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我市生态工业刍议
张来水</p><p style="line-height: 150%; text-indent: 30"><br>
<br>
生态工业是近10年来才提出的一个科学概念。根据联合国工业与发展组织的定义,生态工业是指“在不破坏基本生态进程的前提下,促进工业在长时间内给社会和经济利益做出贡献的工业化模式”。生态工业的理念是在工业发展的同时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在我市工业发展的过程中,不破坏生态环境和资源,走生态工业的道路,是实施“生态兴市”的必然要求。我市的工业是以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为基础发展起来的,由于长期沿用以资源开采和资源依赖的传统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高强度开采和消耗自然资源,已经制约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br>
毋庸置疑,我市工业高能耗、重污染问题通过多年的综合治理,已取得明显成效,但由于高投入、低效率的粗放增长模式还没有从根本上转变,工业“二高一重”(高能耗、高物耗、重污染)问题仍显突出。据调查,2004年,全市有4327万吨工业废水排入沙溪河。全市耗能在5000T/年标煤以上的企业有110家,耗能总量501.8万吨标煤占全省5000T/年标煤以上的企业耗能总量的27.3%万元工业总产值能源单耗4.22吨标煤而全省平均水平为0.96万吨标煤/万元工业总产值是全省平均水平的4.4倍。全市水泥企业102家,年水泥粉尘排放量近7万吨。高能耗、重污染给我市的环境和人民的健康带来危害。<br>
我市工业经济要在“十一五”期间加快发展,并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转变增长方式,改变目前高能耗、重污染状况,实施“生态兴市”战略,用发展循环经济的理念,全面打造生态工业基地,积极引导企业加快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抓好节能、环保、资源综合利用项目,逐步改造或淘汰高能耗、高物耗的项目、工艺流程和落后产品。为此,笔者在调研的基础上,提出若干建议如下:<br>
一、增强生态环保意识<br>
1、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通过各种媒体广泛普及和宣传环境科学和环保法规知识,切实增强全市人民的环境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把有关环境保护知识作为广大干部和职工培训的重要内容。<br>
2、建立绿色生产、绿色消费、环境友好和资源永续利用的社会公共生态道德准则。引导全体公民形成良好的绿色生活、绿色消费的习惯和行为,多做有利环境的事情,与大自然和谐共处。<br>
3、在全市开展争创“环境友好企业”等活动,努力营造发展生态工业的良好氛围。对注重环境保护和循环经济搞得好的企业,给予表彰奖励。<br>
4、建立公众参与生态建设监督机制。包括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人大代表的法律监督,政协委员的民主监督,群众代表的社会监督等。<br>
二、科学制订生态工业发展规划<br>
1、按照“生态兴市”的要求,制订生态工业发展规划。把发展生态工业作为编制我市“十一五”规划的重要内容,摆上突出位置。以打造生态工业为目标,开展生态工业专题调研,组织有关专家进行论证,使规划具有前瞻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br>
2、把我市重大发展项目纳入生态省建设框架。构思一些事关我市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项目,争取列入生态省建设实施方案的总体框架和省“十一五”规划中。<br>
3、我市发展生态工业应遵循“三不”原则,即不污染、不破坏资源、不搞低水平重复建设,推进工业企业的技术改造,推行清洁生产,优化工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培育新的支柱产业。<br>
三、大力推行循环经济<br>
1、研究制定我市《发展循环经济意见》。按照“减量化、再使用、可循环”的原则,以循环经济为核心,把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生态设计和绿色消费等融为一体,强化生产要素资源的集约利用,力求从根本上改变经济增长方式。<br>
2、严格执行产业和项目准入制度。按照“优化一产,提升二产,突破三产”要求,进一步明确产业发展导向,设置鼓励、限制和禁止建设的产业目录。鼓励发展市场需求大、技术含量高,节约能源和资源,无污染或低污染,利于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竞争力、扩大就业的项目。禁止发展严重危及生产安全、生活安全和生态安全,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质量不符合国家标准的项目。<br>
3、鼓励企业实行清洁生产。将清洁生产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以及环境保护、资源利用、产业发展、区域开发等规划,重点将区域内高耗能、高耗水、污染重的行业、企业列入实施清洁生产名录。鼓励企业实施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并将自愿实施清洁生产和削减污染物排放的技术改造项目列入各级政府财政有关专项资金的扶持范围,市设立清洁生产专项资金,县级同比例配套。对利用废物生产产品和从废物中回收原料的,税务机关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减征或免征增值税。<br>
四、搞好生态工业园区建设<br>
1、对已建或在建的工业园区,按生态工业要求,建成几个重点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生态工业示范园区要围绕资源时空分布、环境容量、环境承载力、生态系统敏感性和服务功能等编制生态规划,并组织园区实施建设,取得示范经验后,向全市的各工业园区(包括工业小区)推广。<br>
2、将园区内各企业的工业三废和有害排放物作为资源在企业间循环利用,变废为宝,化害为利。在生态工业园区建设中,要集中建设防治环境污染的设施。把治理污染的着眼点从单个企业扩大到企业组团,园区整体排放污染物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和总量控制指标。<br>
3、搭建生态工业园建设的技术平台。支持生态工业园的相关研发技术和引入技术的五大类示范项目,搭建技术支撑平台。包括:信息技术、水重复利用技术、能源综合利用技术、回收与再循环技术、重复利用与替代技术。<br>
4、加强信息沟通和改善产业环境。围绕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召开一系列研讨会、经验和技术交流会。加强政府、园区、企业间的交流与合作,搭建信息平台,加快相关信息的传递沟通,促进工业园积极开展生态化方面的基础建设。<br>
5、为园区推进清洁生产、建设生态网络类的项目给予一定优惠政策,如专项基金支持,提供贴息贷款等,通过政策导向促进园区的生态化探索。<br>
6、确立生态工业园区的地方性标准和评价指标,完善区域评价机制,进行跟踪评估。<br>
五、建立多元投入机制<br>
1、加大生态工业建设资金投入力度。市财政每年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用于生态工业建设,并按GDP增长比例逐年递增。<br>
2、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机制。积极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多元化投入机制,以环境污染防治项目为重点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吸引国内外、社会和民间资本投入;健全环境设施使用和服务收费制度,依法征收污水、废物收集和处置费;探索把经营性生态项目企业特许经营权、污水和垃圾处理收费权及林地、采矿权等作为抵押物进行抵押贷款;鼓励不同经济成份和各类投资主体,建设、运营环境污染治理设施,鼓励采用不同形式(独资、合资、承包、租赁、拍卖、股份制、BOT等)参与生态工业建设,逐步建立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市场化运行机制。<br>
六、实施绿色产品品牌战略<br>
1、立足资源打响品牌,引导企业开展创品牌活动。制定创立品牌的激励机制,对获得国家、省、市的名牌产品,及时兑现奖励政策,企业优先列入技术改造、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计划。<br>
2、深度挖掘现有的品牌优势,督促企业严格按国际、国家规定的标准进行生产和经营,产品积极进行国际论证,实行绿色品牌制度和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制度,全面提高绿色产品的质量和知名度。<br>
3、抓住重点,拓宽名牌群体。在林竹方面,重点打响永林<br>
集团、青竹集团、青山纸业、铙山纸业等几个企业的产品品牌。在绿色食品加工方面,重点打响三和食品、健盛食品、建莲产业、孟宗笋业等企业品牌。<br>
七、着力提高生态工业整体水平<br>
(一)大力发展资源密集型工业<br>
1、发展生物医药产业。我市山地资源十分丰富,境内生长、种植有多种可提取生物医药的植物,如红豆杉、雷公藤、厚朴、银杏、绞股蓝、莲子、食用茵等,其有效取成份对人类疾病或保健功能具有良好的效果。我市制药业具有一定的基础,但通病是做不大,如何充分发挥汇天制药、沙县制药和明溪南方红豆杉生物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的作用,再振我市制药昔日辉煌,应摆上政府工作重要议事日程,纳入我市生态工业建设的重要范畴。当前,市里应积极支持汇天等制药企业把技术、市场、效益好的优势产品做大做强;制药企业也要通过加大技术改造,根据我市资源情况,不断开发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新产品,并通过招商引资等途径,加快我市生物医药产业的形成、壮大和发展。<br>
2、发展家具加工制造业。据了解,我市现有各类木材加工企业1400多家,其生产的各类板材几乎涵盖了家具生产所需板材的全部。但至目前,全市尚无一家综合型或链条式的家具加工制造企业。林产加工产业要做大做强,要拉长产业链,家具加工制造是这个产业今后发展的潜力所在。因此,要加大宣传和招商引资力度,特别是要利用各类经贸洽谈会的平台,搞好项目推介,主动寻找海内外客商,做好项目对接,以期在短期内家具加工制造业的发展有重大突破。<br>
3、发展服装加工业。我市永安和尤溪的纺织业历经几年的发展已初具规模但要拉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发展服装加工极为重要。建议建设纺织服装专业园,实现分工专业化和服务社会化。进一步整合我市各方面的资源和优势,在纺织业相对集中的区域规划建设一定规模、综合配套完整的纺织服装专业园,组织大企业入园发展,实施五个“一体化”服务,即:产业和项目一体化、公共工程一体化、物流传输一体化、安全环保一体化、管理服务一体化,把园区建成功能齐全、分工协作、配套专业、效率一流、研产销一条龙的纺织服装专业生产基地。<br>
(二)大力发展科技型企业<br>
1、生态工业离不开科技进步。要扶植一批规模大、效益好的企业,发展成大型科技企业集团,鼓励科技型企业发展高科技逐步成为新兴产业的生长点。<br>
2、支持有条件的民营科技型企业发挥智力密集、机制灵活、产品技术含量高的优势,瞄准国际市场,扩大出口产品,参与国际竞争。在与科技进步有关的咨询业、信息业、培训业以及技术服务业,大力兴办各类民营科技第三产业。<br>
3、推动科技型企业发展横向联合与协作,通过订立技术合同、联营协议以及相互入股参股等多种形式,与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国有大中型企业、乡镇企业进行合作开发、合作生产、合作经营,加快成果转化速度,提高成果转化效益,扩大科技产业规模。<br>
4、把技术进步作为提升产业竞争力的核心内容。积极引进能弥补技术链条薄弱环节的关键技术和先进技术,实施消化、改造工程。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开发和应用,努力形成自主知识产权。<br>
5、完善技术进步动力机制,将企业的技术研发投入、拥有专利技术、自主知识产权和创名牌作为企业享受政府扶持和重点服务的条件,并作为企业经营者的年度考核目标,重点抓好一批重大技改、创新项目,带动生态产业发展。<br>
(三)大力发展生态型农产品加工产业<br>
1、通过资产重组和设立子公司的方式,将全市众多的“六板”企业(纤维板、胶合板、刨花板、细木工板、集成板、竹胶板)统一整合在永林集团等几个强势企业的品牌上,保证品牌产品的生产用料。<br>
2、强化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作用,增强辐射带动能力。以强强联合、内外联合等形式,组建大企业、大集团,壮大企业规模,通过拉长产业链,逐步形成产业集群。<br>
3、立足我市现有实际,研究如何立足林竹资源优势,加快林竹产业集群的发展;研究如何加快发展具有地方特色和比较优势的生物制药、肉羊肉牛、莲子、竹笋等深加工链条。<br>
4、科学、合理地用好各类扶持资金。积极为企业积极争取各类扶持资金,扶持资金切忌“撒胡椒面”,集中投向农业产业化大项目。<br>
<br>
作者为三明市政协副主席<br>
责任编辑:黄元庚</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