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秘人 发表于 2015-12-7 12:04:49

常见别字辨析

“无错不成书。”书中错得最多的,是别字。别字往往似是而非,让人临笔踟蹰,一不小心便会重蹈覆辙。别字是编校工作最大的难题。为此,笔者把自己经常碰到的别字稍加辨析,以与同行特别是年轻同行交流。还望高明不吝赐教。
常见别字辨析(一) 粹:精萃/精粹 【病例】这本诗歌选本,集中了当代抒情短诗的精萃,值得向年轻人推荐。 【诊断】音同义混致误。 【辨析】“精萃”应为“精粹”。“粹”和“萃”读音均为cuì。“粹”是形声字,米字旁是它的形符,意思是没有杂质的、品质优良的大米,由此引申出精华的意思。所以,它可以和同义的“精”构成“精粹”一词。“萃”也是形声字,草字头是它的形符,本义是草丛生的样子,由此引申为动词,义为聚集,如荟萃、集萃、萃聚。聚集在一起,自然就成了一个整体,由此又可用作名词,指群、类。成语有“出类拔萃”,这里的“萃”和“类”都是指相同或相似的人物、事物的集合体。无论是动词还是名词,“萃”都没有精华的意思,广告中经常见到的“精萃”组合,完全是拉郎配。   发:美發廳/美髮廳 【病例】新开的商城边又有了一家美发厅,一到晚上,繁体字书写的“美發廳”三字闪闪发光。 【诊断】繁简误认致误。 【辨析】“美發廳”应为“美髮廳”。“美髮”,简化字的规范写法应是“美发”。“发”对应的是两个繁体字:一个是“發”,一个是“髮”。“發”,音fā,本义为射箭,故其字从弓,如“百發百中”;引申指发射,如“弹无虚發”。“髮”,音fà,本义为头发,故其字从“髟(音biāo,长发飘舞的样子)”,如苏东坡的“早生华发(髮)”。“美髮廳”误为“美發廳”,显然是没有弄清楚“发”和“發”“髮”不同的对应关系。   雌:信口齿黄/信口雌黄 【病例】明明卖的是过期食品,还信口齿黄,说营养价值没有改变。 【诊断】音近致误。 【辨析】“信口齿黄”应为“信口雌黄”。“雌”,音cí。“雌黄”为橙黄色的矿物,可作褪色剂用。古人抄书、校书有了差错,常用雌黄涂改。据《晋书·王衍传》,王衍字夷甫,此人能言,发现有说得不妥当的,立即加以修正,“时号口中雌黄”。可见这本是一个中性词。后来则成了贬义词,所谓“信口雌黄”,就是说话不顾事实,不负责任,信口乱说。“齿”,音chǐ。“齿黄”的字面意义是牙齿发黄,这和乱说没有必然联系。   果:食不裹腹/食不果腹 【病例】“食不裹腹,衣不蔽体”早已成为历史,今天,人们对饮食的要求,已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诊断】音同致误。 【辨析】“食不裹腹”应为“食不果腹”。“果”和“裹”读音均为ɡuǒ。“果”,本指树木结的果实。大凡果实,皆饱满而圆胀,庄子便用“果”来形容人的饱足的样子。他在《逍遥游》中写道:“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腹犹果然”就是肚子像果实一样圆滚滚的,故“果腹”有饱足义。成语“食不果腹”,则是说吃不饱肚子,常用来形容贫苦的生活。“裹”虽和“果”同音,但意思是指在外部包扎、缠绕,“衣不裹腹”也许还可以说,“食不裹腹”让人无法理解。   趺:跌坐/趺坐 【病例】沈先生曾写过一首《跌坐》诗,表明自己的心志:“举世嚣嚣我适静,棕床跌坐作心观。” 【诊断】形似致误。 【辨析】“跌坐”应为“趺坐”。“趺坐”是一种特殊的坐姿,也许一般人不太熟悉的缘故,出版物中常误为“跌坐”。这两个字虽然只差一小撇,但一个摔倒了,一个稳坐着,字义差得很远。“趺”,音fū。形声字,本义为脚背;用作动词时,指左右脚交叉盘坐。这是佛教徒的一种常用坐姿,称为“趺坐”。这样坐着是不可能“跌”的。用作名词,可指石碑的底座,如“石趺”“龟趺”等。“跌”是一个常用字,看字的构成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它的意义:失足。——失去平衡自然容易摔倒。引申义有坠落、降低、价格下降等,如跌落悬崖、股市暴跌。   敦:温柔钝厚/温柔敦厚 【病例】“诗三百, 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儒家认为,温柔钝厚是《诗经》的基本特色。 【诊断】音近致误。 【辨析】“温柔钝厚”应为“温柔敦厚”。这四个字就字面意义来说,指温和而宽厚。《诗经》是“四书五经”之一,其中有不少作品意在讽刺,但用语怨而不怒,所以称之为“诗教”。这是符合儒家的道德标准的。“敦”本是古代的一种食器,音duì,它由青铜制成,器身和盖子都为半球形,器物整体呈球形。由于这种器物看上去厚重而实在,因此,本为名词的“敦”,引申出了形容词的意义,可指情感的诚恳和深厚,汉语中有一批由“敦”构成的词,如“敦请”“敦促”“敦聘”等等。“敦厚”由两个同义语素联合成词,无论“敦”和“厚”都包含着正面的情感。而“钝”本义为不锋利,引申指迟钝、愚笨,在词义上是否定的。“敦”和“钝”自不能混为一谈。   箭:明枪暗剑/明枪暗箭 【病例】祖父死后,大哥因为做了承重孙,便成了明枪暗剑的目标。家庭气氛变得更加压抑。 【诊断】音同义混致误。 【辨析】“明枪暗剑”应为“明枪暗箭”。“箭”和“剑”读音均为jiàn。“箭”可在远处、暗处发射;“剑”为短兵器,适合于近战。所以“箭”和“剑”虽同为武器,却不能混用。距离远、暗地里伤人要用“箭”,面对面公开作战要用“剑”。“明枪暗箭”比喻公开的和隐蔽的攻击,不能写成“明枪暗剑”;而“唇枪舌剑”是口舌之战,舌是最短不过的“兵器”,适合比喻为“剑”而不是“箭”。   炕:火坑/火炕 【病例】里屋便是火坑,铺着手工织的毛毯,搁在上面的小桌上摆满了热腾腾的菜。 【诊断】形似误读致误。 【辨析】“火坑”应为“火炕”。“炕”,音kànɡ,“火炕”是我国北方农村睡觉时用的土台,下面有孔道,孔道两端连接炉灶与烟囱,烧火后可以取暖。“坑”,音kēnɡ,指洼下去的地方,如“一个萝卜一个坑”。“坑”旧可通“炕”,但早在宋代时已不通用,“火炕”不能写作“火坑”。南方因没有火炕,常有人因为形似把“火炕”读为“火kēnɡ”,笔下也误为“火坑”。
常见别字辨析(二) 黏:粘度/黏度 【病例】农贸市场上新到的一种大米,不仅颗粒饱满,而且粘度很高,一上市就受到热捧。 【诊断】正异误认致误。 【辨析】“粘度”应为“黏度”。“粘”和“黏”两字长期纠缠不清,和不了解异体字的变化有关。早在1955年12月公布的《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中,“黏”曾作为异体字被淘汰;凡是原来用“黏”的地方,一律改用“粘”。但在1988年发布的《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中,“黏”字已恢复使用。“粘”和“黏”的分工是:“黏”的读音为nián,形容词,形容能把一种东西附着到另一种东西上去的性质,比如胶水就具有这种特性。“粘”,除用作姓氏时读Nián外,其他地方一律读zhān,动词,指通过黏性物把两种物体结合到一起的行为,如“把邮票粘到信封上”。“黏”和“粘”读音不同,词性不同,词义不同,在“黏”和“粘”两者明确分工以后,继续以“粘”代“黏”,是不符合用字规范的。   倚:依马可待/倚马可待 【病例】小马可是我们公司的“一支笔”,几千字的报告,上万字的总结,只要把任务交给他,依马可待。 【诊断】音近义混致误。 【辨析】“依马可待”应为“倚马可待”。“依”,音yī;“倚”,音yǐ。《说文》中两字互训:在解释“依”字时,说“依,倚也”;在解释“倚”字时,又说“倚,依也”。两个字的本义几无二致,但在实际使用中,还是有微妙的区别的。“依”偏向于挨着,间距很小,如“依山傍水”“白日依山尽”;“倚”偏向于靠着,往前为“凭”,往后或往两边则为“倚”,如“倚着东门”“倚着树干”。“倚马可待”说的是晋代的袁虎。桓温领兵北征时,命令袁虎起草公文,袁虎靠着马背,手不停挥地写下了七张纸,而且写得文从字顺。后世便用“倚马千言”“倚马可待”,形容文思敏捷。此处的“倚”是靠着,理应用“倚”。   计:空城记/空城计 【病例】小夫妻俩把衣服晒在外面,制造全天在家的假象,其实早就抽身去了南京,演了一场“空城记”。 【诊断】音同致误。 【辨析】“空城记”应为“空城计”。“计”是会意字,从言从十,本义指结算,后引申有计划、计谋、策略义。“空城计”见于《三国演义》,马谡失街亭以后,司马懿率军直逼城下,诸葛亮无奈定下空城计。这个“计”是计策、计谋,不是记载、记录,不应用“记”。   竽:滥芋充数/滥竽充数 【病例】自从钢琴热掀起后,钢琴教师身价倍增,一批“三脚猫”也混迹其中,滥芋充数。 【诊断】形似致误。 【辨析】“滥芋充数”应为“滥竽充数”。“竽”,音yú,一种古乐器,类似于现在的笙,多用竹管制成,故其字为竹字头。“芋”,音yù,指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地下茎富含淀粉,即日常食用的芋头,故其字为草字头。成语“滥竽充数”出于《韩非子》,说的是一位南郭先生,本不擅长吹竽,也装模作样成了宫廷乐队里的演奏员,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行家里面充数。南郭先生吹的是“竽”而不是“芋”,芋头是只能食用而不能吹奏的。   麈:挥尘/挥麈 【病例】没想到沈家的书房,成了朋友们清谈之地,有人提议取名为“挥尘堂”。 【诊断】形似致误。 【辨析】“挥尘”应为“挥麈”,“尘”是“麈”的误写。这显然和“尘”的繁体字“塵”有关。“塵”,以鹿奔跑扬起尘土会意。现简化为“尘”,以小土飞扬会意。引申指行迹、踪迹,如望尘莫及、前尘往事、步人后尘等。“挥麈”为什么会误为“挥尘”呢?就因为主字底的“麈”和土字底的“塵”高度形似的缘故。麈,音zhǔ。本义为一种鹿类动物,亦名驼鹿,俗称四不像。“挥麈”的“麈”,也称“麈尾”,古时人们闲谈时用来掸拭尘埃、驱赶蚊蝇的生活用具。它有一个长柄,柄的一端绑着一缕麈毛或其他兽毛,故称“麈尾”。对于古人来说,“挥麈”是常见的,而今人却很陌生,于是就常常把“麈”当成“塵”,又按例简化成“尘”。结果“挥麈”便莫名其妙地成了“挥尘”。   伎:技俩/伎俩 【病例】网络诈骗的技俩都是大同小异的。 【诊断】音同形似致误。 【辨析】“技俩”应为“伎俩”。“伎”和“技”读音均为jì。古代“伎”可通“技”,指才智、技巧。“技俩”和“伎俩”这两个词都是有的,都可指技能、技巧,不含贬义。但由于“伎”又可通“妓”,在感情色彩上逐渐发生变化,近代以来“伎”专指玩弄手段或花招。“伎俩”因此不再写作“技俩”。   壸:壶奥/壸奥 【病例】“深得《金瓶梅》壶奥”,这是脂砚斋在《石头记》第十三回写的一条批语,向为人们论证《红楼梦》与《金瓶梅》之渊源关系时所引用。 【诊断】形似致误。 【辨析】“壶奥”应为“壸奥”。这两个字高度形似,仅一横之差。“壶”是一个常用字,茶壶的“壶”,音hú,下部为“业”。“壸”是一个冷僻字,音kǔn,下部为“亚”。“壸”的本义为宫中的小路。最初的字形呈现曲曲弯弯的形状。引申可指内宫。“壸闱”即帝王后妃居处,“壸政”指宫中政事。宫中的事自不可外泄,故“壸奥”可形容难以猜透的奥秘。   滥:陈词烂调/陈词滥调 【病例】诗本身并不能比题目给人以更深的印象,常常是那套毫无节制的陈词烂调。 【诊断】音同义混致误。 【辨析】“陈词烂调”应为“陈词滥调”。“滥”,本义为水漫溢出来,引申为过度、浮泛而不切实际,如泛滥成灾、狂轰滥炸、宁缺毋滥等。“烂”,本义指食物松软,引申为有机物腐烂,副词义为程度深,如烂泥、烂账、烂熟等。“陈词滥调”中的“陈”,指言语过时而没有新意,“滥”指过度使用而流于空泛。无论是“陈”还是“滥”,说的都是内容的不能推陈出新,而不是指具体物质的腐烂,所以不能写成“陈词烂调”。   概:气慨/气概 【病例】他身上有一股“老牛撞南墙,到死不回头”的气慨,一点不为眼前的利益所动。 【诊断】形似致误。 【辨析】“气慨”应为“气概”。“概”,音ɡài,本义指量谷物时刮平斗斛用的刮板,因为是木头做的,故以“木”为形符,不论大斛小斗,只要轻轻一刮,立即“众生平等”,概莫能外。于是“概”有一律、全部义。“气概”的“概”为借用,表示一种豪迈的气度、神情。“慨”,音kǎi,《说文》的解释是:“忼慨,壮士不得志也。”“忼慨”即“慷慨”,“慨”指激昂、愤慨的样子,是一种精神状态,故以“心”为形符。概、慨字形相似,但读音不同,词义有别。   磋:切蹉/切磋 【病例】两位画家都是四川人,有着数十年的交情,他们至今还经常在一起切蹉画艺。 【诊断】音同形似致误。 【辨析】“切蹉”应为“切磋”。“磋”和“蹉”读音均为cuō。“磋”最初指加工象牙,其打磨的过程与石头有关,故其字是石字旁。古人同样表示加工,因材质不同而用字不同:骨谓之切,象谓之磋,玉谓之琢,石谓之磨。因磨制东西需来回反复,又引申出研究、讨论的义项,《诗经》中便有这样的句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切磋”“琢磨”即反复研讨、商量。“蹉”,义为“失足”,所以是足字旁,又引申为失误。组词成“蹉跎”,意思是时光白白耽误过去,如“蹉跎岁月”。   常见别字辨析(三) 待:以逸代劳/以逸待劳 【病例】形势的发展充分证明了这一点:红军虽弱,却善于养精蓄锐,以逸代劳。 【诊断】音同致误。 【辨析】“以逸代劳”应为“以逸待劳”。语出《孙子·军争》。孙子说善用兵者,要“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佚”同“逸”。“待”,等候、等待。所谓“以逸待劳”,即在两军争战时采取守势,养精蓄锐,等待来攻的敌人疲劳时再出击。而“代”的本义为更迭、代替,没有等候的意思。以“逸”代替“劳”,是说不通的。   鉴:签赏/鉴赏 【病例】他既关注木雕的使用价值,又重视它的签赏价值,还特别享受购买时的精神满足。 【诊断】形似致误。 【辨析】“签赏”应为“鉴赏”。“鉴”的繁体字作“鑒”,本是古代一种金属做的盛水盆。在镜子发明前,古人常用这种盆盛水“照镜子”。铜镜发明后,具有同样功能,故也称“鉴”。唐太宗李世民有句名言:“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史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其中的“鉴”即镜子。再引申指“照”。如“水清可鉴”“光可鉴人”等。进一步引申指“审察”“仔细看”。如“鉴定”“鉴别”等。还可指使人警戒或引以为教训的事。如“前车之鉴”“引以为鉴”等。鉴赏,即仔细审视或判断(真伪、优缺点等)及欣赏。如“鉴赏字画”“鉴赏古诗词”等。“签”的本义是指“书签”,没有审视或判断的意思。   赖:死皮癞脸/死皮赖脸 【病例】遇到这种死皮癞脸的纠缠,你千万不要心软!古人不是说过,“当断不断,必受其乱”吗? 【诊断】音同致误。 【辨析】“死皮癞脸”应为“死皮赖脸”。“赖”字的右下方是个“贝”字,此为“赖”字的形符。“贝”代表着金钱,是人的安身立命之本,故“赖”有依靠的意思,可构成依赖、仰赖等词。而人一旦失去依靠,则可能铤而走险,胡作非为,故“赖”又有不良的意思,可构成抵赖、诬赖等词。所谓“死皮赖脸”,是极言一个人不顾廉耻、纠缠不休。“癞”为病字头,本义指麻风病或癣、疥等皮肤病。癣、疥愈后留有疤痕,这样的形象特征给人印象不佳,故“癞”也可以指品质上的低劣,方言中的“赖子”也可作“癞子”。但从语言规范的角度考虑,不提倡“死皮癞脸”的写法。   截:直接了当/直截了当 【病例】在民主生活会上,张书记再次强调,有话要直接了当,不要吞吞吐吐、拐弯抹角。 【诊断】音近义混致误。 【辨析】“直接了当”应为“直截了当”。在历史上,“直截了当”有写作“直捷了当”的,但不写作“直接了当”。把“截”写为“接”视为一个差错,除了考虑词形的规范外,还因为两者在词义上存在微妙差别。所谓“直截”,就是不兜圈子,不绕弯子,它和后面的“了当”,表达的是同样的意思:干脆、爽快。这是一种态度。而“直接”是和间接相对应的,说的是不经过中间环节,进入下一个过程,它强调的是一种程序。考虑到“直截了当”的表达意图,理应取“直截”而不是“直接”。   阱:陷井/陷阱 【病例】街头的海报上赫然写着:“设陷井,女老板偷漏税款心生毒计;造假供,贫弱女为救母亲诬陷男友。” 【诊断】音同义混致误。 【辨析】“陷井”应为“陷阱”。“阱”和“井”读音均为jǐnɡ,又均为地上挖出的洞或坑,但两字用途悬殊。“井”,甲骨文象木头纵横搭出的井栏形,本义指水井。引申指类似水井的物体,如矿井、油井、天井。古代凡人居处必有井,故“市井”一词可指乡里。“阱”则是会意字,从阜从井。《说文》:“阱,陷也。”本义指防御或捕捉野兽的陷坑。“陷”和“阱”为同义语素。一个是用于捕捉的“阱”,一个是用于汲水的“井”,两者的用途是不相干的。   洽:融恰/融洽 【病例】小玲待婆婆如亲妈,和小姑、小叔的关系也非常融恰,年年被村里评为好媳妇。 【诊断】音同形似致误。 【辨析】“融恰”应为“融洽”。“恰”和“洽”的读音均为qià。三点水的“洽”,本义为沾湿、浸润,故其字从水。由浸润引申出和睦、协调、商量等义项。所谓“融洽”,说的是关系的和睦、协调,和“洽”字的引申义是一致的。竖心旁的“恰”,可以用作形容词恰当,如“其言不恰”;或者用作副词正好,如“恰到好处”。但不能用于“融洽”。   瘙:搔痒病/瘙痒病 【病例】老年人发生搔痒病,往往以躯干最痒,患者有针刺、灼热或虫爬行感。 【诊断】形似义混致误。 【辨析】“搔痒病”应为“瘙痒病”。瘙痒病医学上指一种有明显瘙痒感而没有原发性病变的皮肤病。“瘙”,音sào,古书上指疥疮,故以病字头为形符。“搔”,音sāo,用指甲或其他物体轻轻抓挠,故以提手旁为形符。瘙、搔二字词性不同,“瘙”是名词,“搔”是动词;“瘙痒”是皮肤的一种感觉,“搔痒”则是止痒的一种动作。瘙痒病患者难免会搔痒,但搔痒者不一定都患有瘙痒病。   蔼:和霭/和蔼 【病例】和霭可亲的马老师,正在讲台上侃侃而谈。 【诊断】音同形似致误。 【辨析】“和霭”应为“和蔼”。“蔼”和“霭”读音均为ǎi,字形又很相似,但字义有别。“蔼”是草字头,“蔼蔼”可以用来形容草木繁盛,大自然的这种生机蓬勃的景象,自能让人赏心悦目。所以“蔼”可以用来表示亲切、和气。也有另一种说法,“蔼”是一个会意字,从言从葛。“葛”是藤本植物,藤条柔软细长。说话如“葛”一般,自然会有一种亲和力,容易让人亲近。“霭”是雨字头,汉字中以“雨”为形符的,大都和天气有关,如雾、雪、霁、雹,“霭”也是其中之一,构成的词有云霭、暮霭等等。“霭”和待人接物无关。   常见别字辨析(四) 抱:报憾/抱憾 【病例】这是一场激烈的竞赛,3号仅以一票之差报憾出局。 【诊断】音同义混致误。 【辨析】“报憾”应为“抱憾”。“抱”为会意兼形声字,从手从包,包亦表声。义为以手包围,如“犹抱琵琶半遮面”。由实指而虚指,指心中存有,如抱恨、抱歉、抱屈。“报”和“抱”虽同音,均读bào,但字义不同,“报”有回应义,如“以德报怨”,以仁德回报别人怨恨。所谓“抱憾”,是心中存有遗憾,不是回报别人遗憾。   擘:巨擎/巨擘 【病例】臧克家先生曾说,他崇拜鲁迅、郭沫若、茅盾先生。因为在他眼里,他们是万众景仰的革命先进,文坛巨擎。 【诊断】形似致误。 【辨析】“巨擎”应为“巨擘”。“擘”,音bò。它在用作动词时,义为分开、剖开,如成语有“擘肌分理”;用作名词时,义为大拇指,所谓“巨擘”,比喻在某一方面居于首位的人物。无论是动词还是名词,都和手有关,故其字为手字底。“擎”,音qínɡ,这个字同样和手有关,义为向上托住的意思,故其字也为手字底。两者的区别在于声符不同:“擘”的声符是“辟”,“擎”的声符是“敬”。“擎天柱”就是支撑着天的柱子。“擎”是动词,“巨擎”是说不通的。   璨:璀灿/璀璨 【病例】晶莹剔透的冰雕在五彩灯光的映射下,璀灿夺目。 【诊断】音同义混致误。 【辨析】“璀灿”应为“璀璨”。“璨”和“灿”读音均为càn,又都有鲜明、耀眼的意思,但两者的习惯用法是不一样的。这和它们的本义有关。“璨”特指珠玉的光泽,“璀”也特指珠玉的光泽,故可构成“璀璨”一词,形容类似美玉一般的光彩,冰雕璀璨夺目便是一例。“灿”以“火”为形符,泛指明亮;“烂”也是以“火”为形符,同样可泛指明亮,故可构成“灿烂”一词。“灿烂”的使用范围较“璀璨”为广,星光可以灿烂,笑脸也可灿烂。   偿:得不尝失/得不偿失 【病例】王阿婆为了贪图便宜,买了路边小贩的一捆青菜。后来回家打开一看,一大半是烂的,真是得不尝失。 【诊断】音同致误。 【辨析】“得不尝失”应为“得不偿失”。“偿”,繁体字作“償”,形声字,本义是“偿还”。引申指抵值,如“杀人偿命”。由此又引申指“满足”,如“如愿以偿”。“尝”,繁体字写作“嘗”,形声字,从旨尚声。本义是“辨别滋味”,即吃一点试试。“卧薪尝胆”等词语中的“尝”,用的就是本义。“得不偿失”的“偿”指抵值,即所得的利益抵偿不了所受的损失,自然应用“偿”而不用“尝”。   晨:寥若辰星/寥若晨星 【病例】黄昏的观前街上,太阳刚刚西下,行人便已寥若辰星。 【诊断】音同义混致误。 【辨析】“寥若辰星”应为“寥若晨星”。“晨”和“辰”读音均为chén。“星辰”是一个常用词,星星的总称。“辰星”这个词也是有的,我国古代指水星。它们和“晨星”一样,都和星星相关,但在意义上容易混淆。“寥若晨星”是一个比喻。“寥”是少的意思,“晨星”是早晨天空中的星星。太阳出现以后,原本稠密的夜空中的星星,会因阳光强烈而相应黯淡,变得又稀又少。只有用“晨星”才能和“寥”呼应,用“辰星”或“星辰”都是说不通的。   玷:坫污 /玷污 【病例】同学之间纯洁的感情,却遭到了金钱的坫污,这是不能容忍的。 【诊断】音同形似致误。 【辨析】“坫污”应为“玷污”。“玷”,音diàn,形旁是“玉”。“玉”在古文字里是一根绳穿着三片玉的象形,因为整齐化以后和“王”字很相像,于是就在旁边加了一个点以示区别。“玷”本义指白玉上面的污点。后引申指使有污点,如玷污人格、玷辱名誉等。土字旁的“坫”,读音也是diàn。原来这是古代在室内放置食物、酒器等的土台子。商业兴起以后,商贾们将所售之物堆在土台子上供人选购,“坫”就成了柜台的初级形态。后来,土字旁演变成了广字头,“坫”俗变成了“店”。商店便是由此而来的。“玷污”和柜台无关,不应用“坫”。   度:渡假村/度假村 【病例】一走进渡假村的大门,只见两排挺拔的白杨迎风站立,仿佛在夹道欢迎来宾似的。 【诊断】音同义混致误。 【辨析】“渡假村”应为“度假村”。“度”的本义是计量,古人曾以手作为丈量器具,“度”下部的“又”便是手的象形。计量通常是由此点到彼点,故“度”又有由此达彼的“过”的意思。“渡”是由“度”派生出来的,本专指渡过水面。但在实际使用中,两者经常混用。在现代汉语中,两字的基本区别是:“度”的对象为时间,如度日、度假、虚度年华、欢度春节;“渡”的对象为空间,如横渡长江、共渡难关。“度假”显然和时间有关,不应写成“渡假”。有一个辅助的区别方法:凡用“度”都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不想度也得度;凡用“渡”则必须通过主观努力,否则就渡不过去。   砥:坦荡如坻/坦荡如砥 【病例】她的胸怀坦荡如坻,待人接物恳挚、热情,这一切,使我永世难忘。 【诊断】音同形似致误。 【辨析】“坦荡如坻”应为“坦荡如砥”。“砥”和“坻”读音均为dǐ。“砥”字从石,是一种石料,可作磨具,能使刀、剪等被磨后光滑锋利。“细石曰砥,粗石曰砺”,“砥”和“砺”都是磨刀石,只是质地不同。所以这两个字可以构成“砥砺”一词。“砥”是质地细腻的磨刀石。生活经验告诉我们,磨刀石是讲究平整的,质地细腻的磨刀石更是如此,所谓“坦荡如砥”是一种比喻的说法,强调的是宽广平坦。“坻”字从土,义为山坡,多用于地名,如天津宝坻。   箕:萁居/箕踞 【病例】荆轲之所以萁居,显然是想以这样的姿势,表示对秦王的藐视,显示自己的英雄气概。 【诊断】形似致误。 【辨析】“萁居”应为“箕踞”。“箕”,音jī。指竹篾或柳条之类编成的用具。所谓“箕踞”,指一种坐的姿势,即两腿叉开,像簸箕一样地坐着。在古人眼中,这种坐法是十分放肆的。这不仅因为这种坐法不拘礼节,率性而为,而且也和古人的服饰有关。古人上衣下裳,裳类似于今天的裙,里面不穿内裤,靠裳遮掩下体。“箕踞则如袒裸”,自然为社会道德所不容。“萁”,音qí,“煮豆燃豆萁”的“萁”,和坐立无关。“萁居”不可解。   常见别字辨析(五) 愣:发楞/发愣 【病例】“车子马上就要开了,你还在那儿发什么楞啊!到底走不走?”张大妈冲着女儿说。 【诊断】音近形似致误。 【辨析】“发楞”应为“发愣”。这一差错从现在情况来看,和两字音近形似有关,但更直接的原因,是不了解异体字的变化。“愣”曾是“楞”的异体字,“发愣”曾写作“发楞”,但1988年通用字表发布时,“愣”字已恢复使用。“愣”,音lènɡ,去声,义为走神、发呆。所谓“发愣”,就是精神上处于恍惚状态。引申指鲁莽、冒失,如愣头愣脑。“楞”,音lénɡ,以四方木会意,本指木头的边,现多写作“棱”。“楞”还用于佛经翻译,如《楞严经》。   黯:暗然泪下/黯然泪下 【病例】大年初五一早,我拉着母亲的手和她老人家告别,母亲用她那无助的眼神紧紧盯着我,我不由得暗然泪下。 【诊断】音同义混致误。 【辨析】“暗然泪下”应为“黯然泪下”。“黯”和“暗”读音均为àn,都可形容光线微弱昏暗。主要有两点区别:一是在现代汉语中,“黯”字一般不单独使用,如“月明星黯”,现代汉语宜写作“月明星暗”。二是由自然光线的暗淡,“黯”可引申指心情的沮丧低落,如“黯然泪下、黯然神伤”。“暗”则可引申指手段的不公开、不光明,如“明查暗访、明争暗斗”。   脚:挖墙角/挖墙脚 【病例】我还记得那幅漫画,几个挖墙角者兴奋地抱着砖头,殊不知一堵高墙正向他们压下来。 【诊断】音同致误。 【辨析】“挖墙角”应为“挖墙脚”。墙角,指两堵墙相接而形成的角落;墙脚,则是指墙根,是支撑整幢建筑的基础部分。“挖墙脚”是一种比喻性的说法,形容一种极其危险的破坏行为。“挖墙角”虽然会对建筑物产生影响,但一般来说不是致命的;只有“挖墙脚”才会产生整体颠覆作用。因此,“挖墙角”改为“挖墙脚”,才符合表达的意图。   炭:木碳/木炭 【病例】冬天的夜晚,奶奶喜欢端个小板凳,坐到火盆前做针线活。我就挨在她身边,两脚踩着盆边,看木碳的火苗小蛇似的飞舞着。 【诊断】音同义混致误。 【辨析】“木碳”应为“木炭”。“炭”和“碳”读音均为tàn。山字头的“炭”,是木材燃烧而成的一种黑色燃料,即“木炭”。石字旁的“碳”,是近代科学新造的科技用字,指一种化学元素,符号是C。“碳”的化合物很多,如碳酸盐、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碳”的化学性质稳定,在空气中不起变化,是构成有机物的重要成分。但碳不能直接用作燃料。市面上常见的“碳烧咖啡”“碳烧腰果”之类,其中“碳”字都是“炭”的误写。   粱:黄梁美梦/黄粱美梦 【病例】毛泽东同志英明决策,“百万雄师过大江”,粉碎了国民党企图以长江为界的黄梁美梦。 【诊断】音同形似致误。 【辨析】“黄梁美梦”应为“黄粱美梦”。“粱”和“梁”读音均为liánɡ,而且都是形声字。“梁”从木,指桥梁或屋梁;“粱”从米,指谷类中的小米。“黄粱美梦”出自唐人小说《枕中记》。有个读书人卢生,在邯郸的一家旅店里遇到道士吕翁。卢生感叹家世贫穷,道士就借给他一个枕头,说是枕上就会称心如意。此时店家正在煮小米饭。卢生枕着道士的青瓷枕睡觉,在梦中享尽荣华富贵,待他一觉醒来时,店家的小米饭还没煮熟呢。后世便用“黄粱美梦”比喻不可实现的空想。“梁”可是不能用来做饭的。   杨:水性扬花/水性杨花 【病例】在男权社会里,女人总被视为水性扬花,遭到了有色眼镜的排斥。 【诊断】音同形似致误。 【辨析】“水性扬花”应为“水性杨花”。“杨”和“扬”读音均为yánɡ。“杨”,木字旁,名词,指杨树;“扬”,提手旁,动词,义为举起、升起、风吹使飘、往上抛撒等。“水性杨花”意思是像水一样流动不定,像杨花一样随风飘动,喻女子作风轻浮、朝三暮四。既然是以杨花作比,自然应写成“水性杨花”。   殊:孰不知∕殊不知 【病例】孰不知“价格战”是把双刃剑,几年鏖战下来,彩电企业突然发现谁也没有捞到什么好处。 【诊断】音近义混致误。 【辨析】“孰不知”应为“殊不知”。“孰”,音shú,疑问代词,义为“谁”或“什么”,如“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是可忍,孰不可忍?”“孰不知”即“谁不知”,意思是谁都知道。“殊”,音shū,可作副词,“殊不知”意思是竟然没想到,竟然没发觉。从例句来看,彩电企业是经过“几年鏖战”之后,因为“谁也没有捞到什么好处”,才意识到价格战是把“双刃剑”的。这显然是“殊不知”而不是“孰不知”。
    转载自秘书工作

文字游戏 发表于 2015-12-11 15:30:02

搜集这些真不容易,向原作者致敬,向楼主致敬,感谢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常见别字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