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珍惜 发表于 2015-11-16 15:53:43

在中共兴化市委十一届七次全会上的讲话

坚持改革创新引领发展      全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
——2014年7月22日在中共兴化市委十一届七次全会上的讲话 陆晓声
同志们:      这次全会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泰州市委四届七次全会精神,总结上半年工作,分析存在差距,动员全市上下进一步解放思想、坚定信心,正视问题、合力攻坚,坚持改革创新引领发展,全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确保实现全年各项目标任务。下面,我根据市委常委会研究的精神,讲一些意见。      今年以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我们坚持抓改革促发展,抓创新促转型,深入实施“重大项目推进年”活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保持稳中有进的态势。上半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2.23亿元,增长10.8%;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9.05亿元,增长8.9%。一是经济转型力度不断加大。始终突出工业经济主体地位,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食品加工等新兴产业发展。上半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81.1亿元、工业开票销售224亿元,分别增长16.5%、15.9%;科技创新实现新突破,完成技改投入86.5亿元,增长21.8%,新增省高新技术产品30项、省民营科技型企业36家,新认定中国驰名商标1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36.7%;兴达公司入库税金2.75亿元,增长8.03%。加快推进国家级出口蔬菜质量安全示范区创建,荣获“中国果蔬脱水加工第一县”称号。坚持用工业化理念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钓鱼粮食产业园、龙香芋产业园建设加快推进,标准良田改造进展顺利,全面完成林业绿化任务,夏熟生产再获丰收,秸秆“双禁”和综合利用取得阶段性成效。兴化垛田传统农业系统成为全省首家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依托千垛菜花、水上森林等景点,启动实施西北片“大旅游”规划,成功举办千垛菜花旅游节,旅游人数和收入再创新高。大力推动电子商务发展,兴化名特优产品市场影响力进一步扩大。服务业占GDP比重同比提升1.2个百分点。二是重大项目推进力度不断加大。大力推动开发区和重点特色园区协同发展,完成园区基础设施投入2.6亿元,园区承载能力进一步提升。建立开发区、戴南-张郭、安丰三大区域板块招商平台,选调70名机关干部充实专业招商队伍,健全完善市四套班子负责人挂钩重大项目服务机制,相继举办北京“央企行”、千垛菜花旅游节及厦门、上海投资环境说明会等招商活动,成功签约项目80项,总投资140.4亿元。与央企、国企合资合作迈出可喜步伐,华夏生态奶业等一批5亿元以上项目相继开工,循环经济产业园、燃机热电联产、华电渔光互补等一批在建重大项目加快推进。上半年共实施亿元以上工业项目61项,其中新开工15项,10亿元以上项目4项,5-10亿元项目11项,计划总投资201.7亿元。三是城乡统筹发展力度不断加大。启动城市综合交通等规划的编制,完成得胜湖西侧地段战略规划编制,113项城建项目稳步推进,金三角市场改造顺利推进,兴姜河、紫荆河、卤汀河等滨河绿化景观工程加快建设。扎实推进“三城同创”,国家卫生城市创建通过国家爱卫办组织的暗访考评。设立集镇建设专项引导资金,鼓励小城市、重点镇、特色镇完善功能、提升品位。组织开展镇村环境综合整治。“四有一责”建设扎实推进。四是改革创新力度不断加大。围绕工业强市发展战略,积极推进以整合资源、提升效能、激发活力等为重点的改革。出台《深入开展重大项目推进年活动的意见》和《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开放创新奖励实施办法》等政策文件,推进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高起点、高标准推进城区经济综合发展规划实施,加快做大做强城区板块经济。鼓励支持“飞地”开发,努力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双赢。深入推进“银镇(区)共建”,开展金融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试点工作,启动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试点。稳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行政效能和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建立健全重大改革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确保各项改革有序推进、平稳可控。五是改善民生力度不断加大。从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继续加大为民办实事力度。大力推进创业就业,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9.5%、11.3%,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25%以内。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续保率、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续保率分别保持在100%、90%以上,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健全。区域供水、城市污水管网建设、保障性住房、老旧小区和城中村夹沟改造等一批民生实事工程加快推进,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切实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深入推进平安、法治和过硬队伍“三大建设”,社会治安群众安全感、满意度等指标继续位列全省县市前列。六是党的建设力度不断加大。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各级党组织坚持学习教育严要求、深入群众听意见、聚焦“四风”找问题、剖析不走样、即知即改抓落实,党员干部的作风建设取得较好的阶段性成效,一批群众反映突出的问题正在得到有效解决,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注重将教育实践活动与干部队伍建设、基层组织建设、党风廉政建设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认真学习贯彻新的《干部任用条例》,扎实推进“基层组织服务年”活动,加大软弱涣散党组织整治力度,基层党建工作基础进一步夯实。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省委和泰州、兴化市委十项规定,严厉查处各类不廉洁行为,始终保持惩治不廉洁的高压态势。充分发挥人大、政协履职职能,切实加强和改进统战、党管武装、群团、老干部等工作,凝聚科学发展、转型发展的强大合力。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积极应对矛盾挑战,扎实推进稳增长、调结构、抓创新、促改革、惠民生各项工作,为实现全年目标任务打下了坚实基础。实践反复告诉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一切工作都要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在推进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不断碰到各种困难和问题,靠的是我们不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开拓创新、攻坚克难,用创新的意识抢机遇、用改革的举措破难题。发展永无止境,改革任重道远。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处于加快科学发展的关键阶段,能不能切实破解发展瓶颈、持续保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关键在于改革创新的力度大不大、着子实不实,抓落实的力度大不大、着子实不实。我们惟有坚持问题导向,全面深化改革,最大程度释放改革红利和创新能量,才能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实现新突破。全市上下要进一步增强改革创新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把眼前的发展困难和长远发展面临的挑战估计得更加充分,把奋力冲刺的对策和未来发展的谋划考虑得更加周全,把破解发展难题的举措和加快发展的部署准备得更加扎实,努力赢得主动、抢得先机。要积极策应、勇于实践,找准中央、省和泰州市全面深化改革措施与本地实际的结合点,紧扣经济发展不充分、区域发展不平衡的最大实际,始终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加快发展的动力源泉,坚持以工业经济为主抓手、主战场,全力推进投资拉动与转型升级、规模扩张与质量效益、招商选资与功能增强、平台打造与民生改善同步提升,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新跨越,努力探索并走好具有时代特征、兴化特色的改革创新引领发展之路。      一、坚持以改革创新提升工业经济发展水平      一个地区的发展根基首先是产业支撑,产业发展的首要基础是工业。没有工业经济、重大项目的重点突破,就没有今天全市经济社会稳中有进的良好势头。我们既要看到已经取得的成绩,又要看到存在的不足和差距;既要看到有利条件,更要看到面临的挑战,牢固树立强烈的机遇意识、紧迫意识和责任意识,增强工作定力,坚定发展信心,以改革创新推进工业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      应对宏观紧环境与增强区域竞争力的双重压力,要求我们必须克难奋进、突破重点。综观宏观经济形势,世界经济内生动力逐渐增强,抗风险能力有所提升,延续缓慢复苏态势,但也存在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我国经济运行在一系列“微刺激”和“稳增长”政策的带动下积极因素不断增多,企稳向好势头日趋明显,但“稳中有进”与“稳中有忧”依然并存。近年来,我老秘网市经济发展虽然保持了稳中有进的势头,但是基础还不牢固,竞争力仍然不强,主要表现在:受结构性减税、企业效益下降等因素影响,上半年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速同比下降2.3个百分点,税收收入增速同比下降6.2个百分点,下半年财政收支平衡的压力仍然较大;各地之间发展不平衡性呈现逐步扩大趋势,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税收收入同比呈负增长的乡镇分别有22个、21个,不足去年同期50%的乡镇分别有8个、5个;骨干企业增速放缓,兴达公司一枝独秀,梯队型企业格局尚未形成,有些企业关闭停工、开工不足或持续亏损。对此,我们要切实予以重视,化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把中央、省和泰州市全面深化改革的方向把握准、政策研究透,对方向明确、立即可行的改革要抓紧付诸实施,对涉及面广的改革要坚决执行好顶层设计,啃下硬骨头。要始终坚持工业强市战略不动摇,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向工业集中、各类要素向工业聚集、各项服务向工业聚焦,集中精力抓工业,全力以赴上项目,为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高点定位谋跨越与提升小康建设水平的双重使命,要求我们必须顺势而为、步步攀升。“谋跨越求突破,加快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是我们今后一个时期的奋斗目标,是我们对全市人民的庄重承诺。就目前而言,全市总体上还处在加快打基础的阶段,处在奋力爬坡过坎的阶段。经济总量不大,均量不高,发展速度还不快,区域经济融合发展的活力还需进一步增强;经济结构不优,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经济发展方式仍需进一步转变;项目推进对产业转型升级的支撑力仍显不足,招引项目的层次和水平还需进一步提升,部分在建重大项目推进不快,项目落地难、建设难、达效难问题仍然存在;特色园区规划引领作用不明显,功能配套建设的力度还不大,开发思路还不宽,产业集聚集约发展的水平仍需提升。必须深刻认识到,发展中的问题说到底要靠改革发展来解决。加快全市经济发展的短板和差距在工业,潜力和希望也在工业。工业经济的跨越发展、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重中之重就是大项目、好项目。当前经济形势的深刻变化、国家产业政策的深度调整推动了新一轮产业转移,为我们招引重大项目和高端产业、引进高层次人才和技术带来了现实机遇,为企业实现战略重组、加快做大做强提供了有利时机。我们要因势而动、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努力把改革创新落实到加快工业经济发展、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在经济体制改革上充分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在破解土地瓶颈上健全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完善土地资源整合利用办法;在创新投融资机制上推动信贷向实体经济、中小微企业倾斜;在转变政府职能上推进行政审批事项“减、转、放、免”,简化程序,提高效率,加强监管,确保下得去、管得住、效果好,加快构建吸纳先进生产要素、集聚优质发展资源新优势,不断增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内生动力。我们坚信,只要判断正确、应对得当,主动靠前、率先突破,就能够在重大项目引进、集群产业培育上创出新特色,打开新局面,攀上新台阶,以重大项目、工业经济的新突破谋求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跨越。      转型升级创特色与改革创新促发展的双重任务,要求我们必须咬定目标、快马加鞭。奋发作为加快转型升级尤为紧迫,积极有为推进改革创新不容懈怠。面对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面对发展中的矛盾问题,面对改革中的掣肘因素,有些地方、少数同志缺乏抢抓机遇的争先意识,规划制定、项目上争、产业策应缺乏前瞻性、主动性和持续性,抓项目力度不大、水平不高;有的缺乏慢进则退的危机意识,固步自封、坐井观天,对如何跨越发展想得不多、做得不实;有的缺乏创新突破的担当意识,回避矛盾、一味求“稳”,“山河不变、面貌依旧”。缩手缩脚势必贻误良机,勇于改革才能再创佳绩。如果一味在横向比较中强调客观,在纵向比较中沾沾自喜,在目标定位上留有余地,在工作标准上降低要求,那就必然导致原地踏足,甚至倒退。在其位谋其政,任其职尽其责。各级领导干部要把转型升级作为新型工业化的主抓手和突破口,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新型工业化为导向,以特色园区、重大项目、优势企业为支撑推进转型升级,实现工业经济发展的不断跨越。要抓紧完善片区经济综合发展规划推进落实机制,落实“重点突破、整体推进,分类指导、分档竞赛”的发展举措,积极构建充满生机、富有成效的体制机制。要始终坚持做到对认准的目标坚持不懈,对选准的路子坚定不移,对看准的事情持之以恒,敢于冲破各种障碍和阻力,积极稳妥、统筹谋划、务实推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步子迈得更大、走得更稳。      二、坚持全力以赴推进重大项目建设      围绕“重大项目推进年”活动,紧扣全年目标任务,坚持以招大引强、培大育强为主抓手,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落实有效措施,掀起重大项目建设新一轮高潮。      1.下大功夫强化招商引资。围绕全年招商引资10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2亿美元的目标任务,捏紧拳头,集中力量,全力攻坚,确保招商主线不动摇、招商精力不分散、招商活动不间断,着力形成签约一批、开工一批、投产一批、储备一批的良性格局。选准招商方向。坚持把提升项目层次、提高投资强度作为主攻方向,瞄准不锈钢、食品等主导产业的精细化、终端化发展,围绕培育壮大新材料、新能源、电子、机械零部件等新兴产业规模,准确把握、用足用好国家支持产业发展的政策,抢抓国家鼓励央企与民企战略重组的机遇,紧盯“国”字头、“央”字号、世界500强、民企100强、上市公司,主攻福建、河南等食品产业集聚地区和上海、北京、苏南、浙江、广东以及国外、境外发达地区,有选择、高起点承接和引进一批产业关联度高、上下游配套能力强的大项目、好项目。优化招商方式。充分发挥兴化驻外商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吸引创业有成的在外能人回归投资兴业。通过驻点招商、产业招商、以商引商、股权招商、委托招商等多种形式,在招大引强上不断实现新突破。要重点突出驻点招商,选派一批优秀招商人员长期驻点发达地区,开展专题招商;突出产业链招商,针对不锈钢、食品等主导产业的产业链高端环节和缺失环节,引进配套项目,集聚产业优势;突出靶向招商,对收集到的信息逐一排出有项目投资计划的企业,主动登门拜访,紧盯不放、以诚引商;突出企业招商,鼓励企业与有实力的战略投资者通过战略重组、联合经营、参股控股等形式实现合资合作,以存量引增量,以资产引资金,借梯登高、借力发展。加大招商攻势。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精心组织好金秋科技经贸洽谈会等招商活动,确保在重大工业经济实体项目招引建设上取得实质性突破。按照“全市一盘棋”、区域发展互动融合的思路,整合优化一线专业招商队伍,严格落实重大项目招引奖励和“飞地”招商利益分配政策,激发全市上下招大引强的主动性、积极性。      2.下真功夫推进培大育强。坚持以重大项目建设为着力点,着力推动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互动并进,培育大企业大集团与扶持中小企业双管齐下,提高技术装备水平与推进科技创新转化有机融合,进一步壮大实体经济,提升产业发展层次。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把加快已签约项目的开工建设、投产达效作为工作重点,进一步健全完善重大项目服务协调、督促检查机制,四套班子负责人和相关职能部门要主动深入挂钩重大项目建设现场,及时协调、会办、解决项目报批和建设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要定期组织督促检查,加强动态管理,对签约项目落户情况、开工项目建设情况、竣工项目达产情况,逐个过堂,确保快建设、早见效。重点抓好戴南循环经济产业园、华夏生态奶业等新开工重大项目和伽力森主食、悦兴药业、新源同昌二期、荣澄二期等续建重大项目建设,尽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实施一批技改项目。以实施“成长型企业培育工程”为抓手,鼓励和引导企业大力实施以新装备、新技术、新工艺为重点的技术改造,培育一批主业突出、创新能力强、带动作用大、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企业、大集团,努力构建梯次分明、结构合理的规模企业队伍,确保全年产销过10亿元企业达10家。继续支持兴达公司产销冲百亿。坚持抓大不放小,把符合产业发展方向、成长性好的小微企业,作为全市小微企业进规模培育工程的重点服务对象,加快培育一批“专、精、特、新”的中小企业,确保全年新增20家规模以上企业。加快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科学编制全市主导产业创新发展规划,启动首批百家创新型企业培育计划,激励企业瞄准产业发展前沿技术和关键核心技术,加大研发投入和科研攻关,在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的基础上,实现关键领域的创新和突破,推进不锈钢、食品、机械等产业转型发展。加快建设“中科院泰州中心工作站”以及开发区省级食品检验检测中心等一批公共技术检测、研发、孵化平台。强化产学研合作,确保全年共建一批产学研联合体,达成一批校(院所)企合作项目。大力开展乡镇发明专利攻坚行动,实现乡镇发明专利申请“全覆盖”。扎实推进品牌创建,新增中国驰名商标1个、省名牌产品2个。      3.下苦功夫破解要素瓶颈。全面践行亲商服务理念,全力支持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着力打造汇集资金、技术、人才的“洼地”和外来投资的“乐园”。加强要素保障。鼓励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增加信贷投放,降低融资成本,拓宽抵押担保渠道;规范民间担保公司管理,严厉打击抽逃资金、恶意拖欠贷款等违法行为,优化区域信用环境。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全面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意见》精神,着力实施节地水平和产出效益“双提升”计划。严格执行闲置土地处置政策,鼓励企业挖潜节地,引导企业“零增地”技改。更大力度争取重大产业项目省级立项,扩大用地计划来源,抓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占补平衡项目库建设和实施,开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期评估,全力保障项目建设用地。超前规划电、气和通信等设施建设,优化用工环境,保障企业需求。优化涉企服务。加大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力度,加快建立“一窗受理、内部流转、同步办理、限时办结、一窗发证”的服务模式,构建项目审批全程绿色通道。规范涉企行政行为,加大对涉企检查、收费、服务行为投诉的受理和查处力度,严肃处理违规违纪的单位和相关责任人。建立健全各级领导干部联系服务企业常态化机制。继续组织企业参加银企对接会、产品推介会等活动。鼓励支持企业加快上市步伐。打造人才高地。继续实施“2+10”人才战略,健全完善人才引进、使用、培养、管理机制,吸引更多的人才和创新要素参与兴化的发展。继续实施企业家培育“双百”工程,引导企业加快建立现代企业产权制度,促进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      三、坚持打造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竞争新优势      统筹推进园区建设、城乡发展,全力创新创优创特色,努力营造加快工业经济转型跨越的新优势。      1.加快园区建设。坚持高起点规划、高强度投入、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做大做优工业园区。要突出重点。围绕落实城区经济综合发展规划,加快开发区和城郊乡镇工业园区资源整合、融合发展,使之成为承接大项目、培育大企业、发展大产业的主阵地。强化组织领导,抓紧研究制定配套政策和具体措施,协调解决好管理体制、资源配置、利益分配、产业布局等方面的矛盾问题,督促和推进城区经济综合发展取得实质性突破。完善多元化投入机制,高标准打造城西工业走廊和城北高新技术产业园,重点加大公共服务设施、道路桥梁连接线建设力度,促进一区五园抱团发展、融合发展。进一步发挥和放大开发区引领作用,探索通过下放行政审批事项、设立办事机构等方式,扩大开发区经济管理权限,进一步提高服务效率。要统筹推进。强化统筹发展、科学布局、错位竞争,着力防范一哄而上、低水平重复建设。按照“园区集中连片、内部框架拉开”的要求,一方面,以城区、戴南-张郭和安丰三大经济板块和区域内重点园区为核心,加强板块之间、园区之间产业集群、设施配套、发展走向、体制机制方面的互联互通和有效对接,在更大的空间优化资源要素配置;另一方面,充分考虑重点园区的扩张需求,超前规划发展空间,科学布局内部功能,促进重点园区扩容提升。鼓励支持重点园区加强基础设施、标准厂房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配套完善金融、科技、创业等服务功能,不断提高园区承载能力。要创优特色。围绕“一园一主业”的要求,对现有园区产业定位实施动态管理,重点围绕龙头企业、主导产业确定园区发展定位,用足用活“飞地”开发政策,促进项目集中、企业集聚、产业集群,实现园区专业化、特色化发展。全力推进开发区创建国家级食品园区,鼓励支持戴南镇争创国家级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城东脱水果蔬产业园和陈堡精密铸造产业园争创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聚示范区,茅山台商工业园争创省级台商工业园。对园区落户项目要突出质效并重、投向优化、特色凸显,注重投资强度、用地规模、土地价格、产出效益有机统一。继续加大园区“南北共建”力度,力争更多的工业园区与发达地区合作开发。      2.统筹城乡建设。按照城乡一体、以城带乡、融合发展的要求,统筹推进中心城市、小城市和镇村建设。提升城市形象。坚持扩容与提质并举、保护与开发并重,统筹推进新区建设和老区改造,进一步增强中心城市承载力。加快数字化城管平台建设,创新城市管理机制,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有序推进城市公共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优先实施一批民生实事工程,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彰显品位特色。加快S333、S352、S351、S229、X203等一批省道、县道连接线建设,继续推动农村公路提档升级,确保兴泰高速公路年内开工,着力构建外通内环的交通路网体系。进一步优化教育、文化、卫生、就业创业、社会保障、社会救助等公共服务,提升餐饮住宿、商贸流通、休闲娱乐等服务业发展水平,增强城市软实力。提升集镇功能。按照规模适度、布局合理、功能健全、突出特色的要求,打造产业集聚、人口集中、发展集约、服务集成的宜居宜业小城市、重点镇和特色镇。突出“产城一体、镇园同步”,统筹协调好园区建设和集镇建设的关系,集约化推进道路、水电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互联互通、共建共享。继续完善“区域供水、垃圾收运、污水处理”三大体系建设,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不断满足产业发展和群众生活需求。加强集镇建设日常管理,持续开展集镇环境整治行动,确保集镇环境整洁、规范、有序。坚持适度负债、滚动开发、防范风险的原则,探索市场化、多元化投入机制,鼓励引导各类社会资本投资集镇建设,用足用活集镇建设奖补政策。围绕争创特色,因地制宜组织有条件的乡镇创建生态镇、园林式小城镇和历史文化名镇。提升农村环境。按照“巩固、提升、长效”的要求,进一步整合项目资源,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全面落实村庄环境长效管理机制,巩固提升农村环境。鼓励支持有条件的村创建省和泰州市美丽乡村。稳步推进农村土地确权登记试点工作。积极推动土地集中耕种、人口集中居住,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      3.加强生态建设。围绕生态立市的要求,坚持“加快还旧账、绝不欠新账”,努力实现生态水乡的品牌效应与社会效应、经济效益相互统一、相互促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扎实推进“三城同创”,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高效益、更可持续的发展。严把项目立项环保闸门,实行新建项目审批问责制,严格控制新建高耗能、高污染项目,从源头上控制新污染源的产生。鼓励引导企业淘汰落后产能,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加快推进城乡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实施绿化造林和得胜湖退渔还湖等生态环境修复工程,突出抓好以不锈钢酸洗、畜禽养殖、“十五小”行业以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整治为重点的环保专项整治行动。积极弘扬生态文化,引导全社会进一步增强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养成文明低碳生活方式,努力构建发展与保护互促并进、人与自然和谐相融的良好氛围。加快发展生态农业。着力把我老秘网市深厚的农业基础和良好的生态优势结合起来,稳步实施农业现代化工程,更好地为工业尤其是食品产业发展提供坚强支撑。高标准推进特色园区和规模基地建设,大力倡导生态、高效、集约、科技的种养方式,全力打造百万亩粮食高产增效生产区、百万亩生态健康养殖区、百万亩水乡生态涵养区。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完善农产品质量监管和市场流通体系,严格投入品管理,努力创建农业部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县、省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国家级出口蔬菜质量安全示范区。认真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扶持和鼓励有条件的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申报创建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充分放大地理标志和集体商标品牌效应,进一步增强生态农业品牌的辐射力和影响力。努力拓展生态旅游业。围绕放大兴化垛田这一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和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效应,认真做好全市旅游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完善配套设施建设,规范经营管理体制,整合开发旅游资源,进一步提升生态文化旅游业的质量档次和对外知名度、影响力,吸引更多的游客、企业家来兴化观光旅游、考察投资。充分发挥千垛景区的引擎作用,带动水上森林、沙沟古镇、徐马荒、大纵湖、金东门等旅游景点提档升级,努力创建省级人文生态旅游示范区。      四、坚持凝聚改革发展的强大合力      深化改革创新、加快工业发展、推进重大项目,核心在党,关键在人。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以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加强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能力建设,形成推进改革发展的强大合力。      1.高标准推进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在深入推进、巩固放大成果上再努力,确保见实效、管长远。坚持学习教育再深入。把加强学习作为贯穿活动始终、巩固前期成果、以活动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继续抓紧抓实抓好。通过召开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专题学习会,深入学习领会、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站在全面深化改革创新、推动工业经济转型跨越、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高度,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省委、泰州和兴化市委的部署要求上来,确保活动不走样、不跑偏、有实效。坚持查摆问题更严肃。各级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要把焦裕禄精神和“三严三实”要求作为一面镜子,从里到外、从上到下反复照一照,深入查找自身在思想境界、素质能力、作风形象、服务发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特别要注重从群众反映的发展问题、民生问题中查找背后存在的“四风”问题。“一把手”要带头把自己摆进去,坚持用更严的尺子衡量自己,用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用更大的勇气提高自己。着力贯彻和体现整风精神,开好高质量的民主生活会,把批评和自我批评摆在重要位置,开展积极健康的思想斗争,真正触及问题实质、挖到思想深处。坚持推进整改重实效。坚持边学边改、边查边改、边整边改,对查找出来的突出问题,明确整改方向,制定整改措施,规定整改时限,能改的立即改,能及早解决的尽快解决。整改问题要让群众看清楚,接受群众监督,以解决问题、推动发展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建立健全促进党员干部为民务实清廉的长效机制,推动制度规定进一步细化量化、科学严谨,真正让制度约束成为刚性约束。坚持做到“两手抓、两促进、两不误”,用改革发展稳定的实际成效检验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果。      2.高水平激发推动改革发展的生机活力。推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要靠广大干部群众的艰苦奋斗、开拓奋进。要鼓舞上下一心、团结拼搏的斗志。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强化新知识、新业态的学习研究,不断提高抢抓重大发展机遇、推动工业经济加快转型跨越的能力水平。特别是要突出理想信念、宗旨意识和党性教育,真正解决好理想信念内化、深化和强化的问题,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不断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传统美德、倡导时代精神,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过程地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大力弘扬“三创三先”的时代精神,不断激发干部群众见快思超、见强思争的拼搏精神和昂扬斗志。要营造不畏艰难、砥砺奋进的氛围。围绕中心工作,加大正面宣传,唱响主旋律。突出宣传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全市上下在“重大项目推进年”活动中抢抓机遇、改进作风、服务发展的生动实践,全面展示兴化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就和广大干部群众良好的精神面貌。针对群众普遍关心的重点热点问题,进一步提高舆论正面引导的质量和水平,既要讲清“怎么看”,又要讲清“怎么办”,还要讲清我们正在“干什么”。高度重视网上舆情,多形式、多途径讲好兴化故事,传播好兴化声音,不断营造积极向上的工作环境,增强推动改革发展的正能量。      3.高质量提升干部队伍的能力水平。应对发展差距,奋力赶超跨越,以工业经济加快发展带动全市经济社会转型升级、融合发展,是对我们视野、思路、能力的综合考验。要围绕发展强班子。依据“二十字”好干部标准,坚持看德才配干部、凭实绩用干部、靠公论选干部的选人用人导向。围绕工业经济发展需要,突出在招商引资、重大项目推进的重点部门、重点岗位选好干部、配强班子,提高选人用人科学化水平。推进实施干部教育培训计划,坚持向一线倾斜、在一线培养,加快后备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各级干部管理工作的精细化水平。构建领导干部任期实绩“阳光评议”与“三责联审”工作同步运行机制,从严监督管理干部。要筑牢堡垒强基础。深入推进“基层组织服务年”活动,继续开展党建工作示范点创建,打造一批基层党建服务特色品牌。不断深化农村党建工作,整顿转化一批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着力提升基层组织战斗力。扎实推进大学生村官“履职能力提升年”活动。加大党建工作分类推进落实机制的督查指导力度,探索实施“两新”组织党建工作“项目化、区域化、合同式”建设管理模式,抓好社区、学校、机关等领域的党建工作。坚持将党性锻炼和党性考核贯穿于党员日常教育管理全过程,引导广大党员为改革发展争作贡献、多作贡献。      4.高效率打造服务发展的良好环境。政治清明、政风清新、政通人和的发展环境,是全面展示党委政府良好形象的重要标志,更是我们凝心聚力、服务发展的必然要求。要以求真务实的作风汇聚力量。严格贯彻执行中央、省委、泰州和兴化市委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规定,大力弘扬埋头苦干、求真务实的作风,切实改进文风会风,把更多的精力用在谋发展上、放到抓落实上。坚决杜绝“廉而低效”、“廉而不为”的慵懒行为,大力弘扬雷厉风行、立说立行的作风,以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工作激情,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工作劲头,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工作力度,把每一项任务落实到具体项目,把每一个项目量化到具体指标,把每一个指标明确到具体责任人,扑下身子、扭住重点、严格督查、强化合力,最大程度地把各个方面力量聚合起来,形成齐心干事业、一心谋发展的生动局面。要以清正廉明的形象取信于民。紧贴全市改革创新促发展的重大工作部署,重点围绕加快转型升级、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等工作推进,加强对各项纪律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强化对领导干部失范行为的监督和处置,严肃追究责任,绝不迁就姑息。加快落实惩防体系建设任务分工实施意见,统筹推进从源头上防治不廉洁工作,扎实开展反腐倡廉宣传教育,深化廉政文化建设。强化权力运行监督制约,切实抓好“阳光执法”、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检查考核、廉政风险防控管理、经济责任审计、党务政务厂务公开等制度的贯彻执行,拧紧约束权力的“紧箍咒”,筑牢保护干部的“防火墙”。加大惩治力度,严肃查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和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廉洁案件,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要以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保障发展。稳定是改革发展的前提。面临繁重的维稳任务,在“青奥会”即将举行的特殊时段,要进一步强化“谁主管、谁负责”、“谁分管、谁落实”和“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信访维稳工作责任,加强矛盾问题源头预防,提高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治理社会水平,认真落实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充分发挥社会治理三级平台作用,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强化安全生产管理,从源头上减少各类矛盾纠纷,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同志们,现实差距鞭策着我们,重大机遇鼓舞着我们,发展使命激励着我们。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自觉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埋头苦干、务实求进,以坚定的决心、昂扬的斗志、必胜的信心,全力推动工业经济追赶跨越,为实现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在中共兴化市委十一届七次全会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