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发展三明旅游经济思路探讨
李鹭英</p><p style="line-height: 150%; text-indent: 30">旅游业具有关联度高、涉及面广、带动力强、产投比高、就业系数大等显著特点,是我市极具发展潜力的特色经济产业。面对新的历史发展机遇,如何站在新的起点,充分挖掘和发挥我市丰富的旅游资源潜力,促进旅游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化,把旅游产业培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旅游业更快发展和更大跨越,是值得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在此做粗浅分析。<br>
一、发展旅游经济的优势与成效<br>
(一)优势<br>
我市是旅游资源富集地,旅游资源得天独厚,交通便利,环境优美,发展旅游经济具有以下三个明显优势。<br>
1、区位优势<br>
我市位于闽赣两省结合部,处于两个省会城市南昌、福州之间的中心位置和本省武夷山、厦门等旅游热点的中心区,是外省游客进入我省沿海地区的重要通道之一,有利于发展过境旅游。同时,在区域旅游协作中,延伸闽东北、闽西南两翼作用凸显,有利于旅游市场互动和线路对接,互补性强。此外,我市是全省旅游业“十一五”期间“两带三圈”格局中的绿色生态旅游带和闽西北旅游经济圈重点城市,发展旅游业所必须的区位优势十分明显。<br>
与此同时,“十一五”期间,随着泉三高速公路全面建设,三明机场的开工,向莆铁路和永武、永宁高速公路将相继开工,以快速铁路、高速公路、机场为主的现代化交通基础设施支撑体系陆续形成,我市将逐步成为东进西出、南联北接海峡西岸经济区交通枢纽,发展旅游经济的区位优势将更加突出。<br>
2、资源优势<br>
我市是一座新兴的旅游城市和美丽的山水园林城市是全省重要的生态旅游区,全市森林覆盖率76.8%,被誉为“中国最绿省份的最绿城市”、“中国绿都”、“中国南方生态乐园”。不仅生态旅游资源得天独厚,而且开发潜力巨大。据资源普查,全市已查明有可开发旅游资源单体1069个,涵盖了《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中的所有6个大类49种,占旅游资源种类的72%。全市侧重开发的绿色资源、红色资源、古文化资源不仅存量大,有较强的可持性开发潜力,而且在全省极具优势。旅游资源的绝对量位居全省9个设区市前茅。<br>
3、品牌优势<br>
近年来,我市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综合实力跻身全国百强城市,先后荣获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多项称号,城市的美誉度和知名度逐步提高。同时,世界级旅游品牌取得新的突破全市旅游品牌形成世界级、国家级和地方级三个层面现有世界级旅游品牌1个,国家级旅游品牌24个,省级旅游品牌51个,并确立了三明“中国绿都”旅游整体形象及“泰宁世界地质公园、沙溪滨河城市休闲游、客家祖地”三大旅游品牌,品牌影响日益扩大,在全省旅游业发展中凸显高品位的品牌优势。<br>
(二)近年来旅游业发展取得的成效<br>
“十五”以来,我市进一步落实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战略,立足三明旅游资源优势以巩固和深化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成果、建设生态旅游胜地为抓手着力完善旅游“六要素”配套,加快旅游发展步伐,旅游产业素质明显增强,旅游知名度显著提高,城市旅游形象和旅游主导产业地位进一步突显,特别是2001年和2000年三明市和永安市分别荣膺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2003年泰宁县成为我省第一个优秀旅游县,2005年泰宁世界地质公园申报成功,泰宁荣获十佳“中国魅力名镇”,为“十一五”期间三明旅游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几年来,我市旅游业稳步发展,已初具规模。<br>
1、旅游产业地位提升。实施“党政一把手”工程,确立旅游产业主导地位,出台旅游业发展扶持政策,进一步提升了旅游产业定位。加强对旅游产业发展的领导力度,成立了市旅游产业领导小组,各县(市、区)均成立了旅游局(管委会),这为我市旅游产业做大做强提供了组织保障。<br>
2、发展速度较快。“十五”期间,我市共接待海内外游客1881.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61.3亿元年均增幅10%,较“九五”分别增长46.8%和38.5%。<br>
3、产业初具规模。全市已建成有一定接待能力的景区(点)60处,星级旅游饭店37家,其中,四星级饭店1家,旅行社46家,旅游汽车公司8家,旅游院校及培训中心4家,全市旅游从业人员2万多人。<br>
4、景区建设速度加快。立足资源优势,组织专家调研认真编制规划,全市完成编制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近80个,使景区的开发建设走上了科学、合理、有序的轨道,建成世界地质公园1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3处、国家4A级旅游区4处、国家森林公园4处、国家地质公园2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处以及一批省级、市级旅游景区。<br>
5、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十五”以来,我市以“创优”为载体,加快旅游“六要素”的配套,进一步完善城市配套设施。同时,京福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厦门至三明城际列车成功开行,市内交通主干道和旅游公路建设加快,初步改善了三明旅游交通条件。<br>
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存在的困难与问题主要是旅游产业规模不大与旅游资源大市的地位不相称基础设施不配套产品单一难以满足游客的多种需求宣传促销投入不足各自为阵没有形成统一攻势大小交通不同步交通瓶颈依然突出人才青黄不接队伍整体素质亟待提高。我们既要看到旅游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薄弱环节又要看到旅游经济发展的优势、潜力和新的机遇,不断增强加快崛起的信心、抢抓机遇的意识、应对风险的勇气、攻坚克难的本领、谋求发展的能力,立足新起点,抓住新机遇,迎接新挑战,力争新突破,实现新跨越推动旅游经济又快又好发展。<br>
二、对策与措施<br>
未来一个时期,是三明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提升期。我市旅游部门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旅游经济发展全局,积极构建和谐社会,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主动融入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加快崛起和更大跨越的要求,借助闽粤赣十三市经济协作区、闽浙赣皖十四市经济协作区平台,对接“长三角”、“珠三角”产业转移,在一个更高层次上把旅游潜能充分挖掘出来,发挥旅游业在加快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的作用,加快旅游经济在构建三明中心城市进程中的发展步伐,做大做强经济总量,壮大产业规模,推动我市旅游从粗放型、数量型、速度型逐步转向集约型、质量型、效益型的发展模式,构建一个既相互涵盖又特色鲜明的三明旅游经济发展新格局,增强我市旅游产业的竞争力和发展后劲,以新的优势带动三明经济总体水平的提高。<br>
1、坚持政府主导型发展战略,壮大产业规模<br>
旅游业作为一个综合性强的产业,开发与发展中涉及到的许多重大问题,如跨行业规划、基础设施建设、资源环境保护、市场秩序治理以及旅游整体宣传促销等都需要政府发挥有形之手来加以推动和实施。实践证明,政府主导型发展是我国旅游业20年来发展一条最重要的经验。我市旅游发展基础条件较差,制约性因素较多,旅游业发展水平尚处于初级阶段。近年来能够保持快速发展,很重要的就是坚持实施政府主导型战略。今后在新的历史时期,全市上下要以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构想来统一认识,主动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在产业结构调整中,要将旅游业作为我市发展服务业的核心产业和牵动产业,以产业规模扩张为基础,破除各种思想障碍,注重加强旅游业与一、二产业及第三产业其它门类的结合,进一步扩大产业面、拉长产业链,形成产业群,努力将“养在深闺人未识”的旅游资源迅速产业化,进而通过其产业链直接、间接地带动经济结构调整和相关行业发展。鉴于旅游经济发展发展的规律和他处成功的宝贵经验要建立以“党政一把手”为主要责任人的领导体系,形成党政全力推动、部门密切配合、上下整体联动的良好发展格局,进一步强化旅游产业领导小组议事制度,及时解决旅游业发展中的制约因素和存在问题,高起点编制旅游业发展规划,用足用好用活刚出台的加快旅游业发展扶持政策,实现全市旅游业超常规、跨越式发展。<br>
2、加快中心城市建设,完善旅游城市配套设施<br>
城市是旅游目的地建设的重点。要以市区、沙县一体化和市区、永安的城市联盟为契机,规划建设沙溪滨河旅游景观大道同时,依托正在构建的闽西北中心城市立体化交通体系合理布局配套设施实现资源同享、产业联动、设施共建,强化城市旅游功能,形成大三明旅游发展格局。<br>
未来我市旅游业发展要以深化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活动为抓手,把发展旅游产业与经营城市有机结合起来,将旅游产业要素纳入城市发展总体规划,把完善城市配套设施摆上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议程,不断完善中心城市配套服务设施。<br>
在城市旅游设施方面,要加强对城市厕所的规划建设,搞好城市主干道的卫生保洁,提高噪声、饮用水及空气质量达标率。要适应自驾车游发展需要,加快通往景区(点)道路改造及停车场建设。要联合组建“旅游安全紧急救援中心”,建立应对重大突发问题的快速反应机制和应急联动系统,并与110实行互动,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br>
在城市旅游服务功能方面,为了构筑我市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大格局中东进西出、南联北接旅游集散中心地位,要加快建设中高星级宾馆等配套设施,并在所有宾馆饭店设置旅游景点分布灯箱,在火车站、汽车站等人流聚集区和公路道口,增加、完善公共信息图形符号和旅游标志性符号,实现主要旅游景点、道路交通指引和住宿、用餐、购物、停车等标志一体化,方便外地游客到我市旅游。<br>
在提升服务质量方面,要以游客满意为出发点,建立和不断完善自驾车咨询服务中心、旅游咨询服务中心、旅游投诉中心、导游管理中心,进一步健全旅游服务体系。从细节入手,注重服务的规范化、日常化、个性化和情感化,保证旅游接待各个服务环节的协调运作,做到硬件不足软件补,让游客从心底里感到满意,并能成为景区的“回头客”和对外宣传员。<br>
在旅游区配套设施方面,要进一步加大旅游项目的招商引资力度,拓宽融资渠道,加大对景区(点)的道路景观化及其他配套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不断完善旅游区的服务功能,提高旅游区的档次和水平,使景区能留住游客,扩大游客消费增加旅游综合收入。<br>
3、建设城市立体交通网络,构筑游客集散地<br>
便捷完善的交通体系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条件。要加快交通建设,主动融入“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圈和汇入海峡西岸经济区经济发展主流,逐步建设东进西出、南联北接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交通枢纽和游客集散地。为此,要加快建设“一纵两横三联”高速公路,让公路挑起旅游交通大梁。针对我市中高档旅游车辆少的情况,要积极发展旅游车队,并充分利用客源地拥有较多中高档旅游车辆的优势,让组团社自备车直接进出我市景区,进一步缓解旅游交通瓶径。同时,各县(市、区)要围绕我市建设三位一体的立体交通网络,结合“村村通”工程建设,把解决旅游交通瓶颈摆上议事日程,举全县之力、千方百计地加快解决本地旅游景区与高速公路之间的交通瓶颈,改善景区之间的旅游公路,打造县际区域客源环游的走廊。<br>
4、催生品牌集群,实现品牌优势向品牌产品的转变<br>
开发多层次、多元化、特色化旅游产品是旅游市场发展趋势。我市今后在旅游产品开发和经营上,要立足旅游业的品牌优势,通过扩大泰宁世界地质公园影响力,发挥世界级品牌辐射、带动作用,催生品牌集群,实现品牌优势向品牌产品的转变,努力使我市的旅游产品从初级化、单一化向纵深化、多元化发展。一要突出特色,推动旅游产品结构的调整和产品开发。按照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的思路,立足生态,整合资源,全力建设“一带、二区、二窗口”旅游功能区。开发森林生态等7个特色旅游产品体系。二要以泰宁世界地质公园为核心,横向整合我市的文化资源、地方特产资源、民俗资源包装、打造旅游拳头产品和精品线路推出一批市场吸引力大、竞争力强的旅游精品“套餐”,增强全市核心旅游产品吸引力。三要加强红色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开发,积极争取将本市更多红色旅游精品纳入全省、国家重点项目并与省委宣传部、省团委等省直有关部门合作举办福建省青少年红色旅游活动,掀起红色旅游新高潮,拉动全省青少年暑假旅游市场。<br>
5、实施营销策略,提高宣传促销实效<br>
宣传促销是旅游业发展永恒的主旋律。针对我市客源结构的特点和市场发展变化的趋势,要注重研究旅游市场营销策略,并加大宣传促销经费的投入,推出创意强、影响大、成效显著的营销手段,提高三明旅游的知名度和吸引力。一是运用电视、报纸、广告、互联网等媒体进行宣传促销。在目标市场、重点市场等地媒体上作有针对性宣传,特别要下决心,斥资在中央电视台《请您欣赏》栏目播放长达数百分钟的三明旅游风光,实现轰动效应和持久效应。二是合力营造三明旅游氛围。各部门要发挥各自优势,以宣传三明旅游大局为重,如电信部门要设置旅游语音提示、移动部门要设置旅游短信服务、市政府和有关部门及宾馆饭店会议室要张挂有代表性的景区图片专业网站和市直有关部门网站要增设三明旅游网页或与《三明旅游》网站链接交通部门要在高速公路旁设置以景区为主的户外广告,其他部门也要结合各自行业的特点积极宣传三明旅游形成全市上下一心,为宣传三明旅游尽心尽力的良好氛围和生动局面。三是策划编制旅游系列宣传品,精心制作《三明旅游》大型画册、旅游地图、旅游折页、招贴画、旅游指南和VCD光盘等,逐渐形成旅游宣传品系列化;四是扶持办好己有主题旅游节庆,使节庆活动办出特色办出声势办出规模,以此提高旅游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br>
6、注重商品开发与营销,提升旅游购物比重<br>
开发特色旅游商品有利于促进旅游消费繁荣地方经济。要把开发与营销特色旅游 商品,列入市委、市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建议由有关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共同配合认真研发具有三明特色的旅游商品,形成旅游商品开发、加工、生产、销售与旅游线路配套组合的格局进一步提升旅游购物在游客消费中的比重。建立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对在地接旅游和旅游购物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有关部门和旅游企业给予奖励。<br>
7、创新培训方式提升从业人员整体素质<br>
人才是旅游业发展中关键因素。要着眼于提高从业人员综合素质和驾驭市场的能力,积极拓展培训领域,创新培训方式,采取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全面培训与重点培训相结合,走出去学习和请进来授课相结合。要加强旅游人才教育基地建设,充分利用三明学院的师资力量,开辟高等级旅游人才培训班,提高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尤其要加强导游队伍的培训,逐步建立一支业务能力强、知识面广、素质高的队伍重点组织导游员学习新编《三明导游词》,使导游员生动有趣的讲解,给游客留下“看景不如听景”效果。<br>
作者为三明市旅游局局长<br>
责任编辑:陈 真<br>
</p> 灌水人有所顶 也有所不顶 二十小时都花在一件事上 的确有些双手疲劳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