感持续攀升,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五年来,婺源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茶乡大地处处洋溢着幸福的气息。
这五年,我们坚持挺纪在前落实管党治党责任,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得到不断加强。扎实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深入开展“连心、强基、模范”三大工程,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增强,党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进一步提升。建立健全了县乡村三级干部考核评价体系,激发了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从严落实“两个责任”,坚持把纪律挺在前面,始终保持惩治不廉洁的高压态势,着力解决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不廉洁问题,党风廉政建设和惩防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全力支持人大、政府、政协依法履行职责,继续加强统战、残联、工商联、群团组织和党管武装工作,营造了和衷共济、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同志们,五年的团结拼搏,五年的奋勇争先,让最美乡村的荣誉光环再添新彩,先后荣获了国家生态县、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县、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国家乡村旅游度假实验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县、全国重点产茶县、中国茶叶产业发展示范县、中国有机产品(茶叶)认证示范创建县、全国文化先进县、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国家卫生应急示范县、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全国法治先进县等国字号荣誉,并连续三年获得江西省县(市、区)科学发展综合考核工作先进县。
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离不开历届县委、县政府打下的良好基础,离不开全县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团结拼搏,离不开各套班子、社会各界人士、离退休老同志、驻婺单位和部队的大力支持。在此,我代表中共婺源县委,向所有为婺源经济社会和各项事业发展作出贡献的同志们和朋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五年来的积极探索和努力实践,为我们积累了宝贵经验。我们深深地感受到:加快婺源发展,最根本的是保护好生态文化,夯实永续发展的根基;最关键的是不断丰富旅游业态,推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最重要的是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百姓的幸福指数;最核心的是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为推动婺源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还有许多的问题和不足,主要是:经济总量偏小,特别是工业基础依然薄弱;生态文化保护的压力越来越大;旅游业态还不够丰富,游客体验有待提升,旅游业对财政的贡献率不高;社会保障能力还需进一步增强,社会稳定还面临一些问题;干部作风有待进一步优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有待加强;等等。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努力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的发展目标和发展路径
未来五年,是婺源推进中国最美乡村建设的关键时期,也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确保与全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
未来五年,机遇无限。长期以来,我们坚持在保护中发展,精心呵护了这方青山绿水,顺应了生态文明的发展方向和广大城乡居民对美好环境的热切向往;旅游产业蓬勃发展,“中国最美乡村”品牌响彻全国、远播海外;内外交通日益优化,区位优势日益凸显,特别是京福高铁、九景衢铁路的十字交汇,让婺源迈入了新兴的高铁经济带。今日的婺源,得天时、占地利、聚人和,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即将迎来一个崭新的发展春天!
未来五年,挑战巨大。一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压力依然巨大,经济增速放缓对旅游的影响不容忽视;二是周边各地竞相发展旅游的势头强盛,大项目、大投入、大建设层出不穷,旅游目的地之争更趋激烈,不进是退、慢进也是退,形势逼人;三是我老秘网县旅游产业层次不高,转型升级的难度较大;四是随着收入水平提高,广大村民对改善居住条件、追求高质量生活的需求,给我老秘网县生态和古建的保护带来了巨大压力。
未来五年,前景广阔。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梦想,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未来五年,机遇与挑战并存、动力与压力同在,我们完全有条件、有能力发展得更好一些、更快一些。我们一定要坚定信心、乘势而上,按照选准的路子坚定不移地前进,朝着认准的目标坚持不懈地奋斗,努力创造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辉煌业绩,婺源未来的发展前景必将更为广阔!
今后五年,我老秘网县的发展目标是:确保提前两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与2010年相比实现翻番,确保到“十三五”期末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6000美元、城乡居民人均收入达到全市平均水平,与全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第二个百年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发展思路是:秉承和发扬历届班子的好经验、好做法,始终坚持生态立县不动摇,加强生态文化保护,加强改革创新,加强规划管理,全力推动旅游全域化,加快推进以旅游为核心的产业融合发展,全面提升中国最美乡村的内涵品质,努力把婺源建设成为国际生态乡村旅游目的地、国家乡村旅游度假实验区、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和全国智慧城市建设样板区。
各位代表,同志们! 习近平总书记在建党95周年的讲话中发出了“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伟大号召。对一名党员来说,必须始终保持初心向前;对一个地方而言,必须始终在坚持中前进。在继续推进富民强县、绿色崛起的征程中,我们要扛起责任、勇于担当,全力做到“四个始终”:
——始终秉承“保护生态、发展生态”的理念。婺源之美,美在生态、美在文化、美在生活。我们要更加重视生态与文化保护,提升生态优势、传承地方文化,要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做到开发与保护并重、经济与生态共赢,让最美乡村的青山长存、绿水长流、古风长在、幸福长驻。
——始终坚持“围绕旅游、服务旅游”的要求。发展乡村旅游以来的十几年,是婺源历史上经济发展最快、面貌变化最大、群众受益最多的一个时期。我们要始终把旅游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位置,始终把旅游作为第一产业来推进,坚持做到“产业围绕旅游转、结构围绕旅游调、功能围绕旅游配、民生围绕旅游优”,与时俱进推动旅游全域化发展,依托旅游带动经济社会协调、融合、健康发展。
——始终牢记“为了群众、依靠群众”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根本宗旨,让婺源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是我们的共同追求。要更加注重以人为本,全面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努力让群众享有更舒适的居住环境、更便利的出行条件、更广泛的就业创业机会、更优质的教育医疗服务,使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变成现实;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积极鼓励和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让更多的群众参与发展、共享发展。
——始终弘扬“崇尚实干、务求实干”的精神。干事创业、关键在人。通向目标的道路绝不会一帆风顺,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阻力、困难和矛盾。我们要始终保持干事创业的激情,保持锐意进取的精气神,对认准的事,定了就干、干就干成;对正在推动的工作,动真碰硬、敢于担当、狠抓落实。要进一步健全督促落实机制、工作激励机制、干部使用机制,让肯干事、能干事、不出事的干部有舞台、有作为,在全县营造鼓励干事、崇尚干事、乐于干事、能干成事的良好氛围。
三、坚持旅游全域化,引领县域经济融合发展
产业是发展的根基,没有产业崛起,就没有绿色崛起。今后五年,我们要在继承和深化“一个最美、两个第一”发展战略的基础上,紧扣建设国际生态乡村旅游目的地、国家乡村旅游度假实验区的目标,大力实施以旅游全域化为主导的四大发展战略,积极推进改革创新,促进县域经济快速融合发展。
(一)大力实施全域旅游发展战略。旅游全域化是当今旅游产业发展的总趋势,也符合婺源县情实际,是加快我老秘网县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举措。要紧扣“全域景观化、交通便捷化、服务全程化、产品多元化”的要求,对县内旅游资源、相关产业、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等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优化提升,着力为游客提供全过程、多层次、高品质的旅游产品,更好地满足游客需求,也让更多的婺源人民参与旅游、服务旅游、共享旅游发展红利。
不断提升全域景观。充分发挥全县2967平方公里是一个3A级景区的品牌优势,依托全县是一个文化生态大公园的禀赋特色,按照“国际生态乡村旅游目的地”的创建标准,进行全域统一规划、建设和管理,科学划定保护区、游览区、娱乐区、购物区、服务区等功能分区。全面优化城乡环境、建筑风貌,不断提升景观节点、配套设施等建设品位,确保既满足居民生活需求,也具备审美和休闲度假功能;扎实开展美丽乡村建设,不断优化乡村面貌,让游客能在更多的美丽村庄免费旅游。按照“宜游易游”的要求提升环境,大力推进“畅、安、舒、美”工程,着力提升公路沿途景观,让每条公路都成为旅游中的一道风景线;有序实施非徽派建筑改造工程,精心呵护粉墙黛瓦与青山绿水互为映衬的美丽画卷。
大力丰富旅游业态。以建设“国家乡村旅游度假实验区”为抓手,有机整合全域旅游资源,围绕“食、宿、行、游、购、娱、商、养、学、闲、情、奇”现代旅游的十二要素,大力引进和合理布局一批旅游产业项目,开发一批观光体验、主题游乐、休闲度假、康体养生等全季节旅游产品,构建四季游产品格局和多元化发展业态。大力发展夜游产品,培育壮大“月光”经济。注重提升景区品位,扎实推进A级景区创建,力争五年内再创1-2个5A级景区,巩固我老秘网县4A级以上景区在全国的领先地位。
积极畅通全域交通。进一步升级对外交通体系,全力支持配合九景衢铁路建设,不断提升对外通达能力。扎实推进道路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抓好自然村村道公路建设,让更多深藏于大山之间的美丽村庄,享受到旅游带来的无限商机。进一步破解交通拥堵难题,适时启动连接热门景区的道路建设,构建区域交通小循环;因地制宜推进一批立体式停车场和生态型停车位建设,舒缓交通压力;完成县城外环线项目及配套设施建设,加快构建城区各区块连接外环线的路网体系,不断提升城区交通微循环能力,打破城区交通瓶颈。科学布局城乡交通网络,提升运营水平,力争实现旅游交通“无缝对接”;积极引进租车平台,合理部署一批公共自行车等租用式、便携式交通工具,打造“无障碍”的旅游交通体系。
全面提升旅游服务。不断巩固提升国家旅游标准化示范县建设成果,细化完善各项旅游质量管理体系,提高旅游服务品质;着力加强精品景区建设和管理,完善公厕、停车场、标识标牌等各类设施。积极推进旅游诚信体系建设,健全和落实餐前消费确认、购物场所诚信金、旅游诚信预赔等制度,提升涉旅人员服务水平和从业道德。加快“智慧旅游”建设,实现城区、景区和重要公共场所wifi全覆盖;依托智慧婺源大数据平台,积极打造“一站式”网络终端,为游客提供更便捷的智能服务和更广泛的信息共享,实现“一部手机游婺源”。不断优化旅游综合执法机制,充分发挥“旅游110”作用,依法治理和规范旅游市场秩序;进一步健全投诉、申诉处理和信息发布制度,不断提升反应处理能力。加大旅游营销和品牌推广,深度开发高铁沿线旅游市场,充分发挥各类新媒体、自媒体作用,不断拓宽婺源旅游辐射范围,吸引更多的游客向往婺源、热爱婺源、享受婺源。
(二)大力实施生态工业发展战略。没有强大的工业,就没有富裕的财力,也就无法为生态文化保护、基础设施建设、民生事业改善等方面提供有效的支撑。全县上下要始终坚持“工业富县”的思想不动摇,在确保环境保护的前提下,着力引进大企业、培育大产业、打造大平台,进一步推动生态工业上规模、提质量、增效益。
加强招商引资。按照“招商选资、环保先行”的理念,创新招商方式、拓展招商渠道、选准招商重点,积极引进一批影响力大、带动力强、符合婺源实际的大企业大集团,努力形成以大企业大集团为龙头、以专业化协作企业为基础的产业集群,切实补齐工业短板。加大财税扶持、金融支持等政策保障,落实好“降成本、优环境”的各项措施,积极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发展中的实际问题,构建既“亲”且“清”的政商关系,全面营造重商、亲商、安商、富商的良好氛围。
壮大主导产业。围绕旅游商品、绿色食品、机械电子、鞋服家纺等四大工业产业,引进和组织实施一批投资规模大、产业关联强的重大项目,加快形成产业链条、实现产业集群,不断提升工业发展水平。紧扣“稳增长、抓项目、促转型”这个核心,着力改造一批传统产业、培育一批特色产业、发展一批新兴产业,加快工业转型升级,构建高技术性、高附加值、高辐射力的新型产业体系。鼓励企业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进创新政策向企业倾斜、技术人才向企业流动、科技成果向企业集中,持续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打造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的行业龙头企业,不断提升工业产业核心竞争力。
建好工业平台。园区是工业发展的主战场。要积极策应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大力推进“决战园区”战略,稳步实施园区扩园调区,加快推进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打造具备旅游和生产双重功能的生态工业园区和小区。着力破解用地难题,提高土地利用率,千方百计盘活土地存量、实现集约利用,集中开展园区土地清理,对投入不足、产出不高的企业适时进行“腾笼换鸟”,不断提升园区土地回报率。积极探索发展“飞地经济”,主动争取上级政策支持,加强和市经开区的合作,依托县外平台承载项目落户,不断拓宽工业发展空间。
(三)大力实施现代农业发展战略。要依托婺源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农特产品,以经营品牌的理念来发展现代农业,着力打响“三大品牌”。
振兴传统品牌。婺源绿茶是我老秘网县的传统品牌,要围绕振兴婺源“千年茶乡”的目标,紧紧抓住省委、省政府大力扶持“四绿一红”茶叶品牌发展的契机,不断推进婺源绿茶品牌化、精品化进程。大力推进生态茶园、优质茶加工基地建设,积极鼓励和支持企业加强技术改造和新产品研发,不断丰富茶产品种类,提高产品附加值。深入挖掘婺源绿茶的历史文化内涵,大力推进一批茶旅结合项目建设,积极融入“万里茶道”。加大婺源绿茶的品牌推介和市场营销,积极拓宽销售渠道,使婺源茶产品成为广大游客必购的旅游商品。
打响特色品牌。加快农产品生产规模化进程,大力推进皇菊、铁皮石斛等特色精品种植,鼓励发展荷包红鲤鱼、娃娃鱼等特色水产养殖,打造一批特色化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推动酒糟鱼、茄子干、山茶油等农产品专业化加工,打造一批有影响、有市场的特色农产品品牌。积极引进各类民间资本和金融资本,整合各类涉农政策资金,培育壮大一批品牌响、实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
创建有机品牌。积极实施有机化生产战略,以推动山塘水库人放天养为突破,在更多领域、更大范围禁止农药、化肥、除草剂投放,不断扩大有机农产品的规模和种类。建立健全婺源各类农产品的地方质量标准,加大有机品牌营销,全力打造有机食品之乡,让“有机”成为婺源的又一张响亮名片。
(四)大力实施“旅游+”融合发展战略。充分发挥旅游的拉动力及催化集成作用,大力实施“旅游+”战略,促进旅游与工业、农业、体育、民宿、文化、养老、会展、电商等相关产业深度融合。
发展“旅游+工业”。大力发展工业旅游,鼓励工业企业把厂房建成景点、把生产线打造为观光线、把工业产品打造为旅游商品。依托生态旅游优势,发展总部经济,吸引国内知名企业在婺源设立培训中心、研发中心、营销区域中心。加快省级旅游商品产业基地建设,大力引进一批“旅游创客”入驻,鼓励企业开发多种类型的工艺品、纪念品,形成特色旅游商品加工产业集群,提升特色旅游商品价值。
发展“旅游+农业”。推动农业“接二连三”发展,积极培育旅游型农副产品加工和休闲农业新业态。进一步放大“油菜花经济”效应,着力构建从种植到加工、展示、销售的全产业链条,建设从农田到山林、水库、河流等全覆盖的农业观光、休闲、体验园区,不断提升农业产业附加值。
发展“旅游+体育”。积极发展体育经济,破解旅游淡旺季落差明显的问题。扎实推进乡村古道保护开发和绿道及公共自行车系统等一批特色健身项目,开发徒步、骑行、攀岩、漂流等户外拓展运动,把婺源2967平方公里打造成一个天然大运动场。加大体育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创建全民健身示范县,为体育经济发展营造良好产业氛围。积极争取和承办各类国家级、省级体育赛事,力争使婺源成为“最美马拉松之乡”,把体育旅游打造为婺源旅游新的增长极。
发展“旅游+民宿”。大力发展民宿产业,不断加强政策扶持力度,在全县形成以臻品民宿为品牌、以精品民宿为主体、以普通民宿为补充的民宿发展格局,打造中国乡村民宿的样板。大力推动县内民宿差异化发展,把每一栋民宿都打造为具备观光、体验和住宿等多种功能的复合型产品,吸引游客“游婺源、住民宿”,让民宿产业成为婺源旅游转型升级的新亮点。
发展“旅游+文化”。依托丰富的徽文化积淀,大力推进以“三雕”、歙砚等为代表的非遗文化产品开发创新;放大以朱子、詹天佑为代表的历史名人效应,挖掘以赋春严田为代表的耕读文化,依托大鄣山莒莙等革命遗址和红色文化,扎实开发一批体验性、教育性旅游项目。积极发展文化衍生产品,大力发展演艺、影视、摄影、美术写生和文学创作等产业,建设一批国家级示范基地。推进创意产业发展,打造一批文化创意、艺术展示、创作体验项目。
发展“旅游+养老”。依托良好生态环境,大力开发“银发”旅游市场,打响“长寿”品牌。开发一批观光型、疗养型、文化交流型养老旅游产品,推进一批康体养生项目建设,打造一批“养生村”“长寿村”。积极弘扬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传统美德,挖掘养老养生文化,把婺源打造为养老养生福地。
发展“旅游+会展”。积极发展会展经济,高品位、高标准推进一批会议会展平台建设,提升会议会展接待能力。大力承办协办各类国内外知名会展和节事活动,推动形成以旅游带会展、以会展促旅游的良性互动模式,把婺源打造成为全国知名的会议会展中心。
发展“旅游+电商”。借助我老秘网县品牌知名度、广阔的旅游市场空间和智慧平台,大力培育壮大电子商务产业。加强线上线下互通,主动与国内外知名网络电商合作,在线上建立集展示、推广、销售于一体的特色馆,在线下完善电商产业园、农村电子商务网络等实体平台。加强配套设施建设和关联产业培育,突出抓好物流产业园的规划建设,为电子商务产业发展提供平台保障,努力争创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县。
(五)大力推进改革创新。在推进全域旅游发展、促进产业融合,不断加快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必须不断改革创新、系统推进,全面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创新产业管理体制。创新全域统筹发展的领导体制,构建全局谋划、整体推进、高效运转的产业发展机制,形成各部门联动的工作格局。进一步健全县级领导挂钩企业、项目、景区的工作协调服务机制。加强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加快完善旅游资源收储管理机制。不断优化市场管理机制和服务机制,切实加强旅游、茶业等领域的市场监管。完善对各级干部的考核激励机制,形成干部有担当、组织有关爱的融洽氛围,提升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为推进县域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创新项目推进机制。坚持将项目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抓手,不断优化项目包装、引进和建设机制。充分发挥旅游资源县级统筹管理开发模式,建立健全县域旅游资源收储项目库。拓宽产业投融资渠道,适时组建国有投融资企业平台,发挥政府主导作用。进一步优化产业项目优惠政策,吸引一批有实力、有资质、有远见的国内外大型战略投资伙伴入驻。鼓励实行“政府+企业+基金公司”等开发模式,完善政府和社会资金“双重推进”的项目开发机制。进一步强化定期调度和督促机制,确保项目有效快速推进。
创新区域联动机制。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协调与合作,完善区域交流合作机制,努力在产业互促发展、生态环境共建、安全稳定联动、重大政策共享等方面深化合作,精心策划一批区域交流会、旅游节、商贸展等大型活动,打造区域联动特色板块。充分利用国家东部生态旅游实验区发展契机,努力使婺源成为国家东部生态旅游实验区的核心景区和集散腹地。
四、坚持城乡一体化,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家园
坚持城乡统筹,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厚重的文化积淀,大力推进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努力把婺源打造成生态与人文和谐、历史与现代交融、群众与游客共享的最美乡村、梦里老家。
(一)以生态文化为依托,全力推动全域环境大提升。始终坚持文化与生态的保护建设,在保护建设中不断优化提升最美乡村的全域环境。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争创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坚持保护优先和自然修复为主,全面实施天然阔叶林长期禁伐,实行森林采伐减量管理制度,力争“十三五”末实现森林资源“零砍伐”。加强生态功能区、公路沿线、景区景点及古村落周边林木的保护力度和林相改造工作,继续推进造林绿化工程,确保林木蓄积量、森林覆盖率稳中有升。积极开展水资源综合防治,深化农村面源污染“十大整治”,严格落实“河长制”,严禁山塘水库化肥养鱼及毒鱼、电鱼、炸鱼行为,加快推进城乡两级污水处理站和配套管网建设,启动农村小型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力争五年内实现重点村全覆盖。着力抓好城乡垃圾处理,加快城乡垃圾收运系统建设,启动垃圾处理项目,保持最美乡村干净整洁的良好形象。积极倡导生态文明理念,加大生态保护和建设投入,健全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和考评体系,探索实行和向上争取生态补偿政策;充分发挥村规民约等有效制度,引导村民自觉保护生态、追求绿色生活,在全社会营造崇尚生态文明的新风尚。
加强文化遗产传承和利用,争当国家徽州文化生态保护示范区。编制实施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完善文化保护与开发机制。全力推进国家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和婺源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展示基地建设,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挖掘和传承,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小区和传习所建设,进一步丰富旅游文化内涵。全力推进以古村落、古民居、古建筑等为重点的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和修复,着力抓好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民俗文化村、中国传统村落保护。积极争取市人大对古村落、古建筑保护进行立法,力争早日将更多的古村古建纳入法律保护范围。积极探索古民居开发与利用管理办法,有效破解古建保护与农民建房的矛盾问题,推动古村落原真性保护,凸显和谐优美的人文韵味。
(二)以乡村旅游为引导,全力推动新型城镇化大建设。坚持把服务旅游的理念贯穿到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始终,着力把县城做优、集镇做特、乡村做美。
实施城乡一体规划。牢固树立规划引领的理念,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旅游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新型城镇化规划、生态发展规划等“多规合一”,做好路网、地下管网、自来水、公共服务等专项规划的系统衔接工作,构建“一张图、一张表、一个平台、一套机制”的建管格局。坚持“中心县城、风情小镇、美丽乡村”一盘棋统筹推进,努力构建老城与新区共同繁荣,中心城区和特色集镇交相辉映,文化生态与美丽乡村深度融合的城乡发展格局。
完善城乡配套功能。加大城乡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提升城乡水、电、路、网的覆盖面和品质。着力优化城市综合交通网络,改善街区路网布局,合理建设公共停车场,为广大市民和游客提供安全、便捷、舒适的出行条件。积极提升旅游服务功能配套,中心县城要突出旅游、休闲、健身主题,以创建文明县城、卫生县城为抓手,努力提升旅游城市品位。加快推进老城区改造提升,按照“朱子故里、千年紫阳”文化定位,重现千年古城风貌。扎实推进火车站片区和旅游综合服务区开发,继续抓好景观提升工程,谋划建设一批配套服务项目,增强城区旅游购物、餐饮美食、休闲娱乐等服务功能。乡镇要围绕资源优势和区域定位,因地制宜打造一批“环境优美、功能配套、产业发展、特色鲜明”的风情小镇。美丽乡村要突出本地特色和风格,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业”的原则,打造一批特色主题景观村。
(三)以科学管控为手段,全力推动城乡一体化管理。统筹城乡发展,三分建设,七分管理。坚持数字化、网格化、全员化相结合,不断提高城乡管理科学化、智慧化水平,着力打造全国智慧城市建设样板区。借助智慧婺源平台,加快实施数字化管理,逐步构建精确、快捷、高效、全时段、全覆盖的城市管理新格局。推进网格化管理,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管理平台,积极探索加强小区物业管理机制,强化政府对社会单元的公共管理和服务。实施全员化管理,倡导“人民家园人民管”,形成社会共治共管、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新局面。加强农民工在城区的就业、子女就学等政策保障,切实畅通农业人口的进城渠道。持续加大“两违”的防控和打击力度,确保城乡建房的规范化、法治化。
    五、坚持民主法治化,构建幸福文明和谐社会
本帖隐藏的内容
坚持以人为本,积极扩大群众民主权利,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营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不断增强居民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参与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一)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能,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支持人民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履行职能,进一步提高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质量和成效。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作用,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更好地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桥梁纽带作用,做好新形势下民族、宗教、侨务和对台工作,团结一切社会力量。依法有序扩大基层民主,扎实推进人民武装、国防动员和双拥工作,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推进政务公开,健全决策机制。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证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
    (二)持续增进人民群众福祉。进一步加大创新创业扶持力度,扎实做好就业培训,积极拓宽就业渠道,逐步增加群众收入。加快健全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逐步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社会救助制度,积极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全面建成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全力实施精准扶贫工程,扎实做好结对帮扶工作,努力让贫困尽快脱贫,脱贫尽快小康。加快保障性住房安居工程建设,大力实施棚户区改造和农村危房改造工程,着力改善城乡居民住房条件。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优化城乡教育资源布局,不断提升职业教育办学水平,进一步擦亮“书乡婺源”教育品牌。创新实施全民健身计划,不断提升全民身心素质。大力支持老年事业,让婺源老人“老有所乐”。逐步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优质化、均等化水平,切实加强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不断提高公共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加快基层医疗网点和人才队伍建设,全面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不动摇,不断优化人口和计生服务,全面提升人口素质。
(三)加快推进依法治县进程。深入推进法治婺源建设,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发展,努力创造公平稳定的社会环境。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坚持把经济社会和政府活动全面纳入法治轨道。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深入开展“七五”普法教育,着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加快推进综治信息平台一体化建设,进一步加强政法队伍建设,完善法律援助制度,深入推进基层民主法治化。持续深入开展治安整治,加大犯罪打击力度,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坚持开展平安景区、法治先进乡镇、法治示范村等创建工作。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和管理制度,加大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力度,筑牢安全生产防线。强化防灾减灾能力建设,提升预防和应对重大突发事件处置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和避免突发事件造成的危害和损失,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加强诚信文化和诚信制度建设,努力营造诚信有序、和谐文明的社会环境,助推依法治县。
六、坚持党建科学化,筑牢基层组织战斗堡垒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实干。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全面推进党的建设,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为与全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思想和组织保证。
(一)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深入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始终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坚持开展好“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健全县委中心组学习制度,不断创新学习方式,提高理论武装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大干部培训力度,充分发挥党校主渠道和在线教育平台作用,落实党员领导干部上党课制度,切实加强理论培训和科学发展的学习教育,更好地把党的执政理念和人民群众的愿望凝聚成共识,不断开创科学发展的新局面。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对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调查研究,努力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不断提高广大党员和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切实提升履职尽责能力和服务发展的水平。
(二)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牢固树立围绕发展选用干部的用人导向,进一步深化干部制度改革,健全民主公开、竞争择优、能上能下、有效监督、充满活力的选贤任能机制。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实干为要、勇于担当的用人标准,重用实绩突出、群众公认、求真务实、清正廉洁的干部,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力度,不断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以提能善政为核心,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大力推进“一把手”工程,加快实施“干部队伍能力素质提升工程”,分层分类推进“年轻干部成长工程”。积极培养女干部、党外干部,注重发挥不同年龄段干部的积极性,认真负责、带着感情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健全干部考察考核制度和激励机制,全面实施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综合考评体系。以关键岗位干部为重点,切实加强干部队伍管理。统筹推进国有企事业单位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大力培养和引进创新创业人才,优化人才成长和发展环境。
(三)加强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完善党委管党建、书记抓党建的领导责任制,全面推进农村、国有企业、城市社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机关、事业单位等基层党建工作,抓好组织体系、骨干队伍、活动载体、工作制度、场所阵地建设,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努力建设服务型党组织。加大基层党建工作投入,完善资源共享的基层组织建设保障机制,继续加强基层党组织办公场所建设,推进村(社区)“一站式”服务平台和远教便民微平台建设。注重以党的建设带动群团建设,更好地发挥群团组织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作用。注重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选优配强农村带头人队伍,加大软弱涣散党组织的整顿力度。改进党员发展工作,严把党员准入关。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关心爱护广大基层党员干部。探索“党建+”基层工作新模式,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创新党建品牌,支持鼓励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能力。
(四)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加快推进惩治和预防不廉洁体系建设,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强化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全面落实“一岗双责”。认真贯彻廉政准则和纪律处分条例,深入开展廉洁从政教育,筑牢反腐倡廉思想防线。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监督,严格执行诫勉谈话、函询、巡查和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等制度,逐步建立党员干部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加强纪检监察机关队伍自身建设,提高依纪依法、安全文明办案水平。继续保持惩治不廉洁的高压态势,深入开展集中整治基层“微不廉洁”工作,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 严肃查办各类不廉洁案件,着力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廉洁问题,大力营造一个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像保护婺源的自然生态一样,保护好婺源的政治生态。
同志们,新的起点,赋予我们新的使命;新的征程,需要我们继续拼搏,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为让婺源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全面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而努力奋斗!发展全域旅游建设最美乡村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婺源县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016年8月30日)
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婺源县第十二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请予审议。
中国共产党婺源县第十三次代表大会,是在我老秘网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
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团结和动员全县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承前启后,开拓创新,奋力进取,扎实苦干,大力实施旅游全域化发展战略,坚定不移地推进中国最美乡村建设,为与全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一、五年来的工作回顾
过去的五年,是婺源立足新起点,全面推进中国最美乡村建设事业新跨越的五年。这五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按照县第十二次党代会的决策部署,县委团结带领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抢抓机遇、乘势而上,攻坚克难、开拓进取,谱写了婺源科学发展、绿色崛起的壮丽篇章。
这五年,我们坚持围绕旅游做强三大特色产业,经济总量和发展质量实现平稳较快增长。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速11.7%;财政总收入实现13.14亿元,增长了2.04倍;三产比从15.3:40.7:44优化为13.6:32.5:53.9。旅游业加快从观光游向休闲度假游转变,景区利益分配、旅游市场监管等制约婺源旅游发展的“瓶颈”,在改革创新中被不断突破;江湾成功创建国家5A级景区,国家4A级景区由6个增至12个,各种新兴旅游业态如雨后春笋,涌现出一大批休闲度假、康体健身、文化体验型旅游项目,最美乡村的品牌知名度和综合效益不断提升,游客人次、门票收入、综合收入分别是2010年的2.9倍、2.7倍和3.3倍。农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茶产业标准化、产业化、规模化水平进一步提升,茶业系列产值达28.2亿元;涌现出了一批农业观光体验园,形成了以绿茶为核心,皇菊、荷包红鱼、油茶等为特色的生态农业产业体系。大力发展生态工业,稳步推进生态工业园区扩园调区,成功申报并启动了省级旅游商品产业基地的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支撑工业发展的平台不断拓展,集聚了一批以旅游商品、绿色食品、机械电子、鞋服纺织等为特色的生态工业。
这五年,我们坚持加大投入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内外交通和城乡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京福高铁建成通车,九景衢铁路加速推进,昔日偏远山区正成为通达四方的重要枢纽,与沿线城市一体化发展进程不断加快,婺源人民正搭乘高铁列车驶向更加美好的明天。段莘至浙源、清华至沱川、瑶里至灵岩洞等旅游公路全线贯通,乡村公路建设全面向自然村延伸,农村经济步入发展的“快车道”。针对旅游高峰期交通拥堵问题,积极拓宽旅游公路、增设停车场,采取了统一换乘、信息预报、技防管控等措施,实现了“睹花不堵路”。大力实施了以旅游为引导的新型城镇化,朱熹大道、文公大桥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相继完工,城市外环线快速推进,“一环五区”的城市框架全面拉开;启动实施了智慧婺源、城区地下综合管网、城区景观提升和里弄小巷改造等城建重点项目,城市功能和品位得到极大提升,初步实现了向宜居宜业宜游最美县城的嬗变。加快推进江湾省级示范镇和清华、赋春两个市级示范镇建设,精心打造了一批“美丽乡村”,创建了一批景观村、田园村、特色村,“步步皆景、处处如画”的最美乡村画卷正展现在世人面前。
这五年,我们坚持守住底线加强文化生态保护,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实现了良性互促互动。牢固树立保护优先的理念,绝不以发展之名牺牲生态文化,彰显了绿色发展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深入开展了天然阔叶林十年禁伐、农村面源污染“十大整治”工程,启动了城乡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农村生活垃圾收运系统建设、山塘水库管理整治等工作,成功创建饶河源国家湿地公园,婺源的生态优势进一步提升。扎实推进国家级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加强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保护和传承,不断探索实践古村落、古建筑保护机制,形成了以“篁岭模式”“汪口模式”“九思堂模式”等为代表的古建保护性开发模式;坚持“将徽派进行到底”,对重点村落、主要干道沿线的非徽派建筑进行改造提升,对新建建筑坚持徽派风格,不断提升了最美乡村徽派建筑大观园的品质形象。
这五年,我们坚持民生为重发展各项社会事业,群众幸福感和满意指数实现稳步提升。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全县基本养老、医疗等政策实现城乡全覆盖;精准扶贫、保障性安居工程等工作稳步推进,困难群体生活得到明显改善。教育事业加快发展,完成了朱熹中学、詹天佑小学、紫阳五小、六小及县第二幼儿园等项目建设,婺源茶校完成整体搬迁,高考屡创佳绩。体育事业蓬勃发展,承办了一系列国家级、省级重大赛事,举办了首届婺源国际马拉松赛,荣获“全国门球之乡”。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全面推开,基本药物制度实现全覆盖,公共卫生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文化产业加快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不断优化。积极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深化法治婺源、平安婺源建设,人民群众安全感持续攀升,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五年来,婺源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茶乡大地处处洋溢着幸福的气息。
这五年,我们坚持挺纪在前落实管党治党责任,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得到不断加强。扎实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深入开展“连心、强基、模范”三大工程,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增强,党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进一步提升。建立健全了县乡村三级干部考核评价体系,激发了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从严落实“两个责任”,坚持把纪律挺在前面,始终保持惩治不廉洁的高压态势,着力解决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不廉洁问题,党风廉政建设和惩防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全力支持人大、政府、政协依法履行职责,继续加强统战、残联、工商联、群团组织和党管武装工作,营造了和衷共济、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同志们,五年的团结拼搏,五年的奋勇争先,让最美乡村的荣誉光环再添新彩,先后荣获了国家生态县、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县、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国家乡村旅游度假实验区、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县、全国重点产茶县、中国茶叶产业发展示范县、中国有机产品(茶叶)认证示范创建县、全国文化先进县、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国家卫生应急示范县、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全国法治先进县等国字号荣誉,并连续三年获得江西省县(市、区)科学发展综合考核工作先进县。
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离不开历届县委、县政府打下的良好基础,离不开全县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团结拼搏,离不开各套班子、社会各界人士、离退休老同志、驻婺单位和部队的大力支持。在此,我代表中共婺源县委,向所有为婺源经济社会和各项事业发展作出贡献的同志们和朋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五年来的积极探索和努力实践,为我们积累了宝贵经验。我们深深地感受到:加快婺源发展,最根本的是保护好生态文化,夯实永续发展的根基;最关键的是不断丰富旅游业态,推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最重要的是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百姓的幸福指数;最核心的是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为推动婺源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还有许多的问题和不足,主要是:经济总量偏小,特别是工业基础依然薄弱;生态文化保护的压力越来越大;旅游业态还不够丰富,游客体验有待提升,旅游业对财政的贡献率不高;社会保障能力还需进一步增强,社会稳定还面临一些问题;干部作风有待进一步优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有待加强;等等。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努力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的发展目标和发展路径
未来五年,是婺源推进中国最美乡村建设的关键时期,也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确保与全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
未来五年,机遇无限。长期以来,我们坚持在保护中发展,精心呵护了这方青山绿水,顺应了生态文明的发展方向和广大城乡居民对美好环境的热切向往;旅游产业蓬勃发展,“中国最美乡村”品牌响彻全国、远播海外;内外交通日益优化,区位优势日益凸显,特别是京福高铁、九景衢铁路的十字交汇,让婺源迈入了新兴的高铁经济带。今日的婺源,得天时、占地利、聚人和,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即将迎来一个崭新的发展春天!
未来五年,挑战巨大。一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压力依然巨大,经济增速放缓对旅游的影响不容忽视;二是周边各地竞相发展旅游的势头强盛,大项目、大投入、大建设层出不穷,旅游目的地之争更趋激烈,不进是退、慢进也是退,形势逼人;三是我老秘网县旅游产业层次不高,转型升级的难度较大;四是随着收入水平提高,广大村民对改善居住条件、追求高质量生活的需求,给我老秘网县生态和古建的保护带来了巨大压力。
未来五年,前景广阔。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梦想,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未来五年,机遇与挑战并存、动力与压力同在,我们完全有条件、有能力发展得更好一些、更快一些。我们一定要坚定信心、乘势而上,按照选准的路子坚定不移地前进,朝着认准的目标坚持不懈地奋斗,努力创造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辉煌业绩,婺源未来的发展前景必将更为广阔!
今后五年,我老秘网县的发展目标是:确保提前两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与2010年相比实现翻番,确保到“十三五”期末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6000美元、城乡居民人均收入达到全市平均水平,与全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第二个百年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发展思路是:秉承和发扬历届班子的好经验、好做法,始终坚持生态立县不动摇,加强生态文化保护,加强改革创新,加强规划管理,全力推动旅游全域化,加快推进以旅游为核心的产业融合发展,全面提升中国最美乡村的内涵品质,努力把婺源建设成为国际生态乡村旅游目的地、国家乡村旅游度假实验区、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和全国智慧城市建设样板区。
各位代表,同志们! 习近平总书记在建党95周年的讲话中发出了“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伟大号召。对一名党员来说,必须始终保持初心向前;对一个地方而言,必须始终在坚持中前进。在继续推进富民强县、绿色崛起的征程中,我们要扛起责任、勇于担当,全力做到“四个始终”:
——始终秉承“保护生态、发展生态”的理念。婺源之美,美在生态、美在文化、美在生活。我们要更加重视生态与文化保护,提升生态优势、传承地方文化,要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做到开发与保护并重、经济与生态共赢,让最美乡村的青山长存、绿水长流、古风长在、幸福长驻。
——始终坚持“围绕旅游、服务旅游”的要求。发展乡村旅游以来的十几年,是婺源历史上经济发展最快、面貌变化最大、群众受益最多的一个时期。我们要始终把旅游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位置,始终把旅游作为第一产业来推进,坚持做到“产业围绕旅游转、结构围绕旅游调、功能围绕旅游配、民生围绕旅游优”,与时俱进推动旅游全域化发展,依托旅游带动经济社会协调、融合、健康发展。
——始终牢记“为了群众、依靠群众”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根本宗旨,让婺源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是我们的共同追求。要更加注重以人为本,全面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努力让群众享有更舒适的居住环境、更便利的出行条件、更广泛的就业创业机会、更优质的教育医疗服务,使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变成现实;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积极鼓励和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让更多的群众参与发展、共享发展。
——始终弘扬“崇尚实干、务求实干”的精神。干事创业、关键在人。通向目标的道路绝不会一帆风顺,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阻力、困难和矛盾。我们要始终保持干事创业的激情,保持锐意进取的精气神,对认准的事,定了就干、干就干成;对正在推动的工作,动真碰硬、敢于担当、狠抓落实。要进一步健全督促落实机制、工作激励机制、干部使用机制,让肯干事、能干事、不出事的干部有舞台、有作为,在全县营造鼓励干事、崇尚干事、乐于干事、能干成事的良好氛围。
三、坚持旅游全域化,引领县域经济融合发展
产业是发展的根基,没有产业崛起,就没有绿色崛起。今后五年,我们要在继承和深化“一个最美、两个第一”发展战略的基础上,紧扣建设国际生态乡村旅游目的地、国家乡村旅游度假实验区的目标,大力实施以旅游全域化为主导的四大发展战略,积极推进改革创新,促进县域经济快速融合发展。
(一)大力实施全域旅游发展战略。旅游全域化是当今旅游产业发展的总趋势,也符合婺源县情实际,是加快我老秘网县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举措。要紧扣“全域景观化、交通便捷化、服务全程化、产品多元化”的要求,对县内旅游资源、相关产业、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等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优化提升,着力为游客提供全过程、多层次、高品质的旅游产品,更好地满足游客需求,也让更多的婺源人民参与旅游、服务旅游、共享旅游发展红利。
不断提升全域景观。充分发挥全县2967平方公里是一个3A级景区的品牌优势,依托全县是一个文化生态大公园的禀赋特色,按照“国际生态乡村旅游目的地”的创建标准,进行全域统一规划、建设和管理,科学划定保护区、游览区、娱乐区、购物区、服务区等功能分区。全面优化城乡环境、建筑风貌,不断提升景观节点、配套设施等建设品位,确保既满足居民生活需求,也具备审美和休闲度假功能;扎实开展美丽乡村建设,不断优化乡村面貌,让游客能在更多的美丽村庄免费旅游。按照“宜游易游”的要求提升环境,大力推进“畅、安、舒、美”工程,着力提升公路沿途景观,让每条公路都成为旅游中的一道风景线;有序实施非徽派建筑改造工程,精心呵护粉墙黛瓦与青山绿水互为映衬的美丽画卷。
大力丰富旅游业态。以建设“国家乡村旅游度假实验区”为抓手,有机整合全域旅游资源,围绕“食、宿、行、游、购、娱、商、养、学、闲、情、奇”现代旅游的十二要素,大力引进和合理布局一批旅游产业项目,开发一批观光体验、主题游乐、休闲度假、康体养生等全季节旅游产品,构建四季游产品格局和多元化发展业态。大力发展夜游产品,培育壮大“月光”经济。注重提升景区品位,扎实推进A级景区创建,力争五年内再创1-2个5A级景区,巩固我老秘网县4A级以上景区在全国的领先地位。
积极畅通全域交通。进一步升级对外交通体系,全力支持配合九景衢铁路建设,不断提升对外通达能力。扎实推进道路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抓好自然村村道公路建设,让更多深藏于大山之间的美丽村庄,享受到旅游带来的无限商机。进一步破解交通拥堵难题,适时启动连接热门景区的道路建设,构建区域交通小循环;因地制宜推进一批立体式停车场和生态型停车位建设,舒缓交通压力;完成县城外环线项目及配套设施建设,加快构建城区各区块连接外环线的路网体系,不断提升城区交通微循环能力,打破城区交通瓶颈。科学布局城乡交通网络,提升运营水平,力争实现旅游交通“无缝对接”;积极引进租车平台,合理部署一批公共自行车等租用式、便携式交通工具,打造“无障碍”的旅游交通体系。
全面提升旅游服务。不断巩固提升国家旅游标准化示范县建设成果,细化完善各项旅游质量管理体系,提高旅游服务品质;着力加强精品景区建设和管理,完善公厕、停车场、标识标牌等各类设施。积极推进旅游诚信体系建设,健全和落实餐前消费确认、购物场所诚信金、旅游诚信预赔等制度,提升涉旅人员服务水平和从业道德。加快“智慧旅游”建设,实现城区、景区和重要公共场所wifi全覆盖;依托智慧婺源大数据平台,积极打造“一站式”网络终端,为游客提供更便捷的智能服务和更广泛的信息共享,实现“一部手机游婺源”。不断优化旅游综合执法机制,充分发挥“旅游110”作用,依法治理和规范旅游市场秩序;进一步健全投诉、申诉处理和信息发布制度,不断提升反应处理能力。加大旅游营销和品牌推广,深度开发高铁沿线旅游市场,充分发挥各类新媒体、自媒体作用,不断拓宽婺源旅游辐射范围,吸引更多的游客向往婺源、热爱婺源、享受婺源。
(二)大力实施生态工业发展战略。没有强大的工业,就没有富裕的财力,也就无法为生态文化保护、基础设施建设、民生事业改善等方面提供有效的支撑。全县上下要始终坚持“工业富县”的思想不动摇,在确保环境保护的前提下,着力引进大企业、培育大产业、打造大平台,进一步推动生态工业上规模、提质量、增效益。
加强招商引资。按照“招商选资、环保先行”的理念,创新招商方式、拓展招商渠道、选准招商重点,积极引进一批影响力大、带动力强、符合婺源实际的大企业大集团,努力形成以大企业大集团为龙头、以专业化协作企业为基础的产业集群,切实补齐工业短板。加大财税扶持、金融支持等政策保障,落实好“降成本、优环境”的各项措施,积极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发展中的实际问题,构建既“亲”且“清”的政商关系,全面营造重商、亲商、安商、富商的良好氛围。
壮大主导产业。围绕旅游商品、绿色食品、机械电子、鞋服家纺等四大工业产业,引进和组织实施一批投资规模大、产业关联强的重大项目,加快形成产业链条、实现产业集群,不断提升工业发展水平。紧扣“稳增长、抓项目、促转型”这个核心,着力改造一批传统产业、培育一批特色产业、发展一批新兴产业,加快工业转型升级,构建高技术性、高附加值、高辐射力的新型产业体系。鼓励企业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进创新政策向企业倾斜、技术人才向企业流动、科技成果向企业集中,持续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打造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的行业龙头企业,不断提升工业产业核心竞争力。
建好工业平台。园区是工业发展的主战场。要积极策应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大力推进“决战园区”战略,稳步实施园区扩园调区,加快推进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打造具备旅游和生产双重功能的生态工业园区和小区。着力破解用地难题,提高土地利用率,千方百计盘活土地存量、实现集约利用,集中开展园区土地清理,对投入不足、产出不高的企业适时进行“腾笼换鸟”,不断提升园区土地回报率。积极探索发展“飞地经济”,主动争取上级政策支持,加强和市经开区的合作,依托县外平台承载项目落户,不断拓宽工业发展空间。
(三)大力实施现代农业发展战略。要依托婺源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农特产品,以经营品牌的理念来发展现代农业,着力打响“三大品牌”。
振兴传统品牌。婺源绿茶是我老秘网县的传统品牌,要围绕振兴婺源“千年茶乡”的目标,紧紧抓住省委、省政府大力扶持“四绿一红”茶叶品牌发展的契机,不断推进婺源绿茶品牌化、精品化进程。大力推进生态茶园、优质茶加工基地建设,积极鼓励和支持企业加强技术改造和新产品研发,不断丰富茶产品种类,提高产品附加值。深入挖掘婺源绿茶的历史文化内涵,大力推进一批茶旅结合项目建设,积极融入“万里茶道”。加大婺源绿茶的品牌推介和市场营销,积极拓宽销售渠道,使婺源茶产品成为广大游客必购的旅游商品。
打响特色品牌。加快农产品生产规模化进程,大力推进皇菊、铁皮石斛等特色精品种植,鼓励发展荷包红鲤鱼、娃娃鱼等特色水产养殖,打造一批特色化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推动酒糟鱼、茄子干、山茶油等农产品专业化加工,打造一批有影响、有市场的特色农产品品牌。积极引进各类民间资本和金融资本,整合各类涉农政策资金,培育壮大一批品牌响、实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
创建有机品牌。积极实施有机化生产战略,以推动山塘水库人放天养为突破,在更多领域、更大范围禁止农药、化肥、除草剂投放,不断扩大有机农产品的规模和种类。建立健全婺源各类农产品的地方质量标准,加大有机品牌营销,全力打造有机食品之乡,让“有机”成为婺源的又一张响亮名片。
(四)大力实施“旅游+”融合发展战略。充分发挥旅游的拉动力及催化集成作用,大力实施“旅游+”战略,促进旅游与工业、农业、体育、民宿、文化、养老、会展、电商等相关产业深度融合。
发展“旅游+工业”。大力发展工业旅游,鼓励工业企业把厂房建成景点、把生产线打造为观光线、把工业产品打造为旅游商品。依托生态旅游优势,发展总部经济,吸引国内知名企业在婺源设立培训中心、研发中心、营销区域中心。加快省级旅游商品产业基地建设,大力引进一批“旅游创客”入驻,鼓励企业开发多种类型的工艺品、纪念品,形成特色旅游商品加工产业集群,提升特色旅游商品价值。
发展“旅游+农业”。推动农业“接二连三”发展,积极培育旅游型农副产品加工和休闲农业新业态。进一步放大“油菜花经济”效应,着力构建从种植到加工、展示、销售的全产业链条,建设从农田到山林、水库、河流等全覆盖的农业观光、休闲、体验园区,不断提升农业产业附加值。
发展“旅游+体育”。积极发展体育经济,破解旅游淡旺季落差明显的问题。扎实推进乡村古道保护开发和绿道及公共自行车系统等一批特色健身项目,开发徒步、骑行、攀岩、漂流等户外拓展运动,把婺源2967平方公里打造成一个天然大运动场。加大体育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创建全民健身示范县,为体育经济发展营造良好产业氛围。积极争取和承办各类国家级、省级体育赛事,力争使婺源成为“最美马拉松之乡”,把体育旅游打造为婺源旅游新的增长极。
发展“旅游+民宿”。大力发展民宿产业,不断加强政策扶持力度,在全县形成以臻品民宿为品牌、以精品民宿为主体、以普通民宿为补充的民宿发展格局,打造中国乡村民宿的样板。大力推动县内民宿差异化发展,把每一栋民宿都打造为具备观光、体验和住宿等多种功能的复合型产品,吸引游客“游婺源、住民宿”,让民宿产业成为婺源旅游转型升级的新亮点。
发展“旅游+文化”。依托丰富的徽文化积淀,大力推进以“三雕”、歙砚等为代表的非遗文化产品开发创新;放大以朱子、詹天佑为代表的历史名人效应,挖掘以赋春严田为代表的耕读文化,依托大鄣山莒莙等革命遗址和红色文化,扎实开发一批体验性、教育性旅游项目。积极发展文化衍生产品,大力发展演艺、影视、摄影、美术写生和文学创作等产业,建设一批国家级示范基地。推进创意产业发展,打造一批文化创意、艺术展示、创作体验项目。
发展“旅游+养老”。依托良好生态环境,大力开发“银发”旅游市场,打响“长寿”品牌。开发一批观光型、疗养型、文化交流型养老旅游产品,推进一批康体养生项目建设,打造一批“养生村”“长寿村”。积极弘扬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传统美德,挖掘养老养生文化,把婺源打造为养老养生福地。
发展“旅游+会展”。积极发展会展经济,高品位、高标准推进一批会议会展平台建设,提升会议会展接待能力。大力承办协办各类国内外知名会展和节事活动,推动形成以旅游带会展、以会展促旅游的良性互动模式,把婺源打造成为全国知名的会议会展中心。
发展“旅游+电商”。借助我老秘网县品牌知名度、广阔的旅游市场空间和智慧平台,大力培育壮大电子商务产业。加强线上线下互通,主动与国内外知名网络电商合作,在线上建立集展示、推广、销售于一体的特色馆,在线下完善电商产业园、农村电子商务网络等实体平台。加强配套设施建设和关联产业培育,突出抓好物流产业园的规划建设,为电子商务产业发展提供平台保障,努力争创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县。
(五)大力推进改革创新。在推进全域旅游发展、促进产业融合,不断加快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必须不断改革创新、系统推进,全面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创新产业管理体制。创新全域统筹发展的领导体制,构建全局谋划、整体推进、高效运转的产业发展机制,形成各部门联动的工作格局。进一步健全县级领导挂钩企业、项目、景区的工作协调服务机制。加强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加快完善旅游资源收储管理机制。不断优化市场管理机制和服务机制,切实加强旅游、茶业等领域的市场监管。完善对各级干部的考核激励机制,形成干部有担当、组织有关爱的融洽氛围,提升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为推进县域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创新项目推进机制。坚持将项目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抓手,不断优化项目包装、引进和建设机制。充分发挥旅游资源县级统筹管理开发模式,建立健全县域旅游资源收储项目库。拓宽产业投融资渠道,适时组建国有投融资企业平台,发挥政府主导作用。进一步优化产业项目优惠政策,吸引一批有实力、有资质、有远见的国内外大型战略投资伙伴入驻。鼓励实行“政府+企业+基金公司”等开发模式,完善政府和社会资金“双重推进”的项目开发机制。进一步强化定期调度和督促机制,确保项目有效快速推进。
创新区域联动机制。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协调与合作,完善区域交流合作机制,努力在产业互促发展、生态环境共建、安全稳定联动、重大政策共享等方面深化合作,精心策划一批区域交流会、旅游节、商贸展等大型活动,打造区域联动特色板块。充分利用国家东部生态旅游实验区发展契机,努力使婺源成为国家东部生态旅游实验区的核心景区和集散腹地。
四、坚持城乡一体化,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家园
坚持城乡统筹,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厚重的文化积淀,大力推进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努力把婺源打造成生态与人文和谐、历史与现代交融、群众与游客共享的最美乡村、梦里老家。
(一)以生态文化为依托,全力推动全域环境大提升。始终坚持文化与生态的保护建设,在保护建设中不断优化提升最美乡村的全域环境。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争创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坚持保护优先和自然修复为主,全面实施天然阔叶林长期禁伐,实行森林采伐减量管理制度,力争“十三五”末实现森林资源“零砍伐”。加强生态功能区、公路沿线、景区景点及古村落周边林木的保护力度和林相改造工作,继续推进造林绿化工程,确保林木蓄积量、森林覆盖率稳中有升。积极开展水资源综合防治,深化农村面源污染“十大整治”,严格落实“河长制”,严禁山塘水库化肥养鱼及毒鱼、电鱼、炸鱼行为,加快推进城乡两级污水处理站和配套管网建设,启动农村小型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力争五年内实现重点村全覆盖。着力抓好城乡垃圾处理,加快城乡垃圾收运系统建设,启动垃圾处理项目,保持最美乡村干净整洁的良好形象。积极倡导生态文明理念,加大生态保护和建设投入,健全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和考评体系,探索实行和向上争取生态补偿政策;充分发挥村规民约等有效制度,引导村民自觉保护生态、追求绿色生活,在全社会营造崇尚生态文明的新风尚。
加强文化遗产传承和利用,争当国家徽州文化生态保护示范区。编制实施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完善文化保护与开发机制。全力推进国家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和婺源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展示基地建设,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挖掘和传承,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小区和传习所建设,进一步丰富旅游文化内涵。全力推进以古村落、古民居、古建筑等为重点的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和修复,着力抓好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民俗文化村、中国传统村落保护。积极争取市人大对古村落、古建筑保护进行立法,力争早日将更多的古村古建纳入法律保护范围。积极探索古民居开发与利用管理办法,有效破解古建保护与农民建房的矛盾问题,推动古村落原真性保护,凸显和谐优美的人文韵味。
(二)以乡村旅游为引导,全力推动新型城镇化大建设。坚持把服务旅游的理念贯穿到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始终,着力把县城做优、集镇做特、乡村做美。
实施城乡一体规划。牢固树立规划引领的理念,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旅游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新型城镇化规划、生态发展规划等“多规合一”,做好路网、地下管网、自来水、公共服务等专项规划的系统衔接工作,构建“一张图、一张表、一个平台、一套机制”的建管格局。坚持“中心县城、风情小镇、美丽乡村”一盘棋统筹推进,努力构建老城与新区共同繁荣,中心城区和特色集镇交相辉映,文化生态与美丽乡村深度融合的城乡发展格局。
完善城乡配套功能。加大城乡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提升城乡水、电、路、网的覆盖面和品质。着力优化城市综合交通网络,改善街区路网布局,合理建设公共停车场,为广大市民和游客提供安全、便捷、舒适的出行条件。积极提升旅游服务功能配套,中心县城要突出旅游、休闲、健身主题,以创建文明县城、卫生县城为抓手,努力提升旅游城市品位。加快推进老城区改造提升,按照“朱子故里、千年紫阳”文化定位,重现千年古城风貌。扎实推进火车站片区和旅游综合服务区开发,继续抓好景观提升工程,谋划建设一批配套服务项目,增强城区旅游购物、餐饮美食、休闲娱乐等服务功能。乡镇要围绕资源优势和区域定位,因地制宜打造一批“环境优美、功能配套、产业发展、特色鲜明”的风情小镇。美丽乡村要突出本地特色和风格,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业”的原则,打造一批特色主题景观村。
(三)以科学管控为手段,全力推动城乡一体化管理。统筹城乡发展,三分建设,七分管理。坚持数字化、网格化、全员化相结合,不断提高城乡管理科学化、智慧化水平,着力打造全国智慧城市建设样板区。借助智慧婺源平台,加快实施数字化管理,逐步构建精确、快捷、高效、全时段、全覆盖的城市管理新格局。推进网格化管理,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管理平台,积极探索加强小区物业管理机制,强化政府对社会单元的公共管理和服务。实施全员化管理,倡导“人民家园人民管”,形成社会共治共管、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新局面。加强农民工在城区的就业、子女就学等政策保障,切实畅通农业人口的进城渠道。持续加大“两违”的防控和打击力度,确保城乡建房的规范化、法治化。
    五、坚持民主法治化,构建幸福文明和谐社会
本帖隐藏的内容
坚持以人为本,积极扩大群众民主权利,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营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不断增强居民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参与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一)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能,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支持人民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履行职能,进一步提高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质量和成效。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作用,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更好地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桥梁纽带作用,做好新形势下民族、宗教、侨务和对台工作,团结一切社会力量。依法有序扩大基层民主,扎实推进人民武装、国防动员和双拥工作,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推进政务公开,健全决策机制。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证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
    (二)持续增进人民群众福祉。进一步加大创新创业扶持力度,扎实做好就业培训,积极拓宽就业渠道,逐步增加群众收入。加快健全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逐步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社会救助制度,积极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全面建成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全力实施精准扶贫工程,扎实做好结对帮扶工作,努力让贫困尽快脱贫,脱贫尽快小康。加快保障性住房安居工程建设,大力实施棚户区改造和农村危房改造工程,着力改善城乡居民住房条件。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优化城乡教育资源布局,不断提升职业教育办学水平,进一步擦亮“书乡婺源”教育品牌。创新实施全民健身计划,不断提升全民身心素质。大力支持老年事业,让婺源老人“老有所乐”。逐步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优质化、均等化水平,切实加强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不断提高公共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加快基层医疗网点和人才队伍建设,全面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不动摇,不断优化人口和计生服务,全面提升人口素质。
(三)加快推进依法治县进程。深入推进法治婺源建设,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发展,努力创造公平稳定的社会环境。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坚持把经济社会和政府活动全面纳入法治轨道。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深入开展“七五”普法教育,着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加快推进综治信息平台一体化建设,进一步加强政法队伍建设,完善法律援助制度,深入推进基层民主法治化。持续深入开展治安整治,加大犯罪打击力度,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坚持开展平安景区、法治先进乡镇、法治示范村等创建工作。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和管理制度,加大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力度,筑牢安全生产防线。强化防灾减灾能力建设,提升预防和应对重大突发事件处置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和避免突发事件造成的危害和损失,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加强诚信文化和诚信制度建设,努力营造诚信有序、和谐文明的社会环境,助推依法治县。
六、坚持党建科学化,筑牢基层组织战斗堡垒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实干。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全面推进党的建设,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为与全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思想和组织保证。
(一)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深入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始终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坚持开展好“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健全县委中心组学习制度,不断创新学习方式,提高理论武装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大干部培训力度,充分发挥党校主渠道和在线教育平台作用,落实党员领导干部上党课制度,切实加强理论培训和科学发展的学习教育,更好地把党的执政理念和人民群众的愿望凝聚成共识,不断开创科学发展的新局面。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对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调查研究,努力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不断提高广大党员和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切实提升履职尽责能力和服务发展的水平。
(二)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牢固树立围绕发展选用干部的用人导向,进一步深化干部制度改革,健全民主公开、竞争择优、能上能下、有效监督、充满活力的选贤任能机制。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实干为要、勇于担当的用人标准,重用实绩突出、群众公认、求真务实、清正廉洁的干部,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力度,不断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以提能善政为核心,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大力推进“一把手”工程,加快实施“干部队伍能力素质提升工程”,分层分类推进“年轻干部成长工程”。积极培养女干部、党外干部,注重发挥不同年龄段干部的积极性,认真负责、带着感情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健全干部考察考核制度和激励机制,全面实施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综合考评体系。以关键岗位干部为重点,切实加强干部队伍管理。统筹推进国有企事业单位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大力培养和引进创新创业人才,优化人才成长和发展环境。
(三)加强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完善党委管党建、书记抓党建的领导责任制,全面推进农村、国有企业、城市社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机关、事业单位等基层党建工作,抓好组织体系、骨干队伍、活动载体、工作制度、场所阵地建设,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努力建设服务型党组织。加大基层党建工作投入,完善资源共享的基层组织建设保障机制,继续加强基层党组织办公场所建设,推进村(社区)“一站式”服务平台和远教便民微平台建设。注重以党的建设带动群团建设,更好地发挥群团组织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作用。注重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选优配强农村带头人队伍,加大软弱涣散党组织的整顿力度。改进党员发展工作,严把党员准入关。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关心爱护广大基层党员干部。探索“党建+”基层工作新模式,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创新党建品牌,支持鼓励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能力。
(四)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加快推进惩治和预防不廉洁体系建设,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强化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全面落实“一岗双责”。认真贯彻廉政准则和纪律处分条例,深入开展廉洁从政教育,筑牢反腐倡廉思想防线。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监督,严格执行诫勉谈话、函询、巡查和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等制度,逐步建立党员干部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加强纪检监察机关队伍自身建设,提高依纪依法、安全文明办案水平。继续保持惩治不廉洁的高压态势,深入开展集中整治基层“微不廉洁”工作,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 严肃查办各类不廉洁案件,着力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廉洁问题,大力营造一个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像保护婺源的自然生态一样,保护好婺源的政治生态。
同志们,新的起点,赋予我们新的使命;新的征程,需要我们继续拼搏,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为让婺源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全面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菜鸟小秘 发表于 2021-10-7 14:02:19

一是高度重视人民群众来信来访工作。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严格考核制度,确保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结果,切实将矛盾解决在基层、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五年来,受理纪检信访18件,办结率100%。二是高度重视案件查处工作。严格按照“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理恰当、手续完备、程序合法”的要求,重调查研究,重事实证据,认真查处党员干部违纪案件。五年来,我镇共立案查处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件22件,开除党籍9人,警告处分13人。三是高度重视作风效能建设。督促各基层党组织严格遵守省市区各项规定,在春节、元旦、五一和十一等重大节日期间,镇纪委定期发送廉洁过节的短信进行有效提醒。出台了《XX镇作风效能建设约谈暂行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强作风效能建设日常督查考核的意见》,持续开展“清风行动”,通过定期检查和第三方暗访及时发现各类作风效能问题,开展依法行政网上公开透明运行、个人重大事项报告执行情况、“小金库”清理、会风会纪、“清风行动”、“十个严禁”专项整治等专项督查行动。持之以恒反对和纠正“四风”情况,加大对懒政怠政行为的处理力度,严肃查处各类违纪现象。

老姜 发表于 2016-10-25 10:07:55

持续增进人民群众福祉。进一步加大创新创业扶持力度,扎实做好就业培训,积极拓宽就业渠道,逐步增加群众收入。加快健全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逐步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社会救助制度,积极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全面建成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全力实施精准扶贫工程,扎实做好结对帮扶工作,努力让贫困尽快脱贫,脱贫尽快小康。加快保障性住房安居工程建设,大力实施棚户区改造和农村危房改造工程,着力改善城乡居民住房条件。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优化城乡教育资源布局,不断提升职业教育办学水平,进一步擦亮“书乡婺源”教育品牌。创新实施全民健身计划,不断提升全民身心素质。大力支持老年事业,让婺源老人“老有所乐”。逐步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优质化、均等化水平,切实加强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不断提高公共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加快基层医疗网点和人才队伍建设,全面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不动摇,不断优化人口和计生服务,全面提升人口素质。

honglina0037 发表于 2021-9-7 17:41:59

一安排部署,在今明两年逐步实现脱贫。土地确权惠及民生。因地制宜,充分调研、化解工作难点。结合各村实际情况,在群众自主自愿的基础上稳妥推进土地确权工作,完成了全乡4.9万亩土地的摸底、测绘、公示等工作。土地管理日趋严密。成立了土地管理巡查专班,采取分片管理,集中巡查的方式,对全乡的重点村和重点路段进行了全天候的监控,对巡查过程中发现的“三违”现象进行坚决打击。累计巡查3000余次,拆除“三违”建筑115宗,全乡重要干线和重点区域内的抢建行为得到了有效遏制。依法治乡确保稳定。加大村级网络平台建设,已顺利完成全乡29个村的网格化建设工作,实现了全乡网格化管理的全覆盖。同时,整合各部门力量,完善信访平台建设,畅通信访渠道,加强和规范综治建设,切实做好人民调解工作,累计排查调解各类矛盾纠纷400余起,刑事案件立案10余起,治安调解50 余起,处理交通事故10

明德 发表于 2021-12-16 16:12:58

累计排查调解各类矛盾纠纷400余起,刑事案件立案10余起,治安调解50 余起,处理交通事故100余起,切实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有效维护了我乡社会和谐稳定。防汛抢险干群一心。五年来,乡党委始终把防汛抗旱作为最紧迫的工作来抓。尤其是面对今年“98+”的特大洪水,乡党委动员全乡上下,牢固树立防大汛抗大灾的思想,乡六大防汛分指挥部严格按照要求,落实防汛物资保障,切实加强汛期查险除险等工作,全乡共成功处置险情38次、加固河堤1800多米、转移安置人员100余人;灾后恢复生产卓有成效,采取党委成员包片、国家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组织农技、农机、水利等相关部门深入到农户,参与灾后恢复生产工作

ww630766105 发表于 2024-2-29 23:20:59

幅提升。五年间,我乡共建成26个村级卫生室,19个村级文化广场,组建 11支民间表演队,在全县举办的广场舞、太极拳等比赛中,都获得了奖项,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不断丰富,生活品质不断提升。按标施保全面完成。我乡按标施保工作严格按照入户调查、收入核算、村民大会讨论、结果公示等步骤,全面清理清查了全乡低保对象,低保受益群体户数和人数均减少了60%以上,同时坚持实行动态化管理,确保应保尽保。精准扶贫稳步推进。按照“3155”工程的目标,结合“五步工作法”,聚焦“六个精准”要求,对全乡各村贫困人口进行了精准摸底和调查,确定了全乡现有贫困人口1970户5736人,对照“五个

学习一下 发表于 2021-7-8 09:45:01

解工作,累计排查调解各类矛盾纠纷400余起,刑事案件立案10余起,治安调解50 余起,处理交通事故100余起,切实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有效维护了我乡社会和谐稳定。防汛抢险干群一心。五年来,乡党委始终把防汛抗旱作为最紧迫的工作来抓。尤其是面对今年“98+”的特大洪水,乡党委动员全乡上下,牢固树立防大汛抗大灾的思想,乡六大防汛分指挥部严格按照要求,落实防汛物资保障,切实加强汛期查险除险等工作,全乡共成功处置险情38次、加固河堤1800多米、转移安置人员100余人;灾后恢复生产卓有成效,采取党委成员包片、国家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组织农技、农机、水利

虚心学 发表于 2021-6-2 09:48:47

稳定。防汛抢险干群一心。五年来,乡党委始终把防汛抗旱作为最紧迫的工作来抓。尤其是面对今年“98+”的特大洪水,乡党委动员全乡上下,牢固树立防大汛抗大灾的思想,乡六大防汛分指挥部严格按照要求,落实防汛物资保障,切实加强汛期查险除险等工作,全乡共成功处置险情38次、加固河堤1800多米、转移安置人员100余人;灾后恢复生产卓有成效,采取党委成员包片、国家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组织农技、农机、水利等相关部门深入到农户,参与灾后恢复生产工作,已累计投入资金300多万元,先后组织劳力2600多人次,机械230台套,全面推进落实了“一抗四保”工作要求

xiao明 发表于 2021-5-27 11:26:29

防汛抢险干群一心。五年来,乡党委始终把防汛抗旱作为最紧迫的工作来抓。尤其是面对今年“98+”的特大洪水,乡党委动员全乡上下,牢固树立防大汛抗大灾的思想,乡六大防汛分指挥部严格按照要求,落实防汛物资保障,切实加强汛期查险除险等工作,全乡共成功处置险情38次、加固河堤1800多米、转移安置人员100余人;灾后恢复生产卓有成效,采取党委成员包片、国家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组织农技、农机、水利等相关部门深入到农户,参与灾后恢复生产工作,已累计投入资金300多万元,先后组织劳力2600多人次,机械230台套,全面推进落实了“一抗四保”工作要求。

门外汉 发表于 2016-10-25 17:07:23

五年来,乡党委始终把防汛抗旱作为最紧迫的工作来抓。尤其是面对今年“98+”的特大洪水,乡党委动员全乡上下,牢固树立防大汛抗大灾的思想,乡六大防汛分指挥部严格按照要求,落实防汛物资保障,切实加强汛期查险除险等工作,全乡共成功处置险情38次、加固河堤1800多米、转移安置人员100余人;灾后恢复生产卓有成效,采取党委成员包片、国家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组织农技、农机、水利等相关部门深入到农户,参与灾后恢复生产工作,已累计投入资金300多万元,先后组织劳力2600多人次,机械230台套,全面推进落实了“一抗四保”工作要求。

岩憨 发表于 2016-10-20 16:01:04

、“四分”结账方法、“三全”工作要求、“三转”工作模式、“三严”工作办法,常态化推进计生工作。2015年取得了全县综合排位第一的好成绩。生活品质大幅提升。五年间,我乡共建成26个村级卫生室,19个村级文化广场,组建 11

海底之尾 发表于 2016-10-20 21:11:56

计巡查3000余次,拆除“三违”建筑115宗,全乡重要干线和重点区域内的抢建行为得到了有效遏制。依法治乡确保稳定。加大村级网络平台建设,已顺利完成全乡29个村的网格化建设工作,实现了全乡网格化管理的全覆盖。同时,整合各部门力量,完善信访平台建设,畅通信访渠道,加强和规范综治建设,切实做好人民调解工作,累计排查调解各类矛盾纠纷400余起,刑事案件立案

高朋满座 发表于 2016-10-21 08:52:04

通过大家的不断努力,我乡产业布局、发展格局已基本形成,在接下来的五年,我们要进一步夯实基础,把“东XXXXXXXXXXXXXX”的四大板块做实、做强、做靓,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以“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年接着一年干、一届接着一届干”的务实精神,为把老秘建成美丽、富裕新老秘而努力奋斗。

张维 发表于 2016-10-21 09:28:06

场,组建 11支民间表演队,在全县举办的广场舞、太极拳等比赛中,都获得了奖项,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不断丰富,生活品质不断提升。按标施保全面完成。我乡按标施保工作严格按照入户调查、收入核算、村民大会讨论、结果公示等步

赤乐老秘 发表于 2016-10-21 11:25:18

内容很充实,值得学习借鉴

believe623821 发表于 2016-10-22 15:41:14

砥砺前行写出了接地气的话语

枣乡刀笔吏 发表于 2016-10-26 10:23:32

谢谢分享谢谢分享谢谢分享谢谢分享
页: [1] 2 3 4 5 6
查看完整版本: xx乡换届党代会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