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滨湖区 人民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无锡市滨湖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2012年12月28日在无锡市滨湖区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区长袁飞
2012年工作回顾
2012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和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在全区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坚持科学发展、转型发展、优化发展不动摇,积极作为,克难求进,奋勇争先,区域经济在增长增效中稳步运行,转型步伐在创新创业中不断加快,城乡面貌在攻坚攻难中持续改善,各项事业在共建共享中全面进步,群众生活在利民惠民中有效提升,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态势总体平稳。
一、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各业经济平稳运行
总量稳步增长。注重政策引导,发挥市场作用,全力稳定经济增长,全年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42亿元、增长9.7%,财政总收入140亿元、同口径增长8%,公共财政预算收入72.1亿元、增长7%,固定资产投资372亿元、增长17%。工业经济企稳回升,预计完成纳税销售920亿元、增长7.9%,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55亿元、增长1%。服务业增势强劲,预计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8亿元、增长14.6%,限额以上批发企业完成纳税营销315亿元、增长6.5%。旅游产业加快增长,预计实现接待旅游总人数1250万人、旅游总收入135.2亿元,入境游增长1.1%,鼋头渚景区创成5A级景区,灵山旅游服务标准化示范区通过国家验收,并成为世界佛教论坛永久会址。都市农业有效提升,预计完成农业总收入3.97亿元,九龙湾生态园成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
结构稳步调整。突出都市经济导向,着力优化结构、提升层次、培育特色,三次产业结构逐步调优,比重调整为0.6∶48.9∶50.5。服务经济增效明显,城市综合体、特色商圈、电子商务等业态能级提升,华润万家等规模以上消费企业增势良好,新增200万元以上税收企业58家,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1.5个百分点。规模经济支撑有力,生物医药、精密制造、电子电气等支柱行业稳步增长,42家扶大扶强企业预计实现纳税销售176亿元、占规模工业总量的38.7%,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410亿元、增长24%,增幅在全市名列前茅;无锡经济开发区东区启动建设,江苏永翰等项目顺利入驻;华东重机实现我老秘网区国内主板上市第一家,雪浪环境通过国家证监会审核。新兴产业发展提速,预计实现业务总收入180亿元、增长16%;完成服务外包业务合同金额11.1亿美元、增长56.5%;180家“530”企业实现销售8亿元、增长200%,其中超亿元企业2家;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成功揭牌,摩科影业、新亚洲娱乐等国际知名企业入驻,预计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8%。
效益稳步提高。坚持引育结合,精心培植税源,优化投入结构,资产效益进一步提高。新兴税源持续增长,强化政策引导,加强沟通服务,物联网、服务外包、动漫等新兴产业预计实现税收15.5亿元、增长5%。投入结构渐趋优化,紧扣“项目推进年”,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入产业和载体项目,启动建设了银乾健康品生产基地、博大商业广场、万象城商业综合体等一批重点工程,社会资本投入占比达64%、提高9个百分点。资产效益有效提增,深化运营监管,规范资产处置,新增国有资产房屋面积20.5万平方米、土地面积69.2万平方米,预计实现国有
产租金收入2亿元、增长8.9%,社区平均财力达超480万元。
二、创新驱动,引育项目,转型步伐不断加快
载体建设量质齐升。载体建设有新进展,全区累计建成“三创”载体362万平方米,今年在建项目13只、开工面积124万平方米。载体内涵有新拓展,清华大学无锡应用技术研究院、全省首家外观设计专利信息中心——无锡(国家)外观设计专利信息中心等项目顺利落户,湖景科技园成功创建江苏省科技孵化器,全区国家级和省级科技孵化器分别达2个和6个。载体效益有新提升,着力强化科技招商,不断强化目标考核,全区“三创”载体新引进各类科技企业202家,累计达1067家,载体使用率和入驻率分别达59.2%和41.3%。
科技创新活力增强。全面实施科技创业创新“123”提升行动,发挥科技支撑引领作用,推进科技进步与创新,全区主要科技指标均位于全市前列。预计完成R&D研发支出16.1亿元,发明专利申请1600件、授权350件,全区百亿元GDP发明专利授权54件,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超过12件,提前完成基本现代化目标;新增省级工程中心7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8家,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达10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为51.5%;科技金融发展势头良好,江苏银行科技支行、农业银行科技支行共为24家科创型企业提供融资5600余万元,“蠡湖之光”一期3000万元全部发放到位;国际科技合作取得突破,获资助项目数和额度均位列全市第一。
招商引智成效明显。推进专业招商,创新招商模式,完善招商机制,强化招商考核,成功举办春秋两季经贸签约大会,签约项目92只、总投资46亿美元,引进软通数字出版、IBM中国系统与科技开发中心、萨孚凯中国区总部等重大项目80余只,预计到位注册外资2.8亿美元、增长21%。开展招才引智,依托各类招引载体,大力开展校地、校企合作,全年引进高层次人才444名,海外留学人员106人,新增国家“千人计划”人才4名,累计达17名,新增省“双创”人才12名,累计达48名;扎实推进科技镇长团、教授博士柔性进企业、企业博士集聚计划等产学研合作,新增人才公寓1417套、企业博士后工作站3家。
三、建管并重,打造亮点,区域环境更加靓丽
拆迁安置更趋规范。多措并举加快拆,扎实开展征收试点,切实规范拆迁行为,涉拆建筑签约180万平方米,拆除120万平方米,全面完成雪浪山东侧绿带、菱湖大道旺安段等31个项目拆迁。着眼匹配加快建,新开工小桃园家园、瑞雪家园等安置房组团预计175万平方米,竣工229万平方米,小潘巷、富安三期等安置小区交付使用。狠抓审核加快安,加快推进“两证”办理,提供安置房源1.38万套,安置全过渡户6316户,落实公租房、国土定向安置房均超800套,累计办理安置房初始登记2.97万套、转移登记1.3万套、土地证6696套。
片区功能更趋优化。规划设计不断深化,勤新地区控制性详规更新完成,河埒核心商务区北区、胡埭和华庄老镇区城市设计进一步深化,俞文彬、周舜卿故居修复方案通过论证。公共配套逐步优化,荣毅仁事迹陈列馆建成开馆,张卓仁故居复建完成,善文化街、周新老街、蠡湖科创中心等项目加快推进,邱巷、唐巷、住友家园、仙蠡苑北片等安置小区进展顺利。地块开发梯度推进,宏源、工商局、格兰机械、深航基地、原无线电厂等地块拆迁完成,华庄老镇区封闭改造政策争取到位。城中村改造扎实开展,完成大成村、圩田里等城中村集土拆迁及环境整治18万平方米,撤并自然村42个。
城市管理更趋精细。突出管理体制创新,积极开展城管“大联动”和“网格化”管理,加强数字城管平台建设,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不断提升。突出市容环境优化,城市公共绿化、户外广告设置、街头亮化美化等有序开展。突出专项治理到位,深入开展“太湖杯”城管创优、“两整两创”等活动,建筑市场管理、交通运输管理等工作水平进一步提高。
生态建设更趋深入。注重控源截污,节能减排、“蓝天”工程、污染治理、环境监测等工作有力推进,完成排水达标区创建和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注重河湖治理,扎实推进蓝藻打捞、河道治理和水利工程建设,创建精品河道5条、长效管理示范河道25条,河道断面水质持续向好,长广溪湿地公园创建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注重生态修复,雪浪山公园建设有序推进,重点地区道路绿化切实加快,建成省环境教育基地1个、市级以上绿色学校5所、森林村5个。
四、以人为本,协调发展,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社会事业不断优化。着力提升教育质量,学校布局不断优化,教育设施逐步完善,新增12所省优质幼儿园、4名省特级教师,高分通过“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无锡市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示范区”创建评估。切实加强卫生服务,基本药物制度改革、大型专家义诊等工作成效显著,建成国家卫生应急综合示范区。不断增强文化实力,成功举办大众龙舟赛、第三届环太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滨湖段)、羽毛球中超江苏赛区比赛等活动。积极创新人口管理,新建2个全国人口计生基层自治示范社区,免费婚检率达95%,健康家庭服务覆盖率达90%以上,人口出生政策符合率达99%以上。
社区管理不断强化。突出规范长效,优化扁平管理,强化网格服务,调整完善属地管理机制,加强社会工作者引育,建立7个专业社工实践基地,全区社区门户网站统一归集、无缝对接。突出创新提升,全区“三线一枢纽”社会组织培育发展格局初步形成,16个项目入围市级公益创投大赛。突出创先争优,34个社区入围参选社区服务特色品牌项目,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被评为省民政系统先进集体。
文明程度不断提升。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深化文明城市创建,组建市民巡访团,举办百场道德模范宣讲,“微公益,我能行”活动入围市十大公民道德建设品牌评选。推进“法治滨湖”建设,美湖、河埒等5个社区创成省级“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创新建立“驻社法官工作室”、基层合同指导站等基层服务机构,基本实现法律指导、法律援助全覆盖。
五、加大投入,强化保障,群众生活持续改善
群众收入持续增加。积极实施收入倍增计划,扩大优惠政策覆盖范围,财政支出社保、岗位补贴1.23亿元,社区股份经济合作社股民分红2100万元、人均204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预计达37132元、增长13%,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19939元、增长14%。创新开展质量就业工程,加强就业创业培训,加快就业载体培育,开发岗位5万个,扶持自主创业923人,新增就业1.5万人,实现再就业2.3万人。切实加强劳动就业服务,升级改造劳动保障服务平台,全力打造“15分钟公共就业服务圈”。
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克难推进社保扩面,全力稳定企业参保,积极引导居民参保,居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覆盖率分别达97.5%、99%。加快完善保障设施,总建筑面积6.3万平方米的区社会福利中心建成并试运行,蠡湖、太湖等养老服务中心如期完工,每千名老人拥有机构养老床位34张。切实加大帮扶力度,低保金、尊老金提标全面完成,居家援助服务、残疾人康复服务拓展延伸,为特定老年人购买居家照料服务深入开展,慈善事业成效明显,“三无”供养力度加大,成功创建残联系统全国首批“阳光家园”示范区。
实事工程加快落实。紧扣民生要点,关注群众需求,抓牢实事惠民,落实要素保障,全力推进民心工程。环境改造深层推进,完成29万平方米旧住宅改造、244个自然村环境整治、17条河道清淤、9条背街小巷整治和8条街景改造,在9个小区开展垃圾分类收集试点,新增公共停车泊位900个,5家农贸市场完成标准化改造,9家市场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到位。公共配套深化完善,蠡园中学建设加快推进,梅梁中学等校安工程全面完成;区中医院、胡埭医院建成,“感知健康,滨湖先行”项目顺利实施;完善为老服务体系,启动3家街道级养老机构建设,太湖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投入使用,全区新增机构养老床位1670张。社会服务深入开展,蠡园、雪浪仙河苑等5个睦邻中心全面建成;以百姓大舞台为主要载体,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44场次,“风情梁溪河(南岸)全民健身景观带”全面建成。
六、多措并举,创新管理,社会局面总体平稳
安全形势持续好转。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建设年”活动,全区安全形势总体稳定。强化安全监管,突出食品安全、汛期安全、生产安全、防火安全、道路安全等重点领域,顺利化解“海葵”台风来袭,深入开展打非治违、隐患排查和专项整治三大“攻坚战”,有效消除了一批监管盲点和重大隐患。
社会管理创新深化。持续深化“平安滨湖”创建,全面启动“六六工程”,感知安保3.20工程、阳光调解室建设、“百日集中打防”、“扫黄打非”等工作有效开展,八大类刑事案件破案率达80.8%。深入实施“三解三促”,全力抓好积案化解、领导大接访等重点工作,全面落实领导包案、“五个全覆盖”等工作机制,89件市级以上信访积案化解终结74件,化解率达83.2%。
自身建设效能提升。树立法治观念,认真办理市、区人大代表建议110件、政协委员提案110件,办复率、满意率均达100%;行政复议案件审结率和行政首长应诉率均达100%;推进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国家试点区建设,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实现全覆盖。提升服务水平,深化“作风建设年”、“三走进三服务”活动,基层单位、干部群众对机关作风综合满意率达95%以上。强化廉政意识,认真落实“一岗双责”,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决惩治和预防不廉洁,突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开展执法监察、效能监察和廉政监察,维护政府形象。
2013年工作打算
2013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引领,深入践行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区委三届三次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率先基本现代化目标,坚持以转型为主线、以市场为导向、以项目为抓手、以惠民为宗旨、以效能为支撑,进一步解放思想,坚定信心,深化改革,创新实干,奋力推进滨湖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再上新台阶、再创新业绩。
2013年政府工作的主要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其中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52%;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0%;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到位注册外资2.8亿美元;出口总额13.2亿美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R&D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2.65%;城乡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达99%,城乡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达99%;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在2010年基础上累计削减9%。
2013年乃至整个“十二五”时期,“增长”、“转型”、“生态”、“改革”四大关键词将成为贯穿各项工作的一根主线,“稳增长、促转型、惠民生”仍是我们推进发展的重要目标和重点抓手。在工作中必须牢牢把握好以下五个方面:一是纵深推进区域转型发展。坚持市场推动、创新驱动、项目带动,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提高集约发展水平,全力培育新增点、形成新支撑、彰显新优势,不断提升资源产出率、要素集聚度、区域辐射力,推动经济增长与转型升级互动并进,在发展中促转型,在转型中求发展。二是积极发挥市场导向作用。坚持市场化导向,建立健全以社会投入为主、政府扶持为辅、高效投入为重的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投入体制,明确方向,突出重点,优化结构,鼓励吸纳各类资本参与滨湖转型发展实践,着力强化发展保障、提高发展质量。三是牢固确立项目抓手地位。致力于外源引进和内源培育的有机结合,统筹推进基础产业项目、生态建设项目、城市开发项目、社会事业项目等等,千方百计引企业、抓项目、促转型,切实增强发展的后劲和活力。四是不断提升富民惠民成效。突出民生根本宗旨,既立足当前、集中解决好群众普遍关心的若干热点难点问题,又着眼长远、统筹考虑好事关全局、涉及民生的大事要事,使发展过程与富民进程同步并进。五是自觉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确立积极主动、优质高效的服务意识,为区域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围绕上述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工作要求,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认真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围绕稳增长,推动区域经济再谋新发展
在提总量上下工夫。注重规模化,深入实施大企业发展战略,推动政策、资金、服务等要素向优势企业集聚,促进企业裂变式增长;加速科研企业产业化进程,通过收购、兼并等形式,引导科研企业走向市场、做大做强,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率。注重集聚化,强化重点特色园区建设,加快推进马山生命科学园、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传感网创新示范区等“六园一区”差异化、品牌化发展,打造基础完备、功能齐全、政策完善的公共服务平台,吸引更多龙头企业和配套企业入驻。注重品牌化,实施“质量强区”战略,围绕创建“国家商标战略实施示范城市”目标,推进马山国际旅游岛全国知名品牌示范区建设,加快自主品牌培育,重点扶持拥有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符合产业导向的优质企业和产业集群,鼓励企业牵头或参与各类标准制定和修订,扶持优质企业上市融资,增强地区综合竞争力。
在优结构上下工夫。打造都市楼宇产业,主动融入“两大新城”,建设一批都市风貌、楼宇形态、技术领先、制造外包的都市产业集聚区,提升楼宇经济贡献度。发展旅游服务产业,实施一批城市综合体、特色街区等功能性服务业项目,加快灵山五期、海岸城等重点项目建设,早出形象、早出效益,提升旅游服务业影响力。壮大重点新兴产业,充分发挥新兴产业先发优势,营造最优的外部环境,放大驻区科研院所的溢出效应,加快重点研发企业产业化进程、裂变式发展,培育一批物联网、生物医药、软件服务外包、影视文化龙头企业,提升新兴产业规模度。巩固传统支柱产业,紧扣产业转型发展要求,进一步深化完善“稳心留根”政策,重点引导冶金、机械等支柱产业加大技改投入,鼓励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嫁接合作、融合发展,实现传统产业转型提升;同时,加快推进无锡经济开发区东区开发建设,大力引进高端制造业、成套装备业项目,提升传统支柱产业竞争力。
在强财源上下工夫。稳定支撑财源,强化财税收入增长监测机制,抓好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和重点纳税户的组织收入工作,确保主体税收应收尽收。培育新兴财源,发挥政策导向作用,大力引进税收贡献度高、单位产出率高的项目,着力培育新兴产业,加快形成规模新兴税源。提高资产效益,通过招商出租一批、改造完善一批、拍卖变现一批、配置调剂一批等措施,盘活闲置资产,提升资产收益。减少刚性支出,严格按照“有保有压、突出重点、厉行节约”的原则,适度调减预算项目,合理控制资金投向,有效压降行政成本,确保预算收支平衡,缓解政府资金压力。防控财政风险,研究金融政策,整合统贷平台,提升融资能力,强化运行监管,规范支付流程,压降财务成本,确保财政安全运转。
二、围绕调结构,推动转型提升再求新突破
强化招商集聚力。突出项目招商,大力引进落地快、投产早、收益高的成熟型项目,特别是大型、特大型功能性和产业化项目,壮大优势产业集群,提升资源载体效益,促进经济加快转型。突出产业招商,按照产业发展规划,重点引进符合产业导向的新兴产业、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项目,优先引进科技含量高、投资规模大、发展前景好的优质项目,推进地区产业提能升级。突出园区招商,充分发挥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国家集成电路设计中心、马山生命科学园等平台作用,科学策划、精心包装、整体推介,加快吸引优质项目进驻,推动先进产业集群向园区集聚。
强化项目带动力。着力优选项目,密切把握产业方向,重点关注企业发展,全面落实项目评估机制,推进拓邦高新材料等一批研发企业实现产业化,振华轿车等一批工业搬迁项目顺利安置,路通光电、信捷电气等一批扩能、募投项目顺利启动。努力优化结构,深入研究激励机制,用足用好政策杠杆,探索建立区级项目发布平台,把一批经营类项目推向市场,实现政府资金引导、社会资本主导的良性投入机制,推进中城综合体、天地健康城等重点项目启动建设。全力深化服务,进一步优化重大项目绿色通道,简化前置审批流程,紧紧围绕经营性项目、民生类项目、在建重大产业载体项目,强化土地、资金、政策等要素保障,积极鼓励、支持、推进航空产业园等新上项目加速启动,江苏永瀚等在建项目加快达效。
强化创新驱动力。着力打造创新高地,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扎实推进政产学研合作,切实加大国际科技交流,不断提升企业创新水平,力争全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33%以上,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14件以上。着力打造人才洼地,实施智慧滨湖引才工程,开展“企业博士”集聚计划、“教授博士柔性进企业”、“海外博士滨湖行”等招才引智活动,探索建立企业“千人计划”人才工作站,力争年内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300人,加快太湖城、山水城等5个区域性人才公寓建设,年底人才公寓达2000套。着力打造创业福地,深化高层次人才“双桥”工程,建立创新人才、职能部门与社会资本联动机制,开展海归人才与民营企业“牵手”活动,推进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建设,促进人才、项目与资本的深度融合,年内实现“530”企业纳税销售15亿元以上,培育超亿元“530”企业4家以上,超千万元企业35家以上。
强化载体支撑力。坚持高点定位,立足园区发展定位和产业特色,加大品牌园区、品牌载体的规划建设力度,建设一批符合区域定位、适合产业发展、满足企业需求的载体资源;积极吸引民间资本投资载体建设,重点引进专业科技地产开发团队参与创新载体建设。坚持高频招引,切实将科技招商作为提高载体产出水平的重要抓手,引进一批成熟度高、知名度高、产出率高的“三高”项目,确保入驻企业快速达产达效;积极创新载体建设招商模式,深入了解意向项目需求,量身定做适配载体,提高载体建设的适配性,降低建成载体的空置率。坚持高效管理,按照“扶一批、拉一批、挤一批”的原则,对创业绩效和发展前景较好的企业予以激励,加快企业新陈代谢,实现资源高效配置;加快推进各类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深入研究种子基金、贷款担保等政策,提高企业存活率和成长度。
三、围绕优环境,推动城乡建管再育新亮点
坚持规划引领。围绕优化功能布局,按照城市核心区的发展定位、市场化的客观需求、长效化的管理要求,加强对区域规划的调整优化,进一步调优产业发展、重点园区、特色片区、公共设施等布局,增强区域发展竞争力。围绕彰显区域特色,坚持差别化发展,紧扣旅游休闲度假功能,深入挖掘历史文化底蕴、山水资源禀赋,切实抓好重要地段修建性详规,重点深化马山国际旅游岛以及华庄、雪浪、胡埭等老镇区改造规划。围绕提升设计水平,积极引入市场化设计理念,切实提高创意水平,高水平推进周新老街、河埒核心商务区北区以及商文化街二期等城市设计,提高发展载体的市场融合度。
坚持拆安统筹。加快征地拆迁,坚持新开项目、结转项目并推,突出抓好国土征收,积极创新拆迁方式,切实规范拆迁行为,加大腾地拆迁和扫尾攻坚力度,保障项目整体推进。加快房源建设,坚持“以建促拆”,加大腾地拆迁、资金协调、施工管理力度,加快唐巷、仙河苑五期等安置小区建设,新开工安置房100万平方米、竣工交付150万平方米。加快安置进程,通过政府回购、房源调剂、安置房转性等办法,积极拓展安置房源,提供安置房源1.5万套以上;切实抓好项目结算,加快“两证”办理,完成安置房初始登记2万套以上。
坚持生态优先。紧抓污染减排不放松,坚持从源头抓起,严格环境准入,强化环保监管,狠抓污染治理,积极推行清洁生产,扎实开展“蓝天工程”,深入推进排水达标区长效管理,全面完成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紧抓河湖治理不松懈,进一步落实“河长制”管理责任,持续深化“两整两创”、河道综合整治,启动达汇街延伸箱涵、长广溪湿地水位控制等工程,配合实施新沟河延伸拓浚等工程,新建蓝藻作业平台2个、存处场点1个,力促区域水环境持续改善。积极推进生态环境及公园建设,加快实施长广溪湿地二期项目,全力推进城市绿地工程,完成造林绿化2000亩,创建市森林镇1个、森林村8个。
坚持建管并举。高水平推进片区改造,突出河埒、稻香等片区和华庄、周新等老镇街区,加快唐巷定销商品房及小桃园、邱巷等安置小区建设,完成港晶、税校、上蒋巷等地块拆迁和蠡湖科创中心、周舜卿故居复建等项目,宏源、格兰机械等地块出让到位。精细化实施城市管理,结合文明城市创建,深化城管“大联动”和“网格化”管理,下移工作重心,细化管理网络,加快城管行政执法体制调整,切实抓好市容整治、道路绿化、违建整治等工作,不断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全方位加强住房保障,切实抓好公租房、限价房、经济适用房配建工作,提高安置小区物业管理水平。
四、围绕惠民生,推动社会统筹再上新台阶
切实加强公共服务。加快现代化学校建设,完成蠡园中学、渔港小学等学校建设,启用育英融创小学、胡埭第二中心小学、胡埭第二中心幼儿园,加快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加大学前教育投入力度,坚持质量兴教,确保完成“江苏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示范区”等3项创建。坚持健康为本,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完成马山、太湖、胡埭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力争创成国家级和省级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各1家,着力打造免疫规划服务综合管理平台,实现市九院、区中医院等级晋升。坚持人口均衡发展,加强“数字人口”工作,提升人口和家庭公共服务能力,进一步落实流动人口社区化管理。
不断完善民生保障。深化质量就业工程,完善扶持政策和服务体系,推进省五星级人力资源市场、充分就业示范社区等创建。优化社会保障体系,促进断保续保,推进适龄人员征地保养金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并轨,区社会福利中心正式运营并完善经营体制。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完善居家援助信息服务系统、政府购买为老服务机制,扎实开展弱势帮扶、优抚安置等工作,创新实施“残疾人幸福生活推进计划”,不断深化“阳光家园”星级服务示范等工程。积极创新社区管理。有序推进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进一步放大信息资源、管理资源整合效应,建立健全社会工作者引育机制,全面启动“社工人员提质增能工程”。扶优社会组织,着力推进社会组织培育孵化体系建设,新建蠡园、蠡湖、雪浪街道孵化平台,不断提高公益创投活动成效。创优服务品牌,深入开展“太湖之星”系列创建活动,全力打造社区服务特色品牌,加快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幸福餐厅”全覆盖进程,争创一批省级以上综合减灾、和谐示范街道、社区。
扎实办好惠民实事。全力办好居住条件、就业创业、养老服务、医疗健康等十项实事工程,具体为:推进溪南新村、水秀新村(西片)等6个小区45万平方米的旧住宅区改造,完成193个村庄环境整治;开展免费创业培训1050人,实现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0000人;启动蠡园街道、河埒街道养老服务中心建设,雪浪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投入使用,全区新增养老床位500张;完成10家社区卫生服务站规范化建设,建成12条健康步道;新(改)建农村公路21公里、桥梁18座,新增公共停车泊位900个;改造提升农贸市场3家,实施水产市场搬迁工作,建成平价超市2家;完成新红河等16条河道清淤、圩湾里河等3条河道治理、9条背街小巷环境综合整治,新增城镇公共绿地100万平方米;推进各社区“10分钟体育健身圈”建设,办好“幸福滨湖欢乐周末”百姓大舞台系列活动,培育20支优秀文体团队;在太湖等3个街道实施“感知安保”三期工程建设;原育英小学校区改建成教育康复中心。
五、围绕促和谐,推动各项事业再创新业绩
着力加快文化建设。提升文化影响力,提高文化产品质量,进一步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办好龙舟赛、太湖帆船赛等活动,人均公共文体设施面积达2.48平方米。增强文化生命力,结合滨湖实际,构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体系,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传承力度,推进周新老街、荣巷历史街区建设,阖闾城博物馆建成开放。提高文化竞争力,加快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阖闾城影视基地建设,提升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6.4%,强化文化市场监管,进一步净化文化市场环境。
着力维护社会稳定。积极抓好治安防控,全面推进“平安滨湖”建设、“六六工程”等工作,着力构建信息引领、管控一体、攻防联动的现代治安防控体系,加强对社会治安重点地区的滚动排查和集中整治,全面落实基层大联动机制,不断提升群众安全感。积极完善稳控体系,全力推动重大项目、重大决策稳评“全覆盖”,健全矛盾纠纷调解体系,强化源头预防控制,及时化解矛盾隐患,维护社会稳定发展大局。积极推进积案化解,深化“积案包案化解攻坚年”活动,加快构建信访矛盾联防、联办、联处等机制,依法加强对重点信访问题的化解推进,有效化解一批积案、要案。
着力强化安全监管。强攻薄弱点,实施部门联动,合力营造良好的食品安全环境;深化专项整治,突出危化品、特种设备、高层电梯、商业三合一等事故多发易发领域和行业,着力消除潜在安全隐患。筑牢防护线,坚持“安全生产、预防为主”的方针,着力强化源头监管,扎实开展隐患治理,深入实施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逐步构筑起全方位、全过程、全联动的安全防火墙。拓展宣传面,依托“安全生产月”、“食品安全宣传周”等主题活动,结合“全国安全社区”创建,切实加大安全宣传教育。
六、围绕转作风,推动勤政为民再塑新形象
注重学习,勤于提升修养。坚持求真务实、知行合一,以踏实勤勉的学风促进作风转变。强化理论修养,把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与滨湖现代化建设相结合、与政府自身建设相结合、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形成推动发展的凝聚力、向心力、执行力。强化道德修养,做爱岗敬业、敢于负责的力行者,明礼诚信、遵纪守法的先行者。强化文化修养,做到理想高远、情趣高雅、人格高尚,以纯洁的思想影响人、以端正的品行带动人。
解放思想,勇于开拓创新。坚持思路创新,坚决破除“只图保险、不担风险,只防出错、不求出新”的思想束缚,敢于开拓,勇于担当,努力在科学决策中寻求机遇。坚持方法创新,敢闯敢试、敢为人先,以创造性的工作独辟蹊径、开创新局,以创新型的方法应对困难、破解制约,努力提升执政水平。坚持机制创新,注重在目标设置、评估机制、考核导向、奖惩兑现、责任体系等制度设计上进行探索和创新,营造务实高效的发展环境,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发扬民主,善于依法行政。深化法治建设,推进“六五”普法和“法治滨湖”创建,主动接受区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区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推行决策审查、听证制度,确保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推进信息公开,自觉接受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监督,认真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切实保障群众对政府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落实行政问责,强化绩效问责和督查问效,实现有权就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必追究,切实规范行政行为。
勤政廉政,慎于立身行事。坚持在高效服务中体现作为,主动将服务重点放到培育和壮大新的经济增长点上,放到转变发展方式和增加群众收入上,积极谋划事关全局的大事要事,切实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为投资人、创业者、老百姓当好服务员。坚持在廉洁从政中体现作风,加强惩治和预防不廉洁体系建设,认真落实“一岗双责”,规范权力运行,切实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倡导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改进文风会风,严控“三公经费”,压降行政成本,建设务实高效、勤政廉洁的责任政府。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