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政权――是非功过谁评说(三)
{好文}乡镇政权――是非功过谁评说(三)三、 乡镇干部,你的苦衷谁能知? 从对乡镇干部的要求来看, 几乎是“既要马儿不吃草,又要马儿跑”。不但要有60年代的工作作风,而且要21世纪的知识头脑。要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既要变成熟悉市场的经济学家,随时了解市场信息,指导农民增加收入,又要变成农业技术专家,随时能在田间地头进行实用技术指导,还要成为法律专家,为农民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否则,很难得到农民的公认,这就是这么多年来乡镇干部队伍中很少推出先锋模范人物典型的主要原因。从工作环境来看,乡镇干部常常处于不能做、不愿做、无法做、又必须做的“两难”境地,工作常常险象环生。
一是公务员队伍中最容易忽视的弱势群体。近几年来,媒体经常披露基层干部违法行政受处罚的典型案例,受处理的几乎是乡镇一级,偶尔涉及到县一级也是不痛不痒的处理,却很少站在基层工作的角度报道农民违法受处罚的典型事例。从中央到地方,对干部依法行政的约束非常具体,甚至非常苛刻,而对如何处置农民不遵纪守法,不履行公民义务不是漠不关心就是软弱无力、束手无策,甚至讳莫如深,好像乡镇干部的所有行为都是违法的,压根儿就得不到社会舆论的理解和支持,无形中造就了一批“无赖”公民。久而久之,农民心目中形成“上级干部爱民如子,基层干部视民为草”的印象,所有的问题都是乡镇干部的错,以至于乡村干部在社会舆论的氛围中、在媒体和艺术形象上、在领导的印象里、在群众心目中不是灰头土脸就是无恶不作,这些人受惩罚罪有应得。相反,全国县以上因渎职、失职等非不廉洁原因被查处的干部几乎是屈指可数。很多乡镇干部因为积极工作,不仅终结了政治生命,就连饭碗也被彻底打烂,难道没有体制方面的原因吗?又有谁敢同情他们?
二是最直接谩骂、发泄和打击报复的对象。由于乡镇干部直接面对群众,身处各类矛盾的漩涡之中,群众稍有不满,乡镇干部就是他们的直接发泄的对象。文学作品中,将乡镇干部当作笑料来讽刺的现象司空见惯,比如赵本山的小品系列。乡镇干部如果没有执着的追求、没有超强的心里承受能力和坚忍不拔的顽强意志很难真心实意为群众办事,承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压力。笔者在担任乡镇党委书记期间,为群众办的两件实事就非常典型。我到任不久,看到龙市这个山区穷乡的中心小学破败不堪,是教育部门核定的一级危房,随时都有倒塌的危险,面对群众殷切的期望、师生们渴望的眼神和教育部门的鼓励,在乡干部工资都不能如期发出、资金来源毫无着落的情况下,党委、政府毅然决定投资60万元,由老板垫资兴建龙市中心小学,由于60万元只建起了教学大楼,后来加上厨房、厕所、餐厅、围墙、师生宿舍、运动场等等一共花了90万元,上级争取了20万元,社会各界捐了10万元,变卖老校产5万元,乡政府挤出了10万元,由于不能向群众摊派,剩下的45万元债务不知何时能够兑付。学校建成了,领导不得安宁了,建筑老板天天围着书记、乡长转,搞得书记、乡长几乎不得安宁,为群众办事,矛盾全部集中在乡主要领导身上。由于龙市的城镇建设非常落后,老街最窄处不到3米宽,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为了尽快改变龙市集镇面貌,乡里以“中小”搬迁为契机,将通过老街的龙渌公路改道从原“中小”校址坐落的地方经过,事业要办,财政又拿不出资金,我们只有通过招商引资投资开发,合同规定新辟宽28米的街道,“三通一平”、拆迁补偿、手续费用全部由深圳来的投资商负责,街道两边的地皮由投资商拍卖。其中有2户农民签了协议,又拿了补偿安置费却迟迟不肯拆除,乡里向有关部门申请进行了依法强制拆除,结果户主不找法院,却天天围攻乡主要领导,多次到上级告恶状,并纠集黑恶势力对乡主要负责人的家属威慑、恫吓,为群众办了实事,干部反而没有人身安全。现在农村的工作环境几乎是不做事反而没事,做了事反而麻烦不断。
三是最难推诿的“御用工具”。“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乡镇以上的所有部门都可以对乡镇发号施令,只有乡镇干部面临的任务都是实打实的硬任务、“铁”任务、“钢”任务,没有推诿、扯皮的余地,像社会公益事业没有办好,群众要骂干部;计划生育工作,计划外生育控制不了就得“一票否决”;社会治安,一旦出现不可收拾的局面,主要领导就得撤职;森林火灾,连片300亩以上书记、乡镇长就得免职;山塘水坝,超过水位警戒线多少米就得追究乡镇主要领导的责任(2003年湖南大旱,官僚主义者只管保自己的乌纱帽,不管群众的农田用水需要,给农民造成的损失十分惨重)等等,乡镇干部既要对上级负责,又要对群众负责,如果完全按照上级的要求,很多工作根本无法开展,由于不像上级机关那样还有往下推的环节,身处工作最前沿阵地,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完不成任务反正要受处理),乡镇干部往往铤而走险。因此,处于“两难”境地的乡镇干部,是最难推诿的任务落实载体。
四是最艰苦的工作、生活环境。就工作环境而言,乡镇的很多工作任务完成的要求非常严格,常常是法治手段配不上套,人治手段又违法,行政手段又无用,经常处于“早起来丈夫怪罪,晚起来婆婆怪罪”的两难境地。就工作条件而言,在我国最广大的农村,由于绝大多数农民群众刚刚进入温饱状态,生产和生活条件还相当艰苦,广大的乡镇干部只能和农民群众一样,在非常恶劣的环境下工作和生活。一些乡镇政府机关的基础设施甚至比一般的农民生活条件还要差,很难使干部安心工作,根本就难以做到“以乡为家”。由于只过问乡村干部的作风、任务完成情况,不问工作背景,对他们的酸甜苦辣、政治、经济待遇和后顾之忧无人问津,乡镇干部的积极性受到很大的挫伤,自卑、自暴自弃的情绪在乡镇干部中普遍存在,因而导致乡镇干部工作中最致命的工作态度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短期行为严重,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我本人就在乡镇一级,今天司法所一个同事被一个老太太堵在办公室里骂,骂起劲了还要打人,你说,一个刚毕业的年轻人,家也不是当地的,他能怎么调节征地纠纷,他调节不了!一些群众仗着年龄大,撒婆耍赖,要骂要打,我同事气的浑身抖,又能怎么办,你能骂回去,你敢动手?只能我们劝劝,安慰安慰,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