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时报摘记 发表于 2016-2-22 09:11:29

“旅游+”: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新动力

<p style="color: rgb(0, 0, 0); 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6px; line-height: 33px;">  世界各国旅游业蓬勃发展,我国旅游业蓬勃发展,各地区旅游业蓬勃发展,随着“旅游”对GDP贡献率的不断增长,其地位也开始超越银行、学校、保险、地产。如今,一国、一省、一市、一县、一镇、一村,在旅游业大发展的潮流中,呈现出八仙过海之态势。很多地区旅游部门、文化部门、招商部门、农牧部门、宣传部门,旅游工作无不是重要部分。</p><p style="color: rgb(0, 0, 0); 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6px; line-height: 33px;">  日前召开的2016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披露:2015年我国接待国内外旅游人数超过41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达4.13万亿元。全年旅游业对全国GDP的直接贡献为3.32万亿元,占GDP总量比重的4.88%;综合贡献为7.34万亿元,占GDP总量的10.8%。旅游直接就业2798万人,旅游直接和间接就业7911万人,占全国就业总人口的10.2%。无疑,旅游时代已经到来。但是,“旅游+”的时代真正到来了吗?</p><p style="color: rgb(0, 0, 0); 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6px; line-height: 33px;">  旅游+,加什么?</p><p style="color: rgb(0, 0, 0); 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6px; line-height: 33px;">  +互联网吗?那么我们看看各地的互联网建设水平怎么样?旅游所需的大数据汇集与分析怎么样?互联网为游客服务的质量怎么样?互联网为地区旅游增长量的贡献怎么样?</p><p style="color: rgb(0, 0, 0); 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6px; line-height: 33px;">  +文化吗?那么我们看看各地旅游景区的差异化特色怎么样?将当地文化资源融入自然景区的思路与结果怎么样?使游客感受民风民俗的效果怎么样?旅游品牌核心竞争力培育得怎么样?</p><p style="color: rgb(0, 0, 0); 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6px; line-height: 33px;">  +服务吗?那么我们看看各地食、宿、行、游、购、娱的六要素配套怎么样?吃得是不是干净?住得是不是舒适?行得是不是顺畅?游得是不是称心?购得是不是如愿?</p><p style="color: rgb(0, 0, 0); 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6px; line-height: 33px;">  +产业吗?那么我们看看为何很多景区形成淡旺季现象?为何出现严重的过境游问题?为何旅游业对产业结构的贡献率在低位徘徊?为何门票收入依然是旅游收入的重点?</p><p style="color: rgb(0, 0, 0); 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6px; line-height: 33px;">  分析不难看出,我国的“旅游+”时代还没有真正到来,或者说处在来的路上。只有将旅游与文化、服务、产业、互联网有机地结合起来,并获得实实在在的经济产值,以促进国家和地区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旅游+”的时代才真正开启。正如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表示:总体来看,“十三五”时期,我国旅游业将继续处于黄金发展期,同时也是结构调整期和矛盾凸显期。</p><p style="color: rgb(0, 0, 0); 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6px; line-height: 33px;">  旅游+,怎么加?</p><p style="color: rgb(0, 0, 0); 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6px; line-height: 33px;">  旅游业对一个地区的贡献,绝不仅仅局限于GDP上,除综合拉动的经济杠杆作用外,旅游业对民族文化与社会文明传扬、城市双文明建设和宣传、市民素质的要求和引导、社会就业以及如今正处于风生水起之“创新、创业”工程,都是极为强有力的促动。但是发展旅游,对资源要素条件的要求又是很高的。实践证明,它既促进更依赖自然资源、物产资源、文化资源、技术资源的运用和整合。</p><p style="color: rgb(0, 0, 0); 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6px; line-height: 33px;">  我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民族繁荣,文化丰富,这是发展旅游业的雄厚资源。近二十年来虽然增值可观,但可提升的空间依然十分巨大。巨鹏咨询将旅游业从主题类别上分为以下六大类:自然观光游、传统文化游、工业观光游、农业观光游、休闲度假游和文化主题特色游。它们分别呈现以下五大特征:</p><p style="color: rgb(0, 0, 0); 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6px; line-height: 33px;">  1、自然观光游对资源禀赋要求较高,同质化现象使得多数景区不能出类拔萃,导致对游客缺乏“必游”吸引力,随着旅游消费需求的日益增长,这类型景区经营竞争力趋于弱化。</p><p style="color: rgb(0, 0, 0); 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6px; line-height: 33px;">  2、传统文化游多为历史古迹和名人故居博览,简单的生平介绍,缺乏主旨精神的深挖掘、主题定位的趣味性和游览设计的互动性。高度、深度、精度都不够,难以引起广泛的社会关注和跨区域辐射。目前全国还没有独具影响力的传统文化创意旅游。</p><p style="color: rgb(0, 0, 0); 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6px; line-height: 33px;">  3、工业观光游对技术基础和景区规模、资质等级要求更高,加之投资大,见效慢,属于长线运作的高风险项目,一般不被普通投资者所选择。我国在此领域也尚未形成气候。</p><p style="color: rgb(0, 0, 0); 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6px; line-height: 33px;">  4、农业观光游基本停留在蔬菜水果采摘,鲜花观赏,战线拉得很长,又容易受到季节气候、技术条件的制约,加上没有品牌化运营,产品没有竞争力,使得产值低下,投资与回报不成正比,要么举步维艰,要么半路夭折。</p><p style="color: rgb(0, 0, 0); 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6px; line-height: 33px;">  5、休闲度假游在城镇游客需求的日益旺盛下正在兴起,但我国目前多局限于松散粗放的农家乐,或者纯自然的垂钓,或者简单服务的温泉等,较少高品质的文化休闲胜地。</p><p style="color: rgb(0, 0, 0); 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6px; line-height: 33px;">  6、文化主题特色游贵在“出奇制胜”,通过文化性、社会性、公益性、教育性激发游览性、趣味性,给予游客“耐人寻味”“回味无穷”之感,以耳目一新的差异化特色定位来吸引游客眼球,形成高层次的旅游品牌。我国在这方面发展相对滞后,主要是在特色策划和产业链打造方面创意性思路不够,没有把丰富的历史文化、宗教文化、社会文化与自然风光、现代科技、服务系统、商贸产业有机结合,导致旅游文化资源利用价值不高,社会影响力不强。</p><p style="color: rgb(0, 0, 0); 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6px; line-height: 33px;">  2016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指出:持续推进“旅游+”,着力推动旅游创业创新的重要意见。我认为,贯彻这一意见,需要做到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结合资源再创意的能力要提升;二是结合需求搞服务的条件要增强;三是结合产值办产业的思路要扩展。作者:李如&nbsp;</p><p></p>

学习时报摘记 发表于 2016-2-22 09:13:55

<span style="color: rgb(0, 0, 0); font-family: 微软雅黑; font-size: 36px; line-height: 50px;">用“五行经济模型”构建乡村旅游产业链</span><p></p><div><span style="color: rgb(0, 0, 0); font-family: 微软雅黑; font-size: 36px; line-height: 50px;"><br></span></div><div><p style="color: rgb(0, 0, 0); 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6px; line-height: 33px;">  乡村旅游业发展对于我们这个农业大国来讲,不仅是经济产业结构调整的大事,也是乡村经济与文化进步的大事,更是农民与市民生活幸福指数提升的大事。国家在这方面的导向已经很明朗,政策支持力度也很大。各地区应该抓住机遇,科学构建,多创价值,多出效益。</p><p style="color: rgb(0, 0, 0); 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6px; line-height: 33px;">  那么随着各地对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视和推行力度加大,也就势必形成巨大的竞争。既是竞争,就是残酷的,就得优胜劣汰,怎样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抓住有限的游客资源,创造预期价值呢?在我看来,无外乎三点,一是差异化的引进来特色,二是精益化的留住人服务,三是品质化的走出去产业,也就是我创立的“五行经济模型”。用引进来的特色、留住人的服务、走出去的产业,形成乡村旅游品牌,这才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必由之路。舍此,别无其它选择。</p><p style="color: rgb(0, 0, 0); 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6px; line-height: 33px;">  第一,既是竞争,就要你无我有,你有我优。我们知道,同一纬度相似地理气候环境下的乡村,自然生态特征就差不了多少。而我国的乡村是鳞次栉比、相邻相排的,游客资源就那么多,如果没有一个点上具备独一无二的特色,就难以形成一个面上绝无仅有的吸引力度。所以,规避同质化问题,不模仿,不复制,要创新,在同质化中努力找到差异化的特色,那么就多了一份吸引的魅力和竞争的实力。我国的乡村旅游真正形成千般风情万种面貌,百村不一样,每家有特色需要从挖掘文化、打造特色上下功夫。</p><p style="color: rgb(0, 0, 0); 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6px; line-height: 33px;">  第二,既是生态,就要在安全、卫生、舒适上面下功夫。喜欢去乡村旅游的,大多是城里人,他们在乎清洁、健康、环保,对吃的、喝的、住的要求都很高。很多乡村,自然环境不错,但到了就餐住宿的场所,就完全不是那回事了。里外两重天,让很多游客难以接受。有的宁可吃方便面,睡帐篷。从我国现实情况来看,发展乡村旅游最大的问题是从业人员素质问题,他们大多是走出农田就进入服务。我国的农耕作业,没有形成规范的流程标准,加之民俗文化影响特别久远深厚,农民既是朴实的,同时又是粗放的。如今要跟得上时代的步伐,搞精细化的优质服务,还需要理念的长期植入和服务行为规范的集中训练。不然,我国乡村旅游发展品质将受到制约。</p><p style="color: rgb(0, 0, 0); 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6px; line-height: 33px;">  第三,既是旅游,就要在食宿行游购娱六要素上面配套。缺少任何一个环节,任何一个环节给游客留下不满,都可能使游客留不下来。游客去了,最多是吃顿饭,住一晚,吸吸空气而已。既留不下更多好的记忆和下次再来的欲望,也留不下更多消费、给农家创造更多经济收入。要解决配套的问题,需要将文化融入到生态之中,将文化融入到经营之中,将文化融入到农副产品之中,将乡村旅游产业融入到互联网之中。让游客听到必想去,去了必想住,住下必想吃,吃了必想带,这样就会拉动乡村旅游产业链形成,解决农副产品附加值低问题,这才是乡村旅游发展的重中之重!</p><p style="color: rgb(0, 0, 0); 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6px; line-height: 33px;">  “五行经济模型”注重事物之间的联系性,注重整体性和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引进来、留住人、走出去”关系到旅游产业的每一个环节,如果不注重整体性,就会形成局限发展,头重脚轻,达不到产业链条形成和刺激经济发展的目的。从我国旅游产业目前存在的弊端来看,很多旅游景点同质化严重,吸引力度不强,旅游配套严重不足,旅游商品稀缺,旅游周期性问题严重现象突出,投资周期性长,见效慢,从而影响了我国旅游业健康发展。换句话来讲,我国旅游产业还处于一种粗放型发展模式。形成这些原因主要缺少对旅游产业的认识,缺少旅游产业的整体思维。</p><p style="color: rgb(0, 0, 0); font-family: 宋体; font-size: 16px; line-height: 33px;">  实践证明,应用“五行经济模型”是解决以上问题的关键,紧密围绕“如何引进来,如何留住人,如何走出去”,再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留住人”形成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五行经济模型”是解决经济发展的正确有效的思路方法,也是乡村旅游规划和发展必须遵循的科学规律。作者:寇北辰</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旅游+”: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