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十一届十次全会上的讲话:奋力超千亿 全面达小康 推进经济社会发展跨上新台阶
奋力超千亿全面达小康 推进经济社会发展跨上新台阶——2015年12月15日在中共兴化市委十一届十次全会上的讲话市委书记陆晓声同志们: 这次市委全会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省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和泰州市委四届九次全会精神,回顾总结“十二五”时期和2015年工作,全面部署“十三五”时期和2016年目标任务,审议通过《中共兴化市委关于制定兴化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动员全市上下在新的发展征程上,奋力超千亿、全面达小康,推进经济社会发展跨上新台阶。下面,我根据市委常委会研究的精神,讲一些意见。 一、“十二五”发展为全面达小康打下坚实基础“十二五”时期是我老秘网市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坚持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在省委、省政府和泰州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奋力拼搏、开拓创新,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 一是经济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预计今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75亿元,是“十一五”期末的1.74倍,年均增长11.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0.28亿元,是“十一五”期末的1.91倍,年均增长13.8%;连续8年跻身全国县域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行列。工业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不锈钢、健康食品、机械制造三大主导产业支撑作用不断增强,产值年均增幅分别达18%、19%、21%,食品产业对全市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大幅提升。预计今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580亿元,增长17%,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提升至38%。建成江苏兴化特种不锈钢产业研究院、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等一批科技创新载体,锁龙公司在“新三板”挂牌。建筑业发展实现新突破,预计今年完成地方税收3.7亿元。现代农业加快发展。今年新增高效设施农业面积2.2万亩、设施渔业面积0.55万亩,农业规模经营面积比重达55.7%,农业机械化率达81%。连续12年蝉联全国粮食生产先进(标兵)县(市),淡水产品总量连续25年位居全省县市之首,兴化大米获得第十三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金奖和第十六届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金奖,兴化河蟹市场被评为“中国河蟹第一市场”。现代服务业提质扩量。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比“十一五”期末提高5.9个百分点。戴南不锈钢综合物流园区再次入选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得胜湖、平旺湖旅游度假项目成功落户。预计今年接待游客410万人次,旅游收入27亿元。大力实施电子商务“12345”工程,建成省级农村电子商务示范县(市)、全国供销系统电子商务示范县(市),入选阿里巴巴2014年度“中国电子商务发展百佳县”,年内电子商务交易额可超100亿元。 二是重大项目成效进一步彰显。持续深入开展“重大项目突破年”、“重大项目推进年”活动,坚定不移狠抓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预计今年完成招商引资额130.5亿元,五年累计428.1亿元,年均增长29.7%;实施亿元以上项目74项,五年累计153项,计划总投资407.1亿元,累计完成投资286.8亿元,98个亿元以上项目投产达效;实现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342亿元,五年累计1205.85亿元,年均增长22.8%。强化载体建设,“特色工业园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圆满完成,开发区和重点园区承载力明显提升。预计今年完成重点园区基础设施投入4.35亿元,新增入园企业47家,累计入园企业2256家。戴南镇获批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开发区获批“省两化融合试验区”,台商工业园获批全省首家“苏台中小企业合作基地”。制定落实全面深化改革两年行动计划,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不断优化。 三是城乡统筹发展进一步加快。兴化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和历史文化名城规划获省政府批准,五年累计实施城建工程600多项,总投资约301亿元,中心城市框架进一步拉开,城市功能日益完善,市容市貌大幅改善,创建成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申报全面展开。奋力加快“通江达海”步伐,交通基础设施五年累计投入100.6亿元,是“十一五”期间的2.7倍,加快建设兴泰高速以及S233、S333、S351、S352、S229等一批交通工程。不断完善区域供水网络和设施,城乡安全饮水实现全覆盖。同步推进镇村建设,戴南—张郭、安丰小城市建设初具雏形,沙沟、戴南分别获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和国家园林城镇。村庄环境整治“五年计划”两年完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不断完善。今年底所有行政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基本达30万元以上,被评为省村级“四有一责”建设先进县(市)。生态建设成效显著,省级生态市创建通过考核验收,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通过省级预评估,8个乡镇获国家级生态乡镇命名,22个乡镇通过国家级生态乡镇省级考核。林木覆盖率达19.2%,累计完成造林面积列全省县市前列。 四是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进一步加大。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全市财政用于民生方面的支出逐年增加,今年占比达73.9%。大力实施“全民创业大突破”三年行动计划,预计今年新增扶持创业10923人、带动就业32769人,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31158元和15584元,年均增长11.1%和12.1%。城镇登记失业率持续控制在2.05%以内。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覆盖率分别达99%、100%,医疗保险住院结报标准、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以及城乡低保、五保供养和孤儿养育标准持续提高。大力开展新一轮脱贫奔小康工程“大排查、大走访、大考核”活动,扶贫开发工作成效显著,年内可完成人均年纯收入低于5000元人口脱贫任务。保障性住房建设、老旧小区改造等一批民生实事工程加快推进。城乡教育布局进一步优化,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获批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力度加大,城乡卫计服务网络日趋完善,被评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市。文化建设十大工程扎实推进,人民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创建成省级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示范区。 五是和谐稳定大局进一步巩固。规范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常态化开展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全面落实“四项排查”、视频接访、领导包案、依法调解、责任倒查等机制,社会矛盾纠纷源头治理成效显著。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有效发挥群防群治和技防资源作用,刑事案件发案率持续下降,平安创建实现“十连冠”,群众安全感、矛盾纠纷及时调处率、治安问题有效解决率等6项指标持续位列全省县市前列。深入推进依法治市,“六五”普法工作成效明显,被评为“全国法治县(市)创建活动先进单位”。安全生产实现零重大事故。精神文明建设持续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市民道德素质不断提升,连续三次荣获“省级文明城市”称号。六是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始终把干部队伍建设作为服务发展、服务转型的坚强保证,全市上下干事创业的激情不断提升。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创先争优以及作风大突破等活动,“四风”问题得到有效遏制,党群干群关系更加紧密,党风政风进一步好转。认真贯彻落实《干部任用条例》,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积极开展干部轮岗交流、挂职锻炼,全面推行“阳光评议”、“阳光监督”,一批想干事、会干事、能干事的干部走上领导岗位。扎实推进“1+2+10”人才战略,党管人才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注重加强村“两委”班子和大学生村官能力培养,基层基础更加牢固。全面落实“两个责任”,严厉查处不廉洁案件,特别是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廉洁问题,党风廉政建设和反不廉洁工作取得新成效。人大、政协参政议政作用不断加强,统战、人武、群团、双拥、老干部、关心下一代等工作取得新进展,为推进改革发展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 五年取得的重大成就,为我们在新起点实现更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五年积累的基本经验,为我们指导和推进新一轮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回顾“十二五”时期的发展历程,我们最为重要的体会和经验,就是坚持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具有兴化特色的科学发展道路。 一是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推进科学发展。五年来,我们面对严峻复杂的宏观形势、区域竞争的激烈态势以及要素资源的瓶颈制约,始终高扬发展的旗帜,坚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跨越赶超为追求,着力用改革创新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紧紧围绕“工业强市”第一方略,奋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以此带动信息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绿色化“五化”同步,促进了经济规模与质量效益的同步提升;紧紧抓住重大项目不放松,围绕不锈钢、健康食品、机械制造以及生态旅游等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以扩大优质增量带动存量优化,一批大项目、好项目成功落户,实现了投资拉动与转型升级的互促并进。实践告诉我们,新型工业化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创产业发展新优势的必由之路;工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项目,唯有坚定不移地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未来发展才有更为强劲的支撑。 二是始终坚持以改善民生为宗旨,全面促进共建共享。五年来,我们坚持把增强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群众的期盼和需求作为做决策、谋发展的第一信号,全面落实富民惠民各项举措,下大力气解决民生问题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让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全市人民群众。着力调优公共财政支出结构,重点投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保障、教育、卫生、文化等民生事业,大力实施扶贫开发工程;深入推进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激发市场活力,构建创业就业良好环境,促进城乡居民持续增收;坚持以大发展促进大稳定、以大稳定保障大发展,创新社会治理机制,深化平安法治建设,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实践告诉我们,群众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依靠,只有时刻关注民生、心系百姓,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全面小康才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三是始终坚持以“重点突破、整体推进,分类指导、分档竞赛”为抓手,着力放大特色优势。五年来,我们针对发展的不平衡性和资源禀赋的差异,调整优化发展思路,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取得了较好成效。始终突出工业经济这一重中之重,持续发力,以工业经济的重点突破带动经济社会发展整体推进。将乡镇划分为三个层次,开展分类指导,组织分档竞赛,实施差别化考核,并在此基础上明确“四大片区”空间布局,大力发展“飞地经济”,强化生态文明建设,有效促进了融合发展、协调发展和绿色发展。与此同时,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建设,推动中心城市拉开框架、提升品质,引导小城市和重点镇、特色镇因地制宜、打造特色,促进农村完善功能、优化环境,努力实现城乡资源和公共服务有序流动、逐步均等。实践告诉我们,发展必须注重整体效能,只有坚持区域协同、城乡一体,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积极探索并不断完善适合自身的发展模式,才能厚植发展新优势,开拓发展新空间。 四是始终坚持以锻造善战能拼的干部队伍为保证,不断凝聚强大合力。五年来,我们始终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落实全面从严要求,不断提升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注重把思想教育摆在突出位置,深入开展系列主题教育活动,践行“三严三实”,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注重树立重视基层、崇尚实干的用人导向,优化选人用人机制,激励广大干部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农村基层、信访维稳的一线领域建功立业;注重保持高压反腐态势,持之以恒抓作风建设,强化“两个责任”落实,促进党风政风持续好转;注重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全市上下形成了团结协作、干事创业的生动格局。实践告诉我们,推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锻造一支敢打硬仗、善打硬仗、打赢硬仗的干部队伍。这些经验和做法,既是推动“十二五”发展的成功之道,也是实现“十三五”发展跨上新台阶的动力所在、源泉所在。 成就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这是中央和省委、泰州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市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共同奋斗的结晶,与历届市委班子打下的良好基础、广大老同志的鼎力支持、社会各界的关心帮助密不可分。在此,我代表市委,向所有投身、支持兴化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清醒地看到,经济社会发展仍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主要是:发展不充分的问题仍然突出,经济总量还不够大,产业结构还不够优,创新驱动发展和重大项目支撑发展的能力还不够强,资源约束日益趋紧,环境承载力仍很脆弱,特别是在经济下行的压力下,部分经济指标增速放缓,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仍然存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差距明显,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改善保障民生和依法治理社会的任务还很繁重;发展环境不优的问题仍需改善,工作推进的体制机制有待优化,党员干部服务发展、引领发展的能力水平有待提升,党风廉政建设和作风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并在今后的工作中切实加以解决。 二、坚决打赢全面达小康决胜仗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描绘了我国“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奏响了决胜全面小康社会的时代号角。省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明确了江苏“十三五”发展的目标任务,部署牢记“两个率先”光荣使命,着力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苏。泰州市委四届九次全会综合分析泰州目前所处的发展环境、发展特征,确立了建设“医药名城、港口名城、文化名城、生态名城”,打造“康泰之州、富泰之州、祥泰之州”的发展定位。我们要把中央、省委和泰州市委的决策部署与我老秘网市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重点导向和特色导向有机统一,立足当前,谋划长远,明确思路举措,狠抓推进落实,奋力推进“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今后五年是我们推进转型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十三五”时期,我们既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这是党中央审时度势作出的战略判断。从国际上看,尽管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在相当长时期依然存在,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但是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变,我国发展具有相对稳定的外部环境。从国内来看,尽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仍然突出,但是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新的增长动力正在孕育形成,完全有条件长期保持中高速增长。特别是中央针对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提出“五大发展理念”,重点在发展动力、发展平衡、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内外联动、社会公平正义等方面出实招、破难题、建机制,更为我们今后发展指明了方向和路径。综合来看,“十三五”时期,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我们必须进一步认清大局与大势,既不妄自菲薄,也不盲目自大,既要把问题估计得足一点,也要引导好社会预期,在适应、把握、引领新常态这个大逻辑下,更加发挥好制度变革、结构优化、要素升级“三大发动机”的作用,更加落实好防风险的任务,不断激发发展新动力,开辟发展新局面。今后五年是我们致力跨越赶超的关键期。通过多年来特别是“十二五”时期的持续打基础、蓄后劲,全市发展基础更实、发展势头更足、发展氛围更浓,对外影响力、要素集聚力、发展支撑力显著增强,产业基础、人文环境、生态特色、交通区位等优势愈加凸显。尤其是“四大片区”规划的推进落实,既使发展的空间形态更加清晰,也使兴化的发展特色逐步形成;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的招引落户,既保障了当前经济的稳中有进,也积蓄了支撑长远发展的后劲。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战略部署的实施,省委省政府促进苏中地区和苏中苏北结合部经济薄弱地区发展、泰州实施沿江联动开发等政策效应的陆续释放,我老秘网市将在承接“十二五”良好发展态势的基础上,迈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我们必须进一步坚定信心和决心,在新的发展平台上,着眼于更高的目标追求、更严的工作要求,稳中奋进,争先进位,抢占发展制高点,争创发展新优势,加快实现跨越赶超、崛起苏中。今后五年是我们建成全面小康的决胜期。“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任务,归结起来,就是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胜利。近年来,经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我老秘网市全面小康建设纵向比有了较大提高,在此基础上,达到2020年GDP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要求,相对轻松;但横向比,我老秘网市GDP总量、人均GDP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等关键指标,都仍低于省和泰州市平均水平,与省委提出的“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要求差距明显,需要在现有基数上持续保持高增长才能跟上步伐。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重在“率先”,重在“全面”。“率先”,不仅仅是时间概念上的提前,更是质量和水平提升的率先,是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的率先;“全面”,是覆盖领域的全面、覆盖人口的全面、覆盖区域的全面,是初步展现“强富美高”现实模样的全面。无论是“率先”,还是“全面”,关键是靠经济来支撑,经济不发展,一切都是空谈。谋划未来五年经济增速,既要为新常态下应对风险挑战、转变发展方式留下空间;又要尽最大的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只要宏观经济能够加速回暖,重大项目建设能够持续突破,完全有可能实现两位数的增长。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始终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以“跳一跳够得到”的精神全力攻坚,以保持经济的中高速增长来补齐短板、补强弱项,力争提前建成水平更高、不含水分、人民群众得实惠、老百姓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全面小康社会。 综合以上分析,按照中央、省委和泰州市委“十三五”规划建议精神,根据我老秘网市发展实际和特色,在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集中各方智慧的基础上,市委研究制定了《关于制定兴化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草案)》,提交本次全委会审议。希望同志们认真审议,进一步加以完善,力求使《建议》更加符合上级的要求,更加符合兴化发展的实际,更加符合全市人民的意愿,对编制好“十三五”规划具有更强的指导作用。 “十三五”时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省委、泰州市委的部署要求,按照“四个全面”、“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大力实施“工业强市、生态立市、人文兴市”战略,紧扣“奋力超千亿、全面达小康”目标,以重大项目为抓手,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着力推进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谱写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苏兴化篇章。 综合考虑未来五年发展的条件和趋势,“十三五”时期,全市总体目标是“奋力超千亿、全面达小康”,加快实现“强富美高”。“经济强”,就是要在扩总量、调结构上持续发力,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百姓富”,就是要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促进群众持续增收;“环境美”,就是要做活“生态+”文章,真正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社会文明程度高”,就是要协调“两个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稳定社会。这既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更是开启兴化“十三五”新征程的集结号。全市上下要以昂扬的激情、务实的作风、科学的举措,团结拼搏,锐意攻坚,努力在以下四个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实现更大突破。 1.做大经济“块头”。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做大总量和调优结构“两步并着一步走”,在招大引强上持续发力、在转型升级上精准发力,夯实全面小康的经济基础。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9.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步增长。这个指标是就全市“十三五”时期而言。在实施过程中,鼓励各地能快则快,同时根据期间形势变化,作适当调度。在具体措施上,要强化重大项目对全市发展的拉动作用和结构转型的推动作用,坚持年年都是“重大项目推进年”,每年招引实施不少于40个亿元以上大项目好项目。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引导产业、企业转型升级,培育产销超100亿元企业1家以上、超50亿元企业5家以上、超10亿元企业20家以上。全力打造千亿级不锈钢产业、千亿级健康食品产业和机械制造、医药及包装材料、新能源等N个百亿级特色产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实施农业现代化工程。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提升生活性服务业水平,做大做强旅游业和以电子商务为主体的互联网经济。 2.做好“齐步走”各项工作。坚持以“统筹”为要求,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在协调发展中拓宽发展空间,在加强薄弱领域中增强发展后劲,确保在全面小康进程中“一个不掉队”。按照“四大片区”区域发展布局和“中心城区、小城市和重点镇、特色镇、行政村”城乡发展格局,以增强产业支撑能力、提升人口集聚效应、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着力打造宜居宜商宜游的里下河水乡城市,产城融合、特色鲜明的小城市和重点镇、特色镇,环境优美、农民富裕的美丽乡村。城镇化率提升至56%左右。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服务功能,加快构建覆盖公路、铁路、航道、内河港口、小型机场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深化农村改革,培育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农旅结合等新型业态,在提高农民经营性收入的同时,大力提高工资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在巩固扶贫成果、确保脱贫不返贫的基础上,实施新一轮脱贫攻坚工程。 3.做活“生态+”文章。坚持把生态建设全方位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牢固树立“含绿量就是含金量”的理念,以生态文明建设促转型、优发展、惠民生,努力展现全面小康的绿色和美丽。持续加大城乡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和综合治理力度,加快创建成国家生态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大力实施林业绿化工程。鼓励企业绿色发展,引导产业绿色转型,推进园区绿色改造,全市单位GDP能耗年均下降1%。充分发挥农业大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优势,做强兴化食品有机、绿色、健康品牌。继续推进“三个百万亩”工程,加快得胜湖、平旺湖旅游景区开发建设,着力构建全域旅游格局,推动生态、农业、旅游、文化深度融合、联动发展。创新“飞地”开发机制,加大补偿力度,保障生态保护地区公平发展权益。 4.做优“民生幸福”工程。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扎实做好民生改善与和谐稳定各项工作,提升全面小康的满意度和获得感。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每年新增扶持创业1万人、带动就业3 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3%以内,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增长。健全覆盖全体市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救助体系、养老服务体系和住房保障体系,提升教育、文化、卫计等社会事业发展水平,力争早日获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加强平安法治建设,创新社会治理方式,保障社会公共安全,进一步提高法治建设满意度和公众安全感。 三、奋力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起步之年。做好来年工作,意义重大。全市上下必须紧紧围绕“十三五”发展总体目标和总体要求,在聚焦“四个大突破”工作基础上,锐意创新,扎实苦干,全力推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明年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步增长;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10%以上;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以上,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56亿元,实际利用外资2亿美元。围绕实现上述目标任务,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1.持续开展“重大项目推进年”活动。坚持把强化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作为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的战略举措,为“奋力超千亿、全面达小康”提供强力支撑。提升招商实效。一方面,通过精准招商扩大优质增量,重点研究长三角、珠三角、北京、福建及台湾、韩国等发达地区产业发展趋势,世界500强、国企、央企、上市公司、行业领军企业的重点投资方向,以及我老秘网市重点发展产业的缺失环节,绘好全市的“产业图、项目图、招商图”,配强精干队伍,开展专业招商,着力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投资强度高、产业关联度高、税收贡献率高的大项目、好项目和外资项目。另一方面,通过高位嫁接优化存量,鼓励现有企业与国际跨国公司和央企、国企、上市企业开展资本、技术、品牌合作,实现借船出海、借梯攀高。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认真组织实施好各类招商活动,确保招引亿元以上项目50个,其中5-10亿元项目10个、10-20亿元项目5个、20亿元以上项目2个,力争实质性突破30亿元以上重特大项目。建强招商载体。大力提升城区板块、戴南-张郭板块和安丰板块经济发展水平,支持开发区创建国家级健康食品产业园区,戴南镇创建国家级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国家级循环经济产业园,安丰镇努力建设汽车配件产业园,茅山镇做大苏台(兴化)中小企业合作基地,打造一批专业化、特色化产业集聚区。大力推进道路交通建设,以实施“1325”工程为重点,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深化改革创新。坚持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三管齐下”,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认真落实行政审批服务“三集中、三到位”,全面推行并联审批,清理和规范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深化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开展政银企合作,创新金融产品,破解企业融资难问题,推进依法“化圈解链”工作。高度重视供给侧和需求侧改革协同发力,推动产业投资向新技术、新装备、新产业、新业态集聚,鼓励民营企业依法进入更多的投资领域,引导各类资本投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等公共产品。完善并落实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七大机制”、六大服务流程和市领导挂钩服务制度,多举措、多渠道帮助化解用地、用工等要素制约,促进在谈项目早签约、签约项目早开工、开工项目早达效。严格考核奖惩。坚持“每月一通报、双月一过堂、一季一点评、半年一观摩、一年一述职”督查推进制度,继续开展乡镇分层次招商引资流动红旗竞赛活动,落实乡镇、机关部门招商引资“一把手”责任制,强化年度目标考核,严格兑现考核奖惩,确保考出压力、评出动力。 2.着力提升经济运行质态。围绕“工业强市”,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整合创新资源,大力推进转型升级,构筑可持续发展新优势。坚持做大产业。围绕打造“2+N”特色产业集群,引导不锈钢产业特色发展、高端发展、错位发展,不断提高产品在核电、高铁、海洋、环保等领域的应用份额,打造全国重要的不锈钢终端和中高端特色产品生产基地;大力发展速食食品、休闲食品、保健食品等健康食品产业,打造食品加工全产业链;以大型化、整机化为目标,推进机械制造向技术自主化、制造集约化、设备成套化方向发展。加大扶持力度,培育发展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促进建筑业稳步发展,积极推广绿色建筑,提升建筑业发展水平,打造建筑强市。同步推进传统服务业改造提升和现代服务业做大做强,规划建设开发区港口物流园区,力争打造成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大力实施电子商务“12345”升级版工程,鼓励发展特色电子商务示范镇、示范村,积极争创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市)。坚持做强企业。大力实施培优育强“1520工程”和“小微企业进规模培育工程”,新增规模以上企业30家。继续实施企业上市三年行动计划,力争2家企业在“新三板”挂牌。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券制度,大力推进百家科技创新型企业培育工程,构建科技创新型领军企业、特色企业和中小企业梯队。主动策应国家“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战略部署,促进新型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加快工业智能改造升级,建设一批智能车间、智能工厂。围绕“1+2+10”人才战略,加大招才引智力度,加快集聚各类高层次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坚持做优产品。深化“五百”产学研对接活动,进一步提升国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培育)联盟以及江苏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兴化分中心、中科院泰州分中心兴化工作站、上海大学兴化科技技术转移中心等载体建设水平,广泛集聚创新资源,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与新品研发,不断提升产品质量、档次和技术含量,走“专精特新绿”发展之路。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占GDP比重达到1.8%,新增省级以上研发机构3家。坚持品牌发展战略,完善品牌创建支持体系,新增省著名商标3件、省名牌产品2件。 3.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坚持以打造百万亩粮食高产增效生产区、百万亩生态健康养殖区、百万亩水乡生态涵养区为抓手,充分发挥“生态+农业”优势,推进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夯实发展基础。认真落实支农强农惠农政策,加大高标准农田综合开发建设力度,全面完成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四年行动计划”,实现标准粮田改造全覆盖。深入开展粮食高产增效创建,加大农田水利建设力度,提升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完善农业信息基础设施,推进农业生产条件和生产技术现代化。推进适度规模经营。积极培育以农民为主的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合作组织、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广试行全程托管、土地股份、股田制、联耕联种等规模经营模式,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促进土地向新型规模经营主体集中。新增高效设施农业面积2.2万亩,新增规模经营面积10万亩。规范各类合作组织发展,积极开展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创建活动。鼓励引导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民建立合同订单、利润返还、股份合作等紧密利益联结机制,推动骨干企业基地建设,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提升产业化水平。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园、示范基地等载体平台建设,全面建成沿兴泰线十大现代农业园区。大力推广生态立体种养、高效生态混养等模式,提升现代渔业发展水平。积极引进社会资本,重点招引和培育一批集生产、收购、储运、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延长优势农产品产业链。加快推进特色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大力发展直供直销、农超对接、连锁配送、网上直销等现代流通业态,开发更多适合电子商务营销的兴化名特优新农产品。加强农产品质量、品牌建设,放大兴化集体商标和兴化原产地保护标志效应,推进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品牌培育基地建设。构建社会化服务体系。探索开展政府购买农业公益性服务,重点在农资购买、农产品销售和农机作业、病虫防治、烘干仓储等服务领域,鼓励创办各类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组织,支持专业化服务组织联合协作。加快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建设步伐,加大农村金融创新力度,创新产权抵押担保新产品,扩大高效农业保险覆盖面,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提升整体服务功能。**** Hidden Message ***** 生态环境不好,人会垮掉;投资环境不好,发展就会垮掉。投资环境是一个地区长远发展的“生命线”,谁都不能破坏。当前,海陵的投资环境总体是好的。但是依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政务服务平台还需优化。项目审批虽然实现“一窗式受理、一站式服务”,但始终存在并联审批“并”得不彻底、容缺受理“容”得不到位的现象,一些项目手续还没有真正做到“进一个门,办所有事”。二是创新创业平台还有待提升。一些创新孵化器和创业空间的载体功能还不够健全,有些仅仅局限于提供一个办公场所任其自生自灭,孵化能力、造血功能还不强。三是企业经营、项目施工的市场环境还有待进一步净化。强揽工程、强包项目、强行阻工的现象时有发生。四是干部的精神状态是投资的重要软环境。当前一些同志借口“为官不易”搞“为官不为”。 “中梗阻”“末梢神经坏死”的情况没有销声匿迹:“为官不易”说到底并不是官不好当了,而是贪官不好贪了,庸官不好混了,坏官不好受了;而是做违规之事不易了,做规定之事更易了。这种“易”与“不易”,其实是让党的干部更安全了。“为官不为”说到底是“为了不出事,宁愿不做事”。殊不知,新常态下这种所谓“不出事”的干部,组织上一定会让他“出局”。一要正确处理官商交往的环境。习总书记指出,官商交往要有道,不能勾肩搭背。面对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严峻局面,领导干部首先要做到亲商安商富商,真心诚意为企业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难题,不断提升企业家上项目、扩产能的信心和决心。要充分认识到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企业家是发展的主角,与企业家交朋友,是发展所需、职责所在,不能因为怕被“说三道四”就对企业家避而远之。但朋友之交淡如水,为企业家服务要出以公心。我们的干部要从一些破坏投资环境,影响客商投资的腐败案件中吸取深刻的教训,如果利用手中的权与老板的钱搞“礼尚往来”,那迟早会出问题。
二要大力营造创新创业的环境。习总书记强调:“市场活力来自于人,特别是来自于企业家,来自于企业家精神。”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充分激发社会活力和创造力,关键在于培育企业家创业精神。我们的企业家要看到长盛不衰的企业大都十分注重创新,即使在处于市场主导地位时也创新不步,以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相反,有的企业没有始终坚持创新,导致一度领先的核心产品成为进一步创新的障碍,最终被市场淘汰。要加强创新服务,提供创业沃土,加快建立一条龙服务平台,将创业者从租场地、跑手续、办证件等繁琐事务中解脱出来,全身心投入到研发生产的核心环节,努力让企业家的创新创业从漫长的“马拉松”变成环环相扣的“接力赛”。
三要严格树立诚信法治的环境。人无信不立。一个城市、一个地区、一个企业也是这样,失去信誉就等于失去了发展空间。招商引资不能信口开河,要实事求是,诚实守信;项目建设不能弄虚作假,要重合同,守信用;市场秩序不容随意扰乱,必须严厉打击强卖强买、干扰项目建设的违法犯罪行为,真正营造脚踏实地、勤劳创业、实业致富的发展环境。 2.着力提升经济运行质态。围绕“工业强市”,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整合创新资源,大力推进转型升级,构筑可持续发展新优势。坚持做大产业。围绕打造“2+N”特色产业集群,引导不锈钢产业特色发展、高端发展、错位发展,不断提高产品在核电、高铁、海洋、环保等领域的应用份额,打造全国重要的不锈钢终端和中高端特色产品生产基地;大力发展速食食品、休闲食品、保健食品等健康食品产业,打造食品加工全产业链;以大型化、整机化为目标,推进机械制造向技术自主化、制造集约化、设备成套化方向发展。加大扶持力度,培育发展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促进建筑业稳步发展,积极推广绿色建筑,提升建筑业发展水平,打造建筑强市。同步推进传统服务业改造提升和现代服务业做大做强,规划建设开发区港口物流园区,力争打造成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大力实施电子商务“12345”升级版工程,鼓励发展特色电子商务示范镇、示范村,积极争创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市)。坚持做强企业。大力实施培优育强“1520工程”和“小微企业进规模培育工程”,新增规模以上企业30家。继续实施企业上市三年行动计划,力争2家企业在“新三板”挂牌。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券制度,大力推进百家科技创新型企业培育工程,构建科技创新型领军企业、特色企业和中小企业梯队。主动策应国家“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战略部署,促进新型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加快工业智能改造升级,建设一批智能车间、智能工厂。围绕“1+2+10”人才战略,加大招才引智力度,加快集聚各类高层次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坚持做优产品。深化“五百”产学研对接活动,进一步提升国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培育)联盟以及江苏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兴化分中心、中科院泰州分中心兴化工作站、上海大学兴化科技技术转移中心等载体建设水平,广泛集聚创新资源,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与新品研发,不断提升产品质量、档次和技术含量,走“专精特新绿”发展之路。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占GDP比重达到1.8%,新增省级以上研发机构3家。坚持品牌发展战略,完善品牌创建支持体系,新增省著名商标3件、省名牌产品2件。 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促进土地向新型规模经营主体集中。新增高效设施农业面积2.2万亩,新增规模经营面积10万亩。规范各类合作组织发展,积极开展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创建活动。鼓励引导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民建立合同订单、利润返还、股份合作等紧密利益联结机制,推动骨干企业基地建设,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提升产业化水平。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园、示范基地等载体平台建设,全面建成沿兴泰线十大现代农业园区。大力推广生态立体种养、高效生态混养等模式,提升现代渔业发展水平。积极引进社会资本,重点招引和培育一批集生产、收购、储运、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延长优势农产品产业链。加快推进特色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大力发展直供直销、农超对接、连锁配送、网上直销等现代流通业态,开发更多适合电子商务营销的兴化名特优新农产品。加强农产品质量、品牌建设,放大兴化集体商标和兴化原产地保护标志效应,推进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品牌培育基地建设。构建社会化服务体系。探索开展政府购买农业公益性服务,重点在农资购买、农产品销售和农机作业、病虫防治、烘干仓储等服务领域,鼓励创办各类 还、股份合作等紧密利益联结机制,推动骨干企业基地建设,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提升产业化水平。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园、示范基地等载体平台建设,全面建成沿兴泰线十大现代农业园区。大力推广生态立体种养、高效生态混养等模式,提升现代渔业发展水平。积极引进社会资本,重点招引和培育一批集生产、收购、储运、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延长优势农产品产业链。加快推进特色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大力发展直供直销、农超对接、连锁配送、网上直销等现代流通业态,开发更多适合电子商务营销的兴化名特优新农产品。加强农产品质量、品牌建设,放大兴化集体商标和兴化原产地保护标志效应,推进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品牌培育基地建设。构建社会化服务体系。探索开展政府购买农业公益性服务,重点在农资购买、农产品销售和农机作 资本,重点招引和培育一批集生产、收购、储运、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延长优势农产品产业链。加快推进特色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大力发展直供直销、农超对接、连锁配送、网上直销等现代流通业态,开发更多适合电子商务营销的兴化名特优新农产品。加强农产品质量、品牌建设,放大兴化集体商标和兴化原产地保护标志效应,推进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品牌培育基地建设。构建社会化服务体系。探索开展政府购买农业公益性服务,重点在农资购买、农产品销售和农机作业、病虫防治、烘干仓储等服务领域,鼓励创办各类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组织,支持专业化服务组织联合协作。加快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建设步伐,加大农村金融创新力度,创新产权抵押担保新产品,扩大高效农业保险覆盖面,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提升 全力争取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桂冠,把建设成为全国知名的漂流胜地、最佳休闲度假目的地、长株潭和武汉城市群生态旅游的最佳选择,力争实现旅游总收入突破5亿元。要提升旅游名气指数,景区积极争创国家4A级景区,其他景区要争创国家3A级景区;要拉长旅游产业链,形成多层次的旅游产业体系,抓紧建好游客服务中心、旅游产品交易市场,丰富餐饮业,提升住宿业,吸引客商投资建设2家三星级宾馆;全力打造旅游经济带,打通三大景区旅游公路,使之连成线、形成片、构成网,在旅游公路沿线做好蔬菜、水果、油菜、渔业等休闲农业与旅游的结合,并积极探索旅游房地产开发模式,大力开发度假山庄、养老公寓和高档别墅,形成休闲农业、生态漂流和旅游房产的良性互动,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协调发展。 ,延长优势农产品产业链。加快推进特色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大力发展直供直销、农超对接、连锁配送、网上直销等现代流通业态,开发更多适合电子商务营销的兴化名特优新农产品。加强农产品质量、品牌建设,放大兴化集体商标和兴化原产地保护标志效应,推进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品牌培育基地建设。构建社会化服务体系。探索开展政府购买农业公益性服务,重点在农资购买、农产品销售和农机作业、病虫防治、烘干仓储等服务领域,鼓励创办各类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组织,支持专业化服务组织联合协作。加快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建设步伐,加大农村金融创新力度,创新产权抵押担保新产品,扩大高效农业保险覆盖面,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提升整体服务功能。 极引进社会资本,重点招引和培育一批集生产、收购、储运、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延长优势农产品产业链。加快推进特色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大力发展直供直销、农超对接、连锁配送、网上直销等现代流通业态,开发更多适合电子商务营销的兴化名特优新农产品。加强农产品质量、品牌建设,放大兴化集体商标和兴化原产地保护标志效应,推进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品牌培育基地建设。构建社会化服务体系。探索开展政府购买农业公益性服务,重点在农资购买、农产品销售和农机作业、病虫防治、烘干仓储等服务领域, 十大现代农业园区。大力推广生态立体种养、高效生态混养等模式,提升现代渔业发展水平。积极引进社会资本,重点招引和培育一批集生产、收购、储运、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延长优势农产品产业链。加快推进特色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大力发展直供直销、农超对接、连锁配送、网上直销等现代流通业态,开发更多适合电子商务营销的兴化名特优新农产品。加强农产品质量、品牌建设,放大兴化集体商标和兴化原产地保护标志效应,推进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品牌培育基地建设。构建社会化服务体系。探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起步之年。做好来年工作,意义重大。全市上下必须紧紧围绕“十三五”发展总体目标和总体要求,在聚焦“四个大突破”工作基础上,锐意创新,扎实苦干,全力推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明年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步增长;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10%以上;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以上,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56亿元,实际利用外资2亿美元。围绕实现上述目标任务,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业链。加快推进特色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大力发展直供直销、农超对接、连锁配送、网上直销等现代流通业态,开发更多适合电子商务营销的兴化名特优新农产品。加强农产品质量、品牌建设,放大兴化集体商标和兴 加大农村金融创新力度,创新产权抵押担保新产品,扩大高效农业保险覆盖面,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提升整体服务功能。 好东西需要分享,最好再来一个专家分析和点评,这样才能进步和提高自己 感觉很好,符合实际,没有套话 坚持以打造百万亩粮食高产增效生产区、百万亩生态健康养殖区、百万亩水乡生态涵养区为抓手,充分发挥“生态+农业”优势,推进现代农业加快发展。 提升产业化水平。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园、示范基地等载体平台建设,全面建成沿兴泰线十大现代农业园区。 大农村金融创新力度,创新产权抵押担保新产品,扩大高效农业保险覆盖面,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提升整体服务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