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枫洒月 发表于 2015-7-26 17:18:30

从长沙县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视角看李克强总理答记者问——大国政策的基层解读

3月15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闭幕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人民大会堂会见采访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中外记者并回答记者提出的问题。根据多年养成的习惯,本人自始至终看完了这场记者招待会,因为在我看来,每年人大会后的总理记者招待会囊括了本年度的国内外大事,只要把这个会议的内容大致吸收消化了,基本上也就可以做到“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了。本次记者招待会共提了17个问题,其中第9、第11、第12、第13、第14、第15、第17等7个问题主要是牵涉到国际及港台问题,与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直接关系不大,其他10个问题都与我们息息相关,也是地方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所在,本文拟站在基层施政的角度对10个问题逐一诠释,每个问题按总理重点言论、背景解读、专题点评三个层面铺排。问题一:中国的房地产市场问题。(金融时报记者)重点言论:1、住房既是经济问题,更是民生问题。          2、房地产市场调控要因地制宜。背景解读:金融时报的记者实际提了两个问题:一是中国购房的海外大军越来越大,会否抬高当地房价?二是中国政府是否会出台新政策调控国内房地产市场?对于第一个问题,总理认为要做评估,不能妄下结论;对于第二个问题,总理主要回答了上面提到的两层意思,并明确提出今年在棚户区改造、城市和农村危房方面还要加大力度,各增加100万套。专题点评:总理的第一层意思指明了在房地产问题上价值取向的一个转变,房地产问题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都集中表现为经济问题,甚至成了一些地方经济发展的晴雨表,但其根本上是一个民生问题,发展到现阶段,房地产理应回归民生本位,尤其像长沙县这种经济强县,更应该突出房地产的民生功能,在保障城乡居民安居问题上更多担当、更大作为;总理的第二层意思表明,今后一段时间内,从中央层面出台统一的房地产调控政策不太可能,但地方政府的微调在所难免也势在必行,从长沙地区,尤其是星沙的房地产市场来看,房价始终是在一个较为合理的价位区间内运行,房地产市场可以说是健康平稳的,大幅调整既无必要,也不可能。问题二:电子商务等新业态的问题。(新京报记者)重点言论:网上网下互动,创造活力空间。背景解读:新京报记者的问题是总理是否网购?网购是否会冲击实体店?总理回答前不久就网购了几本书,关于第二个问题,总理提出了上面的观点,并称很乐意为网购、快递等新业态做广告。专题点评:如今的网购铺天盖地,实际上也反映了一个地方的发展程度,网购越发达的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就越高,进而言之,现代服务业越发达的地方,经济发展的品质就越好。对于长沙县而言,现代服务业仍然是我们的短板所在,产业结构的调整与经济发展转型任重道远、时不我待。至于网店是否冲击实体店,总理讲是网上网下互动,兼容并包,其实冲击是显而易见的,也是不可避免和无法逆转的,无论是政府层面,还是经营者本身,都只能因势利导、顺势而为。问题三:经济放缓与机构改革问题。(彭博新闻社记者)重点言论:简政放权,痛也要下刀。背景解读:彭博社记者问了总理三个问题:是否依旧有壮士断腕的决心推动改革?中国经济会不会继续放缓?未来会不会更痛?总理回答,简政放权,再痛也要下刀,因为简政放权可以给企业松绑,激发民间资本活力,今后要进一步加大力度,重点从三个方面努力:一要全面取消非行政许可,不能法外施权;二要全面晾晒权力清单、责任清单;三要探索事中事后监管的新模式,包括扩大综合执法试点。专题点评:传统的仕途规则在于尽可能地抓权,在于抓住权力不放,在于抓到芝麻大的权力也要掰开了用,如果手中没有权力,如果不多设几道关卡,哪还有官架子可摆,哪还有私利可谋,所以说简政放权是革政府自己的命,对于很多人来说是忍痛割爱、心头剜肉。但是,现代政治的价值取向在于民主、在于沟通,在于“无为”,只有捆住一些官员任意妄为的手脚,才有河清海晏的社会生态。当然,一切都要在法制的轨道内运行。对于长沙县这种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而言,简政放权意义更大,关乎行政效率的提升,关乎投资环境的优化,关乎经济的良性发展和县域形象的塑造。问题四:制度建设推动反腐问题。(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重点言论:1、制度反腐首先要依法治国。          2、惩治乱作为,反对不作为。背景解读:记者的问题是如何加强反腐的制度建设?如何解决官员不作为?总理强调了上述两个方面的要点。专题点评:官员的不廉洁问题和不作为问题,其实是一枚硬币的两个面,一者乱作为,一者不作为,治本之策还要回到制度建设上去。只有白纸黑字规定何者可为,何者必为,何者不可为,让官员心存敬畏,行止有度。过来一段的反腐成效显著,但在如何反腐的方式方法上值得深入探讨,完全依靠党委和纪检部门派驻巡视组的方式终非常态,只有高悬法律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才能维护长久的公平正义。长沙县作为中纪委干部工作联系点,这些年来廉政建设卓有成效,正是归功于制度建设,目前仅以纪委的名义出台的制度就达到了12项,此外,财政、招商、国土、重点工程等领域都有相应的纪律规定,今后的关键在于抓落实,否则,再好的制度也是贴在门上的门神。问题五: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速问题。(新加坡海峡时报记者)重点言论:1、中高速增长过程中实现中高端。          2、我们工具箱里的工具还比较多。          3、要在稳增长和调结构中找到平衡点。背景解读:记者对中国经济新常态下的增速放缓心存疑虑,也想知道中国政府高层对这种状态的远期信心与掌控能力。总理认为这种速缓质优的状态更好更健康,同时有信心将发展速度控制在合理区间内。专题点评:曾经有专家指出,中国目前最大的问题正是经济发展太快的问题,或者说是经济快速发展所伴生的问题,社会道德、生态环境、文化教育等都跟不上经济发展的步伐,而社会的发展从来就不是单一的,如果片面追求经济发展增速而不顾及社会的统筹推进、健康运行,迟早要出问题。就长沙县而言,过去的一二十年经济发展可谓突飞猛进,但同样面临着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基础建设等社会发展领域没有同步跟进的问题。而且,单就经济发展本身而言,我们二产独大的局面一直没有大的改观,稳增长、调结构压力更大、任务更重。问题六:“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问题。(第一财经记者)重点言论:1、高手在民间,破茧就可以出蚕。          2、激发市场活力需政府清障搭台。          3、让更多年轻人有上升通道。背景解读:记者对中国政府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问题上表示了政府放权不够的隐忧,认为创业既然是市场行为,政府不必要“瞎操心”。总理的回答其实是一个关于市场与政府关系的老命题,认为市场放活与政府宏观调控、清障搭台并行不悖、相得益彰。专题点评:在今年的县人大会上,有心直口快的企业代表明确提出,希望政府相关部门减少到企业的次数,让企业腾出更多时间和精力专注生产。其实扪心自问,我们一些部门单位确实是在打着帮助企业的牌子给企业添堵,“辖操心”、“帮倒忙”,归根结底在于存在意识太强,以为“离开了黄胡子就烧不出白石灰”,其实说白了,企业赚钱是企业家自己的事,政府的任何指手画脚都显得多余,政府的职责在于指明方向,扫除“雾霾”。简政放权喊了很多年,但很多地方政府就是舍不得忍痛割爱,所以行政效率始终低下、投资环境持续不优,新一轮的改革真要有成效,需要政府在很多环节“自废武功”。问题七:中石油、中石化两个央企对于环保政策的落实是否存在阻碍问题。(赫芬顿邮报记者) 重点言论:1、治理污染不达目的绝不停战。          2、环保部门要敢于担当、承担责任。          3、环保法的执行不是棉花棒,是杀手锏。          4、节能减排列入今年主要预期目标。背景解读:记者认为,柴静的《穹顶之下》,对于中石油、中石化在妨碍环保政策的制定与执行方面颇有微词,很想知道中国政府在环境治理方面的决心与举措。专题点评:柴静的《穹顶之下》播出后,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其中也有很多反对柴静的声音,最具代表性的观点是认为过去的几十年,尽管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但是中国终究是大面积地摆脱了贫困,如果每天饿着肚子看蓝天白云,那滋味也不好受,所以环境的牺牲不仅在所难免,而且是必须的,换言之,中国经济的发展必然要以牺牲环保为代价。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辩题我们姑且搁起,但单就环境而论,即便是走英美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也是该行动起来的时候了。环境是最终的生产力,这个理念在长沙县应该成为一种全民共识,进而转化为一种全民行动。问题八:人口与计划生育问题。(中央电视台记者)重点言论:正在对“二孩”政策进行全面评估。背景解读:记者问总理全面放开二孩会是我们国家生育政策调整完善未来一个确定的方向吗?如果是的话,有没有具体的时间表?总理回答说我们正在对“二孩”政策进行全民评估,会根据评估的结果,也考虑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结构变化的情况,权衡利弊,但是必须依照法律程序来调整和完善人口政策。专题点评:全面放开二孩政策似乎呼之欲出,却又“犹抱琵琶半遮面”,一项执行了几十年的基本国策自有它的运行惯性,但如果这项国策真的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那就应该尽快刹车,等不起也拖不得。问题九:不良贷款与金融风险问题。(新华社、新华网记者)重点言论:1、中国存在个案性的金融风险。          2、地方政府债务70%以上是投资性的,有收益的。背景解读:记者认为去年以来银行不良贷款持续攀升,影子银行风险事件时有发生,一些地方政府进入还债高峰。一方面经济下行压力在加大,另一方面金融风险在积累。问总理如何看如何应对。总理认为区域性金融风险存在,但完全可以守住不发生系统性的金融风险,中国政府已经并将继续出台一些金融风险防控政策。专题点评:今年以来,地方性的集资诈骗此起彼伏,金融风险确实已经“狼来了”,长沙县这种经济相对发达的地方,防控金融风险的任务更紧迫也更艰巨,要有担当意识也要有实效举措。问题十:全民阅读问题。(人民日报记者)重点言论:我希望全民阅读形成一种氛围,无处不在。背景解读:记者想知道连续两年把“全民阅读”写进《政府工作报告》的初衷,并想了解总理本人的读书情况。总理认为“全民阅读”关乎社会进步和国民文明程度的提高,不仅会增加发展的创新力量,而且会增强社会的道德力量。专题点评:尽管长沙县在县级层面建立了图书馆,在广大农村建设了一批农家书屋,但实际效果差强人意,规模档次有待提升,满大街依然是不读书的人,尤其是机关单位的学习氛围远未形成,全民阅读还停留在口头上。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从长沙县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视角看李克强总理答记者问——大国政策的基层解读