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开好这次全会,市委、市政府研究形成了《关于进一步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和《三明市实施〈中国制造2025〉行动方案》文件稿,提交全会讨论。等下,昌贤、明光同志将对这两份文件稿作说明。这里,根据市委常委会研究的意见,受市委邓本元书记的委托,我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增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紧迫感、责任感
各级各部门要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全会部署上来,充分认识到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是必然选择、客观需要和迫切要求。
(一)省上在力推。这次省委全会以贯彻习总书记对福建提出的“产业优”为突破口,结合落实中央关于“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一带一路”等转型升级重大战略,首次将全会主题定为产业转型升级,提出了打造福建产业升级版的战略任务,明确了“五个转变”的转型路径,即发展模式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产业结构向更加协调、更加优化转变,发展动力向深化改革、创新驱动转变,制造模式向智能化、网络化、服务化转变,资源利用向高效、清洁、安全转变,并配套出台了两个文件,推动全省加快产业转型升级。近期,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带头调研推动,出台系列配套政策,召开泉州现场会,表明省委、省政府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态度和决心。这为我们推动三明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提供了机遇、指明了方向、明确了重点,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很好贯彻落实。
(二)形势在倒逼。当前,我们已经步入经济发展新常态,过去主要依靠要素投入、过度消耗资源环境的发展路子难以为继,催促我们要适应新常态,推动产业结构从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增长动力由要素投入向创新驱动转换;我们已经迈入“互联网+”时代,这将对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产生重大影响,需要我们跟上这股潮流,以“互联网+”来再造我们的生产形式、营销模式、合作方式,提升三明制造智能化、网络化、服务化水平;我们已经走入生态文明时代,人民群众从“盼温饱”向“盼环保”、“求生存”向“求生态”转变,要求我们顺应这种变化,主动改造传统产业、淘汰落后产能,以降低生产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保护好我们的好山好水好空气;我们已经进入后工业社会时代,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凸显,倒逼我们加快实施“机器换工”,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力。面对这种形势,我们只有早转才能早主动、只有先转才能赢先机、只有快转才能快受益。
(三)业界在期盼。近年来,在经济下行过程中,我们的企业发展出现了分化趋势。那些顺应市场变化、主动提质增效的企业,尝到了转型的甜头、保持了上扬的势头;一些对市场反应不敏感、对转型升级不主动的企业,面临着生产经营的困难,甚至被淘汰出局。在这种形势下,我们的企业对加快转型升级越来越重视、越来越迫切,但也存在一些自身难以克服的困难和问题,希望党委政府放宽政策、放开市场、放活主体,尤其希望得到政策的助力支持,希望得到业界的典型引领,以借助机遇、借鉴经验加快转型发展。我们要顺应企业所盼、结合企业所需,营造氛围、主动服务、精准施策,推动企业更好更快实现转型升级。
具体到三明,我们推动产业转型有机遇也有挑战、有优势也有弱势,但从长远看机遇大于挑战、弱势能转化为优势。一是有潜力。我们的产业体系比较完整,全市已形成涵盖37个行业的综合性工业体系,集聚了全省最大的钢铁、化肥、人造板、重型卡车等生产企业;产业基础比较扎实,拥有15个省级以上经济开发区,6条特色产业链产值超2000亿元;产业优势比较突出,生物医药及生物、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引进和培育了海西重汽、中机院、中节能等一批行业领军企业。二是有动力。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把转型升级作为生存之道,走创新引领的路子,积极在技术、产品、营销、管理等方面进行创新,目前全市近八成的规上企业完成一轮技改,今年29家限上电商企业实现网上销售额比增1倍以上;走招才引智的路子,先后引进了一批高端人才,有500多家企业与189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建立了22家院士、博士后工作站;走资本运作的路子,今年全市有44家企业被列入省重点上市后备,新增70家企业在海峡股权交易中心挂牌,科飞新材、文鑫莲业在“新三板”上市。三是有能力。这些年来,在应对市场经济的周期性波动中,我们培育了一批扎根三明、稳健经营的重点企业,涌现了一批敢拼会赢、开放合作的企业家队伍,培养了一批懂经营、善管理、会技术、能奉献的企业职工队伍,锻炼了一批敢于担当责任、善于服务企业的干部队伍。特别是广大企业家在大浪淘沙中创造经商传奇,在市场变化中竞显英雄本色,为推动三明产业平稳向前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为我们加快转型升级打下了重要基础。四是有压力。我们面临做大总量的压力,全市经济总量、企业体量不足,产值超100亿元的龙头企业仅有1家,超10亿元的只有23家,一些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虽然增长较快,但尚未形成规模,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比重偏低。提升质量的压力,全市近70%的企业属原材料和初级产品加工行业,75%以上属中低端产品,工业外向度只有3%左右;同时全市高新企业只有34家,仅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的1.95%,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不足。扩张增量的压力,与沿海相比,我们在招商引资、项目落地等方面的条件不如别人,特别是在当前民间投资意愿减弱的情况下,我们要引进一批优质的重大产业项目,还需要付出更大努力。为此,我们一定要紧紧抓住产业转型升级这项重点任务,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及早谋划、抓紧动手,努力交出“合格答卷”。
二、把握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目标任务、工作重点
进一步加快三明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总的要求是,深入贯彻中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认真落实省委九届十四次全会部署,按照“五个转变”的转型路径,坚持“念好发展经、画好山水画”工作主题,致力推动一产组织再造、二产创新改造、三产业态创造,着力突出创新驱动、突出龙头拉动、突出项目带动,全力打好创新转型主动仗、打造三明产业升级版,加快建设现代特色农业基地、先进制造业重要基地和现代服务业集聚地,增强三明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产业支撑,努力为建设新福建作出新贡献。
这次提交全会讨论的《关于进一步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和《三明市实施〈中国制造2025〉行动方案》文件稿,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目标任务、主攻方向和重点举措。希望各级各部门在推进政策落实、加快产业转型的过程中,统筹把握好三个方面的关系:一是加快发展与加速转型的关系,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在发展中促转型,在转型中谋发展,努力在总量增长的同时推动速度、结构、质量、环境、民生协调发展。力争到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1400亿元以上,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节能减排水平进一步提高。二是改造存量与优选增量的关系,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同时,下更大功夫壮大新兴产业、引进新的项目、培育新型业态,努力通过做大做优增量来促进整体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力争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15%,互联网经济总规模超过500亿元。三是政府引导与企业主体的关系,政府重在制定政策、优化服务、营造环境,企业主体重在创新技术、创优产品、创造需求,促进形成有利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氛围。力争到2020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1.4%,拥有国家级、省级研发机构超过80个、省级以上名牌名标超过460个。围绕上述目标和要求,重点从四个方面着力:
(一)致力提升传统产业。三明是老工业基地,汽车及机械装备、冶金及压延、林产加工、纺织等传统产业基础好、比重大,是当前产业发展的基本盘。产业转型升级并不是把传统产业推倒重来,而是要通过创新驱动,不断提升传统产业发展水平,让“老树”开出“新花”。重点要抓好四个方面:一是抓技术改造。深入实施技改三年行动计划,鼓励企业改进生产工艺、淘汰落后设备,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强先进适用技术开发应用,推动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发挥机械科学研究总院海西分院等各类技术平台作用,加快推进先进技术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以技术创新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二是抓企业重组。要做强产业龙头,鼓励和支持钢材、水泥、纺织、造纸等一批优势企业,跨区域、跨所有制实施兼并重组,推动企业整合资源、做大做强。要强化组织管理创新,引导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动一批企业实施股份制改造,以科学的组织管理降成本、提效益、促转型。三是抓产品创新。一方面,要引导企业以需求为导向,不断创新产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新。比如钢材,要重点突破高等级建筑结构用钢材、高性能装备零部件用合金钢、冷轧硅钢板、工程钢结构、钢筋焊接网等产品,并依托台明铸管,推动产品结构优化。另一方面,要大力实施品牌带动战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政府为主导的品牌建设机制,依托优势企业和名优产品,有计划地培育一批不同层次的品牌,形成以品牌为导向的企业发展模式。四是抓节能环保。环境资源制约压力加大,是传统产业面临的突出问题。要推进现有传统产业的污染减排,强化钢铁、造纸、有色金属、水泥等企业节能减排设施建设,抓好节能技术改造,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动传统产业向集约节约、绿色低碳、环境友好转变。
(二)致力发展新兴产业。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必须做大做优增量,促进整体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目前,我老秘网市生物医药及生物、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发展势头良好,有的“小龙头”已初步形成,但也存在规模不大、支撑带动作用不强的问题。下一步,要继续推进这些新兴产业发展,坚持抓龙头、铸链条、建集群,发展壮大一批产业集群,培育一批产业新增长点。生物医药及生物产业方面,重点发展天然植物药、医用酶制剂、生物发酵三大领域,推进南方制药、天泰制药、海西联合药业等原料药、中间体产品开发,链接配套下游产业,推动产业从中间体到原料药再到高端制剂升级,构建特色药品板块产业链。新材料产业方面,着力突破稀土产业,延伸补齐氟化工产业链,培育发展新型建材、硅、石墨等产业。近期,重点推动稀土产业与厦钨公司深化合作,突破稀土分离冶炼审批环节,加快构建磁性材料、发光材料、催化材料等6条产业链,促进规模化、集群化、高端化发展;推动氟化工产业加快发展,突出三元、明溪、清流等3个专业园区和海斯福、三农等龙头建设,全力打造从萤石→氢氟酸→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六氟环氧丙烷→吸入式麻醉剂的主产业链,建设海西新兴氟产业研发生产基地;推动新型建材产业集成化、标准化发展,整合全市钢材、水泥、林竹、机械等资源,加快建设住宅产业化(三明)生产基地。新能源产业方面,积极推进核电、抽水蓄能等项目前期工作,大力发展太阳能光伏、生物质能源、风电设备制造、新型环保电池。当前,要以发展新能源汽车为重点,依托中科动力,推进动力电池核心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建设,打造福建新型环保型动力电池制造和研发中心。节能环保产业方面,重点依托中节能央企,推进中节能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和危废处置中心建设,加快中节能节能环保产业园开发,打造集研发、孵化、生产、展示、销售、服务为一体的节能环保示范园区,辐射、带动节能环保企业整合集聚。
(三)致力推进产业融合。总的要以互联网为主要媒介,以新一代技术为手段,落实“互联网+”行动计划,推进三次产业融合发展。一产突出“接二连三”。在种养上,要围绕发展绿色农业、精致农业、设施农业、智慧农业等,着重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作用,促进农业组织化经营、规模化种养;在加工上,要依托农业龙头企业,延伸农业生产的产业链条,促进农产品深加工;在销售上,要依托现有电商平台,推广春舞枝、“村淘”等做法,大力推进“互联网+农产品销售”,解决农产品“卖难”和规模化问题,增加农民收入。二产突出“两化”融合。认真学习泉州“数控一代”经验,积极推进“互联网+”协同制造,加快数控技术、智能技术的推广应用,促进数控技术及产品与各行业机械生产设备有机融合;加快启动“智能一代”工程,在汽车和装备制造、林产加工、纺织、电子、建材等行业,推进成套设备及生产系统智能化改造,实施“机器换工”计划,建设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提高智能制造发展水平。沙县、永安、梅列、三元、尤溪和大田等地,要积极先行、作出示范。三产突出创新业态。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尤溪、清流、明溪、建宁、沙县等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县(市)建设,推进电子商务在商贸流通、工业制造、农林产品、文化旅游、公众服务等领域应用,支持明海鑫钢材信息网、林品汇、春舞枝、明溪气动工具等电商平台发展,培育和建设一批面向全国、覆盖全产业链的行业电商平台,争创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
本帖隐藏的内容
(四)致力强化项目带动。项目是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必须把产业转型升级体现在项目上、落实到项目上。一要抓实一批项目。在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意见》中,我们安排了一批重点推进项目。这些项目事关转型升级成效,各级各部门要强化审批、用地、资金等要素保障,全力推进项目实施,主要领导要亲自抓,确保项目尽快落地、投产,发挥效益。二要策划一批项目。围绕国家、省上重点支持领域方向和我老秘网市产业转型升级的部署,持续策划生成新的项目,形成滚动发展态势。同时,要用好省上相关政策,尤其要用好加快发展智能制造九条措施等政策,在智能化改造、“机器换工”、“互联网+制造业”、绿色制造等方面,有针对性地策划一批重点项目,争取更多支持。三要引进一批项目。重点围绕汽车及机械装备产业、传统特色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互联网经济、服务业、特色现代农业等产业,深入开展“三维”对接和省属企业对接,采取专项招商、一对一招商、龙头企业招商、产业链招商等方式,努力引进一批产业关联度高、投资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项目,助推产业转型升级。
三、优化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要素保障、服务环境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既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也要通过政府“有形之手”,提供各类要素保障,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创造良好环境和条件。
(一)推动创新创造。重点抓好三件事:一要大力培育引进创新人才。认真落实“海纳百川”高端人才聚集计划等人才政策,加大产业中高级人才和创新团队的引进培养力度,着力解决住房保障、配偶安置、子女就学、医疗保险、社会福利等问题,吸引和留住更多优秀人才在我老秘网市创业就业。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省委、省政府决定开展现代学徒制职业教育模式试点、实施“三大职业培训计划”,我们要积极争取支持,加快推进办学模式创新,大力培养急需紧缺的专门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促进现代职业教育与产业转型升级有机融合。二要积极打造一批创新平台。发挥三明学院、科研院所、院士专家工作站的作用,积极引进大型科研机构和企业研发中心,整合重点实验室、行业技术开发基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平台,构建开放、共享、互动的创新网络。强化产学研协同创新,支持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行业协会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共同开展关键共性技术攻关,促进更多优秀成果落地转化。三要加快发展众创空间。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三十条和省政府十条等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措施,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无偿资助、业务奖励、人才挂职等方式,以园区、产业基地、青年创业基地等为载体,培育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众创空间,激发社会创新创造活力。落实好国务院“停薪留职”2.0版政策,鼓励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科研人员进入众创空间创业。
(二)强化资金保障。要创新投融资机制,拓展融资渠道,支持产业转型升级。重点要用好三个方面资金:一是公共财政资金。要整合盘活现有各项财政专项资金,逐步从补建设向补运营、从补企业向补平台转变,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要通过设立产业股权投资基金等市场化模式,逐步与金融资本相结合,带动社会资本增加投入,支持重大产业项目和新兴产业培育。要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增强政府主导的融资担保机构担保能力,为发展前景良好、缺少有效抵押物的企业提供贷款增信服务。二是金融信贷资金。今年来,为支持稳增长、调结构,国务院取消了存贷比限制规定,并进行了多次降息、降准。各金融机构要抓住机遇,积极向上争取信贷规模,加强金融产品创新和服务,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对产业升级、企业技改、先进装备制造业等领域重大项目优先给予信贷支持。三是资本市场资金。要抓住当前国家大力发展资本市场的有利时机,落实好我老秘网市鼓励企业上市融资的扶持措施,按照“挂牌一批、股改一批、储备一批、培育一批”的思路,及时协调解决企业上市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推动更多企业在境内外上市融资,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到“新三板”、海峡股权交易中心等市场挂牌。鼓励企业发行债券、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进一步扩宽融资渠道。
(三)建好产业园区。突出15个省级以上经济开发区,加强规划建设,促进产业集聚、要素集中、资源集约,着力把园区打造成为三明产业升级版的重要平台和载体。一要强化规划引领。推动园区规划与经济社会总体发展规划、城乡规划、产业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多规合一”,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加快埔岭汽车工业园、机科院海西高端装备产业园等6个特色园区建设,支持推动集约程度较高的园区扩区升级,整合一批入园企业规模小、布局散、产业层次低的乡镇工业园区,引导园区朝创新型、集约型、生态型方向发展。二要落实用地保障。强化土地供应,加强土地储备,做好用地报批工作,为项目落地和园区长远发展创造条件。注重节约集约用地,引导企业建设多层厂房,提高土地利用率。鼓励利用闲置厂房开展“二次招商”,盘活闲置资产,推动园区发展。加强土地使用监管,依法依规处置长期占而不用的土地,发挥好已批用地的作用。三要完善园区功能。加大基础设施投入,用好园区产业发展专项基金,吸纳社会资本注入,加快园区污水及工业固体废物集中处理、集中供热、管网等公用设施建设。统筹工业、商业和居住用地开发,完善员工公寓、公共服务等配套设施,合理布局第三产业,促进产业联动、产城融合。
(四)狠抓工作落实。全市各级党委、政府要把产业转型升级摆上突出位置,敢于担当,攻坚克难,扎实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一要主动帮扶企业。只有企业兴,才有产业优。省委尤权书记多次强调,领导干部不能怕与企业家打交道,只要是出于公心、不拿不占,就要大胆为企业发展服务,经常深入企业生产、项目建设一线调查研究,多听取企业意见建议,全面深入分析支柱产业、重点行业和龙头企业的发展情况,做到精准服务、有效施策。我们要结合落实省上“三比一看”部署,扎实开展“敢担当、解难题、立新业”活动,着力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切实在资金、人才、销售、管理等多方面帮扶企业。二要转变工作作风。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干部作风要有新状态。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自觉践行“三严三实”和“四个人”的要求,把更多精力放在抓落实上。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转变职能、简政放权,深化“一照一码”,践行“马上就办”,主动协调、靠前服务,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要加大效能监察力度,整治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克服懒政、庸政、怠政,对工作上不作为、作风不实、推诿扯皮而损害投资环境的,要依法依纪依规予以处理。三要细化落实责任。各县(市、区)要围绕这次提交全会讨论的《实施意见》和《行动方案》,立足自身特点和区位条件,做好统筹规划,抓紧研究制定转型升级的实施方案,明确产业转型升级的总体思路、目标任务、方向路径和工作重点;市直有关部门对全会作出的部署,要雷厉风行、深入研究,抓紧制定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配套措施,做到工作有部署、各级有行动、企业有获得感。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要会同市有关部门组织开展督促检查,定期通报各地落实情况,促进转型升级各项工作取得实效。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任务艰巨、意义深远。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抢抓机遇、奋发有为、真抓实干,加快打造三明产业升级版,为推进三明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建设新福建作出新贡献! 加强架构学习,提升自我协作水平
着力引进战略投资者,紧紧盯住世界和国内500强、国内行业50强以及省内骨干企业招商,积极推进__电厂、泰格林纸、恒安三期、金属钛、车用燃料乙醇等重点工业项目开工建设,大力支持创元铝业、中联重科、湘投控股、宝成鞋业等集团公司在我老秘网市创业发展,千方百计促成更多的大项目、好项目落户__。每个区县(市)每年要引进开工3-5个重点工业项目。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