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尤溪、大田贯彻中央“一号文件”、推动县域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加收入情况的调
市赴尤溪、大田调研督查组</p><p style="line-height: 150%; text-indent: 30">据市委、市政府的工作安排,3月1日至10日,由市委副书记、市纪委书记袁德俊、陈华常委、市人大陈良椿副主任、市政协张来水副主席带领调研督查组一行22人,到尤溪、大田两县调研督查贯彻中央“一号文件”,推动县域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加收入情况。3月1日,调研督查组听取了尤溪县委、县政府工作情况汇报。3月2日至5日,调研督查组分为项目、企业、乡镇三个组6个小组,分别深入尤溪13个乡镇、18个行政村,52个工业园区(小区)、企业、基地、项目等现场点,召开了22场座谈会;3月6日上午,调研督查组听取了大田县委、县政府工作情况汇报,下午即分为重点项目、重点工业企业、乡镇三个组6个小组,分别深入到大田县13个乡镇、15个行政村、55个工业小区、企业、基地、项目等现场点,召开了68场座谈会。在两县调研督查过程中,调研督查组着重围绕农业农村工作、企业发展、项目实施及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对两县经济现状,取得的经验,存在困难和问题及发展中的对策措施进行了较为全面、认真、细致的调研,采取听、看、问、议、问卷调查等方式,进村入户,深入企业、项目、基地,与基层的同志、企业业主、农民群众一道就如何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壮大工业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民增收等问题进行探讨。在调研督查过程中,参加调研督查的同志认真讨论汇总,就调研督查的有关情况,分别向两县作了反馈。两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密切配合,整个调研督查活动开展得很顺利,基本达到市委、市政府提出的边调查研究、边指导工作、边督促检查,推动当前工作的预期目的。现将调研督查情况汇总综合汇报如下:<br>
一、调研督查的总体感受<br>
从调研督查情况看,两县在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推动县域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加收入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总体感受有以下五个方面:<br>
1、认真传达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进一步理清农业农村工作思路。两县县委、县政府都把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作为推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尤溪县委、县政府组织全县上下认真学习领会文件精神,及时召开县委常委扩大会、全县经济工作会议、全县农村工作会议,进行贯彻部署,下发了《关于做好农业农村工作,促进农民增收的意见》等文件,使基层干部群众了解中央关于促进农民增收的政策,增强了抓好农民增收工作的信心。大田县委、县政府分别召开常委扩大会议和农业农村工作会议,学习中央一号文件,围绕精神实质,立足县情,讨论研究大田县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措施和办法,制定出台了《关于做好农业和农村工作促进农民增收的意见》、《大田县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实施方案》和《2004年农村经济工作责任目标考评办法》,推动农业、农村工作开展。通过学习贯彻中央一号文件,两县进一步理清了农业农村工作的思路,明确了2004年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尤溪县农牧渔业总产值比增3%,农民人均纯收入比增4%;大田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增4.5%,农民人均纯收入比增4.5%。<br>
2、发展氛围浓厚,经济发展上新台阶。2003年尤溪、大田两县县委、县政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抓发展这个第一要务,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对加快发展的一系列部署要求,立足县情,正确制定加快经济发展的思路措施,在两县上下形成一心一意抓经济,同心同德谋发展的浓厚氛围。攻坚克难,扎实进取,克服非典疫情和历史罕见旱情的不利影响,各项工作在原有基础上有了进一步提升,促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健康稳步发展。2003年,尤溪县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7.5亿元,比增10.1%,是1998年以来增长最快的一年;农业总产值24.1亿元,比增3.2%;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24亿元,比增14.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024元,比增4.2%;农民人均纯收入3697元,比增4.7%,首次被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评为“全省经济发展十佳县”。大田县完成国内生产总值23.85亿元,按可比价比上年增长7.6%。农林牧渔总产值13.64亿元,比增4.5%;县属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0.12亿元,比增17.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3.66亿元,比增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600元,比增5.4%;农民人均纯收入3293元,比增4.1%,政府性债务压力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br>
3、实施项目带动,工业发展态势良好。尤溪县坚持“三个一”项目工作机制,有力促进项目带动战略的实施。工业经济增势强劲。2003年,全县实现工业总产值22.8亿元,比增12.7%,增幅比上年提高6.55个百分点,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9.7亿元,比上年增18.2%。比预期目标高6.2个百分点。全年共实施项目278个,完成投资5.02亿元,其中工业性项目270个,完成投资4.93亿元,宏盛纺织有限公司、金鸡山化纤制品有限公司等106个项目已竣工投产。项目储备工作进一步加强,县级储备库项目126个,比上年增加54个。扎实开展“一园一带四小区”建设,园区经济成为推动乡镇经济发展的“龙头”。2003年获市委、市政府“县市、区项目工作竞赛”二等奖。大田县按照市委构建“两带一圈”发展格局要求,充分依托矿产资源较为丰富等优势,大力兴办以矿业、建材、能源为主的矿产资源加工企业,以轻纺、陶瓷等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工业经济随着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变化,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增长较快,县属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9222万元,比增30.7%,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98.2%,比上年提高15.1个百分点。通过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引资项目85个,总投资3.92亿元,24个重点建设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01亿元。海和钢铁、桃舟电站等16个项目已在开工建设中,新增了前坪矿业等9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乡以上工业企业实施技改项目13项,许多乡镇都把引进项目工作做为乡镇新一轮发展的动力,群策群力,抓实抓好。<br>
4、抓好特色产业,农业产业化经营进程加快。尤溪县通过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推广深化“农业155”等行之有效经验和做法,以促进农民增收为重点,大力抓好特色产业,发展订单农业,麻鸡、烟叶、食用菌、蔬菜、茶果、林竹六大主导产业稳步发展。并做大做强肉牛、奶牛产业,打响超泰米、尤溪麻鸡等品牌。大田县坚持按照“龙头带基地、基地带农户”的发展模式,不断调优农业产业结构,积极引进加工机械设备、技术工艺与管理经验,大力扶持大方广茶业有限公司、大丰羽茶业蔬果有限公司等农业龙头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高山优质茶、反季节蔬菜、烟草、木薯等特色产业;加快福塘米粉、武陵蔬菜、屏山茶叶等农产品加工示范区建设;积极抓好农业服务体系建设,认真总结和推广“农业969155”、村会协作等行之有效的经验和做法。与此同时,两县农村税费改革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并取得了积极的成效。<br>
5、制定优惠政策,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尤溪县以“三头并进”投资机制促进内外投资,一方面发挥老优势,打好老乡牌;另一方面出台《尤溪县鼓励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领办创办工业企业的暂行规定》,促进了非公经济发展。2003年尤溪县新增私营企业183家,比增90%,注册资金2.12亿元,比增1.2倍。从业人员2921人,比增52%;新增个体工商户、注册资金、从业人员分别比增76%、1.1倍、53%。全县个私经济产值17.3亿元,比2002年同期增长50.4%。上缴税收9850万元,比2002年同期增长21.1%,个私经济拉动经济增长和吸纳就业的作用进一步增强。大田县制定优惠政策,制定并落实《大田县鼓励投资兴业优惠政策》和《重点投资商特别优待规定》,着力解决好“政策落实难、办事难、贷款难、用地难”等问题。积极引导并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一方面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充分引进、利用区外资金投入,另一方面重视激活本地民间资本发展地方经济,全县新发展个体工商户758户,新增私营企业90家,上交税收6176万元,比增10.8%。<br>
二、制约和影响两县经济发展的困难与问题<br>
在调研督查活动的过程中,调研组一方面感受到两县抢抓机遇、团结拼搏,真抓实干,加快发展的热情和干劲,看到两县发展出现的良好形势,但也发现当前在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推动县域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方面存在着一些制约和影响发展的困难和问题,有些困难和问题是共性的,主要是:<br>
一是农民增收缓慢。在农业和农村内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农民收入日趋多元化的背景下,对如何促进农民增收的新途径,有待于进一步探索,综合性增收措施力度还需加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普遍规模比较小,带动力不强,农产品深加工能力不足,产品附加值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需进一步加快,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村道路、农田山地水利等基础设施比较薄弱。<br>
二是工业企业规模相对偏小。具有一定规模效益的骨干企业不多,支柱产业尚未真正形成,工业产品科技含量低、产品附加值低,没有形成有影响的拳头产品,在市场竞争中优势不明显。<br>
三是制约企业发展的困难还比较突出。1融资困难。据调研看,许多企业业主反映的一个共性问题就是发展普遍存在资金“瓶颈”制约问题,如何完善县域金融服务体系,创新金融产品,建立政府引导,财政资助,多元资本投入,市场化运作的股份制担保机构成为两县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2土地资源紧缺、电力供应紧张等制约着企业的扩大再生产。3各种管理人才、技术人员、尤其是一线技术工人不能满足工业发展、企业大量的增加对人才的需求。<br>
四是环境污染、生态破坏问题应引进高度重视。大田、尤溪两县新上项目较多,特别是大田县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点多面广,在发展生产过程中,出现了一些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现象,有的较为严重,如何做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已成为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br>
三、加快两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几点建议<br>
1、进一步加大中央一号文件的宣传贯彻力度。中央一号文件是事隔18年后再次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名义下发的一号文件,专门就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民增加收入制定了22条具体政策,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党指导农业和农村工作的纲领性文件。从调研督查的情况看,中央一号文件的宣传贯彻,还存在不平衡问题,尚未做到家喻户晓。尤溪、大田两县各级各部门要以宣传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为契机,按照市委六届八次全会、全市经济工作会议、农村工作会议的部署,进一步宣传贯彻好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落实好加快县域经济和农民增收的措施,促进各项工作的发展。要进一步加大对一号文件的宣传力度,通过广播、电视、墙报、印发宣传提纲等形式向广大农民宣传中央一号文件的精神实质和主要内容,特别要认真组织乡镇干部、驻村工作队队员、村两委学习领会中央一号文件精神,通过他们进村入户向广大农民宣讲一号文件的主要精神,做到家喻户晓。使他们感受到中央对农民的关心,对“三农”工作的重视,真正做到通过一号文件的宣传贯彻,激发和调动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推动农民增收各项工作的落实,促进农村经济发展。<br>
2、进一步改善、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加快县域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是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广大群众根本利益的关键所在,事关全局,意义重大,既是当前的紧迫任务,又是长期的工作。要认真按照一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增强“民本”意识,把加快县域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作为实践“三个代表”的具体行动,为广大农民群众增收创造良好的环境。一要切实帮助企业和农民解决好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两县近几年经济发展势头不错,但也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既有动力,也有压力。在发展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各方优势,把握关键点,大胆开拓,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加快与省会城市、沿海先进发达地区全方位对接步伐。做大做强特色产业,用创新的思路、改革的手段、市场经济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实现各项工作有新进展、难点有新突破。二是强化投资环境建设。清理过去体制框架下出台的一些不符现代发展的过时政策,清理过时文件,逐步使各项政策符合县域经济发展的需要。两县要继续坚持项目带动战略,进一步加强引进项目机制、优化发展环境,对项目生成、开发、推介、交易、落实,建设实行全方位、全过程的服务。在市场准入、金融服务、税收优惠、土地使用等方面制定更加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的客商以及社会资金投资兴业。要开展诚信服务,对承诺的事项和制定的政策要及时兑现,取信于民。有些政策是中央或省里决定的,但群众或企业业主又要求放宽的,如有关国税方面的减免,应该多做宣传解释,减少广大群众的误解。同时要正确引导协调投资业主与当地群众的关系,处理好各方的利益分配问题,化解存在或潜在的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三是积极帮助做好融资工作。目前两县正处于发展阶段,工业企业、农业产业化经营最大的困难就是资金短缺,这是调研中反映最为普遍的问题。两县政府、金融部门要联手,对工业企业和农业产业化经营进行研究,完善县域金融服务体系,创新金融产品,建立政府引导,财政资助、多元资本投入,市场化运作的股份制担保机构,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帮助他们度过难关。四是积极化解乡村集体债务。据调查了解,目前农村集体债务包袱大、负担沉重,有的乡镇债务高达8250万元,最高的村达到462万元,直接影响到乡村干部工作积极性的发挥和农村工作的开展,要借鉴尤溪县管前镇打造信用乡镇、化解乡村债务的做法,采取综合措施如精简机构、撤并乡镇、置换资产、培育新的增长点等,用改革的办法切实帮助乡村减债解困。五是加强效能建设,提高服务质量。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把求真务实精神落实到各项具体工作中去,真正为企业、为农民做好产前、产中、产后各项服务,做到优质服务、超常规服务。<br>
3、进一步提高企业、产品科技含量。科学是第一生产力,实现县域经济发展有新的跃升,提高产业科技水平至关重要。一是加强人才引进、培训、使用工作。随着两县经济结构调整力度的加大,项目引进增多、工业经济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加快,广大群众对新技术、新知识的渴求越来越迫切,因此,必须进一步提高科技含量。一方面是引进先进的管理经营人才,注重对业主管理知识、能力的培养提高,以适应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需要,另一方面是加强各种实用人才的培训工作,根据市场和企业的需求,按照不同行业、不同工种对从业人员基本技能的要求,安排培训内容,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适应性。采取多种形式进行职业教育、技能培训,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技工学校、技能培训班,利用电视广播等媒体传播相关的知识。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和大企业、大集团的合作,定期邀请专家、技术人员为基层单位和广大业主、技术骨干授课培训,为当前和今后两县加快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二是进一步提高项目引进、企业生产、产品的科技含量。要推广普及农业实用技术,选育、引进、推广优良品种,提高品种质量,提高农业效益。以龙头企业为载体,引进资金、技术、人才、智力、改造提升传统农业、推进农产品资源深度加工和系列开发,提高科技含量和附加值。<br>
4、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一是两县经济发展特色鲜明,矿产资源较为丰富,依托这一优势,近年来上了许多新项目,对经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但上的项目中资源加工型项目比重较大。矿产资源是有限的,是不可再生的。因此,两县在矿产开发中要注重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充分发挥规划作用,加强宏观调控,在科学编制矿业资源规划基础上,合理布局矿产资源的开发,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要搞好矿产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工作,从销售矿产资源转到延伸矿产企业产业链,要多创办深加工、精加工企业,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做大、做强、做优两县矿业,更好地保障发展,保护资源。要强化环境和生态保护意识,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同时,要高度重视安全生产问题。二是两县同为人口大县,人多地少。因此,要协调解决好发展与土地资源紧张这一矛盾,建立完善的土地管理各项制度,切实加强对耕地的保护,严肃查处盲目开发土地的违法行为,科学合理规划建设用地,确保耕地占补平衡。<br>
5、探索建立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长效机制。农业是弱质产业,也是风险产业。当前农业已进入发展新阶段,影响农民增收的因素较多,必须深入调查科学分析和缜密研究,积极探索建立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长效机制。一是建立长效政策机制。如在土地上,要建立土地流转机制,逐步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经营效益。在农村税费改革上,要围绕“减轻、规范、稳定”目标,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同时还要深化林权制度改革,探索与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订单数量挂钩办法,对种粮农民进行直接补贴政策等。二是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发展机制。要以工业的理念抓农业、以抓工业的机制抓农村经济、以农村工业化带动农民就业,增加工资性收入,以资源精深加工转化促增收。既要考虑长中短结合,又要考虑主、辅、补结合,减少风险,确保农民收入稳定增长。三是建立确保农民增收的保障机制。在领导上,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农业农村工作上;在投入上,要按照建立公共财政的要求,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的稳定增长机制;在科技兴农上,实施科技兴农战略,推进农科教结合,建立多元化、市场化、社会化的农业科技服务网络,并加大打击假种、假肥、假药的力度;在服务上,要建立新型的专业合作组织,搞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在环境上,要建立宽松的投资环境,法制环境、社会环境,吸引更多的资金投入农业。<br>
6、认真落实党在农村的有关方针政策。按照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发展好、保护好、引导好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的要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一是继续推进农村税费改革。要按照“五个取消、一个稳定、一项改革”和“三个确保”的要求,全面落实各项配套改革的政策,确保农民负担减轻后不反弹,确保乡镇机构和村级组织正确运转,确保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正常需要。二是继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按要求标准完成林改任务,以调动广大林农发展林业的积极性。三是建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要认真落实省定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凡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低于1000元的农户,纳入低保范围,实行应保尽保。要按省上要求认真抓好落实,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及时张榜公布低保对象和补助金额,让农民群众满意。四是落实好“两女”户计划生育政策,扶持他们发展生产,增加收入,尽快脱贫致富。<br>
四、两县提请协调解决的有关问题略<br>
<br>
组 长:袁德俊<br>
副组长:陈 华 陈良椿 张来水<br>
成 员:黄如柏 李金雀 陈立兵 胡葆华<br>
张清龙 王 永 柯成高 马 瑜<br>
陈 锋 李永坤 黄永芑 林天明<br>
黄清铨 张冬松 吴悌霖 顾德荣<br>
郑智中 陈礼仁</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