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公文写作者的学哲学用哲学之路(七)
<div align="center"><div align="center" style="text-indent:2em;"><div align="center" style="text-indent:2em;"><b><font size="4">一个公文写作者的学哲学用哲学之路(七)</font></b></div><div align="center" style="text-indent:2em;"><font size="4">主讲:清水拂心</font></div>
<div align="center" style="text-indent:2em;"><font size="4">(2016年4月14日在文稿评改演播室QQ群366351120的讲稿)</font></div>
<div align="left" style="text-indent:2em;"><font size="4">文稿评改演播室的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清水拂心。今天继续交流《一个公文写作者的学哲学用哲学》系列。这一期,主要交流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立统一规律在公文写作中的具体运用。培养公文写作的辩证思维能力,主要在于认识、把握和运用对立统一规律。</font></div>
<div align="left" style="text-indent:2em;"><font size="4">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辩证法有三大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font></div>
<div align="left" style="text-indent:2em;"><font size="4">对立统一规律,指任何事物都处在矛盾运动的状态之中,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对立统一规律又叫矛盾规律,体现出矛盾的观点。</font></div>
<div align="left" style="text-indent:2em;"><font size="4">质量互变规律,指事物的质、量、度。质是一事物区别于它事物的内部规定性,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通过事物的属性表现出来的。量是事物的规模、发展程度、速度等可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事物的发展变化是通过量变和质变表现出来的,量变是事物连续、逐渐、不显著地变化,质变是渐进过程中的中断,是一种质的形态向另一种质的形态的飞跃。度是质和量的统一,是事物保持其质的量的限度、幅度、范围,是和事物的质相统一的数量界限,一旦超过或破化了度,质和量的统一体就会发生破裂,一物就转化为它物。质量互变规律体现出发展的观点。</font></div>
<div align="left" style="text-indent:2em;"><font size="4">否定之否定规律,指事物发展的道路和总趋势,即“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揭示的是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体现出发展的观点。同时,否定之否定规律又反映出事物矛盾运动的进一步展开,任何事物都是肯定和否定两个方面的矛盾统一体,经过两次否定、三个阶段的周期性过程,才能达到矛盾的完全解决,并使新事物日益完善,又体现出矛盾的观点。可以说,否定之否定规律,兼而体现发展和矛盾的观点。</font></div><div align="left" style="text-indent:2em;"></div>
<div align="left" style="text-indent:2em;"><font size="4">以上是唯物辩证法三大规律的基本涵义,回到公文写作中来,应用最广的是对立统一规律。我在《一个公文写作者的学哲学用哲学之路》系列的第二篇中,曾讲过,公文写作需要锻炼辩证思维能力。这种辩证思维能力,突出表现为对对立统一规律的认识、把握和运用。下面,根据公文构成五要素(主题、材料、结构、语言、表达方式)的分类,分别阐述对立统一规律在公文写作中的具体运用:</font></div>
<div align="left" style="text-indent:2em;"><font size="4" color="#ff0000">一、从公文主题的角度来看,重点把握领导意图与秘书思维的对立统一、表面现象与内在本质的对立统一</font></div>
<div align="left" style="text-indent:2em;"><font size="4"><b>1</b><b>、领导意图与秘书思维的对立统一。</b>秘书身居卒位,心为帅谋,这是公文写作的基本定位。这个定位决定着,公文主题就是领导或显性或隐性的意图。</font></div>
<div align="left" style="text-indent:2em;"><font size="4">公文写作之前,有的领导会直接点出主题,秘书照写即可;有的领导只授意写作的方向、文体等大致要求,那就要在授意的范围内综合考虑确定主题;有的领导不说出任何意图,让秘书先行写作,那就需要秘书结合领导平常关注的焦点重点、推进工作的思路方法等来提炼主题,或者结合自己对工作规律的认识和文稿实际需要,来提炼主题。总之,公文主题的确定唯领导意图而定,毕竟公文的最终使用者是领导。</font></div>
<div align="left" style="text-indent:2em;"><font size="4">当然,假如是一项全新领域的工作或者遇到一个新领导,连微小的一点点意图都琢磨不了时,那就需要根据工作规律、文稿实际和写作规律,来综合考虑确定主题。</font></div>
<div align="left" style="text-indent:2em;"><font size="4">秘书从工作规律中提炼主题时,要把握一点,即公文主题来源于工作实践,又高于工作实践,需要从工作规律的研究和把握中提炼主题,需要站在理论的、辩证的、理性的角度来提炼主题。</font></div>
<div align="left" style="text-indent:2em;"><font size="4">一般来说,领导意图与工作规律是相统一的。领导之所以成为领导的高明之处,就在于其对工作规律的深度认识和全面把握。当然,假如领导意图不符合工作规律,或者说所授意的主题违背了工作规律,那就需要秘书主动跟领导沟通、协商、说服,以达成领导意图和秘书思维的统一。</font></div>
<div align="left" style="text-indent:2em;"><font size="4"><b>2</b><b>、表面现象与内在本质的对立统一。</b>主题是公文的灵魂和统帅,决定着材料的取舍,支配着公文的谋篇布局,制约着公文的表达方式,占据着公文的核心地位。一篇公文能否对工作作出准确的判断,能否以理性的认识启发读者,主要取决于公文主题是否正确、深刻。</font></div>
<div align="left" style="text-indent:2em;"><font size="4">要使公文主题正确、深刻,需要分析、研判工作的各种表面现象,挖掘其内在本质。上文提到“从工作规律中提炼主题”,其实也是在挖掘工作的内在本质。总之,要通过对工作各种表象的分析、综合、归纳、比较,经过“由个别到一般、由特殊性到普遍性、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把握工作的核心点、关键点。这个由表象到本质得出的核心点、关键点就是工作的规律,就是公文的主题。</font></div>
<div align="left" style="text-indent:2em;"><font size="4">举个例子,我们要写一篇先进人物的典型事迹材料,如何确定材料的主题,那就需要对这个人物思想、工作、生活、作风等方方面面的外在表现,进行分析研判,进而挖掘其之所以成为先进典型的最本质原因、最核心特点,进而确定最亮的主题、最突出的主旨。如中组部《组工通讯》上刊出一篇关于辽宁省凤城市大梨树村原党委书记毛丰美的事迹材料,题目叫《用实干和坚守铸就丰碑》,其主题“实干和坚守”,就是透过毛丰美的各方面言行举止,来总结、挖掘、提炼出来的。</font></div>
<div align="left" style="text-indent:2em;"><font size="4" color="#ff0000">二、从公文材料的角度来看,重点把握素材与题材的对立统一、观点与材料的对立统一、一般性材料与典型性材料的对立统一</font></div>
<div align="left" style="text-indent:2em;"> </div>
<div align="left" style="text-indent:2em;"><font size="4"><font color="#0000ff">1、素材与题材的对立统一</font>。所谓素材,指未经梳理提炼、改造改编的原始材料,是公文写作所需的基本参考依据。所谓题材,指为表现公文主题所用的材料,是根据公文目的和意图组织到公文中的成型材料。素材是形成题材的基础和前提,题材是对素材的精炼和浓缩。在公文写作中,要科学把握素材和题材的对立统一关系,对所占有的素材进行认真鉴别、筛选、提炼,使之成为具有代表性和说服力的题材。</font></div>
<div align="left" style="text-indent:2em;"><font size="4"><b>一是要广泛占有素材,多多益善</b>。素材上,积累得越多越好,占有得越丰富越好。广泛占有素材,才能多中选精、多中选优。打个比方,教师授课,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自己首先要有“一桶水”。素材和题材的关系,就好比是一桶水与一杯水的关系。我们写作公文的过程,就是将一桶水变成一杯水的过程。所以,素材的积累,多多益善。但是,由于一篇公文篇幅有限制、主题有限定,能够转化为题材的素材,往往只是很少的一部分。千万不能因为“用得少”而忽视广泛占有素材。</font></div>
<div align="left" style="text-indent:2em;"><font size="4">这么说吧,当你实际公文写作中,即便只涉及到本岗位工作,那么你除了积累本岗位素材、用好用足之外,依然可以通过借鉴本部门其它岗位素材,在整体工作中、在横向比较中,对本岗位工作进行准确定位、拓展延伸。</font></div>
<div align="left" style="text-indent:2em;"><font size="4">当你实际公文写作中,即便只涉及到某一类工作,那么你除了积累本类工作素材之外,还可积累与这一类工作相关联的其它领域、其它环节素材,甚至无关联的工作素材。积累了工作相关联的素材,并适当转化、运用成题材,能够提高公文的广度、深度、厚度;积累了工作无关联的素材,依然可以从无关联的工作中借鉴其工作的理念、方法、模式,借鉴其切入工作或谋划工作的思路、推进工作或规范工作的途径、解决问题或提升成效的方法,再恰当地转化运用到公文写作中,从而使公文观点更具建设性、创造性和前瞻性。</font></div>
<div align="left" style="text-indent:2em;"><font size="4">举个例子,你要撰写一篇关于干部教育培训的理论研讨文章,你除了积累干部培训方式、内容、载体等专业方面的素材外,还应广泛积累国家发展战略、时政热点焦点等中心大局层面的素材,在中心大局方面素材的分析、借鉴中,科学把握干部培训的主题和项目,进而提高干部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你还可搜集党内学习教育活动方面的素材,从中得到创新开展干部教育工作的启发。</font></div>
<div align="left" style="text-indent:2em;"><div align="left" style="text-indent:2em;"><font size="4"><b>二是要对素材巧于选取、勇于放弃</b>。素材是零散的、杂乱的,是良莠不齐、鱼龙混杂的,要经过巧取、勇弃之后,才能转化为公文题材。素材的巧取,主要是灵活选取与公文写作主题相符的素材,与公文观点相印证的素材,能够促使公文内容深化厚实升华的素材。</font><span style="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span></div>
**** Hidden Message *****
<div style="text-indent:2em;"></div></div><div align="left"><font color="#000000"> </font></div><div align="left"><font color="#000000"> </font></div><div align="left"><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 color="#000000"> </font></font></div> 一直在认真学习清水老师的学哲学用哲学系列,感谢! 分析很深刻,同时结合实际来进行阐述,有借鉴意义。 写得有深度、有广度、有锐度、有见度。 看完上半篇,写作思路清晰多了 秘书工作讲究细致入微,感谢分享 这是最后一讲吗?感觉很快呀,下次有机会继续,谢谢作者。 素材上,积累得越多越好,占有得越丰富越好。广泛占有素材,才能多中选精、多中选优。 这是最后一章么,感觉意犹未尽 一片冰心在玉壶,一片真心见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