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建老秘 发表于 2009-2-27 16:17:43

提升我市利用外资质量和规模的思考

●张汉斌</p>
            <p style="line-height: 150%; text-indent: 30"><br>
  随着我国加入WTO后过渡期的结束,国内市场将进一步对外开放,我市利用外资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扩大利用外资规模,提升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更快更好地推动全市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是当前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综合分析全市利用外资现状及问题,提出进一步扩大引进外资的若干对策建议,为今后加强和改进招商引资工作提供参考。<br>
  一、我市外商投资现状<br>
  自1984年引进第一家外资企业至2006年底,全市累计批准外商投资企业1486家,合同利用外资15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0.98亿美元。除注吊销外,现有外商投资企业465家。从总体情况看,外商投资加速了我市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市投资压力,增强了外贸出口创汇能力,对拉动我市经济快速增长和扩大就业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2005年,全市外商投资企业出口近6000万美元,上缴税金1.69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1亿元,规模以上“三资”工业企业产值36.39亿元。外商投资企业还为我市劳动力提供较多就业机会,至2006年底从业人员达2万多人。<br>
  综观20年来我市外商投资情况,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从外商投资来源看,重点国家和地区外商投资所占比重更加突出,香港、澳门、台湾三大外资来源地的客商实际投资占全市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的82%,美国、日本、意大利等发达国家约占8%,其它国家约占10%。共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商投资三明,外资来源初步呈现多元化趋势。二是从外商投资方式看,独资是外商投资的主渠道,在现有的465家外商投资企业中,独资企业有326家,占总数的70%;合资企业有130家,占总数的28%;合作企业有9家,占总数的2%。&nbsp;三是从外商投资产业结构看,我市外商投资企业72%集中在第二产业,主要分布在加工制造业、机械电子、纺织服装等领域,投资于农林牧渔等第一产业的外商投资企业占13%,投资于餐饮、服务贸易业、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开发等第三产业的外商投资企业占15%。<br>
  二、当前我市利用外资存在的主要问题<br>
        我市通过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在引进外资项目和促进我市经济发展方面都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利用外资总量小,与省内沿海地区相比,发展速度相对偏慢,差距仍在逐步拉大;二是外资企业成活率不高,平均规模偏小,大多数企业产品技术含量低,竞争力不强。三是企业用地难、用工难的问题没有根本解决,影响项目落地和企业发展;四是大项目、好项目少,对客商投资的吸引力不强,加上项目开发深度不够,致使项目对接的成功率不高;五是利用外资的渠道和领域不宽,外资来源过于集中,主要以港资为主,欧美发达国家、跨国公司投资所占比重低。<br>
        三、提升我市利用外资质量和规模的对策及建议<br>
  1.突破重大项目,提升招商质量。一是加强大项目的策划。按照“坚持市场导向、发挥比较优势、注重产业关联”的原则,策划、论证一批大项目。对我市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的发展状况、技术水平、产品质量和市场前景等开展全面调研,加强资源深加工、基础设施、城市建设、社会事业、旅游业等大项目招商和相关行业信息的编制工作,不断拓宽项目源,建立大容量、高质量、动态化、网络化的招商项目储备库,形成招商优势。二是加强大项目的跟进。建立健全大项目的跟踪联络制度,对新签和在谈项目按其投资额实行分类管理,由责任人直接与项目业主挂钩,及时掌握和督促项目进度,特别要对重大项目和有苗头的好项目进行重点跟进,提供全程配套服务,解决项目洽谈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高效率推动项目升格、报批、落地、投产。三是加强大客户的联络。加强与海外团体、大客户的沟通、联络,密切关注其投资动向,通过各种渠道促进项目合作。紧紧跟踪国内外大公司、大集团、大商社、跨国公司的发展战略和投资意向,对在重大招商活动中发现的投资意向和重要线索进行汇总,建立线索库,并选择成熟度较高的大项目进行对接,提高成功率。<br>
  2.注重招商实效,转变招商方式。一是由招商洽谈会开展项目推介为主转向更多地开展经常性、基础性的招商联络工作。从抓规划、抓协调、抓重点入手,加强有关单位和企业间的沟通联系,认真做好重点引进项目的调查、搜集和协调工作;采取表格调查、上门拜访、组织协调会议等方式,做好政策指导、咨询培训、信息交流和联络服务工作;采取对外招商活动和对外招商项目备案制度,摸清全市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建立项目数据资料库,跟踪重点项目对外招商的进展情况;建立和完善重点客商名录资料库,通过加强联络及时掌握重点客商对外投资的动态信息。二是由大规模集中招商为主转向以产业项目为中心的小规模对口招商为主。相对大规模的集中招商来说,小规模对口招商不仅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而且活动成本低。为此,应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经常性地组织精干小分队、相关企业及项目业主,选好对口行业的项目赴沿海发达城市有针对性的开展上门招商,与客商直接接触进行面对面地洽谈,并适时邀请客商来明考察、洽谈项目。三是由以政府主导招商为主转向以企业和商会、协会招商为主。在推进政府层面招商的同时,充分利用现有外商投资企业、民营企业、各类商(协)会、中介组织,以及闽籍明籍或在明工作过的海外华侨的桥梁纽带作用,联络客户,推介项目,重点推进外企增资扩产、民企嫁接外资、商会返乡招商、协会合作招商,并以商(协)会为主体适时在沿海发达城市联合开展项目对接活动,实现以商招商、以侨引外,努力使企业和商(协)会成为招商主体。<br>
  3.壮大产业集群,形成招商强势&nbsp;。一是大力促进现有产业关联。重点围绕市里确定的冶金压延、机械及汽车零部件、林产加工、生物医药&nbsp;“3+1”产业,搞好项目对接、产品对接和产业链对接,有效推动地方生产网络整合,提高企业产品、技术的关联度,使三明老工业基地在不断提升中更好地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和分工合作,实现产业资源优化配置,使外资成为推动我市“3+1”产业集群发展的强劲动力。二是把大项目做成大产业。电子、汽车等产业的带动力很强,一个大项目就能形成一条产业链。要规划建设好现有的大项目,有针对性地布点,充分预留产业链伸展的空间,抓住发达国家和沿海发达地区制造业转移的机遇,全力开展产业链招商,突出产业龙头项目或核心项目的招商,形成集中投入,提升区域生产能力和产业集聚度。三是以大企业带动产业链延伸。重视国外大企业本地化与本地企业国际化相结合,力促大企业在产业集群和产业价值链中与中小企业建立紧密联系,在招商引资、技术创新和市场营销中发挥骨干和带动作用,用国外的资金和先进技术促进产业价值链的延伸,推动产业集群的形成,把品牌企业变成品牌产业。<br>
  4.突出重点园区,推动项目集聚。&nbsp;一是抓定位、升档次。一是特色定位。目前各工业园区都有特色定位,在形成规模、强势宣传、增强引力上都取得一定成效,应进一步围绕招商引资的比较优势和当地产业的集聚优势,实行一个园区以一个主导产业和发展方向为主,增强包装和营销园区的意识,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打出区域品牌,加快园区的发展。二是规模定位。对各园区尤其是尼葛开发区、金沙高新技术园区等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一批市级工业园区,应有规模要求定位,以“工业、外资”为重点,按照“高投入、高产出、高新技术”的要求来接纳投资。三是降门槛、优服务。对在一定标准上的大投入、大产出、带动强的项目,可考虑通过进一步降低地价等措施来创造“高效率、低成本”的环境。在异地招商政策方面,可考虑在统计口径、项目考核、税费分成等方面进一步调整好政策,鼓励招商项目向开发区和园区集中,集全市之力实现开发区和重点园区的招商突破。<br>
  5.加强队伍建设,增强招商能力。一是成立招商机构,集聚招商人才。建议组建专门的招商引资工作机构,整合相关部门的人力、财力,拨给专项工作经费,选拔精通招商业务、对外联络强的专门人才开展对外招商,推进招商引资的专业化。招商队伍中还要配备懂英语、精通外经贸政策、法律等业务的专业人员,这样有利于更深入地研究创新招商引资机制、方式和更有效地开展招商引资工作。二是发挥企业优势,推动企业招商。引导更多的企业发挥自身特色和产业优势,帮助其在发展壮大的进程中成为引资主体,使之在招商活动中变被动为主动,积极参加招商活动的全过程,其中包括参加招商项目材料的准备和了解外商、邀请外商、准备洽谈等工作。有关部门应做好相关的管理和服务,如协助企业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主动对外联系洽谈;指导企业用现代科技信息手段,分析利弊得失,做好招商引资工作。三是搞好招商对接,促进资源整合。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多渠道、全方位、立体式地收集项目信息,为专业招商提供基础。由专业招商队伍再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筛选,选择有投资意向、信息质量较高的项目,组成专业的招商班子,锁定目标,主动上门,全程服务,直至项目投产。通过两者的有机结合,形成全市“一盘棋”招商的局面,提高成功率。<br>
  6.完善招商机制,改善外部环境。一是进一步完善重点项目招商引资工作机制。把重点项目招商引资作为“第一要务”来抓,建立重大项目决策会议制度,对于重大项目给予更加灵活的优惠政策。进一步完善对机关单位“招商引资考评奖罚”制度,对完成任务最差的单位应追究责任。建议各县(市、区)政府制定引资奖励配套优惠措施,把新办的招商引资企业创造的财政实得财力,划出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这方面的投入,以更好地调动机关干部抓招商的积极性。二是致力营造优良的市场经济运行环境。按照向国际接轨的原则逐步建立健全一个给予投资者宽松、安全、公平竞争的按市场经济规律运行的生产经营环境。首先加强中介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规范涉外会计、审计、律师、公证、资产评估等社会中介机构行为,真正做到客观、真实、公正,对弄虚作假者依法惩处,使其进入良性发展轨道。其次全面清理整顿“四乱”。尤其要对全市外商投资企业的各项收费和变相摊派进行一次认真清理,公布收费和变相摊派情况。第三提供全程优质高效的服务。相关部门应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搞好对外商投资的管理服务,及时解决企业反映的困难和问题,共同为企业创造一个良好的生产经营环境。<br>
<br>
  (作者单位:三明市外经贸局)<br>
(责任编辑:林运裕)</p>

乐将秘书 发表于 2009-2-27 16:18:03

版主 我不乱灌水很久了

ericbaggio 发表于 2009-2-27 16:18:23

看帖无罪 回帖有功

乐将秘书 发表于 2009-2-27 16:18:43

谢谢楼主,发个好贴,再次感谢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提升我市利用外资质量和规模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